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實用】民俗作文彙編十篇

欄目: 民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民俗作文彙編十篇

民俗作文 篇1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還是客家的風俗習慣。

客家人有個很特別的風俗叫"打吊聚?,“打吊聚”的意思是農村人閒暇時間或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搞點什麼東西吃。客家農村有句俗話:“打吊聚都要有個牽頭人。”意思是説,在閒暇時間要聚在一起,弄點東西吃時,也要有一個人出來組織、計劃安排。具體來説,牽頭人首先要確定好友有幾個,打吊聚的時間(在什麼時候)、地點(在誰的家裏搞)、吃什麼東西。到了約定的時間,三、五個好友便可聚在一起“打吊聚”了。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客家農村人的生活是較艱苦的。因此在那個時期,“打吊聚”時吃的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在靠近小溪邊的鄉村,白天,約好了晚上在誰家中“打吊聚”的三、五個好友,拿着捕魚蝦的工具在小河中捕魚、捉蝦。到了晚上,三、五個好友相聚在一起,在約好了的農户家中“打吊聚”,用白天捕捉來的魚蝦,隨便炒了以後放些大米,煲粥吃。雖然用料簡單,但大夥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在“打吊聚”吃東西的時間裏,好友們個個談笑風生,好一派歡樂和諧的氣氛。好友們無所不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談,當然,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農活和家事。“打吊聚”時吃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豐富一些:還會加上一點豬肉,再加上米粉去炒米粉吃。有些時候最簡單的就是:在收穫番薯的季節裏,拿幾條番薯洗乾淨後放在鐵鍋裏,放些水進去“燜番薯”吃。

客家還有一個顯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風俗。舊社會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較多的錢開支時,國家銀行一般是不貸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婦、繳孩子讀大學、建房屋、買田地、治喪等大事,只有靠民間的借貸來解決。其中有一種形式就是“湊谷會”。“湊谷會”首先由會首發起,一般湊十至十二人(户)左右參加。會首起會時,先得設盛宴招待會友。宴席請完後,每人擔一石谷到會首家,這樣會首就能一次得到十多石谷,要辦一件大事就不成問題了。第二年夏收後,會首又設宴請會友。宴席後,除會首外,其他會友要得第二輪的,則用“標”的方法進行,以“標”得最高額的得第二輪谷會。如得“標”的為利三鬥谷,除會首應交一石谷外,其他會友只交七鬥谷給得會者,以後每年如此。但得過會的,每年都要交一石谷給得會者,十多年還清。得尾會的就可在最後一年得足十多石谷。

參加“湊谷會”的一般都是親戚、朋友,以支持的角度來湊會,大家都是守信譽的。又因時間長,緩解了還谷的壓力。就是有人湊幾份谷入會的,每年出三五石谷也不成問題。加上每年都是以實物來往,不怕什麼貶值。但個別遇特殊情況的也有爛會現象出現。

怎麼樣,你對客家的風俗是不是也很感興趣呀,那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我們的民族,瞭解我們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吧!

民俗作文 篇2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説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麼,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啊!能把泥人捏得惟妙惟肖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的,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記得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於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羣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着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後,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佈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民俗作文 篇3

花,是個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了,但真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內城外寺院都舉辦,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繚亂。的玩意兒排放在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便來到食品一條街準備,這裏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着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裏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連的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裏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遊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槍”、“綿羊拉車”、“”,五花八門,各具特色遊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睜大眼睛,,其樂無窮,我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

玩夠了,告別遊樂場,隨我一同去聽“”,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台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泄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相聲、小品、等,一個連一個,讓台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着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迴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4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家户户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熱鬧了,煙花的燈光映着人們歡樂的臉龐,照着人們內心的喜悦。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時間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最好醃過,沒有可用條肉代替);豬尾巴1條、公雞1只(要留尾巴)、連魚1條(不能殺,要鮮活的,在臉或眼睛上覆蓋一張紅紙),這樣可以象徵“連年有餘”,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放時要橫着放)。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因為神仙菩薩全是騰雲駕霧的,根本不用坐),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淨身”(意思為洗個澡,表示對菩薩的尊敬),再把水果等放在牀上,放上蠟燭台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學名叫散福),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裏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民俗作文 篇5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趣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所以我喜歡這個節日。

節日那天,我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鄉下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節,我們買了一盒月餅,月餅的種類還真多呀!有紅豆味、綠豆味、蛋黃白蓮蓉、五仁味、水果味等等,饞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媽媽説到晚上邊賞月邊吃月餅會更有情調。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晚上給盼來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旁邊品嚐月餅邊賞月,哇!今天晚上的月亮可真圓啊!美麗而皎潔的月亮就像一個很大的玉盤。看到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的傳説,我便要求奶奶給我講一講嫦娥奔月的傳説。奶奶説:“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得到一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於是他把仙丹交給嫦娥,然後一個壞人知道了,他就去搶嫦娥的仙丹,他追着嫦娥死死不放,眼看就要追上,嫦娥不得不吞下仙丹,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雲宵。因為思念后羿,他就留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下來。”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還有一個這麼悽美的傳説,看着天空高掛的月亮,彷彿真的看到了裏面的嫦娥仙子。

月亮是圓圓的,象徵着團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也象徵着團圓,這個中秋節讓我們一家人聚在了一起,一起品品月餅賞月,一起説説笑笑,我覺得我們真幸福。我喜歡中秋節!

民俗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總要帶我來到外婆家過節。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頓時新血來潮,自告奮勇地跟外婆説:“外婆,我可以幫你包粽子嗎?”外婆開心地説:“好的,當然可以了。”

説幹就幹,我洗了個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麼包的。只見桌子上有好幾種餡料,有紅豆,紅棗,還我最愛的鮮肉餡料,看了都忍不住嚥了一口口水。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浸泡過的粽葉,放在手上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圓筒的形狀,只見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餡料,然後用手按平整,再把多餘的粽葉給它包起來,最後用繩子給它系起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出來了。我也開始學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卻總是放不滿,這是怎麼回事?我納悶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説:“小冕,你看你的粽葉下面有一個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來我把下面口子沒疊緊,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來。唉,我真是個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外婆又教我怎樣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米進去,最後再把繩子繫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粽子形狀怪異,但我卻很開心,因為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後,外婆把粽子放入鍋裏開始煮了,我們耐心地等待着。過了好一會,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外婆趕緊把我包的粽子撈出鍋,雖然有些已經裂開糯米也冒了出來,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幾個。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別的風俗,這裏我就不一一道來了,願我的家鄉越來越好!

民俗作文 篇7

今天,我來到了白鹿原影視城,來探尋歷史久遠的關中民俗。

快速穿過小吃一條街,來不及品嚐美味的食物,我直接來到了錯落有致的舊時建築羣中,那些土黃色的院牆讓我感受到了關中城鎮中的古樸氣息。步入第一處院子,小房子中那些彩色的手工藝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平時對畫畫的愛好,讓我對這些彩色的物件充滿了好奇。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瞭解到了關中特有的民俗之一 ——木板年畫。

看到我好奇的眼光,講解員叔叔邀請我跟他一起操作完成一副年畫。首先,他拿出一個滾輪,讓我在紅色的印油上滾動了幾下,然後拿着滾輪在雕刻好的木板上進行塗抹。反覆塗抹均勻之後,他拿出一張白紙讓我鋪在木板上,輕輕按壓,等白紙全部按壓平整之後,叔叔讓我輕輕的揭開了白紙,我翻過來一看,一張顏色鮮豔,造型美觀的木板年畫就完成了。

親自操作完成的木板年畫讓我對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俗作文 篇8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裏列舉二三。祭門、祭户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非常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説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説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説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着她的手,跟她説着貼心話,流着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民俗作文 篇9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隨着歌聲,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20xx龍年(是我的本命年喲)。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們一家打算去拜年,這不,馬上出發了!

我們來到了小外婆家。一進門,外公和外婆就熱情地款待我們,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們坐下,我們呢,又是喝茶,又是説謝謝!可真是其樂融融啊!我們和外公外婆聊了會兒天,就拿出我們買來的禮物——敬酒和牛奶。我把禮物親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話語就從我口中蹦了出來:“外公外婆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壽比南山,年年有餘!”他們聽了可是樂開了懷,兩隻眼睛都眯成了縫説:“哎呀,你們送我們這麼多好禮,又有着一個嘴巴這麼甜的‘開心果’陪我們過年,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這樣吧,晚飯在我們家吃吧。”我們也不客氣地答應了。(畢竟又不是外人)

我們在晚飯上舉杯歡慶,這過大年的,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乾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乾了杯。這一夜多麼難忘啊!我耳邊又響起了動聽的歌曲——難忘今宵,難忘今宵……

願你們也像我一樣,講禮儀!

民俗作文 篇10

早就聽説廈門是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城市,又被人們譽為“海上花園”,這個假期,我們便來到了廈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由廈門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其中,最美的,非鼓浪嶼莫屬。鼓浪嶼面積1.91平方公里,島上常住人口只有兩萬人。島上除了電動警車、救護車外,沒有其他機動車。人們都是靠人力板車作為運輸工具。

9月30日上午,我們坐輪渡來到了與廈門隔海相望的鼓浪嶼。

一下船,我便看到了以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建成的優雅別緻的紅白兩色小洋房,每一座小洋房內都有一座一年四季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襯托着紅色的牆,形成了一副連綿不斷的畫卷。再加上房前屋後那掛滿棕色氣根的巨大榕樹,給人一副歲月滄桑的感覺。

縱橫交錯的步行街上繁華昌盛,人頭攢動,馬路兩旁的底層住宅都改造成了商店,每家商店的裝修風格別具特色,別出心裁。

另外,鼓浪嶼上還有13個領事館,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等。廈門就是一個“公共租界”的城市。在當年廈門被佔領時,步行街上可不像如今這樣繁華昌盛,當時的步行街可謂是蕭條。

鼓浪嶼上最有名的,非港仔後浴場莫屬。那柔軟的沙灘呈淡**,就像紅糖一般。站在沙灘上,朝遠處望去,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大海微波盪漾,可以看見海底那**的細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偶爾有幾隻展翅高飛的海鷗。

披着圍巾,在微風的拂動下,在那海水和沙灘交界的地方跑上幾步,再加上撲上沙灘的海水,好飄逸!

靜下心來,聆聽海的聲音,也是別有一番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