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歸田錄》原文、譯文及鑑賞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2.59W

《歸田錄》是宋代歐陽修創作的小説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歸田錄》原文、譯文及鑑賞,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註釋】

⑴本文選自《歸田錄》卷一(中華書局1981年版),有刪節。

⑵〔陳康肅公〕陳堯諮,諡號康肅,北宋人。公,舊時對男子的尊稱。

⑶〔善射〕擅長射箭。

⑷〔自矜(jīn)〕自誇。

⑸〔家圃(pǔ)〕家裏(射箭的)場地。圃,園子,這裏指場地。

⑹〔釋擔〕放下擔子。釋,放。

⑺〔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⑻〔但微頷(hàn)之〕只是微微對此點頭,意思是略微表示讚許。但,只、不過。頷之,就是”對之頷”。頷,點頭。之,指陳堯諮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⑼〔無他〕沒有別的(奧妙)。

⑽〔但手熟爾〕不過手熟罷了。熟,熟練。爾,同”耳”,相當於”罷了。

⑾〔忿(fèn)然〕氣憤憤地。然,作形容詞或者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的”或”地”。

⑿〔安〕怎麼。

⒀〔輕吾射〕看輕我射箭(的本領)。輕,作動詞用。

⒁〔以我酌(zhuó)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以,憑、靠。酌,斟酒,這裏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

⒂〔覆〕蓋。

⒃〔徐〕慢慢地。

⒄〔瀝之〕注入葫蘆。瀝,注。之,指葫蘆。

⒅〔遣之〕讓他走,打發。

翻譯

康肅公陳堯諮善於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憑着這種本領而自誇。(有一次),(他)曾經在家裏(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裏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諮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説:”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聽後)氣憤地説:”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説:”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裏,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於是説:”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諮笑着將他打發走了。

鑑賞

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與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長,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因此多年來為中學課本必選篇目。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於將熟能生巧這個大道理。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加以闡釋,達到了發人深省、心領神會的目的。

第一段:寫陳堯諮善射,賣油翁略表讚許。文章開頭就對陳堯諮作概括介紹,他”善射”,”當世無雙”並”以此自矜”。射技高超,以常理而論,定然是人人讚賞,射者自命不凡也是常情。這就為下文做了伏筆。但是,賣油老範雲”發矢十中八九”,卻只”但微頷之”。這裏以極其精練的筆墨提出了矛盾,在讀者心中產生了懸念,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第二段:説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康肅公一貫”自矜”,對賣油老頭對其箭術所表示的不以為然的態度,是不會輕易放過的,自然要追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賣油老頭回答:”無他,但手熟爾。”這一問一答,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熟能生巧”。康肅公一時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認為是”輕吾射”,至此矛盾更加激化,賣油老頭只好現身説法”以我酌油知之”。又用具體事實證明”熟能生巧”,”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作了這一番表演之後,賣油老頭為解除康肅公的疑慮,説道:”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這個回答很重要,既回答了並非”輕吾射”,又再次説明道理。康肅公心中豁然開朗了,由”忿然”到”笑而遣之”結束了全文。本文以賣油翁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這件小事,説明了”熟能生巧”這個普通的道理。一般説理文章,常常要發議論,説為什麼應該這樣,為什麼不應該那樣。而這篇文章並沒有高談闊論,只是記敍賣油翁與陳堯諮對答和賣油翁酌油的經過,來説明道理。本文着重寫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於手熟達到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寫陳堯諮的射箭。所以寫陳堯諮的射箭只用了”矢十中八九”五個字,寫得十分簡略。這樣繁簡得當,突出文章的重點。

陳堯諮學問不小,官職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雙全,不願屈居人下,可是卻不得不在賣油翁面前認輸,因為賣油翁指出的道理辯駁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沒有責備”犯上”的小百姓,對於”用刑慘急,數有杖死”的陳堯諮確實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領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傳神之筆”。

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祖籍廬陵(今屬江西)。少孤,貧而好學。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擔任過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他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擁護者,堪稱北宋文壇的泰山北斗。歐陽修注意提攜後進,曾鞏、王安石、蘇舜欽、蘇軾父子等都出於他的門下。他在詩詞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等身。歐詞格調清新,語言明麗。

文學成就

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説:“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並不亦步亦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敍事説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一新文壇面目。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敍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祕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