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

欄目: 習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端午的習俗作文4篇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1

端午節,湘湖下孫宗祠舉行了一場包粽子比賽,我和媽媽也是其中一組參賽人員!

糯米、粽葉、細繩,萬事俱備,只欠一聲令下。主持人叔叔一聲令下,大家都開始緊張地忙碌了起來。我左手託着粽葉,右手一捲,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挖了一大把糯米放進粽葉裏,然後把豎着的粽葉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纏上線繩,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高興地大喊:“你好棒!”周圍許多人也開始關注我。我既興奮又緊張,馬不停蹄地連續操作,一會兒工夫,媽媽和我已經包好了3個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邊的小朋友,哇!他們也很快。我急了:再快點,再快點!可是越急越出問題,粽葉破了,媽媽教我的繞繩子的方法也忘了……

時間到,停!”評委阿姨開始評分,主持人叔叔最後説:“這一輪的第一名是2號。”我和媽媽擊掌歡呼起來:“耶!”原來我們是這一組包的最多的,而且樣子又漂亮

這次包粽子活動,我和媽媽都很開心。粽子裏不僅僅有糯米和筍葉的清香,還包着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親情!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2

一提家鄉的風俗,我的腦海裏就會立馬浮現出一家人吃粽子的情景,而這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特有的風俗。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説。愛國詩人屈原投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撈屍,可怎麼也找不到。於是就有了漁夫準備飯糰、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食咬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些食物慢慢演變成了粽子,於是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我和弟弟就盼望着包粽子、吃粽子。有一年端午節,我和弟弟早早起了牀,因為媽媽要教我和弟弟包粽子。

首先準備食材:不同顏色的棉線、粽葉、糯米和自己喜歡的餡兒,我喜歡肉餡兒的,所以我準備了肉;弟弟喜歡蜜棗的,爸爸和媽媽喜歡紅豆的。

然後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是把兩三片粽葉折成簸箕形狀,我很快會了,但是弟弟卻折騰了好一會兒,才學會;第二步是放入糯米和餡;第三步是沿着粽葉包裹起來,包成三角的形狀;第四步是用線裹起來,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來區分。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裏,大火煮開後,再用小火悶煮三、四個小時。出鍋時,一股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和弟弟饞得口水直流,彷彿想一口就把它們全部吃掉。就連平時需要叫喚才知道吃飯的爸爸,今天也準時來吃飯了。一家人圍成一桌,十分開心,我和弟弟無法抵禦這香味,一個接一個搶着吃。吃了一頓粽子,幾個星期都忘不了得味道,真是回味無窮啊!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是中華傳統的文化,流傳至今。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3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嗎?下面就讓我來一一告訴你們吧!

正所謂“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時我就會知道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又稱重五,是我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一個重要節日呢。在這天,大人門都要給我們小孩帶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的長命縷呢。每家每户還得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如果你是南方人,那麼還要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和雄黃酒。怎麼樣,有意思吧。

更有意思的是,端午這天很多地方都會賽龍舟和吃粽子。賽龍舟,顧名思義,競渡龍舟嘛!而為什麼要競渡龍舟?純粹為了好玩嗎?不是!相傳賽龍舟,還有個小故事呢!從前,有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説了自己的`祖國被佔領了,愛國的他氣得受不了,便來到了汨羅江邊,投江自殺了。相傳,競渡龍舟是為了撈救愛國詩人屈原。而吃粽子呢,其實是把粽子投進江內,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吃屈原的遺體。關於賽龍舟和吃粽子,還有這麼個令人落淚的故事呢﹗

這就是快樂又令人辛酸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明白嗎?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4

細心的同學一定不難發現,在市場上會經常見到一種發着陣陣清香的綠色長葉子,與這相配的還有雪白雪白的糯米跟紅紅的大棗,聰明的同學們一定會猜到,這是為了包粽子呀,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等,其中為佩香囊跟包粽子最為盛行。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汩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憂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

每逢端午節,小孩子們都要佩戴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當然,除此之外,很多家庭還會在門口插艾葉、飲雄黃酒,有的地方還會舉辦龍舟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Tags:習俗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