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彙總七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7W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彙總七篇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葱葱的枇杷樹邊,有着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説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着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説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説我們總是拿着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説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眾為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裏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着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2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説,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説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每當這個時候,每家每户都要在門前掛艾草,吃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黎明猶如一隻巨大的手,徐徐拉開了夜幕,又一個絢麗的早晨,帶着清新降臨人間。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牀,拿出昨天買的艾草,準備將它掛在門前。只見媽媽拿來一筒透明膠,把艾草纏繞在門前的把手上。我見了十分好奇,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 “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草?”媽媽聽了後,便和藹可親地對我進行了一番講解,説是:“在門前掛艾草是為了驅邪,能讓平安永遠在我家。”我聽了,感到很意外,每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草,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

端午節不僅要在門前掛艾草,還要在屋裏的各個角落噴雄酒。這是為了讓家裏的蟲子少一點兒。媽媽喝了一口酒,便立馬滿臉通紅,如同秋天裏田野上的紅高粱一般。我見媽媽這般摸樣,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吃粽子。當然,在這之前,肯定是要先包粽子的嘍!只見媽媽取來三片芭蕉葉,用靈巧的雙手在裏面放上了糯米和各種不同的餡,如肉餡、棗、紅豆……最後用雙手嫻熟地包成一個圓錐體,用線加以固定,多繞幾圈,以免散掉。瞧!包好的粽子多像一個個調皮的胖娃娃呀!看得我心裏直癢癢,手也控制不住地拿起幾片葉子,憑着記憶也開始胡亂地包了起來。不料卻弄巧成拙,把好好的一個粽子弄得是一塌糊塗,慘不忍睹。最後只好尷尬地洗了手,坐在一旁靜靜地看着媽媽包粽子。

終於,在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之後,粽子全部包好,通通被放進了高壓鍋裏,蒸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粽子也差不多可以出鍋了,但必須再放上個兩三個小時,使其入味。望着眼前這盤色香味俱全、香氣四溢的粽子,我的嘴開始止不住地流起了口水,雙眼始終盯着眼前的這盤美味的佳餚。

端午節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的習俗。這種習俗,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身體健康的衞生活動。今天這些衞生習俗仍然是發展的,並應弘揚傳承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4

居住在雲貴高原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的水族有一個長達49天的節日,那就是端節。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水語稱“藉端”、“過端”。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定,端節在水族的歷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是辭舊迎新、慶賀年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同時也是一個團聚的.美好節日。節氣正對應農曆的八月至十月。

水族的端節還有一段傳説: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民揹着銅鼓等用品去逃荒,可是在廣東和廣西安定都不合心,而正在大夥兒發愁時,天上飛來一羣諾仙術(一種鳥名,估計是鳳凰),像一“羣”救命草,解救了逃難的人們。大家一致認為諾仙術是來帶路的,就跟着走,在一個岔河口,諾仙術消失了,這給人們出了個難題,可又給予了提示,大家看見一條巨龍,大家像有一雙貓的眼睛,立刻選擇了方向——朝左邊的河谷往上搬。之後來到三洞一帶,對這一帶的環境十分滿意,就在這裏安家了,並和大家約定:三年後的水歷年底來團聚。

三年後,大家來團聚,突然來了一羣人馬,他們想讓水族人民離開,而水族人民為了保住土地,和他們打了起來,兩方各有死傷,之後那羣人馬離開了,於是人們把死去的戰士安葬,並祭祀,希望往日又幸福的日子,水族人民真像一個糰子,永遠不分離,哪怕是已經離去的戰士,也會祭祀,讓那些戰士也體會到人民的熱情。這正是端節的傳説。

在端節這段日子裏,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節日期間,銅鼓聲此起彼伏,悠揚的歌聲和蘆笙調從早到晚迴盪在翠竹掩映的竹樓裏,水鄉山寨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節日裏的水族同胞載歌載舞,相聚狂歡。向客人展示了莊嚴肅立的祭祖活動、古老神祕的水書、巧奪天工的馬尾繡,以及舞火龍、耍水龍、搶鴨子、賽馬等民間表演。

這個團聚的節日,多麼快樂的節日,是多麼美好,如果我在水族,應該也會如此快樂吧!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5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着不少的傳説,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醜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説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6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正因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7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和五月節。當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用來賽龍舟的船也已準備就緒時,那端午節也隨着他們問來了。

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的木舟,上刻鱗甲,船頭裝飾成龍頭,船尾裝飾成龍尾。只要裁判一聲“開始”,雙方的人都努力划龍舟,這邊一下,那邊一下,場面非常壯觀。

端午節不僅要划龍舟,還要包粽子,有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會包“中山蘆兜粽”: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別有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鹹的有蛋黃、綠豆……包好的粽子放到一個鍋裏去煮,等粽子煮好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外在的包裝,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棕肉,輕輕咬一口,那味道一定讓你回味無窮,脣齒留香。有的人把“簡棕”投入河中,讓魚不傷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佩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端午節那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以及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為線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琳琅滿奪目。老年人一般喜歡佩菊花、梅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萬事如意。古時候,人們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囊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端午節的習俗非常之多,賽龍舟、包粽子都是其中之一。我覺得端午節藴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我非常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