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 初三作文

欄目: 家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2W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 初三作文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

家風是每個家庭道德的標準,也是每個家庭的教育的主旋律,更是我應該時刻明記的。好的家風承擔着祖祖輩輩們對後代的期望和鞭策。大家應該都知曉“狼來了”的故事:前兩次放羊的小孩為捉弄大家尋開心,而欺騙山下的農夫,等第三次狼真的來的時候,山下的農夫再也不願意去救他的羊。爸爸常用這個故事來告誡我:“做人要講誠信。”這就是我家的家規。

爸爸要求我講誠信,同樣我們全家人也是這麼做的。一次,我們去銀行存錢。平日裏我對數字特別感興趣,於是好奇地盯着櫃枱上的點鈔機,前三次都顯示出的是“100”,最後一次卻只顯示了“84”。“1萬,2萬,3萬,4萬,您們共存4萬對嗎?”阿姨微笑着對媽媽説。媽媽愣了一下,立馬轉身疑惑地問站在一旁的爸爸:“老公,你有沒有補齊到4萬?”“沒有啊,就只有38400元。”爸爸肯定地回答道。“不對,阿姨您再數數,我們存的是38400元,不是40000元。”我對阿姨説。“哦,難道是我數錯了嗎?”於是阿姨又重新數了一遍,“確實是38400元,瞧!您這兒子真細心啊,教育的多好啊。”媽媽微笑説:“沒事兒,本來我們存的就是38400元。”

離開銀行後,我便好奇地問爸爸:“如果阿姨給我們存的是40000元,那麼結果會怎麼樣?”“等銀行下班盤存清點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少了1600元,到那時阿姨就有可能要自己拿出這1600元。或者銀行會調當天所有的監控,這樣會給銀行增添很多很多的麻煩,阿姨因此有可能會受銀行的處罰。”爸爸向我解釋道。“我明白了,所以我們一定誠信!”“兒子你説地很對,做人要有誠信,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不能要。”爸爸又微笑地對我説。今天我感到陽光特別的明媚,天空特別的藍,鳥兒的叫聲也特別得悦耳。

每個人都喜歡與誠實、守信的人交往,這樣雙方都會感到安全、高興。請相信誠信對待他人,必會獲得他人傳遞你的誠信,久而久之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您朋友,並且一直信任你,支持你,選擇你。這是用錢都買不到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故事。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2

人們常説:“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就有許多的規矩。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爸爸媽媽常對我説,一個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凡事都可以從小事做起,盡孝也是這樣。我在爸爸媽媽的實際行動中親身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孝道。每當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節買東西和幫着做飯、洗碗的時候,我發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別高興,我想,老人們看到自己的兒女孝順,都會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

今年的中秋節在不知不覺中悄然來臨,在往年中秋佳節的時候,我們家人會早早團聚,但是因為今年我和妹妹的學業加重了不少妹妹,再加上妹妹即將小升初,大姨和媽媽自然是不肯放鬆我們倆的學業,於是在今年我和妹妹都沒有回到老家去看望外公外婆,讓我和妹妹都十分的不適應。外公外婆年齡大了,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有時間多多回家看看他們,但是他們心裏也懂得兒女的難處,他們總是害怕打擾了兒女的工作和休息,中秋節爺爺一定十分想念我們。

考慮到這些特殊情況後,小姨作為代表帶着弟弟回了家,讓外公外婆的中秋節增加了一份親情和温暖。他們專門教會爺爺如何使用微信給我們視頻,所以我們雖然沒有當面問候外公外婆節日快樂,但是通過視頻問候二位老人,他們還是很高興的。這樣以後每個週末爺爺婆婆想我們了還可以通過視頻見到我們,這樣做外公外婆還是很滿意的。

爸爸媽媽孝敬老人的做法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我以後會像爸爸媽媽那樣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好家風才能塑造好的家庭,俗話説:“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了,社會才會穩定。所以我們要把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3

我們蕭山人的春節沒有北方的那麼濃烈,大家更多的是以閤家團聚的形式來歡度節日。今年的春節,我們照常地回老家陪伴年邁的太太。

一到太太家,媽媽和奶奶就係上圍裙忙開了!媽媽整理桌椅、淘米洗菜,奶奶插壺燒水、點火熱鍋,而我和爸爸就負責跟太太嘮嗑。太太總是問我:學習累不累?上了什麼興趣課?我一一回答後,太太還會繼續問:奇奇,樂高是學什麼的?拉丁跳一段,行不行?得到全部滿意的答案後,太太會轉而問爸爸:今年生意怎麼樣?最後不忘加一句:掙多掙少不是關鍵,身體最重要!爸爸總是順從的點點頭。

還沒聊完,年夜飯就開始嘍!我們都把太太愛吃的菜夾到她碗裏,太太連連説:夠了,夠了,吃不完嘍!看着太太眯成一條縫的笑眼,我也樂得合不攏嘴。飯後,春節聯歡晚會還沒開始,所以我先給大家唱了個歌,爸爸又給我們拍了集體照。這個集體照是每年必拍的,它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藴含着我們一家人血濃於水的親情!

媽媽總是説:孝順孝順,就是要順着老人的心意!爸爸總是説:有愛有愛,先有小愛才能有大愛!爸爸媽媽是這麼説的,平時也是這麼做的。

自從爸爸媽媽知道我們班有個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滴水公益”活動後,就想法設法讓我積攢更多的零花錢,捐獻愛心。上個暑假,爸爸還特意帶我去了一趟麗水山區,去看望結對的小姐姐。當我看到山窩窩裏的土坯房,看到房間裏的泥地,看到家徒四壁的場景,我震驚了,這是我在實際生活中從未見到過的!但小姐姐的開朗樂觀和感恩之心,讓我明白:這份愛很沉很沉,沉得我可以傾盡所有去維護!

家庭是夢想起航的地方,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如何發展,爸爸媽媽良好的家風,是我一生為人處事的參考。他們所展示的生活態度、處事精神,以自身的言行傳授給我,我會繼承“孝為先愛隨行”的家風家訓,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4

家是人們最温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温暖。

今天老師佈置了一篇家風的作文,一回到家,我就苦思冥想。什麼是家風呢?“盈盈,發什麼呆呢?怎麼不寫作業呢?”正在忙着為我們一家人做飯的媽媽喊道。聽,多熟悉。趕快寫作業……對,這不就是我們的家風嗎--今日事,今日畢!

我認認真真地寫起了作業。可寫到一半,我那不爭氣的肚子咕咕叫起來,趁媽媽不注意,我偷偷地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準備吃。耳邊又響起媽媽的聲音:“爸爸還沒有回來,你怎麼可以先吃呢?媽媽經常講的餐桌禮儀呢?”

如果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麼爸爸媽媽對我是絕對的深情,只要他們不出差,每天都會有半個小時以上的親子閲讀時間。這是幼兒園養成的習慣,以前是他們讀,我聽。現在是我讀,他們聽,並各自發表對書本內容的見解。在閲讀時爸爸媽媽絕對是全身心的投入,關閉一切電子產品。這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專注這樣一個詞語。

我們不是杭州人,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來到了杭州。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接到了這裏。雖然他們知道帶上我,在工作或經濟上會有很大的壓力,他們婉拒了爺爺奶奶的提議--將我留在老家,毅然決然地這麼做了。爸爸媽媽為了我,選擇的工作都是壓力較大並相對自由的工作。

爸爸媽媽還經常帶我去各地遊玩,帶我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媽媽常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爸爸媽媽和我在他鄉。他們自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疏於照顧,我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責怪自己不孝順。每到雙休,就一定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一通電話,報一聲平安。每次去逛街,看到一些衣服或其他物品就聽到媽媽唸叨,這個適合爺爺,這個適合姥姥……似乎沒有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其實我心裏清楚。媽媽有多久沒自己給自己添過新衣裳媽媽是多麼愛美的一個人,媽媽就是這麼一個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我的家風,伴隨着我慢慢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5

家風,即家族世代相傳沿襲的風尚,它是引導我們成長的無聲力量,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風,亦是吾國之民風,它不僅影響着家族的傳承,更影響着民族的未來,是極其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給予我精神力量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家風。

孝之風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的家中,所有人都為傳承這一家風而努力。我的父母對待家中長輩,態度恭敬,關愛有加,照顧得細緻入微,尊重長輩的意願,十分孝敬。在這樣的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我也學會與長輩們溝通交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關心他們,孝敬他們。在孝敬長輩的家風影響下,整個家庭彼此關係融洽,相互關愛。傳承這樣的家風,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和諧社會。

禮之風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我家的家風,就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明禮學禮。我的父母總是言傳身教,十分講究禮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謙和温厚。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禮貌,做一個有素養的人,教我主動同長輩打招呼,對人謙和有禮,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禮儀代表着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傳承這樣的家風,能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盡顯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誠之風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誠實守信的良好家風中,我始終謹記祖輩們的諄諄教導。我以親身實踐來傳承我的家風,在生活中,我銘記誠信的傳統美德,待人誠懇,不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必當竭力做到。正是這樣一種誠實守信的優秀家風,告訴了我樸素而又真切的道理,給予了我受益一生的品格。傳承這樣的家風,能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誠信的和諧社會。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更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家風,不可遺失,家風,需要傳承。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6

在中國五千年的滄桑歲月裏,許多家族為了傳輸給後代良好的精神、品質、思想和價值觀,就制定了家風。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的家風就是: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知恩圖報。你可別小看這短短的九個字,裏面可藴含着大道理。

首先是光明磊落。我認為它排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因為做人就應該不做虧心事,心裏坦蕩蕩,不怕別人説閒話,這樣的人總是能受到別人的愛戴、尊敬。相反,有些人做什麼事情都偷偷摸摸、不可告人,做了見不得人的壞事,自然算不上正人君子,即使不被法律制裁也會遭到他人的冷眼相看。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不能幹壞事,心裏才會舒坦。我從小也立下決心:永遠永遠永遠不幹壞事,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其次是與人為善。樂於幫助別人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國各地助人為樂的事情更是像星星一樣數不勝數。媽媽也常常對我説:“你如果真心地幫助了10個人,不但你的心情會很愉快,而且當你掉進人生道路上的坑時,哪怕有一個人拉你一把都是值得的。要知道,有時生活中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就會轉變為巨大的能量,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的確,我們要在世界上好好地生存下來,是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的,況且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幫助別人其實都是在幫助自己。

最後是知恩圖報。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不這樣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我二年級一天的課間,我不慎在教室的門口摔了一跤,膝蓋也流了血。樂於助人的符強就送我去了校醫室。事後,媽媽讓我多幫助符強。我就問媽媽:“為什麼要報答幫助我們的人?”媽媽語重心長地説:“知恩圖報不僅是還別人一個人情,更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啊,想做一個好人不單單要與人為善,還應該懂得知恩圖報,無論是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的家風對我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它讓我牢記住要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那麼,你的家風是什麼呢?請與我分享一下,好嗎?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7

古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題記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一個家庭的中樞,更是一個家庭的根鬚。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總是在聽着媽媽講故事中入睡。耳朵裏聽進去的有時是神話傳説,有時是寓言童話,有時是兒歌詩詞反正,媽媽的故事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每個故事都會引起我的無限好奇和思考,啟迪我的智慧,在我幼小的心靈開啟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有趣的世界。

長大了些,我便會自己閲讀感興趣的書籍。這時,姥爺的書房就成為了最吸引我的地方。於是,藏在書架裏面的劉備、曹操、孫權、宋江、晁蓋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便在我心中的世界裏活蹦亂跳了。就這樣,隨着時間不斷的流逝,媽媽自小就埋進我心田的那顆對閲讀充滿好奇和興趣的種子便萌芽了,如小樹苗汲取了陽光雨露般不斷生長,我對閲讀的嚮往達到了如飢似渴的程度。即便在手機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每當有閒適時光,我們一家人仍不會像時下的很多人那樣沉浸在手機的世界中,而是會各自挑選一本喜愛的書,隨處一卧,靜心閲讀,度過一段安靜而又充實的美好時光

在我的家庭裏,父母親為我樹立了讀書的榜樣!其實,不僅在讀書方面,在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方面母親更是給我率先垂範。古往今來,有多少警示我們努力讀書,珍惜時光的的名言警句!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媽媽就是一個懂得安排時間、處理時間的人。作為一家之主,她總把今日事今日畢掛在嘴邊上,既時刻提醒自己,又時刻提醒家裏的每一位成員,未雨綢繆,在做足打算之前,不輕易下手。在媽媽的薰陶漸染下,我雖不及她那般自律,卻也習慣在做事之前打算一番。所以,在深夜回想時,我也能夠對自己的一天滿意,即使有遺憾,也會吸取教訓,讓明天的自己更好。

家規是尺,丈量着每一個人的心靈;家風是圃,孕育着每一個人的思想;家訓是雨,滋潤着每一個人的未來。一個家就是一個濃縮的國,一個國就是一個放大的家,而良好積極的家規家風,它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素養,乃至成為優良的文化傳統,在子孫後代中綿延不息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8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風,好的家風就是無聲的教誨,會影響着家庭裏的每個成員。我們家,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也談不上什麼“詩禮傳家”這高大上的家風,但也有着自己的家庭傳統風尚,那就是重視讀書,重視文化,追求“讀書以明理”。

讀書是我們家庭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傳承着我們家幾代人對知識文化的追求。

爺爺雖然是個農民,但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爺爺出生於解放前,家裏兄弟姐妹十人,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上學讀書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説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但因着爺爺對學習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太爺爺勉力支持他入學讀書,爺爺這一讀就讀到了高中,直到家裏經濟支持不了才無奈輟學。不過爺爺這學歷對於他們這一輩的人來説也算是個文化人了。爺爺愛看書,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古代的《説唐演義》,近代的《金陵春夢》,是爺爺至今還保留着的兩本他以前反覆看過的書。現在爺爺年紀大了,不看大部頭的書了,但每天的報紙還是必讀的。

爸爸從小受爺爺影響,也愛看書。據爸爸自己介紹,他小時候沒有什麼合適的兒童讀物看,就常常拿爺爺的書來看,《狄仁傑斷案》《七俠五義》他看了又看。後來讀中學時正是武俠小説熱的時候,好不容易借到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説常常是熬夜看完第二天好還給人家。因着這段讀書經歷,所以爸爸剛工作不久就在外圖中心購買了一整套的金庸武俠小説集,14部36本,花了爸爸一個多月的工資,當時這樣的購書支出也算是“大手筆”了。現在我家的書櫥裏有兩格擺放的就是爸爸的武俠小説,除了金庸之外,還有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

而我呢?延續了爺爺、爸爸的血脈,也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在我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爸爸就開始每天晚上給我講故事。到我上了幼兒園,爸爸就帶着我讀繪本。上小學了,我就開始獨立閲讀了。從繪本到中外兒童文學名著再到國際大獎小説,我看過的書塞滿了家裏的書櫥。我對讀書可以説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爸爸給我買新書回來,我就廢寢忘食地讀着,經常要爸爸媽媽提醒該得讓眼睛休息休息的時候,我才戀戀不捨地放下手中的書,過不了幾分鐘便又忘情地看了起來。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幫忙丟垃圾,我捨不得放下手裏的書,一手捧書,一手提着垃圾,出門轉了一圈,結果又把書和垃圾一起拿了回來……

讀書的家風,使我從小就遨遊在書的海洋裏,徜徉在知識的寶庫中,讓我從小就受到書香的薰陶,得到智慧的啟發,我就在這樣的讀書氛圍中不斷得以進步,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9

家風是一個家庭獨特的風氣,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他會不自覺的影響家裏的每一個人,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我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笑着説,“想想爸爸媽媽平常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教你的,那些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呀。”奧!這麼想想,我覺得我們家的家風還真不少。

首先是愛讀書,我家最大的收藏就是書了,書房、客廳、卧室……到處都是滿滿的書,爸爸、媽媽常説書是最好的朋友,每年我過生日,收到的禮物也是各種各樣的書。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愛上了讀書。每天放學回家,鑽進自家“圖書館”,拿起書往沙發上一靠,那一刻,感覺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睡前半小時也是讀書的時間,這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時刻,三個人一人一本書,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與他們一起喜怒哀樂,寧靜的夜裏只有翻書的聲音在“嘩嘩”地響着。閒暇時,我們一家經常到書店淘書,我喜歡文學類和歷史類,媽媽也喜歡文學類,而爸爸看的最多的則是心理學專業書。我們在書店一呆常常是2、3個小時卻渾然不知,深深沉浸在書中,往往是等到爸爸提醒我們該回家了,我才發現腳已經麻了,天也暗了……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閲讀的好滲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我能靜心,會思考,平時看得多,寫作起來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另外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媽媽講的最多了,吃飯要坐好,要用手端好碗,飯粒要全吃完,不能挑食。來了客人要懂得打招呼,與年紀小的一起玩要懂得謙讓……我問媽媽,哪來這麼多規矩?媽媽説,媽媽的媽媽就是這麼教她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除此之外是要堅持,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學舞蹈,因為基本功訓練很苦,每次去跳舞我都會哭着跟爸爸説我不要跳了。爸爸沒有批評我,而是認真地跟我説:“做事情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能堅持,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困難。”在爸爸的鼓勵下我也就挺了過來。

爸媽每天嘮叨的還有很多——“要誠實,要友善,要仔細,要注重過程……”,這也都是我們家的家風。正因為有這樣的家風,現在的我才會是人人誇獎的好學生。我愛我們家的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0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專生,我的爺爺奶奶則是四十年代的農民。自從我懂事開始,我聽的最多的話是:做人要勤儉節約,以人為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特別是在我做錯事時,爺爺最喜歡給我上政治課,奶奶則説了又説,我有時煩起來會來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託,奶奶同志,您已經講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長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沒聽到我的反抗,還繼續説:“你這孩子啊,要懂禮貌,剛客人來了都不懂得打個招呼……”。“……我似乎對這樣的教育已經習以為常了,這應該説是我這個家的家風吧。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經常有客人,長輩們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客人吃,最後客人走了才輪到我們這些孩子的份,我們從不敢吭聲,客人們總會表揚我們:”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調皮的個性,有很多時候也會招來長輩的不滿……有一年的春節,我把家族要請叔公的鹽雞偷吃了一半,把雞翻過身,當叔公吃時才發現,過後爺爺狠狠地批評了我,要我半蹲一個小時記住這次教訓。

在我的家裏,最勤儉節約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沒亮就起牀做家務,等我們要上學時,奶奶已經出門去買菜了,每次家裏有剩菜剩飯,奶奶從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擔心她胃不好,不讓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剛放學回家,發現家裏來了三隻小雞,原來是奶奶為剩菜剩飯找到好的“去處”了……哈哈,這真是兩全其美呀!

要説誠實守信,那就要屬我的老爸了。有一回,老爸心血來潮,向村委會承包了1000棵荔枝樹,合同承諾收成時付給村委兩萬元,沒想到那年剛好碰到強颱風,1000棵荔枝總的收成不過兩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説情有可原,勸老爸向村委提意見……結果老爸向舅媽借了錢毫不猶豫的把兩萬付給村委,老爸過後説“我的固執,是因為我的父親從小對我説:做人要誠實守信。我沒有預測好,只能自己負責呀!”

家風是雨,孩子是苗,這樣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啊!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1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裏,父母長輩處處用“孝”、“誠”、“善”的家訓感染、影響着我。

爸爸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好,按理説是不能看電視的。可是,當時我最愛的動畫片《熊出沒》馬上就要播出了。我心急如焚,想找個藉口出來看電視。於是,我便跟媽媽説:“我渴了,要喝水。”説完便去客廳倒水了。當時,《熊出沒》剛好開演,我便坐在沙發上喝着水,看着動畫片。媽媽看見了,也沒説什麼。一會兒後,媽媽見我還是坦然地坐在那裏看電視,便對我説:“天天,誠信是為人之本,如果沒了誠信,別人就不再會相信你了。我們説好的,考試不好就不看電視,可你呢……”我不好意思地回到了自己的書桌前,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複習,下次考個好成績。只有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的人,才是一個值得別人尊敬的人。

父母對我的影響不止在言語間,生活中、行動上他們也時刻讓我感受到家的親情。我們家裏有四口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前些時,氣温變化大,奶奶受涼發熱了。爸爸下班到家,看着用被子裹嚴嚴實實的奶奶,就知道她身體非常不舒服,二話不説,立馬幫奶奶穿好厚厚的衣服,背上奶奶從五樓一層層下到一樓,趕到醫院,掛號、問診、拿藥、掛水,僅管氣温很低,一路跑下來,爸爸也是滿頭大汗。晚上十點多,奶奶掛完水,爸爸把奶奶從醫院帶回家,又從一樓把她背上了五樓。媽媽在家早已準備好了稀飯,餵奶奶吃下。爸爸坐在椅子上邊喘氣邊休息,我趕緊給爸爸倒了一杯水,爸爸看着我開心地笑了。我在想,爸爸媽媽這麼孝順奶奶,我以後也一定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在這美滿的家庭裏,爸爸媽媽教給我人間的真善美;而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也會用“孝”、“誠”、“善”來指引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用我的努力勤奮來回報他們。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2

家就是根,如落葉歸根般的歸宿,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落葉也曾歷經人生百態,接受着一次又一次風雨的洗禮,但仍不變的,卻是那清晰可見的葉脈。

家風猶如葉脈,承載着一代人對一代人的孜孜教誨,傳承着昂揚向上的精神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從小吃飯,在我耳邊不時傳來的話。自打我學會背誦這首詩,家裏的長輩便教會我理解糧食來之不易,要節約糧食的道理。每當我吃不下飯,想剩着飯時,奶奶總會語重心長的跟我講一些老話,印象最深的是留剩飯,要被雷公公打的留剩飯,頭髮要掉光的小時候,每次聽到這些話,心裏都會驚一下,於是決定此後的每一餐飯,不再浪費糧食。奉行着吃多少多少,踐行光盤行動的理念,長輩是這樣教我的,我也是這樣做的。

兒時的我還常與父母在夜晚的河邊散步,每當走在大街上,燈紅酒綠,琳琅滿目的商品映入我的眼簾時,我總是想要這想要那的,任我百般折騰,父母就是不給買。只見我哭成個小淚人,媽媽才説道:想要不是不可以,你也要通過勞動換取才行。抽泣的我見勢擦乾眼淚,聽進了媽媽的一番話。小小年紀的我,在家風的引領下,竟漸漸學會了體諒父母。我開始主動在家幫忙做家務,通過勞動,我嘗試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也得到了許多我所心心念唸的東西,體會到勞動中的苦與甜,更是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

此後,這對我的成長路上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習上,我更加勤奮好學,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正一步一步向自己的遠大目標靠近。

現如今,我伴隨着家風一同成長,一同進步。每當生活的麻煩找上門時,父母總是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着我,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接受生活帶來的洗禮。也常常告訴我:做人應踏實,肯幹,只願做更好的自己。爸爸曾告誡我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瞧不起別人,也別看不起自己。言出必行,這也是爸爸從父輩那裏流傳下來的。

父母的一生平凡,也用實際行動,以身作則,用點點滴滴的言語故事間不斷地向我傳遞着屬於我們家的家風精神勤儉節約,有勞而獲,不慕名利,卻也不甘落後

我的家風故事,是平凡而樸實的,是充滿着父母對我為人處世優良的期盼,是希望家風能夠成為我收穫成功的一筆寶貴財富。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3

我生活在一個很温馨的家庭中,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隨時用他們的優良品質影響着我。

我是家中的獨生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儼然是一位小公主,同時,我也有一些不好的習慣。首先,我的胃口很小,卻總是少吃多佔,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導致每次都剩飯。一天下午我在家裏看書,爸爸突然叫我:“快,過來一下!”我很好奇,於是便走了過去,看到爸爸正坐在電腦桌前,對我説:“你看這些圖片,這些都是我們國家那些山區的小朋友們!你看,他們吃不飽也穿不暖,哪像你,成天剩飯,你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你知道嗎?我看了這些圖片後深深地感到愧疚,這麼多小朋友連吃都吃不飽,我又有什麼資格剩飯呢?

我在刷牙的時候,總喜歡把水開着,奶奶每次都會將水龍頭關掉,在訓斥我多次我仍然沒有改正之後,奶奶和媽媽特地和我在吃飯的時候交流了一下,他們告訴我:“我們國家人口多,淡水資源卻比較缺乏,你這樣浪費水可以嗎?你知道嗎?非洲也有很多地方沒有水,都是乾涸的,你卻還在這裏浪費!”“可是我用的是咱們家的水啊!”“哈哈”家人們都笑了,爸爸笑完後突然嚴肅地對我説:“咱們家用的水難道不是中國的水,不是地球的水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的話,地球上的資源豈不是已經枯竭了嗎?以後用水一定要注意啊!”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勤儉節約的用處這麼大啊!

現在的我,已經深深地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與家人們相互監督,在有時候家人們忘了關燈時,我會幫他們把燈關上,不僅僅是在家,在學校也是這樣,當看到一些同學沒有關水龍頭時,我也會替他們關上,我認為,勤儉節約是從平時的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更是一個人外在的崇高道德素養的體現,讓我們一起攜手,勤儉節約,傳承這種好精神,更要付以行動,更要去宣傳,讓我們大家都懂得保護資源,勤儉節約吧!

勤儉節約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更是我的長輩對我的諄諄教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我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呢,我會將勤儉節約的傳統發揚下去,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4

我的爺爺是老師,無論是給爸爸還是給我説話,總是用教育學生的口吻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誠實善良就是我們的家風。

在學校裏,爸爸媽媽給我規定是允許犯一些小錯誤的,前提是犯了錯誤,回家後要誠實的講清事情的經過,還要勇於承認錯誤,最後,要積極的改正錯誤。這樣我就是犯了錯誤也可以有一次不受懲罰的機會。如果我不誠實,那就慘了,輕則罰站,重則挨頓揍。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把一個女同學惹哭了,放學時怕挨訓,沒敢給爸爸説。回家後老師在電話裏給爸爸講了這件事,爸爸狠狠地懲罰了我,這次懲罰比以前都重,爸爸問我知道為什麼嗎?我當然知道是因為自己不誠實,我承認了錯誤後。爸爸的態度也變得和氣多了,給我講了一個人誠實是多麼重要。我覺得爸爸講得很有道理,以後我一定會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孝敬長輩也是我們家家風的一部分。今年3月份的一天,爺爺生病了,需要做手術,還需要人照顧,爸爸便放下手裏的工作,不分晝夜的守在病房裏,媽媽也忘記勞累般的照顧着爺爺,他怕爺爺吃外面的飯不好,就帶着弟弟給爺爺做飯,做好再給爺爺送到醫院去,我一有時間,就希望能去探望一下爺爺,陪爺爺聊聊天,讓爺爺心情好一些,忘記病痛。在我們一家的努力下,過了半個月,爺爺的病就康復啦!

我們的家風還有樂於助人。記得有一天,弟弟還小,我和媽媽推着嬰兒車帶弟弟去玩,路上遇到一位阿姨,她想把電動車停到地下室裏,阿姨的電動車比較大,可是門太窄了,她進不去,看着阿姨左右為難,這時媽媽讓我看好弟弟,她去幫阿姨把車子推進門裏。阿姨連連道謝,媽媽微笑着説:“不用謝!”看,對於我們來説只是舉手之勞,卻能給別人幫一個大忙。

熱情有禮貌,也是我們的家風之一。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要懂禮貌,每次我出門碰到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都會熱情主動的向他們問好。大家都誇我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這些就是我的家風故事,我愛我的家!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_初三作文15

家風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一千人可能有一千種回答,但我以為家風應該就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

從古至今,但凡有家庭存在,一般都擁有屬於自己獨有的家風;有些家庭甚至還將自己優良家風歸結成代代相傳的家訓和家規,當然也有一些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家規,但同樣也有着自己特有的不成文的家風。我家就屬於後者。

商賈之家的家風是“誠信經營”,軍人之家的家風是“保家衞國”,我家屬於知識分子家庭,從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我個人成長的經歷來看,我覺得“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八個字應該就是我家的家風濃縮與寫照了。

説到我家的家風,這還得從我們家的奶奶輩説起——“孩子,來——背首唐詩給奶奶聽聽……”記得祖奶奶還在的時候,每次和她在一起時,她常常慈祥的撫摸着我的頭,笑眯眯的對我説。然後,一臉享受的聽着我稚氣的背誦。後來爸爸告訴我,其實祖奶奶並沒有讀過書,但她卻能認識很多字。這一方面因為她上過一段時間的識字課,另一方面在爺爺和爸爸小的時候,祖奶奶就要求爺爺、爸爸每天將所學的課文都背給她聽,同時她自己還經常翻看課本,讓爺爺和爸爸教她識字。記得她在90多歲的高齡時,每天還要戴着老花眼鏡端坐在陽台上看書。於是,那些年咱家的陽台上,就經常出現老人獨自斜坐在懶懶陽光下的單人沙發上,人已經睡着,書和眼鏡也已經散落一地了……

如今祖奶奶雖已不在,回頭仔細想想,“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在我家其實從祖奶奶那一輩乃至更上輩就已經在踐行的了。

“勤奮好學、嚴格自律”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有着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家庭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家庭和和美美、健康快樂;它又有如一股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催人奮進,去書寫咱家更美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