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必備】國學作文集合九篇

欄目: 國學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95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國學作文集合九篇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乃中華民族“一國之學問”。而學問又是多樣化的,即中國傳統文化亦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現在的人似乎將‘儒學’等同於國學了,這便使得國學文化趨向單一化了。因此,我們要將國學文化變得多樣化和現代化。

當今以“國學”之名出版的各類書籍紛沓而至,這其實是在放大了儒學罷了。儒學是有積極影響的,但消極影響亦是存在的。譬如儒家的‘厚葬’文化,現代有些人卻是將其發揚光大了,商家們亦是看準商機將地皮早早地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墳墓,這些墳墓有大有小,而價格卻都是好幾萬起價的。但是,有些人卻一眼都不閃地將它買下,有些人還買了好幾座。你想想,有些活着的人連房子都租不起,而死去的人卻比他們“活”得更舒適恰意。這小小的墳墓埋葬的不僅是逝去的人,更是埋葬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崛起。儒學的那些好的文化當然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但盲目地跟從卻是在上演着一場文化的悲劇。傳統文化固然是要繼承和發揚的,但創新和與時俱進亦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國學文化現代化急需的做法。

除了儒學,我們更需要多種文化來好好充實下國學文化。古代的百家爭鳴便是我們現如今樂於見其成的,只有文化的進步,這民族和國家才會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古代墨子主張的“兼愛”或“相愛”,即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所有的人,這一思想是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的。由於社會的複雜,導致人心越來越冷漠了,“小悦悦的悲劇”正是因為當代的人忽視了兼愛的思想文化所導致的。當然,除去這文化,更有其他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繼承。中華五千年來所沉澱的文化無不在孕育着中國的成長,文化的力量更是帶領中國向前飛騰。因此,將國學文化多樣化是我們的任務。

可惜的是,近年來,國學文化的腳步越發緩重了,文化流失已成了國恥。在面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滯慢,我們應該立即清醒多來,否則文化危機將造成民族危機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文化繼承和創新的重要性,亦要將國學文化實現多元化。其實,國學文化要的不僅是專家們的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民羣眾的配合和發揚。固然,古人留下了珍寶,但若現代的人沒有繼承、創新和發揚。那麼,文化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國學並不是某一類文化,而是多樣文化的集成。他所傳遞的是古文化的繼承和新文化的開端!我想,將國學文化發揚光大是我們當代青少年的使命啊!

國學作文 篇2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中國學生在SAT作文中的問題,我們曾經説過,國內考生有能力寫出具有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SAT作文,但是關鍵還是在於引導他們以適合遊戲規則的方式思考。所以有兩個關於SAT作文中的問題需要注意:

SAT作文中的問題之一就是要注意以符合美國價值觀的方式思考寫作問題。比如遇到英雄類話題時是否考慮到美國的個人主義傳統?遇到誠信類話題時是否想到宗教帶給美國人的契約文化和道德底線?甚至當你想寫白求恩怎樣偉大時有沒有想過需要對他加以美國價值觀方面的闡釋?否則美國人可能連他是誰都不知道?

我們中國是農耕文明,集體主義是我們的價值取向。自己的觀點不敢説是我的,而説是我們的。中國人温柔敦厚,睿智世故,以和為貴是我們的生存智慧,血脈裏流淌着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寫文章表達觀點的時候也表現得不偏不倚,一半讚揚,一半批駁,落個好好先生。而在考SAT的時候,恐怕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換位思考,品味究竟是怎樣一種開拓進取,哪怕有時有失偏頗的民族精神,才能夠使一個遊牧民族在惡劣的生存鬥爭中繁衍壯大,以至於締造今天的文明?

SAT作文中的問題之二就是要注意英漢文化差異帶來的英漢語篇差異。

螺旋式的中式思維,內向型的長城文化導致我們的文章層層剝筍,行文過半,主旨猶抱琵琶始不出來。而直線式思維,外向型的馬背文化導致英文文章開門見山,痛快之餘少點韻味。而通過對collegeboard公佈的10餘篇6分範文和我們自己的學生作文作對比進行語篇分析,我們會明白大原則在微觀層面如何應用。

國學作文 篇3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學珍寶,在這些少年眼中,就是一幅幅淡逸勁爽、濃墨重彩的水墨畫,他們提起厚重的毛筆,瀟灑落下,畫出屬於他們的那片浩瀚的詩詞天空!

記得小時候,背古詩是我最頭疼的一件事,曾不止一次的想過:古人為何要做那麼多佶屈聱牙的詩詞呢?直到今天,當我有幸看了《國學小名士》,看到和我年齡相仿的學生們行雲流水般順利的“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我才真正認識到詩詞的重要性,那一刻,我早已跟着他們暢遊在詩詞的海洋中了。探索着那片藏有無數寶藏的“詩詞海洋”,我的心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安靜和快樂!

他們口中一句句自由灑脱的詩句,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精神瑰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物質文化,是引領我們前行的啟明燈。人們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修養,無需外在的刻意表現,而是發自內心的恬淡。詩詞讓我們學會安靜,學會欣賞,學會淡泊名利,像陶淵明無拘無束的《歸園田居》,像李白豪情萬丈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像李清照舒適愜意的《如夢令》。

詩詞需要極高的文學修養,幾句短小精悍的詩句,竟將“遷客騷人”們無盡的愁思、豪爽、恬淡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不禁為他們暗暗擔心或陪他們一起煮酒論英雄。

我的作文一直沒有什麼優美的句子,想來定是因為詩詞的積累量不夠,看待問題沒有詩人們那樣開闊的心胸。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復旦附中16歲的美少女武亦姝,前幾日在網上看到她初二寫的作文,真是妙哉!優美詞句為這篇本就是佳作的作文畫上了“點睛”的一筆,濃濃的古風撲面而來,難怪她看着那麼清秀,像古代穿越來的女子,定是古詩將她修飾的如同一株仙草!

古詩還藴含着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多少人脱口而出的句子,可就是這簡單的幾句話,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現在的我們正值花季,正是該奮鬥的時候,別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因為你今天偷的懶會成為日後打自己臉的巴掌,年輕就是要拼!

隨着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漸漸代替人們的生活,遇到生字,我們不再翻閲字典,而是百度查詢;遇到文言,我們不再翻閲相關資料,而是將一切都交給了網絡。古詩詞難道真的'要漸漸被人們遺忘了嗎?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難道真的要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嗎?不,絕不!

看完《國學小名士》,我對古詩產生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正是因為有這些青少年,古詩才得以傳承,我們也要做他們中的一員,將古詩詞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愛上古詩詞!

同學們,讓我們朝着那片詩詞的海洋奮力游去吧!

國學作文 篇4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在文化之聖孔子看來,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麼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的關鍵,在於和顏悦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悦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嚐。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的典範,如:為父温席的黃香,“卧冰求鯉”的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透過國學經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靈的中華民族精神。沒有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靈魂,當然我們也將不再擁有凝聚力、生命力。細細品讀國學經典,就會品悟到,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品悟國學經典,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價值。國學經典引導着我們追求真善美,適應大自然的生活環境,順乎天時,合乎人情,與時俱進,保持一顆永久年輕快樂的心。國學經典,其中多有思想義理,人生真諦。不僅古已有之,至今猶有價值,而且永遠對人有用。如今在中國港台地區,東南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及海外華人文化圈裏,都越來越重視國學經典的訓練與學習許多著名的高校也興辦起國學院,孔子學院更是遍佈全球各地,"國學熱"悄然興起。國學經典給我的給我的初印象就是經典的份量,讓我從心底產生一種敬畏。我怕以我淺薄的學識難以領悟其中的奧妙。但當我手捧經典,細細品讀,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似乎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在當今世界上,誠顯的尤為重要。

禮記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的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的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華夏子孫幾千年的文化在流逝!我們應生生不息的把他傳承,發揚下去!

國學作文 篇5

媽媽很早的時侯便幫我買了一套《國學小書院》,一直沒時間仔細讀完,這些天和媽媽一起閲讀讀出了許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閲讀的這本書的內容包含了:三字經·弟子規。許多的小朋友一定聽過或者讀過,其中幾句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中的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如果從小麼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戰國時,孟子的媽媽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子的媽媽就割斷了織機的布來教育孟子,正是因為如此,孟子從此發奮學習,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學習,是 不應該的,不是有一句話: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以後什麼事都無法去做,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懂的知識和道理的.

三字經教我們要去努力學習,喜歡學習,弟子規教我們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義的是這幾句,小朋友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們的意思是,父母叫喚你的時侯,應該及時迴應,千萬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應該馬上去做,不要偷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侯,我們應該恭恭敬敬的聽父母對我們的責怪應該虛心接受,不應該頂撞父母;以前,我經常因為一些事情會和媽媽鬥嘴,現在我明白做為一個孩子首先要懂的愛父母,不讓父母難過傷心,還要做一個行為言語謙和,説話做事講究信用的人。

弟子規中有幾句也是我所喜歡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學習的道理!通過閲讀,我懂的瞭如何成為一位好孩子.好學生!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通過閲讀,我愛上了讀書,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後,我會更加的多讀書,讀好書!成為真正的"讀書郎"!

國學作文 篇6

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其實在以後的生活中,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國學經典陪伴在旁,傳遞力量,教會我們成長。

小時候我是個做事拖拉的女孩子,每次做作業時都會先玩一會再寫作業,甚至邊做邊玩,媽媽的嘮叨聲不絕於耳,成為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討厭。但當從暑假媽媽陪我學習了《論語》這本國學經典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我的行為是多麼不好。後來,上了小學又重温了一遍《論語》,《論語》裏有一句話:“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每當我做作業時,寫完作業後,剛想去玩的時候,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去複習,它為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讀了初中以後,學習越來越緊,休息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儘可能的幫媽媽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後或週末,寫完作業後,我會主動去打掃衞生,《三字經》裏不是説過“香九嶺,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樣一句話,何況父母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檢查作業併為我講解題目,還叮囑我注意身體,不要因為學習搞垮了身體,父母還要上班,雖然累,卻為了這個家庭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所擁有的一切不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

國學文化,你教會我成長,教會我關於尊敬他人。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從不離開。

國學作文 篇7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媽媽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國學經典。

上了小學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甚至是邊做邊玩。媽媽很生氣,在暑假時和我温習了之前學過的《論語》,論語中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準備又“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新的學期,我的成績越變越好,媽媽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很高興。

9歲半時,我開始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一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幾句時,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對之前的所作所為後悔。

去年的母親節,因為我讀了《遊子吟》,所以我過得很有意義。那是因為媽媽還沒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飯煮好,又煮了幾個菜,等媽媽下班回家,我一聽到媽媽用鑰匙開門的“咔咔”聲,就把飯菜用罩子罩起來。看見媽媽疲憊的臉,我的心酸酸的,淚珠差一點就掉了下來。媽媽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動,緊緊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飽飯後,我拿出我的“祕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圓圓的“錘子頭”幫媽媽捶背。我看媽媽落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心裏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學校又參加了“中華頌”之類的朗讀比賽,都是因為平時多看了國學之類的書,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好成績。

國學經典誦讀,您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我愛您!

國學作文 篇8

國學對我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例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個人團結一心就能有切玉斷金的力量。

自從認識了國學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一年的事業打算應在春天,為一天的事情打算應在於寅時,一個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睦,一生的成功首先要勤勞。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抓緊時間,為了明天不能盲目的生活,要有目標努力地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孝敬父母,幫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為了以後的成功就要辛勤努力的學習,為了明天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了國學以後,我還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更多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作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等等,我一定要把這些從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知識,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國學作文 篇9

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您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您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您看不清前方時,為您撥開眼前的迷霧,為您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Tags:九篇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