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精華】民風作文300字彙編十篇

欄目: 民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3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民風作文300字彙編十篇

民風作文300字 篇1

這是一個風俗眾多的民族,那風光秀麗、山清水秀。

彝族,源於漢史記載的“西南夷”,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雲、貴、川三省,總人口約900多萬,中國登記了800多萬人,越、老、緬等國還有近百萬人口。

那兒服飾多彩繽紛。有細膩的梁山服飾,古樸的摺疊涼山服飾,粗糙的摺疊烏蒙山服飾,多彩的摺疊紅河服飾。

那兒食品多彩多樣,素有玉米,蕎麥,大米、土豆,葷有牛、羊、豬、雞肉,好喝酒,有甜、辣兩種。

那兒節兒日盛大,火把節在農曆6月24日,家家殺雞宰羊,煮蕎麥飯。晚上點燃火把,唱歌慶祝。

那兒建築富有特色,先用泥土為料,修建時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成土牆,多為三間或五間。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去玩呢?希望你提供更多的旅遊寶典哦!

民風作文300字 篇2

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户户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説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着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xx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民風作文300字 篇3

漢族居房建築的民族形式為斗拱挑檐的木結構,俗稱“大屋頂”。這種民族形式的住房建築,最早萌芽於半坡遺址草泥木柱網結構和河姆渡遺址幹欄式榫卯結構的房屋。經過長期的交流和融會,西漢時形成了以“秦磚漢瓦”和木結構的完整的建築結構體系,史稱之為“土木之功”。這種斗拱既起支撐的力學作用,又有裝飾的藝術效果,體現了漢族住房建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歷史發展中,這種大屋頂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樑畫棟的宮殿形式和青磚黑瓦、樸素簡易的民居形式。

漢族建築佈局的特點一般是平而向縱深發展,分上房下房、正房側房、內院外院,樓最高不過二層,往往形成左右嚴格對稱,庭院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封閉獨立的住宅建築羣。

漢族建築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現在,城市雖出現不少高層住房建築,但重要的建築物往往採用漢族傳統的民族建築形式,如北京的十大建築就保留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在農村,北方仍流行四合院,南方還興建五間堂。新的建築材料雖已出現和普遍使用,但大量的、基本的還是“秦磚漢瓦”的磚木結構或泥木結構的房屋。

民風作文300字 篇4

普天之下,總不乏奇人異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類人存在,那一天我見到拉一個身壞絕技的刀削麪師父。

那一天,我路過一家拉麪館,拉麪師父正在拉麪的動作震住了。不知是店裏的那位客人點了刀削麪。師父正在削麪,那動作之快。令人震驚。削出來的面,更是薄如紙。

不知是做久了,熟練了,還是別的什麼。只見拉麪師父神色從容,動作敏捷。他手裏的削刀,被他運用的極為靈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簡單的削刀,一堆麪粉,在他的手裏,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卻有薄的如紙蟬翼般的面魚來。師父左手抓着麪糰,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麪糰上一劃,出來的面魚小巧可人,落在高湯裏,活像暢遊在水中的小魚。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面魚"的原因吧。消出來的面魚,兩頭尖尖,中間則寬寬的,一點也不失諧調。乍眼一看,鍋裏已經有滿滿一鍋的面魚了。令人胃口大開,真想趕緊品嚐這美味,呵。沒一會兒功夫,一碗刀削麪便出鍋了。遠遠的,就已經聞到了刀削麪的味道。我想,這碗刀削麪一定不矢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麪的做法,不禁對拉麪師父佩服至極。

民風作文300字 篇5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

現在春節又多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為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民風作文300字 篇6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着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絃。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粽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粽子極具特色,有鹹有甜,軟糯適中,有着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後包粽子,農婦們先洗淨粽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後在裏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後再把粽子用線纏住,當裹粽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啟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粽香,牽動着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着明顯的區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麼喜甜,他們更愛黴”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為氣候和濕度的關係,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黴”物:如黴乾菜,黴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為和黴乾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黴筍乾。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後放在大竹匾裏進行照曬。黴筍乾做成後,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黴筍乾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緻,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都承載着我濃濃的鄉情!

民風作文300字 篇7

“咚嗆嗆,咚嗆嗆……”

伴着鑼鼓聲,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賽開始了!

“看,那個是斷橋。”“那個是孫猴子扛芭蕉扇。”“那個是許仙和白娘子。” ……

老太太們爭這説。

噢,又來了一隊社火,這對社火真可笑,一位船伕在划船,船裏面坐着一個女人,那女人身子扭來扭去,真可愛。這時來了一個醜婆娘,要簡別着一個煙鍋,手裏拿着一把掃帚,一陣小跑跑到了船伕跟前不停地打船伕,船伕東躲躲西藏藏,醜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關一小的社火隊。”一個人説。

我回過神,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們的腰鼓隊。

打腰鼓的學生,一會兒踢腿,一會兒轉圈兒,一會兒跑跳,一會兒打鼓。他們雖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時,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動作。

後來,又有一隻大黃牛過來,他的頭轉來轉去,連眼睛都滴溜溜的轉着;觀音菩薩也請來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淨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幾個穿這各種顏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籃,一手不時的向地面撒花;孫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風的樣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個妖怪……

“咚嗆嗆,咚嗆嗆……”

民風作文300字 篇8

我的家鄉在陽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户户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説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户户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裏,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後,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後面,抬頭看着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並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裏,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着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羣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羣提着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民風作文300字 篇9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飾各有特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少數民族服飾歷史悠久,風格奇異,是民族的重要標誌。少數民族同胞每逢過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穿上絢麗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更是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在我國雲南中部和南部的彝族姐妹頭上戴着一種美麗的帽飾。這種帽形狀像雞冠,俗稱“雞冠帽”或“公雞帽”。説起來,其中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人人羨慕的彝族情侶,姑娘美麗善良,小夥勤勞勇敢,白天一起放羊,晚上夥伴們對歌跳舞,然而他們的愛情引起了森林魔王的嫉妒。有一天,他們在森林裏約會,終於讓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機會,小夥子為了保護姑娘不幸慘遭殺害,姑娘逃到了另一個山寨,魔王還是緊追不放。這時,山寨的雄雞正好高叫,這聲音嚇跑了魔王,於是姑娘抱起一隻雄雞,來到小夥身旁。在威武雄壯的雄雞高叫聲中,她的戀人居然復活了,魔王也不再來招惹他們,他們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雄雞驅魔的傳説就這樣在彝族中廣泛流傳。姑娘把象徵喜祥的雞冠帽戴在頭上,希望雄雞永遠保護自己,於是雞冠帽成了彝族的一種服飾,流傳至今。

民風作文300字 篇10

每到農曆的 三月初三,我的家鄉湖南便有一個習俗,就是用地菜煮雞蛋吃。

其實“地菜”這種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學名叫“薺菜”。這薺菜在田邊、地頭、溝坑、叢林哪兒都長,它雖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資料告訴我:“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叮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痛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便成了習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長輩便會用地菜煮雞蛋給家裏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時常讓我回味,這雖然只是家鄉的一種習俗,但是儼然已經成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