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推薦】

欄目: 家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伴我成長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推薦】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

國有國規,校有校規,家有家規。現在我們就來聊聊家中的一些規矩。

説起家規,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對家規不太瞭解。其實家規和其他的規矩都差不多。家規就是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特別重要,它決定了一家人的品德。好的家庭有好的家風,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有規章制度的,不會去做壞事。而家風差的家庭,家裏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變壞,就不會有好家庭那麼優秀。所以,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先制定一套適用於自己家庭的家規。要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長大才不會去做對自己不好也對家人不好的事情或者是舉動。

在我看來孝順是最重要的一點。“百善孝為先”,我們要懂得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孝敬外婆外公,孝敬老師。孝敬親人,孝敬幫助過我們的人。許多的網絡上,新聞上都會有一些關於某某某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什麼的一些事件,現實生活中有。但我們要引以為戒。要做一個有孝心,懂得感恩的人。這樣才會問心無愧不要等失去了在後悔。

除了孝心,我們還要做到勤儉。小時候會看見媽媽把淘米的水,洗菜的水積起來,可以用來沖廁所。會把洗衣服的水來刷拖布。當時小也不懂,直到長大後才開始漸漸明白這麼做的用意。小時候的飯碗總會剩下許多的米粒,媽媽也總會叮囑我把碗裏剩下的飯給吃乾淨。像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在意的也越來越少花銷也比原來要多得多,所以我們要更懂得節約。

不僅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家規需要我們去遵行。

如果家是一盞燈,那麼家規就是蠟燭的燈芯;如果家是一條小路,那麼家規就是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燈。讓我們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2

家是我成長的搖籃,家是我棲息的港灣。在輕輕如煙,恩重如山的父愛母愛中我體會着人生的冷暖,享受着生活的快樂。光陰荏苒,孩提時光從指間悄悄流逝。在歲月的河流中,我慢慢欣賞,慢慢懂得家風的深遠意義——用平常的心看待成績;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用自信的心欣賞自我。

我走進小學的校園後,作為教師的媽媽從來不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每次考試過後,當我拿到好成績時,媽媽也就是拍拍我的頭説:“我的兒子表現不錯,下次繼續努力。”而當我考試失利時,她同樣拍拍我的頭説:“不着急,慢慢努力。成績不高不代表我兒子的能力差。”在媽媽的平常心的影響下,我從來不會象其他孩子那樣考前恐懼。總是以一顆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享受着我小學學習的快樂時光。

如果説平常的心態讓我擁有了快樂,那麼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則讓我收穫的是寧靜和祥和。小時侯,爸爸就告訴我感恩並不象想象的那麼遙不可及,它做起來也很簡單。當他人向你投來美好的目光時,你只要回贈一個親切的眼神;當得到他人的幫助時,你只要投去一個甜甜的微笑,輕輕地説聲:謝謝你!是啊,當我們帶着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人生中需要謝謝的人很多。謝謝爸媽,給了我生命;謝謝朋友,給了我關懷和友誼;謝謝我的老師,給了我諄諄的教誨。風雨人生路,感恩將伴我同行。

我在擁有了快樂、祥和時,自信心讓我擁有了自我。爸爸媽媽經常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我永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正視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特長,使我在生活中總能遊刃有餘的去處理每一件事情。

平常心、感恩心、自信心將成為我生活的指向,指引我在漫漫人生路中不斷前行。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從一個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整個家庭的素質。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一句話,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風,曾那麼深刻地影響着這位文壇巨匠的一生。是的,你完全不必一定要出生於“書香門第”。哪怕只長在“貧民之家”,能有慈母如此,家風如此,也將受益終身。我的父親是一名警察,母親是一名教師。父母對我的要求都很高,正是因為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之中,才使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我們家的家風是---尊重。

在一天吃晚飯的時候,那時的我還很小。我一邊吃晚飯,一邊聽着父母的閒談,不知聽到了什麼自己知道的,便打斷了父母的交談,説了自己要説的。聽到了我打斷了他們的交談,母親有些不高興了,於是便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説:“喬怡,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很不禮貌的。你不應該在別人交談的時候打斷別人,你應該在別人説完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你應該學會尊重別人。”“哦,我知道了媽媽,我以後會改的,我一定學會尊重別人。”我回答道……

雖然這只是一件生活中很平凡的一件小事但讓我明白了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維護他人的面子。生活中時時刻刻需要我們學會尊重。回到家時與父母長輩打一聲招呼是起碼的尊重;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是對老師辛勤勞動的尊重;見到雜物撿起來,保持校園環境的乾淨,是對同學勞動成果的尊重……

是啊,家風家訓很重要,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一個家庭永遠的和諧幸福!家風家訓將會伴隨我們一生,它像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成功的大門。到什麼時候都要謹記,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4

良好的風是指一個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是家庭教育的連續過程,好就像主旋律,點般撒在我們身上。在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我一路健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從小,經常這樣教育我。記得我五歲時,還不懂得愛惜糧食,盛飯時常會灑落一些米粒,吃完飯碗裏總會剩些米飯。每次,媽媽都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你知道嗎?我們吃的白米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農民伯伯的成果呀!我聽了不以為然,撅起嘴小聲嘀咕道:不就是幾粒米飯嗎?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媽媽聽了嚴厲地説:浪費的這些米足夠飢餓的災民吃上一頓飯了,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聽了十分懊悔,為什麼自己不知道珍惜糧食呢?

大點的時候,言傳身教,教育我要。一個夏日,爸爸和他的同事約好下午一起去廣場上打羽毛球。走前,突然天降大雨,爸爸給他同事打了很多電話,可是沒人接。我和媽媽都勸爸爸別去,説下雨了,同事一定不會去,一不小心還會感冒。爸爸卻固執地説:也許同事正在雨中,不方便接聽電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還是要信守承諾,萬一他去了呢?再説,的雨來時急去時快,一會就會雨過天晴。説完,爸爸抓起雨傘匆匆出去了。後來才知道,那天中午,爸爸的同事在睡午覺,將電話調成了靜音,醒來後發現外面下雨,以為爸爸不會去,就繼續睡覺。後來看到那麼多未接電話,才不好意思地給爸爸道歉。那天,雖然爸爸的同事失約了,但爸爸好像並沒有煩惱,因為他信守了承諾。

著名作家畢淑敏説:百善孝當先。是啊,媽媽常教育我要孝敬長輩,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坐;有好吃的時候,要讓長輩先嚐。媽媽也以身作則,每次吃飯時,她會給夾很多的菜;當長輩不好時,媽媽會與他們談心;每次去外地出差或旅遊,她總會給長輩帶回當地特產。

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孝敬長輩這些良好的家風伴隨我一路成長,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我也逐漸養成了這些好。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5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一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從路上向一條小道踢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説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相信我會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會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更要把這樣的家風代代傳揚!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6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它伴我成長,讓我成長為一個善良、尊重他人的孩子。是什麼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我家的優良家風。記得那次我還小,外出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美麗的風景,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地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説道:“哎呀!你為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衞工人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地刺痛他們的心!”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我漸漸地把紅得像小蘋果的臉蛋兒低到了地上——這次外出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對環境或者他人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該如何待人處事。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片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家風澆灌過的樹。家風又是一頂小傘,它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我想對好家風説:“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湧泉相報!”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7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經常與我説:“家和萬事興”。那時候我對這句話似懂非懂,現在才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和分量。在我7歲那年,我要進入小學讀書了,爸爸鄭重地對我説:“家以孝、讓、禮、愛、敬、和、先。人矣無分貧、富、貴、賤,只論品德。在外面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雖不勝其解,卻用力地點點頭。

上學後,我努力做一個尊敬老師,禮讓同學的好孩子,時時銘記爸爸的教誨。告誡自己要做一個擁有良好品德的人。回到家,我孝敬長輩,用我家的家規來約束自己。可是,我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不知為了什麼事和姐姐吵了起來,吵得面紅耳赤,哭得委屈至極。媽媽看見了,就親切地對我們説:“你們是倆姐妹,在這個社會上,除了爸媽,你們倆最親。凡事要寬容、大度。姐妹都讓不起,遇事斤斤計較,以後走上社會,怎麼跟人相處?記住,退一步海闊天空。做人要心胸寬闊,給別人多一些寬容、理解與愛。”媽媽的一席話使我豁然開朗,我和姐姐幾乎是同時向對方道歉。心裏的委屈頓時煙消雲散。

有些人正因為不懂得“孝、和、讓、禮、愛”,不注重自己的品行修養,父母也沒有用家規家訓來引導他們,導致他做人做事沒有原則,不學法,不守法,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把一個家毀得七零八落,破碎不堪。我覺得那些人好可悲,從小沒有在良好的家風家訓引導下長大。他們也好可憐,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沒有了指路燈。

我真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具有良好的家風家訓的家庭中,讓外面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的家族把這個良好的家風家訓世代傳承,讓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行。讓後人時刻記住:“家和萬事興!”,“做一個擁有良好品德的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8

中國自古有着“禮儀之邦”的美稱。在古代,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到現在,可能有很多家庭已經沒有了,但我覺得,有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會使一個家庭和睦與幸福。

我們家就有家風、家訓、家規。我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我們家從我姥姥那輩開始就以孝傳承。我姥姥還有一個媽媽,就是我的太姥,已經有九十多歲了。姥姥和太姥不在一起生活,相距很遠,但她們的心是在一起的,姥姥一個星期至少打三次電話給太姥。姥姥一年大概只能回去一次。下一輩是我的媽媽。我媽媽也很孝順,我們雖然不能常回去,但現在科技發達了,都會用電腦、手機聯繫了。媽媽也會經常上網給姥姥姥爺她們買東西,再寄過去。

下一個是我們的家訓。我們家的家訓一點都不特別,就是節電、節糧、節水。父母教育我們隨手關燈,每天控制電器的長期使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吃多少盛多少。用完水龍頭及時關上,用淘米的水洗手、用洗菜的水澆花,用洗衣服的水擦地,等等,我們一家人都已經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我們家也有家規:

1、吃飯不能説話、看電視。

2、用完東西歸還到原位不隨手放。

3、對長輩有禮貌,見到長輩主動問好。

4、孩子不干涉大人的事,家長不偷看孩子的日記或信件。

5、有客人來了問好,拿杯子給客人倒水,客人走的時候送客到門口説再見。

6、無論是對長輩還是對其他人,要禮貌用語不罵人和説髒話。

7、大人説話孩子不插嘴。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它會讓我永遠把它記住。並且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9

小時候,總有人問我媽媽,我為什麼長這麼高,媽媽總是笑着説,這孩子不挑食嘛,其實,我也不是什麼菜都愛吃,只是我媽經常説,只要端上桌的食物,就不能説難吃,就不能浪費。這句話還是從外太公那傳下來的呢。

小時候媽媽和我講故事,聽外婆和她説我太外公的故事,太外公一生勤儉,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依然很窮,經常餓肚子,有一年大旱,糧食顆粒無收,村裏人沒有辦法,只能挖草根吃,樹皮更成了當時的搶手貨,樹皮湯,彷彿都是一道不可多地的美味,太外公為人厚道,不去和那些老弱強東西吃,所以他餓肚子的次數就大比之前多了,食物,在他的眼裏,也就越來越寶貴,越來越神聖了。

後來大旱終於過去了,家裏迎來了好收成,可那段經歷卻在太外公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他對食物格外看重。

又一個秋天,太外公有了外婆,在外婆5歲那年,有一次吃中飯,外婆這怎麼都不肯吃那苦苦的苦瓜,太外公把筷子往桌上一扔,漲紅着臉大聲訓斥了外婆,説:“凡是可以吃的食物,都不能説難吃,不能浪費,我以前還沒的吃。”外婆就從來不挑食了。

後來,外婆將這句話在飯桌上説了又説。

再後來,媽媽將這句話在飯桌上接着説。

聽得多了,慢慢的,我也變得不挑食不浪費了。每每看到有些人皺着眉盯着飯怎麼也下不了筷子,而飯後狂吃零食的樣子,每每看到那滿滿一桌山珍海味被倒掉一大半的情景,我的心裏也會十分難受。

現在的小孩,吃飯還要人哄着,我曾無數次看到老奶奶們拿着一個勺子,裏面裝滿他們精心準備的飯菜,樂滋滋地送到他們的孫子孫女嘴邊,可是那些孩子總是將頭一扭,説;沒我喜歡的菜,不好吃。他們現在雖然小,但是如果不及時教育,他們永遠都不會長大。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挑食,不浪費,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的健康,更是對勞動人民辛勞的尊重。

時代在變,人的觀點也變,那沒變的是代代相傳的家訓家風,總讓我們受益無窮。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0

家風如雨水,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只有在優良的家風潛移默化下,才能茁壯成長。家風是一個家的道德標準,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連續過程,家風家訓是祖輩對後代的鞭策,也承載了對後代的無限希望。

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它就是:家訓——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家風——以德立家、誠信友善。

“做人要有誠信,要與人為善”。爸爸常説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有一次,爸爸答應別人維修空調,可是在高温40攝氏度的情況下,又熱又累,可是他心中一直記得答應別人的事情,哪怕人都快要中暑了,依然堅持給別人維修好。他總説:“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

“百善孝為先”。在我們家裏,媽媽特別孝敬太公、太婆,每當吃飯的時候,必須等太公太婆入座,自己才坐下來。每到一個旅遊景點,都會帶特產或紀念品給長輩們,而且每一位長輩的生日都記得清清楚楚,生日當天,都會親自打電話問候。

“勤儉節約”。我們家可是每天做到“光盤”哦。爺爺經常説:“一粒米從播種到收穫,付出了很多汗水,從稻子變成米飯其中又經過很多人勞動,最終才成為盤中餐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呀!” 在我家裏,不但珍惜糧食,也珍惜水呢。奶奶説“咱們國家缺水,不要浪費……

這些都是我們家的家風,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我從媽媽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樂於助人,從爺爺奶奶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誠實守信、與人為善,這些良好的家風伴隨着我健康成長!值得傳揚!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1

“信”是為人之本,與你受益終生。

——題記

誠信待人。

父親是一位商人,常年經商的他為人處事頗為嚴格。在管理中,在偌大的超市中你不會發現有那過期的產品。或那異於平常的價格。用父親的話來説“即使過期的產品,扔掉有些浪費,但我寧願留着自己吃,也不可拿着去糟蹋他人的。做人啊,要老實本分,物美價廉的東西,才能讓你在別人的心中豎起一方飄揚的彩旗。一時的名利終抵不過一輩子的信義。在生活中猶記一事,實屬難忘。那一年夏天颳起了颱風,正巧連夜撞上我發高燒。父親冒着雨頂着風揹着我坐出租車去醫院。那次父親忘帶錢包,好心的司機卻未收一分錢,主礙於我父親執意要求,給了父親電話號碼,凌晨三四點,街道已無人,雨打風颳,父親把攥在手心發燙的錢還給了司機。

自信待己。

友誼小學成績並不是十分的突出。剛邁入初中的我十分不自信。每次考試彷彿就像站在沙灘上,迎面而來考試似幾百丈高的浪,一下把我拍倒在了沙灘上。最慘的一次,也是最受益非淺的一次。那一次父親給我做了一張不一樣的試卷——想象中的學霸,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我的答案,很普通,成績好,人緣好,十全十美。而父親卻只給我了我兩個字。自信。他對我説:“一個成績好的同學,肯定是對自己有較強的信心。自信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塊磚。只有你足夠自信,你走的路才能比別人更長。學到的`比別人更多。孩子,你要記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做好自己。

“信”為一個人的言。每當我問起父親是怎樣懂得。他總笑呵呵道:“你爺爺教的好”原來一個人的言組成信。傳承下來的“信”組成了我們這個家。

良好的家風,在傳承中不斷的影響一個家。正如黑夜中的燈塔,燈亮的地方是家的方向。家風似那海風吹動着黑夜中行駛的小船回到家。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2

俗話説:“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要想家庭和睦,必須樹立良好的家風,讓我們在其中受到薰陶。

從小,父母就對我説:“你要記住,做人要做到‘三不’:不撒謊、不偷奪、不軟弱。”而這則短短的“三不口訣”已被我銘記在心,也正是這則口訣,慢慢地在改變着我的生活。

一天週末,我和姐姐乘着公共汽車到書店去買書。一進書店,我就左翻翻,右翻翻,到處跑來跑去,看看有什麼新鮮好玩的東西。姐姐無奈地對我搖搖頭,在不遠處含糊不清地説了一句話,轉眼就跑上了二樓。我拍拍自己的頭,對自己小聲地説:“怕什麼呀!姐姐不在了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呀!要獨立,去看書嘍!”我跑到二樓的“小小姐專區”,隨手就拿了一本,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我的腰已經酸了,手中的書也已經看完了,待放好那本書,我的目標又轉移到另一本書——放在書櫃的頂部。我伸手就要去拿,無奈我個子太矮,書櫃又太高了,我只好踮起腳尖,努力地去碰到書,“砰”的一聲,書竟然從櫃子上摔下來,而且裏面還夾着一部手機!好險!剛好被我接住!

我慌張地左右張望,發現周圍沒有人,又小心翼翼地把手機放回去。可是我心裏想:要是把它放回原位,那這部手機的主人就永遠拿不回這部手機了,我還是把這部手機拿到前台去吧。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藏在心裏的小惡魔又突然冒出來,它在我心裏不停地説:“放回去吧!放回去吧!要不然你摔壞了別人的手機,你就要受到懲罰!”

“不——不是這樣的!”我痛苦地捂住耳朵。這時,我突然想起了父母的“三不口訣”。對呀!做人就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能夠因為軟弱而害怕幫助別人,這可不是我們家一向的作風!

於是,我毅然拿起手機,走向一樓的前台。

最後,手機的主人並沒有責怪我,他還感謝地説:“只有有家教的孩子,才會如此地誠實,如此地熱心!”

直到現在,“三不口訣”我仍然熟記在心,我將會好好運用這段口訣,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成長!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3

家風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氛圍構成了家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我們每個家庭都一樣,都會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從懂事起,媽媽就教我做個有道理的人,首先要勤奮好學,就是讓我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其次要有上進心,不斷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我能做到,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只要我自己可以做的,都自己做,媽媽就會説:“寶貝你真棒,只要你自己努力了,什麼都可以做到。”

當同學遇到事情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助她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媽媽説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愛心、關愛別人的心,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快樂。

春節到了,爸爸媽媽帶我會姥姥家過年,姥姥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做下就要吃,可是,被媽媽叫住對我説:“寶貝,姥姥姥爺還沒有坐下吃,你不能這樣,很沒有禮貌。”我點點頭,可是吃飯的時候,我看着一桌子菜,不想吃這個,不想吃那個,很挑食,姥爺説你要多吃肉長高個,可我對姥爺吼道:“我不吃就是不吃。”還剩了好多飯菜在碗裏。

吃完飯後,媽媽把我叫到一邊,對我説:“吃飯的時候,要有規矩,老人沒有坐下吃,小孩子是不能先坐下吃的;還有,不能跟老人頂嘴,這樣是對老人的不敬。這是尊敬老人的表現,明白嗎?剩飯剩菜還挑食,這樣很浪費糧食,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的,以後不要浪費糧食了,好嗎?”我默默地低下頭説:“媽媽對不起,以後我會改的,再也不這樣做了。”

隨着我一年一年的長大,我越來越覺得媽媽的話很有道理,我會不斷的學習,積極上進,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做一個有責任心、懂禮貌的好孩子。我想我會做到的。我也會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得更好。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4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每家都有自己的家訓、家風。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更造就了好的家庭、好的人才。

和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我家也有家風、家訓。總結起來,我認為就是尊老愛幼、忠厚誠信、勤儉節約、知書達理,這些都是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的。他們不但這樣教育了我,也是這樣做的。

一次,我們全家到外地旅遊,在車站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老爺爺領着小孫子在站台上徘徊着。媽媽看他們不對勁,便走過去,尋問怎麼回事,那個老爺爺歎了一口氣,用十分濃重的地方口音説:“錢丟了,俺和娃回不去了!”看樣子,他們應該來自很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錢被人偷了。媽媽馬上從包裏拿出錢並把我們買的午飯給了他們,説到:“大爺,您先拿着吧!別推辭,這是我們對您的一點幫助,您買了車票趕緊回家吧,啊!”那老爺爺驚訝極了,沒想到在這種地方還能得到陌生人的幫助,他激動得連聲説謝謝。説完就拉着小孫子高興的去買票了。媽媽的臉上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還有一次,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地開會,也是在車站。我們遇到一位叔叔託付我們看管一下他的東西,他去有點事,我們便幫他看管。結果我們要坐的車來了,眼看車就要走了,我着急的説:“要不就把他的東西放那,也沒人拿。”爸爸嚴肅的説:“這怎麼行,答應別人的事,怎麼能失信呢?寧可我們坐下趟車也要等他回來。”説着,走到售票窗口,把票退了。過了半天,那位叔叔氣喘吁吁跑過來,不好意思的説:“不好意思了,讓你們久等了這麼半天,你們要去哪?坐我車一起走啊。”就這樣,我們不但沒誤點,反而更快地到達了目的地了。

好的家風、家訓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正能量,讓我們把美好的家風、家訓發揚光大,永遠傳承下去!

家風伴我成長作文15

五年級的一天,上午,天上的雲,黑黑的,一片接一片的飄過,偶爾露出慘白的間隙。今天是發數學試卷的日子,我的心情如今天的天氣一樣,陰沉沉的,因為我連95分都不到。下課,老師問我最近為什麼成績掉得那麼厲害?我也答不上來。回到家,我心情很不好,爺爺過來問我怎麼了?我便如實回答,爺爺聽完慈祥的笑了。爺爺説:“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沒有認真,對吧?”我看着爺爺點了點頭。“怎麼回事,你能告訴爺爺麼?”我低着頭説:“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課很晚。”爺爺聽完後,遞給我一張紙,上面寫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呆呆地看着,爺爺問我:“你知道,我為什麼把這張紙給你嗎?”我搖搖頭,爺爺説:“這裏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爺爺講裏面的含義。“這是我們家的家風,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告訴過我,‘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勇敢地穿過蜂林,而一味的退縮的話,你就永遠得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怎能體會生活的美好呢。’貝貝,你知道嗎,你現在與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你是幸福的。”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開始拿起數學書,認真地看,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回味爺爺説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好像渾身充滿了力量。下午,從窗口望出去,一塊透明的藍天,像一張絲手帕,藍天上停留着一些細碎而潔白的雲塊,像是紗巾上的花朵。老師來了一次模擬考,我的數學成績也回到了以前的樣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着我一直傳承下去。

Tags:成長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