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必備】家風的作文合集六篇

欄目: 家風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的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家風的作文合集六篇

家風的作文 篇1

家風,它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卻如同一罈陳年老酒,醇香回味悠長、經久不衰。在我小的時候,並不懂得什麼是家風,只記得父母經常在我們身邊嘮叨的那些所謂“道理”。如今快知天命的我,終於在生活的經歷中慢慢的明白,這些“道理”就是父母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產——我的家風。

我的家庭完全就是標準的“中國傳統式”家庭:父親主外,賺錢養家,性格強勢,在家裏是權威,説一不二,我們犯了錯絕對逃不了他的嚴厲懲罰,人人都怕他。而母親主內,賢良淑德,所有家務活全包,對我們也是十分慈祥,不捨得打罵我們,所以我們都喜歡母親。雖然父母一個嚴厲、一個慈祥,但是他們行為都給我們做出了傳承家風的好榜樣。

父親在政府部門工作幾十年,一直堅持自己為官的原則,從不越雷池一步,以至於我家的經濟條件一直不好。許多年前父親得了重病,有許多來看望的人要送紅包,但是都被父親拒絕了。父親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經常舉一些實際的案例告誡我們為人處事絕對不能貪,今天貪一點,明天也貪一點,就會越貪越多,連覺都睡不好,最後進了牢房更加悔之晚矣。現在他已經退休很多年了,仍然經常這樣告誡我們,現在我們步入社會這麼些年,終於漸漸明白了父親這樣做真正的含義。

和父親的強勢相反,母親是一個相當柔弱的人。父親脾氣很大,現在年齡大了更加變本加厲,稍有不如意就大發雷霆,而母親卻從來沒有和父親爭吵過。她經常跟我們説,父親脾氣大,但是身體又不好,我們就讓着他一點,非要爭那一口氣最後搞的大家都不愉快,何必呢?退一步海闊天空。母親在單位工作幾十年,從來沒有跟別人爭吵過,即使是別人有意找茬,她最多也只是置之不理,從不和別人發生衝突。

如果説正直和忍讓是父親和母親各自的特點,那麼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誠實。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這樣一個觀念:做人最基本的是靠自己,不能偷不能搶,更不能騙人。這句話讓我們從小就踏實做人,認真做事,受用至今。

正直、忍讓、誠實——我的家風不僅讓我學會了自立自強,更重要的是時至今日,它仍然像一盞明燈,為我們指明瞭正確的前進方向。當我感到心浮氣躁、心情鬱悶時,它可以讓我排除雜念、保持冷靜;當我面對誘惑、舉棋不定時,它能教我明辨之非、保持純潔。面對充滿誘惑和競爭的世界,不去同流合污、隨波逐流,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家庭的良好家風能夠讓一家人受用終身,而千千萬萬個家的良好家風就能夠鑄成和諧、文明的華夏國風,為構建和諧社會、復興中華貢獻每一個家庭的一份力量。

家風的作文 篇2

大概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直系親屬中也大多都是靠不斷學習才謀得職業立足於社會,所以爺爺奶奶、老爸老媽也好,姑姑、大爺、小舅等親屬也好,都經常教導我: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為自己人生開好步!學習求進步,就成為了我家的第一家風,當然還有第二家風,那就是與人為善。

先説説第一家風,基本上家族親屬聚會,就是長輩們輪流教導我和我哥好好學習、為人生奮鬥的訓導場,我哥比我聽話,在他們的輪番轟炸下,終於考上了北航研究生,去追尋他的理想去了。我則學習起起落落,總是不穩定,大人説多了,我耳朵出了繭子,也就不太把他們的話當回事!其實,我也知道,大人們鼓勵我學習,讓我多看各類課外書,是為了我好。

可我的玩心就是重,一會想着遊戲,一會想着籃球,玩多了,看還有那麼多作業沒做完,該複習的還沒有複習,才知道着急。總之這第一家風我可是學得不好,但我有自己想法,在我看來,大人們有點太着急了,我才初一,總不能一頭扎到書本里,不和朋友玩,不接觸各類社會知識吧!我可不想成為只知道書本那點知識的書呆子。

再説第二家風——與人為善,從太爺爺起,家裏就以積善為本,到爸爸媽媽這一代,又常在我耳邊説:“做事有因有果,積善因,得善果,積惡因,得惡果!”他們對我的很

多言行,都十分不滿意!我其實在學校也很注重自己形象的,也懂得幫助同學,不輕易和別人結怨,也能容忍一些人過激行為,但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所以一味的忍讓和老實也不行,偶爾也會脾氣爆發一次。當然上了初中後還沒有過。這一條我學的也不好,我也不打算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與人為善,也要分對象不是嘛!

在長輩眼裏我是個不太聽話的孩子,完全沒有把家風繼承,只會貪玩、搗亂,但我就是我,一個希望在快樂和自由中長大的男子漢!

家風的作文 篇3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比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樂於助人。

華羅庚説:“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雖然從小家人就教我要樂於助人,但是經歷過這些事後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樂於助人。

那天上午,豔陽高照,萬里無雲,我跟外婆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我們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在乞討,她失去了雙腿,頭髮蓬亂,衣服破破爛爛的,十分邋遢。這個婦女一邊向行人磕頭一邊唸叨着給她點看錢,解決她的温飽問題。我假裝沒有看見她直徑往前走,外婆拉住了我。外婆從錢包裏拿出5元錢放在了那個婦女前方的塑料盒裏,然後拉着我往前走去。我好奇地問外婆:“外婆,你為什麼給那個乞討的人錢?那個人很可能是騙子呀!”外婆撫摸着我的頭慈祥地説:“那個人失去了雙腿很可憐,而且還沒錢,更可憐。就算她是騙子我給她5元錢,也沒什麼損失。我們不能太小氣,要樂於助人!”

不僅我的外婆樂於助人,我的媽媽也樂於助人。

有一次,我和媽媽搭乘公交車去南京買東西。我和媽媽一上車就找了兩個空位置坐了下來。經過好幾站後公交車上擠滿了人。到站了,一位老大爺拎着兩個大袋子慢悠悠地走了上來。媽媽連忙站了起來對他説:“大爺,您坐吧!”大爺説了聲謝謝,接着笑眯眯地坐了下來。

下了車後,我問媽媽:“你自己有位置坐多舒服呀,為什麼要讓給那個大爺做呢?”媽媽笑着説:“你看那個大爺拎着那麼多東西,站着多不方便啊。我把座位讓給他是樂於助人。你以後也要樂於助人!

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樂於是一種修養,樂於助人是一種精神境界,樂於助人也是我的家風。

家風的作文 篇4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裏,它不大,卻處處充滿着陽光;它不大,卻處處令我自豪。

在我曾祖父那一代,就常常教育我的爸爸做人要“善”,做人要“勤”,更要“自立自強”,所以“善良、勤奮、自強自立”是我的家風家訓,這幾個字對於我們家人來説,它不只是書寫在紙張上,鑲裱於鏡框裏的幾個大宇,而是始終貫穿於我們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是父母做的樁樁小事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成果。

“善”向來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從善”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怎樣才算是善呢?我想: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良或者是邪惡,"善"大概就是聽從內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吧!

而“勤奮”我想大家都很熟悉,我的爸爸是讓我理解這個詞最深的詮釋。他是一個普通人,也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普普面通的人,才讓我體會到原來勤奮不是一時的滿腔熱血,而是始終如一的堅持。我很難想象我的父親在每一個酷熱的夏季辛苦的勞作時是怎樣堅持下來的,我也不知道汗流浹背的感受。就是因為我未體驗過,所以“勤奮”在我看來是何足珍貴。

簡簡單單的`家規家風卻讓我感觸頗深,但也正是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在無數迷惘的夜晚中,它像燈塔一樣指引着我,讓我找到了我咬牙堅持的理由。

“縱然有千萬個理由放棄,也要找到一個理由堅持下去!”我愛我家,普通的家、温馨的家和永恆無限的愛。

家風的作文 篇5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指吃苦耐勞、勤儉樸實,從來不鋪張浪費。

爸爸説:“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能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

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着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着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準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隻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麼貴!”我的心裏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隻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説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時時刻刻提醒自身。

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 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家風的作文 篇6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神遊”這是爸爸長年累月的嘮叨。開始我不以為然,上課麼愛聽聽,不愛聽,跟小夥伴們聊聊遊戲也是蠻好的。漸漸的,我發現了不對勁,由於上課不聽,導致課後作業困難,甚至連做什麼都不知道。一點點作業要做好長時間,看上去道道是難題,處處是溝壑。今天的問題累積到明天,明天的又有新的問題。唉,實在是太恐怖了。

這時,想起爸爸的教誨,不妨認真聽講一回。奇蹟出現了,當你認真聽講的時候,發現學習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隨着老師的循循善誘,好多不明白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課後作業當然不在話下,很快就完成,還有大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課餘活動。所以,這,應該是我們家最重要的一條“好家風”。

當然,威嚴的爸爸怎麼可能只有一條要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如雷貫耳天天在耳邊炸響。“棉被去折摺好!”嚇得我牙都沒刷好,屁顛屁顛跑去把亂得狗窩一般的牀鋪整理好。稍微安靜一點,“領導”又發話了,“樓要塌嘍!”,我一看書桌旁邊,一本本書雜亂無章地堆得像小山一樣,一本英漢字典在最高處搖搖欲墜------。慢慢的,我學會了一起牀就把牀鋪整理好,學習再忙,也不會把書堆得到處都是。因為我知道,一個亂七八糟的屋子裏面,是培養不出一個好習慣的孩子的。只有懂得整理好自己內務的孩子,才有可能學好文化知識,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爸爸的“好家風”林林種種數都數不清,“手機?電話手錶就行了,還能定位多好”;“王者榮耀?等你到我這麼大的時候,還談王者榮耀?不被人笑話死,還是好好學習吧,知識是不會過時的”;這就是我家的“好家風”,不如那些有文化家庭那麼精煉,但這是爸爸媽媽多年的經歷的總結,可以讓我少走彎路,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