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渡易水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原文

渡易水

明代:陳子龍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譯文: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昨夜寶刀在匣中幽幽鳴,燕趙的悲歌最能表達壯士心中不平。

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易水緩緩流淌,天青草綠,山河依舊,可惜這裏已無處送別像荊軻那樣的壯士賢良!

註釋:

並刀昨夜匣(xiá)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並刀:幷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的刀,以鋒利著名,後常以之指快刀。指寶刀、寶劍。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仇心切,常説刀劍在匣子裏發也叫聲。燕趙:戰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幹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

易水潺(chán)湲(yuán)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潺潺:河水緩緩流動的樣子。荊卿:即荊軻,戰國時衞國人。

賞析:

明末的詩人,生逢異族入侵之時,面臨國破家亡的嚴重威脅,凡有點民族感情的,都該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樣下筆成詩,如何抒情達意,卻也有高下之分。

懷古詩不同於詠史詩那樣歌詠史實或以詩論史,而是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的思想感情,即所謂“言近旨遠”。此詩前二句託物言志,以並刀夜鳴寫出報國的志向,後二句即景抒倩,從眼中所見易水實景,引出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全詩運思深沉,情懷激盪,蒼涼悲壯,可入司空圖《詩品》所言“悲概”一類。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懷激烈的意志;後兩句與前兩句進行對比,感歎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全詩悲壯慷慨,蒼涼沉痛,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懷激烈的意志。言志二句:“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志由物顯,報國的急切願望由並刀夜鳴來展現,雖壯懷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論,粗獷叫器。將懷古詠史緊密結合時事與胸中報國熱忱,是此詩最大的特色。詩人由易水想到古代的英雄荊軻,想到他慷慨赴死的壯舉,油然激起自己奮發向上的豪情鬥志。

後兩句與前兩句進行對比,感歎物是人非,山河破碎。抒情二句:“易水潺潺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情因景生,憂世憂時之情由所見易水景象引出。詩人借易水興感,顯然是為了説明那些統治者醉生夢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樂,早就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可憐”一詞,彷彿是為荊卿惋惜,其實,是為了抒發那種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在荊軻活着的年代,對強敵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詩人卻只能用“可憐”來表達英雄失路的`悲哀,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由易水故事,想到目前女真入侵,國家危機四伏,卻無英雄挺身救國,觸動胸中濃郁的懊喪與失望,從而產生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慨。

全詩悲壯慷慨,蒼涼沉痛,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這首詩懷古感今,明朗顯豁,語言流暢,把對現實政治的強烈抒情融於深沉的詠史之中,洋溢着磊落不平之氣。這種憂國憂民、悲壯憂鬱的詩格,正是晚明愛國詩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