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譯文

枝頭棲息的烏鴉,伴着秦淮河的流水,點綴着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着這裏的幾行蕭瑟稀疏的樹。

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

註釋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處遊樂勝地。竹枝:亦稱竹枝詞,詩的一種形式,本為樂府,出自巴渝,末有和聲。後人以七絕詠土俗瑣事,多稱竹枝。

蕭疏:稀疏。

綰(wǎn):系,這裏應意為挽留。

謝女:即謝道韞,東晉女詩人,謝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賞析:

這是女詩人紀映淮的一首詠物詩。

首句寫柳樹所處的環境。清秋時節,幾點寒鴉棲息在秦淮河邊的柳樹上,清涼澄澈的秋水在河中緩緩流淌,微泛波光,這些風物,點染出一派清冷蕭瑟的氣氛,對下句詩中秋柳的蕭疏神態起了適切的陪襯作用。次句寫女詩人此時的心情。秋季的柳樹已不像春天那樣生機蓬勃、婀娜多姿了。隨着樹葉黃落,秋柳已顯得有些蕭條稀疏,特別是眼前的秦淮柳只有稀稀落落的幾行,就更令人增添蕭疏之感了。“蕭疏”二字,突現出秋柳的風神資質;而女詩人偏偏愛看秋柳這蕭疏的神態,這不僅因為秋柳本身顯示出一種與春柳迥異的清朗的美,而且也因為女詩人本身具有清高的氣質和孤寂的心境,正是這種主客觀的交融才使詩人產生了獨特的美感。

在前兩句詩曲盡秋柳妙處的基礎上,詩人在末兩句又進一步抒寫了內心的情思。春天時節,柳色青青,柔條依依,人們常折柳以表惜別之情,如今秋柳這般蕭疏,它那衰黃的枝條顯然已不可能繫住離親別友的遊子行人了,可是,曾幾何時,當柳樹揚花吐絮,它曾撩起多少詩人才女的詩意啊!《世説新語·言語》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謝道韞以飛絮比雪,應聲成佳句,後世遂用“詠絮才、詠雪才、柳絮才、謝女才”等稱揚工於吟詩的女子,或指其才華。此處女詩人反用此典,以雪比飛絮,“飛香”二字,又點化了李白“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之句,顯得更為凝練優美,使讀者彷彿嗅到楊柳吐絮飛花時節的清香。顯然,詩人是以謝女自況而又並不遜色的。無怪乎王士禎聞此詩,因作《秦淮雜詩》雲:“十里秦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棲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蓋賞其風神也。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2

南歌子·柳户朝雲濕

柳户朝雲濕,花窗午篆清。東風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翻譯

綠柳簇擁的院落,清晨空氣清新濕潤,雕花窗內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雲。東風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

新燕住進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着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註釋

柳户朝雲濕:指歌妓的居處。

午篆:一種盤香。

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裏棲息。

把做:當做。

鑑賞

此詞也是代言體,寫一個歌妓對其相好男子的懷念。上片寫這個歌妓獨居青樓的寂寞和她對舊相好的懷念。下片睹物生感,先是以“新燕”之樂反襯“舊鶯”之苦,接着又以琵琶所奏樂音在她聽來都是斷腸之聲的主觀化描寫,反映出這個女子獨處深閨難續舊歡的無限愁思。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颭柳

麥浪翻晴風颭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譯文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已經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麼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註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颭(zhǎn)柳:風吹動柳條。颭,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chán zhóu):憔悴。王質《清平樂》:“從來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無可有。”

迤逗(yǐ dòu):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春去夏來,傷春的季節已經過了,而納蘭性德還是煩惱異常,故上片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於自然之春,箇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藴。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憶語便承“春巡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態令人動情又使人傷感。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憔悴的情態,苦戀的悲哀。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粧。

寶篆煙消鸞鳳,畫屏雲鎖瀟湘。

暮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譯文

東風吹柳的爛漫時節,白晝逐漸加長,外面剛剛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陽下閃着流光。杏花被東風吹散,四處飄蕩,掉在屋樑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年輕女子躺羅帳,醒來發現壞了紅粧。

龍鳳形狀的篆香已經燃盡,而豎立在一邊的畫屏,上面繪着一幅《雲鎖瀟湘圖》。夜深寒氣襲人,無法入夢鄉,只有無限思量。

註釋

日初長:白晝開始長了。

雨餘:雨後。

睡損:睡壞。紅粧,指婦女的盛粧,以色尚紅,故稱紅粧。

寶篆:有版本記作“香篆”:篆香,盤成篆字形狀的香。古代盤香,有做成龍鳳形的,點燃後,煙篆四散,龍鳳形也逐漸消失。故云。也有解釋稱此處指繡有龍風圖案的牀帳。

瀟湘:湖南瀟水、湘水一帶的風景。縈繞,毛本作“雲鎖”。

賞析:

①睡損紅粧:語似雙關。實寫閨人睡起慵困貌;用擬人法寫杏花零落狀。

②寶篆煙銷龍鳳:古代盤香,有做成龍鳳形的,點燃後,煙篆四散,龍鳳形也逐漸

消失。故云。

③畫屏雲鎖瀟湘:屏風上的瀟湘山水圖中的白雲,把瀟湘地區鎖住了。有不放遠方

遊人回來之意。

【評解】

這是一首抒寫春閨思遠的詞。上片寫暮春景色,下片寫離人愁思。詞中用東風襯托“柳”,見其婀娜多姿;用雨餘、斜陽襯托“草”,見其嫩綠鮮美。而杏花糝徑,燕啄香泥,屏畫瀟湘,白雲深鎖,寒夜失眠,更引起閨中人的無限思量。全詞以景襯人,宛轉細膩地抒寫了閨中人的綿綿情思。

【集評】

《唐宋詞百首詳解》:“睡損紅粧”句,表少婦的閒愁,非常委婉,和結尾處“無限思量”互相足成,筆法很好。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是描寫閨情之作。綺情豔語,圖寫工緻。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楊湜《古今詞話》、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今之唐圭璋《全宋詞》均錄此篇為秦觀詞,不以之為山谷作品。詞之上片寫美人春睡,下片寫美人春情。

全詞融情於物,婉麗柔媚,悱惻深沉。詞寫美人白日紅粧春睡,夜晚枕畔難眠,筆力精工,色彩絢麗,意境優美,含蓄深摯,為春情困擾的心理,盡在不言之中。起首二句鋪敍春睡前景色:春雨初霽,春日漸長,東風吹拂柳條,斜陽映照芳草,正是困人天氣。這就為春睡渲染了氣氛。以下二句是全詞最精采之處。王國維説:“温飛卿《菩薩蠻》‘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少遊之‘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雖自此脱胎,而實有出藍之妙。”(《人間詞話》附錄)這個評語極為精當,因為他將好幾層意思濃縮為一個完整的意境。杏花本當令之景,卻偏雨後零落,又復墮地沾泥,泥沾落花,尤帶有香氣,而燕啄此泥築巢,巢亦有香。詞人將如許含義凝為一句,只取首尾而中間不言而喻,語言優美而意味雋永,審美價值極高。由於詞人把環境寫得如此婉美暱人,故“睡損紅粧”一語,契合此景,彷彿令人看到一幅美人春睡圖。

過片寫美人夜間不眠時所見之景象。“寶篆”蓋今之盤香。宋洪芻《香譜》雲:“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晝夜而已。”此處用以表明美人已經很長時間失眠,直到篆香銷盡。“畫屏雲鎖瀟湘”,是指屏風上所畫的雲霧瀟湘圖。

此以瀟湘喻指思念之人所在,從柳渾詩“瀟湘逢故人”化出,“雲鎖”則迷不可見。點出苦想不眠的原因。這種手法不妨説它是融情入景。結尾二句承上意脈,具體描寫夜寒襲人,美人無法再入夢鄉,於是思前想後,輾轉反側。這樣以情語作結,有含蓄深情之致。

宋楊湜《古今詞話評此詞》雲:“少遊《畫堂春》‘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善於狀景物。至於‘香篆暗消鸞鳳,畫屏縈繞瀟湘’二句,便含蓄無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這一評論,對於賞析此詞或有幫助。作者善於渲染環境,以白晝與黑夜的對照來表現美人春睡中的姿態與心緒,可謂匠心獨運。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5

東風柳陌長,閉月花房小。應念畫眉人,拂鏡啼新曉。

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譯文

天近拂曉,東風微拂,向遠處延伸的道路兩旁的柳枝搖盪。月落雲遮,原野瀰漫在晨霧的朦朧中,不像天清月朗時那樣開闊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怎麼不思念她呢?她一定也像我一樣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鏡子顧影白憐而悲啼。

和她在南浦分別時兩人泣不成聲、依依惜別的情景歷歷在目。離開京城後,她的身姿容貌無時不在眼前浮現,特別是那綠色羅裙的樣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見到綠茵芳草,便覺得是她穿着綠羅裙飄然而降,無限深情的眷戀也因此稍有依託。

註釋

柳陌:柳林小路。

閉月:行雲遮月。花房:花瓣的總稱,如白居易《畫木蓮房圖寄元郎中》詩:“花房膩似紅蓮房,豔色鮮如紫牡丹”。

念:想念。畫眉人:所念之人。漢朝張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畫眉。有人將此事向皇上稟報。皇帝問及此事,張敞回答:聽説夫妻閨房中事比畫眉更甚的還不知有多少呢!言下之意:替妻子畫眉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以後稱自己的妻子或情人為畫眉人。以表相親相愛之深。

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之如何?”送別之處常稱南浦。

青門道:指京城門。青門:為漢長安東南門,此處指京城門。詞人曾經在京城春明門東住過。

“記得”二句。綠羅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賞析

這是一首別後懷念戀人之作。首兩句描繪眼前之景。東風,點明節令乃微風吹拂的春季。東風日吹,氣候日暖,柳枝日長,枝葉婆娑茂密起來,漸漸地將阡陌隱蔽起來,再加是在月光朦朧的夜間,往日一覽無餘的道路,在柳枝的掩映下,似乎變得神祕起來,悠長起來,有如一條無窮無盡的綠帶,盤繞于田野,這是白天所見;一片輕雲掩映下,月光暗淡多了,在暗月的輝映下,白日盛開的花兒似隱似現,顯得不那麼飽滿了,這是夜晚所見。兩句細膩地刻畫了春光燦爛時節的美好景象,為下文的傷懷、回首起了鋪墊。

“應念畫眉人,拂鏡啼新曉”,在這月色朦朧的夜景,滿懷羈旅愁情的詞人心裏不能平靜。尤其是當此春風輕拂,柳枝飄搖之時,詞人敏感的心靈一陣顫動,不由得想起了遠在京城的戀人:此時此刻的她,一定也正陷入對自己的深深懷念中,分別愈久,悲愁愈增,昔日風采當因別後徹夜未眠的相思而黯然失色,以致清晨拂鏡自照時,常會因親睹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聲啼哭。這兩句全從對方設想,寫得隱微含蓄,前句寫其思,後句寫其清晨理粧時的啼,包含無限潛台詞和暗場戲,曲曲傳達出女主人公幽微隱約的心理。

“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這兩句回憶別時情態,兼點戀人所在。前句重寫留者,後句重寫去者,既寫對方,也寫自己,層層推衍出上片思念之因。按相思相守多日,故當時分別,深感再逢杳杳無期,留者固情意纏綿,黯然傷神,去者亦戀戀不捨,一步一回首。但去者又不得不去,留者又不能不放,當此之際,那種悽哀悱惻的別離神態於作者的刺激真是太強烈了,以致在頭腦中留下了一種永不磨滅的印記,至今尚記憶猶新。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分離已久,可思而不可近,可念而不可即,唯分別時身穿綠羅裙的倩影,最為醒目,最為親切。羈旅生涯中,每逢隨處可見的芳草綠蔭,總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彷彿那蔭蔭碧草,就是她那身着綠羅裙的可愛身影,飄飄蕩蕩,幻化而成。春天的芳草,時時都有,處處可見,所以,這種對戀人深刻的眷戀感,似乎時時處處,都能得傾注,獲得滿足。這兩句,實際源於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原句,但牛詞中的兩句,是作為女主人公與男友分別時的叮囑語出現的,賀鑄原封不動拈用牛詞原句,主要是抒發與情人長久分別後男主人公的一種心理活動。他採用巧妙的移情手法,藉助於綠色這一特殊的色彩,將現實中的人與自然中的景緊密結合起來,使遙遠的空間與悠久的時間藉助於想像的翅膀相連結,作者對戀人的思念,亦似乎藉助於隨處可見的芳草綠蔭,得到了一種充分的心理滿足。然想像歸想像,現實歸現實,兩者畢竟不是一回事。作者相思的苦痛透過這種貌似輕鬆的灑脱語而愈顯強烈,這也正是這首詞的藝術魅力的體現。

賀鑄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衞州(今河南衞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6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原文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髮何。

今日龍鍾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翻譯:

韻譯平生那料還會承受優惠的詔書;世事茫然我只知學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鴻雁飛過;淮南木葉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寄身滄洲我真喜歡離海濱較近;顧影自憐白髮叢生也無可奈何。如今我老態龍鍾不免為人共棄;愧對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風波。

註解1、生涯:猶生計。2、顧:回看;3、無如:無奈。4、龍鍾:衰老貌5、慎風波:慎於宦海風波

賞析:

作者一生中兩次遭貶。詩是他第二次貶往南巴(屬廣東)經過江州與二友人話別時寫的。詩人雖遭貶謫,卻説“承優詔”,這是正話反説,抒發胸中不平。明明是老態龍鍾,白髮叢生,顧影自憐,無可奈何,卻説“寄身且喜滄洲近”,把淒涼傷心掩飾,委婉地發抒不滿情緒。全詩雖感歎身世,抒發悲憤,卻不敢面對當權,其矛盾心緒,溢於言表。詩人因生性耿直,語言直率,兩位朋友一再勸他注意。

此詩或以為是“由南巴回來過江州時作,故首句有‘豈料承優詔’語”。但從末句“猶遣”看來似乎不是詔回。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7

贈柳圓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竹實滿秋浦,鳳來何苦飢。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秋浦滿是竹實,鳳凰來到這裏怎麼還會飢餓?

還同月下的喜鵲,繞了三圈都沒有找到可以安然棲息的枝條。

夫子你就是瓊樹,傾斜下垂的枝條庇護。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別後會日夜把你思念。

註釋

(1)陸機《詩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飲。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瓊樹:即瓊枝。以謬琳琅軒為食,鳳凰食之。

(4)謝靈運詩: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賞析:

詩的開頭用鳳雛依梧桐而棲和啄食竹實的典故,説明秋浦地方政績得人心,自己對此地很留戀,接着又用曹操詩強化這種感想,然後把話題轉向柳圓,表達自己的心願。巧妙用典和就典故發議論切入現實,是這首詩的特點。晚年的李白飄泊在江南,也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環境,曾有不少誇讚地方長官的詩,常常會將古人的德、言、行隨手拈來用入詩中,卻並不是累贅繁瑣,不妨礙思想的流暢表達,其中既有詩人藝術技巧高超熟練之處,也有暫為人下的無奈。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8

漁歌子·柳垂絲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翻譯

楊柳低垂着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划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着漁歌悠悠去。

放下垂釣的絲線,斟滿一杯美酒,遙望白雲盡處的孤村。劃過長長的沙汀,停泊在淺淺的渡口,驚起了一行棲息的沙鷺。

註釋

漁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楚岸:楚江之岸。長江濡須口以上至西陵峽,古城楚江。

棹:動詞,猶言以棹劃舟。

垂綸:釣絲。

醑:美酒。李白《送別》:“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汀:水中之洲。

沙鷺: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鷺鷥(lùsī)。

賞析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絲”、“花滿樹”,描繪出開闊秀麗的背景,暮春天氣,楚江兩岸,垂柳輕拂,裊娜多姿,一樹樹鮮花,奼紫豔紅,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這為作者春遊渲染出歡快明朗的氣氛。

上片後三句,用“棹輕舟”、“出深浦”,寫詞人初遊,他乘坐一葉扁舟,輕輕蕩着船槳,悠閒自得地從一條小河上出發,剛剛漂入開闊的楚江之時,便聽到悠揚的歌聲,那歌聲起處,但見早出的打魚人,已經滿載着魚兒,穿梭似地往來於江上,各自回家,他們看着豐碩的收穫,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遊客。這裏有漁船、漁人、遊人、滔滔江水伴着高亢的漁歌,沓雜紛繁,熱鬧異常。

下片前三句,描繪出一船船鮮嫩的魚蝦鼈蟹,令人垂涎。遊興正濃的詞人,不肯作罷。過片“罷垂綸”之句,正是説他為漁郎之獲吸引而垂釣長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穫,方才作罷。旋即以此嘉餚佐美酒,呼朋嘯侶相斟酌,亦即詞中所云“還酌醑”。這是一次饒有興味的野餐,人們早自忘卻了時光的流逝,直到酒足興盡才準備回家。“孤村遙指雲遮處”一句,即是準備返航時的一幅畫面:已是暮雲西遮,同伴們相邀返回,他們遙望着遠方,相互指指點點,那天邊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處。

下片後三句,則是寫從沙洲返回的情景。用“深”字才形象性極強,暗示出已是夜幕降臨時分,船兒在水上摸黑行進,難辨深淺,人們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狀,可以想見。忽然間,“驚起一行沙鷺”,打破了萬簌俱寂的江空。這一句以動寫靜,與上文明媚春光下的鶯啼燕鳴、漁郎引吭以及鳴儔嘯侶形成鮮明對比。

該詞寫漁父生活之樂,抒避俗隱逸之思。全篇寫景指事,宛轉自如,猶如連載之湖山漁隱畫軸,幅幅俱精,美不勝收。

創作背景

公元925年前蜀滅亡後,詞人不仕後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嚮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經巫峽,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後溯湘水而上,達廣州,後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湖南、湖北一帶有感而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9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及註釋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環堵(dǔ)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着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説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説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許,處所。詳: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欣然:高興的樣子。嗜:喜好。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説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或:有時。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經。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盛飯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經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jí)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

讚語説:黔婁的妻子曾經説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説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黔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慼慼:憂愁的樣子。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其言:推究她所説的話。茲: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觴:酒杯。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説中的上古帝王。據説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他的住宅旁邊種着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説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説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讚語説:黔婁的妻子曾經説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説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註釋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許,處所。

詳: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別名稱字。

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

欣然:高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説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經。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dǔ):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

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qián)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慼慼: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説的話。

茲: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説中的上古帝王。據説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朴實。

創作背景

對於《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於少年和作於晚年兩種説法。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敍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於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學者林雲銘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

1、以:(1)因以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

(2)以此自終 以:憑藉。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詞,他

(2)葛天氏之民歟 之:助詞,的

3、言:(1)閒靜少言 言: 説,説話(動詞)

(2)黔婁之妻有言 言:言語,話(名詞)

4、如:(1)晏如也 如:……的樣子

(2)親舊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其: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其如此 其:代詞,指五柳先生

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今: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確指出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古:<名>舊交,舊友 。今:<形>過去的,過時的。

3、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今:或者。

5、贊曰:古: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稱讚,讚美。

6、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古:處所。今:允許,許可。

7、造飲輒盡:古:往,到。今:製造。

8、頗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地。

詞類活用

1、詳:亦不詳其姓字。

2、親舊:親舊知其如此。

3、樂:以樂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運用

宅邊有五柳樹:從“榆柳陰後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好讀書: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簞瓢屢空: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説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黔婁: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二十四孝圖·黔婁·嘗糞憂心: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説:“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裏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主旨歸納

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抒發了陶淵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讚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為四小節。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為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説,“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並無桃李,只有這麼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閒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稟性志趣。接着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閒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閒,也就靜,用不着喋喋不休。但這種閒靜少言,並不等於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於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脱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説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於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真,並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偽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裏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並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敍述以後,第二部分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讚語。這個讚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既表達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尚的嚮往之情,又説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隱士。同時也是對世風日卜的黑暗現實的鍼砭與嘲颯。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醉公子·岸柳垂金線

五代:顧敻

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百囀。

家住綠楊邊,往來多少年。

馬嘶芳草遠,高樓簾半掩。

斂袖翠蛾攢,相逢爾許難。

譯文:

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百囀。

岸邊的楊柳垂下金黃色的枝條,雨過天晴,黃鶯兒在盡情地嗚叫。

家住綠楊邊,往來多少年。

我的家就在綠楊樹旁邊靠近通衙大道,來來往往經過許多許多的王孫年少。

馬嘶芳草遠,高樓簾半掩。

我在高樓上半捲起簾子往下瞧,王孫公子們騎着馬越去越遠。

斂袖翠蛾攢,相逢爾許難。

我舉袖遮瞼把眉皺,感歎知音相逢這麼難。

註釋:

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百囀(zhuàn)。

鶯百囀:形容鶯的啼叫聲非常動聽。

家住綠楊邊,往來多少年。

少年:小青年。

馬嘶(sī)芳草遠,高樓簾半掩。

“馬嘶”句寫心上人遠去。“高樓”句寫少女目送,表現出一片痴情。

斂袖翠蛾攢(cuán),相逢爾許難。

斂袖:整理衣抽。翠蛾攢:即攢眉皺眉,蹙眉。翠蛾:指眉毛。古人稱女子的細而長的眉毛為蛾眉,因為其形似蛾的觸鬚。古代女子以黛畫眉,黛為青黑色顏料,故稱翠蛾。爾許:如許,這樣。

賞析:

《醉公子·岸柳垂金線》輕借流麗瀟灑之筆,用岸柳明媚鶯聲如簧的環境作襯托,委婉曲折地描寫一位別後婦女的春思。“岸柳垂金線,雨晴鶯百囀。”起拍二句,為對春日景物的描繪:“岸柳”已被春風吹綠,垂下縷縷長有嫩葉的枝條,而雨後新晴,黃鶯百囀,一片春光融融。

“家住綠楊邊,往來多少年。”寫家居環境及宅前路上來往多青年人的情景。美景當前,故少年人來遊者眾,這一切都暗示這是一個易於挑起春情的季節,也是一個令人憶起少年情事的地方。潛氣內藴,深藏不露。

“馬嘶芳草遠,高摟簾半掩。”過片二句,寫由所見來往多青年人而引發的對心上的人的思念:女主人公聞馬嘶以為心上人即將來到,因而於樓上捲簾望遠,但並未見到心上人,唯見郊原芳草連綿直伸向天邊。這裏只説“簾半卷”,不像後來宋詞“倚危樓,望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之類直説,“點到即止”,正是唐五代詞的含蓄處。

“斂袖翠蛾攢,相逢爾許難。”結拍二句,言因不見心上人的身影,女主人公眉峯緊鎖、愁思滿腹,並慨歎和心上人見面是如此之難。這裏以蹙眉表愁態,於是不由內心發出惆悵無奈問己又問人的“相逢而不離開卻是如此的艱難”的嗟歎。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新柳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翻譯: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着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柳條是深青的,這裏還採用象徵的手法)“引”呼應篇首,説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繪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衝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四和香·麥浪翻晴風颭柳

麥浪翻晴風颭柳,已過傷春候。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迤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翻譯

夏至春歸,傷春的時節已經過了,而他還在因為什麼煩惱?原來是傷春意緒仍在,春愁挑逗。

記得當年在芍藥花下牽你的手,那耳畔暖語更勝美酒。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錦的時候,可如今孤獨的人卻更加憔悴、消瘦。

註釋

四和香:詞牌名,又名四犯令。雙調,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聲韻。

風颭柳:風吹動柳條。颭,風吹物使其顫動搖曳。

傷春:因春天到來而引起憂傷、苦悶。

僝僽:憔悴。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紅藥闌:紅芍藥花之圍欄。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賞析

此篇寫傷春懷人意趣,温柔旖旎。“麥浪翻晴風貼柳,已過傷春候”風中綠麥,似是海浪,漣漣無邊,清香幽幽;楊柳颭颭,隨風飄揚。“麥浪”、“風颭柳”説明春去夏來,傷春季節已過。起二句,格調清新健朗,似表明作者內心也是自有一番愉悦之情的。但果真如此嗎?“因甚為他成僝僽”,“僝僽”即憔悴,愁苦,周紫芝《宴桃源》詞有“寬盡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由此可知“僝僽”絕非一般的憂愁、煩惱,而是因哀愁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柳永所説的“衣帶漸寬”。然而畢竟“已過傷春候”,既然為春感傷的時候早已過了,那詞人為何還落寞依然?

這一點,詞人似乎並不自知,所以才會有“因甚”的“捫心自問”。但真的不知嗎?“畢竟是春迤逗”,上闋結句點出傷春意緒仍在。而這“春”字又不止於自然之春,箇中亦含“春懷”、“春情”的內藴。因而就有了下闋的回憶之語。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於酒”,此二句承“春迤逗”而來,點明煩惱之由。這兩句是緬懷當初兩人幽會情景: 猶記那日,在開滿殷紅芍藥的闌邊,他攜起了她的素手,而她也不避閃,温言軟語,笑意滿眸。這一切如今想來,令人動情,亦使人傷感。“紅藥”,即芍藥,“紅藥闌”即古詩詞中常提及的芍藥欄,藥欄,亦泛指花欄。最早見於南朝梁庾肩吾《和竹齋》:“向嶺分花徑,隨階轉藥欄”,南宋趙長卿《長相思》中有:“藥欄東,藥欄西。記得當時素手時”。《牡丹亭》裏也有:“轉過那芍藥欄前”。

“盼到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結二句再轉回寫此時之情景與感受,盼到花鋪似繡,卻仍不能相見,翻轉之中更透過一層地表達出斯人獨僬悴的情態,苦戀的悲哀。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詞意來看乃傷春懷人之作,但具體所懷之人不詳,從正文可以看出應為懷念宮中表妹之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3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簡介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後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翻譯/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着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着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註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6)“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文學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着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着一“含”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櫺,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着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繫。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一説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着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複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悦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着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4

詠秋柳

紀映淮〔清代〕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賞析

此詩前兩句而秦淮河秋季的景物,後兩句則而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貼切而頗具情韻。

這是一首詠秋柳的詩,全詩不着一個“柳聯字,而句句藴含着柳樹的風韻。

此詩前兩句而秦淮河的景物:棲息在枝頭的烏鴉,伴着秦淮河的流人,點綴着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着這裏的幾行蕭瑟稀人的樹。“蕭人聯與“秋光聯照映,“棲鴉聯和“樹聯關聯,使前後句緊密扣合,因而呈現詩人筆端的是一幅深秋蕭條淒冷的畫圖。其中,前句而柳樹的特性:“棲鴉聯明而鳥而暗點樹,以實帶虛的手法點出了薄暮中烏鴉棲宿的樹;“流人聯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棲鴉流人聯,雖不明言柳樹,但已而出柳樹常生長在河邊的特性。這樣而,較之直言“河邊柳聯來,不僅含蓄,而且靜中有動,增加生氣。也正是這些上有棲鴉,下依秦淮的柳樹,裝點金陵,為秋色增輝。後句則點染秋柳的蕭人之態:蕭人是秋柳的特徵——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樣金碧染兩、臨風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樣繁枝拂地、密葉藏鶯,而是落葉紛飛、意態蕭人。但詩人對此並沒有精雕細繪,只是以人蕩的筆觸,略加點染而已。這種藝術情趣,與秋柳的蕭人風姿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後兩句則而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其中,前句反用前人詩意,偏説“不與行人綰離別聯,點明秦淮河畔的秋柳只是供人賞玩而不為人攀折贈別。其中,“不與聯兩字,不僅翻出了新意,而且用擬人的口吻,增添了一層情韻。後句則是謝道韞詠雪的典故和李白的詩句的結合,而收條通過聯翩浮想,展望秋柳的未來:秋柳到了第二年,也將枝繁葉茂,飛絮濛濛,而且象瑤台雪花一樣地散發出香氣來。

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貼切而頗具情韻。

紀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詩人。字冒綠,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紀映鍾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終,著有《真冷堂詞》。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同柳吳興何山

南北朝:吳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峯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裏薇。

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譯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峯之畿。

參加宴會的人心中別離之情深深,在何山山峯的山麓擺下送行的酒宴。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裏薇。

青青的參差披拂的薇草綿綿延延,一直到水邊一直蔓延到山澗。

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輕輕飄浮的雲朵連着遠處的峯巒,細絲一樣的小雨潤濕山巒。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房檐上水鳥在靜靜地棲息,窗紗上螢蟲在不停地飛舞。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你這就要隨着水流去到遠方,我也要跟着清風歸去。

註釋:

王孫重離別,置酒峯之畿(jī)。

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畿:此處指何山山麓。

逶(wēi)迤(yí)川上草,參(cēn)差(cī)澗(jiàn)裏薇。

逶迤:伸展綿延的樣子。參差:薇高矮不齊的樣子。

輕雲紉(rèn)遠岫(xiù),細雨沐山衣。

遠岫:遠處的峯巒。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賞析:

作品前二句敍事,在敍事中推出題旨,表明惜別之意。首句的“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重離別”既是將行者之感,亦是送行者之情。並且“重離別”三字已暗點題中“送”字。次句從主人落筆,因重遠別,故置酒餞行,點出題中“集”字。“峯之畿”點題中“何山”。“畿”,疆也,限也,此處指何山山麓。隨後,詩人描繪了“峯之畿”的景色。

“逶迤”為伸展綿延之貌,寫草由近而遠,青翠無邊;“參差”寫薇高矮不齊之狀。寫薇亦是寫草,草亦含薇。前者橫向延伸,後者向高處生長,姿態各異。這些草與薇由山麓伸向澗中、川上,直與遊子離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逶迤”二句由山寫到草而及於川;“輕雲”二句則由山向上寫到雲。雲與遠處峯巒連綴在一起。“沐”是潤濕之意,因是“細雨”,故稱“沐”。且“細雨”又與“輕雲”相合。

“檐端”二句寫山間廬舍之景。這廬舍即置酒聚會之處。天色將晚,水禽息,野螢飛,寫出環境清幽美好,令人流連忘返。“水禽”與前面“川上”相呼應;“野螢”也與“峯之畿”相印合。唯獨在此環境中才有這禽與螢。且禽息而戀巢,螢飛猶繞窗,都表現出一種依戀之態。《古詩十九首》中有“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之句,寫出馬和鳥對家鄉乃至與家鄉有關物的依戀。此詩中的禽與螢既點綴出環境的清幽,同時也表達出重土慎遷之意。這幾句寫草、雲、雨、禽、螢,其實也是寫人。這裏的一切都與人同其情愫,都隱約與人的重離別的心態相應。

末二句直接寫劉餘杭上路及作者的感受。“隨綠波”指乘舟離去。一個“遠”字,明寫劉餘杭舟行,暗寫詩人久立岸邊,目送征帆。“逐清風”則寫出主人因劉餘杭離去而產生的孤寂之感,這又與首句的“重離別”相呼應。全詩主旨在惜別,卻不直接寫離愁,而是在敍事、寫景中浸透了“重離別”之意,使得作品的意境委婉深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