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雲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註釋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華:即玉管。

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註釋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華:即玉管。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賞析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格近蘇軾。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復中原,情真調高。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交雜的樹木,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歎。

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註釋

中庭:庭院中。

諮嗟:歎息聲。

君:指上句"偏為梅諮嗟"的詩人。

其:指梅花。

作花:開花。

作實:結實。

爾:指雜樹。

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賞析:

《梅花落》厲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説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3

作品原文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作品註釋

⑴凌寒:冒着嚴寒。

⑵遙:遠遠地。知:知道。

⑶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作品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創作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新主張被推翻,兩次辭相兩次再任,放棄了改革。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之後退居鐘山後所作。

作品鑑賞

“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首二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豔,香氣遠布,讚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説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撫州(今江西撫州市東鄉縣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4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着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心難畫的傳神。

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願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着梅枝獨看這風景。

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摧殘它。

註釋

萼(è):花萼,萼片的總稱。由若干萼片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標:獨立的標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創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寧二年)前後,做過縣令之類的小官,後避戰亂入閩,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此詩為詩人詠梅之作,既贊梅花之孤高芳鬱,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潔情操。

賞析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無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雲:“眾芳搖落獨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關於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遞幽香出,禽竊素豔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着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於花香之後,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雲: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願。齊詩云: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裏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歎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之梅,清寒遠甚於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5

梅花

陳亮〔宋代〕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譯文

稀稀落落地梅樹枝條歪歪輕斜地掛滿那潔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條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點點的雪花在陽光照射下閃着晶瑩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綻開放了,這使得想要在春天競吐芳香的種種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後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來的信息傳遞出去,又怎麼會害怕被厚厚的積雪所深深埋藏呢!請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傷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讓主宰春天的神東君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讓開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傷曲調而過早地凋謝。

註釋

疏:稀疏,稀落。玉瘦:點:閃着,泛着。休:莫,不要。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調出現三次,故稱三弄。東君:司春之神。主張:當令,作主,主宰春天。

賞析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着,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着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後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覆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讚梅花的口吻來寄託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着強烈的愛國精神。《梅花》一詩,表達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展的產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麼,投降派的種種苟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呢?進一步以頌讚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託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陳亮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6

詠紅梅花得“梅”字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脱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逞豔”

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痕,淚痕。以血淚説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説“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説“成灰”。

“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偷下”句:説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脱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説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説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註釋

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逞豔”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豔,先迎着醉眼開放。

凍臉:因花開於冰雪中,顏色又紅,所以這樣比喻。借意於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説紅。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説“酸”。待到時節過後,雖無怨恨,花亦化為烏有,所以説“成灰”。借意於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誤吞”句:説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説紅梅原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脱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説瑤池種植仙桃,《西遊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説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賞析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説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説,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7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翻譯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豔麗;未到時節就開放了,散發着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子;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霜。

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與梅花傷心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為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才開花,成為舊曆新年時的香花呢?

註釋

匝路亭亭豔:匝路,圍繞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樣子。

非時裛裛香:非時,不合時宜,農曆十,一月不是開花的時節,梅花卻開了,所以説“非時”;裛裛,氣味鬱盛的樣子。

素娥惟與月:素娥,嫦娥;惟與,只給。

青女:霜神。

贈遠虛盈手:贈遠,折梅寄贈遠方的親朋;虛,空;盈手,滿手。

傷離適斷腸:傷離,因為離別而感傷;適,正。

早秀:早開花。十一月中旬開的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為迎接新年而開花芬芳。

鑑賞

“匝路亭亭豔,非時裛裛香。”一開頭就奇峯突起,呈現異彩。裛裛,香氣盛貌。雖然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雖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氣沁人,可是梅花過早地在十一月中旬開放,便顯得很不適時宜。這正是“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作者的感情通過詠梅來表達。作者的品格才華,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豔”、“裛裛香”。作者牽涉到牛李黨爭中去,從而受到排擠,以及長期在過漂泊的遊幕生活,也正是處非其地。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二句清怨悽楚,別開意境。同是月下賞梅,作者沒有發出“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讚歎,把梅花比作風姿姣好的美人;也沒有抒寫“月中霜裏鬥嬋娟”(《霜月》)一類的頌詞,讚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獨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與月”,繼而又指責“青女”的“不饒霜”。原來在作者眼裏,嫦娥讓月亮放出清光,並不是真的要給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沒有梅花,她也會讓月色皎潔的。嫦娥只是贊助月亮,並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顯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凍來摧折梅花,所以她決不會因為梅花開放而寬恕一點,少下些霜。一種難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與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寫到這裏,作者的感情已達到飽和。突然筆鋒一轉,對着梅花,懷念起朋友來了:“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想折一把梅花來贈給遠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滿把的梅花也沒有什麼用。連寄一枝梅花都辦不到,更覺得和朋友離別的可悲,所以就哀傷欲絕,愁腸寸斷了。“傷離”句一語雙關,既含和朋友離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這就更加藴蓄雋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這裏表達了他對梅花的悲痛,這種悲痛正是對自身遭遇的悲痛。聯繫到詩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賞識,請他到幕府裏去,把女兒嫁給他。王茂元屬於李德裕黨,這就觸怒了牛僧孺黨。在牛黨得勢時,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夠進入朝廷,貢獻他的才學,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來而過早開放一樣。這一結,就把自傷身世的感情同開頭呼應,加強了全篇的感情力量。詠物詩的最高境界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來描繪,委婉地再現其形象;同時,也曲折地傳達出內心的感情。這首詩正是這樣。梅花是一定時空中盛開的梅花,移用別處不得。與之同時,又將詩人的身世從側面描繪出來。兩者融合得紋絲合縫,看不出一點拼湊的痕跡,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現。

創作背景

這首詠物寫於何年,諸説不一,可能是詩人於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聘請為書記,入蜀時所作。他的《韓冬郎即席二首》,有“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冬雪到時春”句。作者赴蜀,在這年冬天,有《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一詩。這首詩或者是在這年所作。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8

原文:

梅花

明代:宸濠翠妃

鏽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牆。

譯文:

鏽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户,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牆。

螞蟻也知道春色正好,倒拖着梅花花瓣上了東牆。

註釋:

鏽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lóu)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牆。

螻蟻:螞蟻。

賞析:

翠妃的這一首詠梅花詩很有名氣,古來詠梅之作不計其數,而這篇詠梅詩,別出心裁。

詩人在室內窗前從捅破的窗紙的孔洞觀看梅花,並且先是細膩地描寫梅花的香味縷縷如線,真是未見梅花,先聞其香。

後面又寫到螻蟻拖着梅花瓣兒,爬上東牆,這個細節令人覺得充滿生活情趣,從而透露出詩人對於梅花的喜愛,對於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悦之情。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嚮往,表達的淋漓盡致。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9

原文:

梅花

宋代:張道洽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絕知南雪羞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譯文: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走到荒林的盡頭,只見一條佈滿青苔的小路,通向竹林深處,那裏數枝梅花傲然開放。

絕知南雪羞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儘管花色潔白,它卻羞於與向陽的白雪為伍。它本想與春風結伴,迎風展瓣又恥於自我為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長在野橋旁邊的梅花呵,你好像只願意接受月光的恩惠。寒谷中,只要根還在,到了春天你依然會抽枝吐蕊。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我酒醉之後,不忍心睡在庭前梅樹之下,是害怕春風突然吹落花瓣,讓我觸目傷懷灑淚。

註釋:

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

徑:狹窄的道路。苔:苔蘚植物,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絕知南雪羞(xiū)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

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

恐:害怕。

賞析:

詩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節,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榮華,不畏霜雪,也不步他花之後塵,獨自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開放。

詩歌為突出梅的高尚品節,從三層意義上進行對比描寫:

一是開放於“竹梢深處”,荒林、苔蘚之類更烘托出梅之清高風格;

二是與南雪相比,與桃杏眾花相比,南雪易於消融,而梅花卻不易凋謝,梅花也不像桃杏眾花那樣,輕易委身於東風;

三是以其生長環境之惡劣、冷寞烘托其品節,即使在野橋邊、寒谷中,它也能顯示自己頑強的生命力。

此詩託物寓志,借梅花抒發自己真實情感。在張道洽的所有梅花詩中,確為上乘之作。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0

詠紅梅花得“紅”字

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註釋

芳菲:花草香美。“衝寒”

句:意即“先喜(紅梅)衝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霞隔”

句:用隋代趙師雄遊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粧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着紅燭、添加了紅粧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裏借梅擬人,説“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説“添粧”,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雲。”粧,指紅粧,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

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粧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餘形可覽,殘色未去。”也藉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説紅梅。

註釋

芳菲:花草香美。

“衝寒”句:意即“先喜(紅梅)衝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遊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粧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着紅燭、添加了紅粧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裏借梅擬人,説“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説“添粧”,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雲。”粧,指紅粧,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粧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餘形可覽,殘色未去。”也藉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説紅梅。

賞析

《詠紅梅花得“紅”字》是《紅樓夢》中邢岫煙所作,該詩和《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説第五十回。書中眾人在蘆雪庵聯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説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説,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鳳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温厚可疼的人”(《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衝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着這些意思。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1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翻譯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

知:知道。

為: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凌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2

西江月·梅花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及註釋

玉骨那愁瘴(zhàng)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qiǎn)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着神仙般的風致。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冰姿:淡雅的姿態。仙風:神仙的風致。芳叢:叢生的繁花。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素面翻嫌粉涴(wò),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 一作:常嫌)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涴:沾污,弄髒。脣紅:喻紅色的梅花。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神仙的風姿。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註釋

玉骨:梅花枝幹的美稱。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豐)歎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

仙風:神仙的風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髒。

脣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公元1096年(紹聖三年)。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

賞析

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脣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讚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讚美梅花的豔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脱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説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説它的仙姿豔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脱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粧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粧),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脣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遊目騁情。面對着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歎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着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裏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藴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託,其中藴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技巧的精湛。

詞典釋義

(釋義為系統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粧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3

 作品原文

梅花落

中庭①多雜樹,偏為梅諮嗟②。

問君③何獨然?念其④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

念爾⑤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作品註釋

①中庭:庭院中。

②諮嗟:讚歎聲。

③君:指“偏為梅諮嗟”的詩人。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開花。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説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不畏嚴寒。

⑤爾:指雜樹。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説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作品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歎,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那些只會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一定會飄零在寒風中追逐,因為你徒有在寒霜中開花卻沒有耐寒的本質。

 原文賞析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説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託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樸的詩句申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説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臨海王劉子項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項作亂,死於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佔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4

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

古詩簡介

《梅花落》是南朝宋詩人鮑照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此詩開頭兩句以雜樹襯托梅花,領起全詩。中間四句,説明自己為什麼獨愛梅花,盡寫梅之可愛。末兩句以感慨作結,以雜樹的有華無質,更突出梅的品質。全詩對比鮮明,在表達情感上一改直抒胸臆的寫法,託物明志,藉助對不畏霜露的梅花的讚美,來表明自己不願順隨俗流的堅定不拔的志趣,使得此詩更為含蓄、深沉。

翻譯/譯文

庭院中有許許多多的雜樹,卻偏偏對梅花讚許感歎。

請問你為何會如此?是因為它能在寒霜中開花,在寒露中結果實。

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風中搖盪,在春日裏嫵媚的你,卻紛紛隨風飄落淨盡,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卻沒有抗寒霜的本質。

註釋

1.中庭:庭院中。

2.諮嗟:歎息聲。

3.君:指上句"偏為梅諮嗟"的詩人。

4.其:指梅花。

5.作花:開花。

6.作實:結實。

7.爾:指雜樹。

8.霜華: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簡稱。華:通“花”。

9.霜質: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艱難惡劣環境的本質。

創作背景

元嘉十六年(439),鮑照因獻詩而被宋文帝用為中書令、秣稜令,從而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鮑照“家世貧賤”(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所以,他痛恨門閥士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他在宦途上的這段時間寫下了許多詩篇,大多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梅花落》即是此類詩作的代表作品。

賞析/鑑賞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此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中庭多雜樹,偏為梅諮嗟。”這裏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亦指世間悠悠者流”(《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即一般無節操的士大夫;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人最讚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之後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讚賞梅花呢?”詩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説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讚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鑑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此詩主要是託諷之辭。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他那質樸的詩句中明確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讚揚。這裏還包含着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快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這首詩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詩的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藉助於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徵色彩濃郁。假象見義,藉此言彼,以生動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詩歌耐人咀嚼的韻味。

陸時雍説:“明遠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世人所未有!”從《梅花落》一詩中可以看出,鮑照無愧於陸氏的評價。

梅花原文、翻譯、賞析15

原文:

梅花

清代:汪中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譯文: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寂的客館中,寒梅開始綻放,春風腳步徐緩地來到樹下。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此時故鄉的園中花已經開了又凋謝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獨開。

註釋: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

孤館:孤寂的客舍或旅館。發:開放。款款:徐緩的樣子。

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江上:一本作“江樹”。

賞析:

這是一首鄉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此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客居異地的孤悽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照理説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詩曰“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館居異地。出於一種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悽。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思而鄉思自濃,不寫鄉愁而鄉愁自現。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説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裏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於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出“哪裏都沒有家鄉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説並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情詩。但從藝術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最濃烈之情。以梅花寫鄉情,為人熟悉的還有陸凱《贈范曄詩》和王維《雜詩三首·其二》,這兩首與此詩粗略的比較,就可發現,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在詩中,陸凱詩託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此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説自己的思鄉之情,那種做客他鄉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