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藝術作文

【精華】民間藝術作文7篇

欄目: 藝術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民間藝術作文7篇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夏天的一個黃昏,太陽正緩緩西下,但這時在一處十字路口,卻熱鬧了起來,一羣身穿粉紅一的表演者,帶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製鼓,後頭緊跟一輛輛華麗的車,熱鬧的民藝表演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民藝表演,花樣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們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發出的聲音低沉而響亮,彷佛大將軍要出征般的雄偉;另一種則是以手擊打,聲音十分清脆,讓人充滿活力。這兩種鼓在路上調和的演奏,為大會增添色彩。

後頭的車子,樣式很多,有巨魚、恐龍…等,車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涼,活力四射的跳着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民藝表演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十分精彩,讓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後還能再來!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對剪紙最感興趣。我通過翻閲課外書、上網查資料,瞭解到許多關於它的知識。

剪紙來源於生活,是老百姓最普及的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從紙的出現便開始就有了剪紙手工藝術。其實早在沒有出現紙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了。那時剪紙是雕、挖、剔、刻、剪的技術在金箔、皮革、絹帛,或者在葉子上剪刻樣子。通過挖空、雕刻的技術做成藝術品。

剪紙不僅僅是起到裝飾家居、美化環境的作用,它主要的原因是表現納福迎祥。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現在剪紙已經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對剪紙的瞭解,使我更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我為能生長在這塊古老的神州大地而驕傲自豪!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我們學校要求做工藝品,我們班的特色是“紙盤畫”,就是在盤子上畫畫,可難哩!

最初,盤子是不畫的,中間是一首中的詩意,然後就寫上詩;然後,老師提倡:中間依然畫詩意和寫詩,邊沿畫一些圖案,會更美觀。有一少部分同學畫了,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學仍舊沒畫;現在,老師説:“同學們,現在我們改一改,改為邊沿畫一些精美的圖案,中間不畫,只寫詩。”“哇!這麼難!”有同學説道。我説:“為什麼?”“你沒有聽嗎?”“有呀,這麼啦?”“老師説要畫精美的圖案呀,精美的圖案畫在邊沿,邊沿又小,圖案要精美,實在很難呀!”他説很難,我畫起來卻很好畫,很好看,並不像他説的這樣難。我明白了只要認真,再難的事都可以辦好。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漢族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每逢過年或者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氣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熱烈。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羣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剪紙常用的材料是紙,比如單色紙、彩色紙、金箔紙……所用的工具也很簡單,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這些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徵富貴的“年年有餘”、“富貴牡丹”和象徵喜慶的“喜上眉梢”。還可以剪出活靈活現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比如:飛鳥、小兔子、小猴子……

現在你瞭解剪紙藝術了吧?你也喜歡剪紙嗎?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梅錄地處湛江的東部,南臨南海,是吳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梅錄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有飄色、泥塑、花橋、花塔、疊羅漢、舞龍等。其中:飄色、泥塑、花橋被稱為吳川“三絕”。特別是飄色,以其精、巧、奇而聞名遐邇,其形式之獨特,藝術之精湛,確是令人歎為觀止。被外國友人稱為“隱蔽的東方藝術”。

每年的元宵是梅錄的民間藝術大放異彩的重要時刻。傳統的梅錄元宵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五日開始,十六、十七日達到高潮。節日期間,梅錄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琳浪滿目。人們習慣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賞花塔、觀景點;而十六、十七日的大巡遊,則由飄色、地色、車色、獅、龍、八音班、長笛、陶鼓、舞二真等當主角,彩車及武術隊伍齊出動,場面極為壯觀,此時觀眾如潮,萬人空巷。每年,梅錄元宵盛大的民間藝術觀賞活動吸引了方圓百里的羣眾和外國友人、港澳同胞前來觀賞。

被稱為吳川“三絕”中的第一絕是飄色。它始於清代。最初只是鬧元宵活動中的一種“噱頭”,由於深受觀眾的喜愛,後來,飄色就成為慶賞元宵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在色台上,把兒童扮成歷史典故或神話傳説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盜靈芝”、“徐九經賣酒”、“寶蓮燈”等。這些人物姿態固定,由看不見的“色梗”(鋼筋構成的支架)支撐,猶如在空中飛舞,加上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愛的神態和動作,將觀眾逗得喜笑顏開、拍手稱好。

第二絕是“泥塑”。我們稱之為“泥鬼”。源自唐末宋初。傳説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歸堂,驅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兩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現在梅錄的街頭巷尾,供遊人觀賞。大型泥塑有 “十八羅漢”、“紅樓夢”、“財星正照”等,既有經典韻味,又有時代氣息和鄉土風情,令人流連忘返。1980年香港申報發表《梅錄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對這些泥塑的藝術價值給予充分肯定。

第三絕是“花橋”。梅錄花橋始於明代。民間流傳説,在元宵時,情侶同行花橋“摘白花,買茹菇生男仔,摘紅花生女仔”,家庭主婦行花橋則“橋頭洗手好勝手,糠(養)豬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見橋上張燈結綵,吊起花燈,掛上字畫,橋的兩旁擺上鮮花,把花橋裝點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遊客慕名而來,在橋上擠得摩肩接履、水泄不通。

1996年,梅錄被評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20xx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作為吳川人,我為此感到自豪、驕傲。我們應勤奮學習,為建設美麗富饒的吳川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吳川的明天會更好!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凡是看過中國傳統工藝——麪塑製作過程的人,無不驚訝於它的神奇。麪塑可以把各種事物的形態塑造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人物麪塑主要由五個步驟組成。

首先,要選擇麪塑的材料。這種面由普通麪糰和糯米麪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外加一把小刀、一支毛筆及一些廣告顏料。

第二步,先做頭部。把麪糰揉成瘦長橢圓狀,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輪廓。而後,再用毛筆蘸着顏料塗在麪糰上。再用小刀刻出一縷縷頭髮,也可適當在頭髮上加些飾品。作飾品有個竅門:先大後小,先輪廓,再局部。

第三步,再做軀幹。根據人的大小,選取適當大小的麪糰,把人的姿態大體捏出來,之後一點點就加工,並把衣服的輪廓刻畫出來。而後把這些物品上色。

第四步,刻畫人物四肢。可在軀幹上直接捏出,也可用麪糰捏出四肢,然後連接起來。前者整體感覺較連貫,後者軀幹較前者豐滿。也可在人物的手、胳膊上加上適當裝飾品,如包、花籃等。而鞋和腳一般都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只需用刀在腳部把鞋和腳稍作分離,有層次即可。

第五步,風乾。一個光鮮豔麗的作品要製作成功,風乾這道環節必不可少。風乾時應注意,不能陽光下暴曬,以防爆裂,要陰乾;也不能風力過大處,要慢慢風乾。總之,要放在陰涼透風處。

經過這幾個步驟,一件麪塑作品就可以出爐了。作為炎黃子孫,保護民間工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民間傳統工藝吧。

民間藝術作文 篇7

藝術,不是天生就懂的,而是要靠後天的努力才會的,我也一樣。我掌握的民間藝術的種類中,比較拿手的就屬剪紙了。

有一次,我們上美術課,老師正在給我們講關於剪紙的要領,我只顧着做當天的作業,老師的每句話,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就這樣,一節美術課變成了一節作業課。老師講的無論那句話,我都沒有記住。

過了一個星期,上美術課時,由於我上個星期沒聽課,所以我不知道要剪紙。正當我心裏責怪自己怎麼沒聽課時,老師突然大喊:“開始做!20分鐘以內剪不出四個的同學別走!”我立馬慌了,我連剪什麼,怎麼剪都不知道,更別説20分鐘內做四個了,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要五分鐘內做一個?

我心裏想“唉,四個就四個吧,大不了隨便剪四個,應付一下唄“。我立馬動手,在自己的白紙上隨手剪了四個不規則的圖形

我拿着這四張不規則的圖形,又對比了一下同桌剪的一張精美的蝴蝶,頓時覺得還是認真剪比較好。我仔細觀察着同桌的動作。首先,把紙對摺兩次,接着就可以開始剪了。我看完,心中暗想就這麼簡單。十分鐘內剪四個,沒問題啊。我馬上按這種方法剪了起來。可是,當我剪完了,把紙展開的時候,圖形卻散開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連起來,到底是哪兒錯了?我心裏思索着,肯定是我沒有觀察仔細。於是,我又仔細觀察同桌,發現她在剪紙的時候,是沒有把紙邊完全剪掉。我頓時明白了,原來紙的邊上,必須要保存一些地方,以此來連接。我馬上按這種方法簡單四個,每個周形既整齊又好看。看來想把剪紙剪好,必須善於思考和觀察才行啊!

愛迪生曾經説過:“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能成功。”現在我把這句話改了一下,“藝術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四十九點五的努力,以及百分四十九點五的觀察才能創造的。”這,就是我的剪紙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