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原文及翻譯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55W

《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原文翻譯賞析1

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原文

白日驚飈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註釋

①驚飈:謂狂風。晉殷仲文《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驚飆拂野,林無靜柯。”

②昏鴉:即烏鴉。此指黃昏之時烏鴉亂飛.

③冰合句:謂大河已為冰封,河水不再流動。李賀《北中寒》詩:“黃河冰合魚龍死。”

④燒痕:野火的痕跡。宋蘇軾《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⑤鼓角句:白居易《祭杜宵興》詩:“城頭傳鼓角,燈下整衣冠。”

⑥長安:此代指北京城。

⑦客心句: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賞析/鑑賞

前有《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 “何處是長安,濕雲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句,大約此篇是為前首之後的同題之作。兩詞的客觀景物隨作者行蹤的變化而變化,但其客愁卻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詞中所涉之景無不昏暗衰颯,令人悽然不歡,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原文及翻譯賞析2

菩薩蠻·白日驚飈冬已半

驚飆掠地冬將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翻譯

狂風席捲大地.冬天已過半。解下馬鞍暫且停駐,正值黃昏,羣鴉亂飛。黃河已成片成片地結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絕。

放眼望去,唯餘一片野火的痕跡。高高的城樓上,鼓角連天。明日即將抵京,可遊子的`愁思卻依然沒有盡頭。

註釋

驚飈:謂狂風。

解鞍:其意為解鞍下馬,表示停下來。

昏鴉:即烏鴉。此指黃昏之時烏鴉亂飛。

冰合句:謂大河已為冰封,河水不再流動。

燒痕:野火的痕跡。

鼓角句:鼓和號角,是古代軍隊使用的一種用來發號施令的鼓和號角。

長安:此代指北京城。

闌:殘盡。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的是詞人從邊塞回來時的狀況。至於具體時間,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覘梭龍後的歸途中;另一種説法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扈從東巡的歸途上。

賞析

上片勾畫出一幅白日深冬歸程圖:“白日驚飆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狂風捲折的冬日,歸途昏鴉飛亂了天邊的雲霞,詞人解鞍少駐初程。畫面壯麗而又消沉,讓人生出欲説難言的悵惘。“驚飈”將冬日寒風之凜冽與氣候的惡劣一聞道出,精到而更有畫面感。接下來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兩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壯闊,將歸程圖拉伸至無限壯闊之處,有種“長河落日圓”的雄闊壯麗。

下片歸程圖縱橫延伸。“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蒼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燒過的痕跡;極目仰望,已經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牆,看來已經離家不遠了。“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雖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勞苦,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可見納蘭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結尾兩句化自謝眺《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詞有畫龍點睛之效,這愁便是納蘭的經典式愁,言淺意深,引人深思。

全詞寫景皆是昏暗悽然,景中含情,然景緻壯闊處又別有一番風度。語句含悲,語調悽楚,字裏行間縈繞着百轉柔情,訴盡了詞人真實的內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