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7篇

欄目: 民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優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7篇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1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髮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説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着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裏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裏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2

“啪,啪,啪”,我被一陣劇烈的聲音驚醒了,我迷迷糊糊地睜開朦朧的睡眼,向四周張望,只見弟弟妹妹捂着耳朵,不時還在交頭接耳,像在討論什麼。

我起來問為什麼外面那麼吵。奶奶告訴我説:“今天是畲族民族村成立20週年,也是我們畲族民俗村五年一次的送王船民俗日。”

原來如此,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啊!

我狼吞虎嚥地吃完飯就帶着弟弟去看熱鬧。我們來到街上,只見一條“鞭炮長龍”在街上劈啪劈啪地響着。有些老人買了水果和食物放在街道中間的桌子上,人們都等着彩旗快到,希望神靈能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或是保佑遠方的遊子快回家看望他們。

到了中午,我急匆匆地吃完飯後就到了表弟家,邀表弟跟我一塊去遊彩旗,表弟一下子就答應了。

時間如白駒過縫一樣,很快就到了下午,我興沖沖和表弟去觀音廟裏拿彩旗,可是彩旗不在那。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廟。可仍空手而歸。最後我們尋遍了每個廟,直到海邊的一個廟裏,才發現彩旗,可是已經被人拿光了。我只好跟在後面,去觀看巡遊表演的隊伍。

一開始是舞龍舞獅的表演,從遠處看,好象是真龍在那裏耀武揚威。我看見獅子背上立着一個人,手裏拿着搖鈴。只要他一搖,式子就會表演出很多有趣的動作。舞龍的人齊心協力地把龍舞起來,從外面看,像一隻真龍騰空而起,要飛向雲霄似的。

下一個節目是八仙巡遊。八個“仙人”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像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只見他們手裏分別拿着一件“寶物”:漢鍾離搖着團扇、張果老手持竹節、韓湘子吹着橫笛、鐵枴李手拄鐵杖、曹國舅拿着陰陽板、呂洞賓舞着寶劍、藍采和託着花籃、何仙姑手捧荷花。我覺得最漂亮的是藍采和,最帥氣的是韓湘子。俗話説得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的表演迎來一陣喝彩聲。

最後出場的是一位揮着神鞭的爺爺,身穿黑色長袍,頭帶黑色的神帽,一臉嚴肅。他每到一個地方就用神鞭在那抽三下,嘴裏還唸唸有詞。據説這樣能夠驅走那些邪惡的東西。

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不僅看到了我們畲族的偉大成果,也感受到了人們的美好期望。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3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節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節”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節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節”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節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節、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4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裏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着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鈕釦,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豔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篇二:春節的民風民俗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裏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説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着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户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裏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着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6

親愛的美國朋友瑪麗:

你好!

瑪麗,你知道嗎,在我們中國,現在是最喜慶的節日——春節,它呀,可是與你們的聖誕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的嗎?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經做好準備洗耳恭聽了呢!

我們中國過節可不像你們,拿着刀叉吃火雞,去教堂禱告。我們追求的可是紅火與古典!

在我們這,臘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爺的,別小瞧了它,灶王爺在我們的傳説裏,可是神靈,每到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稟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惡。我們當然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了,就拿出貢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嘻嘻,有意思吧,當然瑪麗,我們的活動還不止這一些呢!

在臘月二十七日,我們還要殺牲畜,趕大集!在過春節時,為了喜慶,我們這的人都要殺點家禽,或趕集買點肉,燒好放在飯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飯桌放滿,直到春節結束!

最隆重,最開心,最喜慶的,當然要數屬臘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而且,在飯桌上,可不像你們,斯斯文文、安安靜靜的。我們可是要“喧鬧”,越吵越好——大家互相開開玩笑,説説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這一天,我們大家都不能睡覺呵!要守歲,它可是表達了一種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美好寓意呢!

當十二時的鐘聲敲響時,我們這,頓時成了聲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頓時形如白晝,猜,是什麼在搞怪?嘿嘿,想不出來了吧,告訴你,這是我們全國,千千萬萬的煙花,一起燃放的結果,在十二時,仰望着天空,你會發現,無數的花兒在綻放,又悄然離開,正當你傷心時,旁邊又有許許多多的“花兒”綻放了。那感受,簡直就是無與倫比。

怎麼樣,瑪麗,我們的春節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聽了一定怦然心動,想來過一次春節吧!看我耐心給你介紹的,什麼時候你也把你們過聖誕節的過程也給我説説!

祝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中國朋友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7

1. …特寫鏡頭別開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滿童心童趣讀來倍感親切

2. 這篇文章充滿了激情從字裏行間能體會到小作者對…的喜愛之情全文層次清晰語句流暢

3. 事例敍述生動具體趣味性強且與前面的比喻…一脈相承最後作者用寥寥數語表現出了自已對…的情感令人感動

4. 文章語言清新活潑描寫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讀

5. 內容緊貼現代生活,新穎別緻,把握時代脈搏,盡現時代氣息。

6. 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敍氣説井然有序,纖毫不亂。

7.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製。

8. 敍述詳細具體,細節描寫生動逼真,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形象豐滿,躍然紙上。

9. 以環境烘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情現景中,景隨景現。

10. 想像豐富,構思奇特且不脱離生活的真實,扎跟於生活的聯想,拓寬了讀者的思維,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11. 景物描寫傳神逼真,遣詞造句貼切得體,景隨情生,情景交融,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動傳情的寫生畫。

12. 想像奇妙,既源於生活,不失生活的真實,又高於生活,開闊讀者的視野,充滿了藝術魅力。

13. 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雖多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體現了作者清晰的思路與謀篇佈局的能力。

14. 外貌描寫生動形象,人物容顏逼真穿着恰當合體,宛如反映人物性格的一面鏡子,真是所謂“相由人生”。

15. 環境描寫客觀真實,環境為人物的性格服務,更好地解釋了人物性格形成過程中的來龍去脈。

16. 神態描寫生動傳神,寥寥數語,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勾勒得一覽無遺,人物的言談舉止具有了鮮明獨特的個性。

17. 前後內容關聯不夠緊密,部分內容過於孤立,與文章主體聯繫不夠密切。

18. 敍述簡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結構,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徵。

19. 詳略安排不當,主次不夠分明。

20. 內容多為線條式勾勒,缺乏點式的細描。與時代氣息不符,內容過於陳舊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