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關於我愛國學作文錦集八篇

欄目: 國學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5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愛國學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我愛國學作文錦集八篇

我愛國學作文 篇1

相傳,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派倉頡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及屯裏食物的數量。倉頡聰明,做事也盡心盡力。可他慢慢發現,隨着牲口數量和食物儲藏量的變化,光憑腦子是記不住的。怎麼辦呢?

愛動腦筋的倉頡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顏色的繩子表示不同的物品,用繩子打的結數來記數目。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符號來記事。隨着歷史的發展,文明的漸進,事情的繁雜,名物的繁多,用結繩和刻木記事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需求。黃帝時期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瞭舟、車、鏡子和鍋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能代表事物的符號來。

有一天,倉頡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它嘴裏叼着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倉頡撿起來一看,發現上面有個蹄印,可是他不懂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向獵人詢問。獵人看後,説:“這是媲貅的蹄印,它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同。別的獸類的蹄印我一看也認得的。”倉頡很受啟發,他想:既然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果我能抓住事物的特徵,再畫出圖像,讓大家都能認得出來,這不就是黃帝要我造的嗎?

倉頡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定下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説,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稱為“字”。

我愛國學作文 篇2

我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我非常喜歡看書,特別是國學書,初次接觸國學是從去年媽媽給我買得一套"中華上下五千年"開始的。

在這部書裏我知道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裏,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在這種專制的統治下,在中華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多少君王的更替,每當一個朝代更替時總會有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兒女血灑沙場,為了那把象徵至高無上皇權的龍椅丟掉了生命。

通過看國學書我知道了歷史上的許多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等和他們的文學作品。我最喜歡蘇軾了,在唐宋八大家中,蘇軾家族就佔了3大家,分別是蘇軾的父親蘇洵、蘇軾的弟弟蘇轍和蘇軾本人,記得我看到這樣一段記載,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到了黃州,一家20幾口人住在廢棄的驛站裏非常狹窄,於是蘇軾自己蓋了五間大房子,房子的四壁都畫上雪景,他還給這所房子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雪堂”因為是被貶到黃州去的所以他沒有俸祿生活很困難,於是蘇軾帶領全家在東面的一塊高坡上開墾土地種田,因此他給自己取名東坡居士。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太多的歷史人物都有着他(她)們自己的故事、事蹟或作品,雖然我現在只是三年級的小學生,有很多的國學書籍我還看不懂,但是我喜歡國學的心是不會變得!

我愛國學作文 篇3

原先在我的眼裏,國學就是一本無聊的書,但是自從我進了國學誦讀班,國學就不再是一本無聊的書,而是有趣的、充滿睿智的知識海洋。那天,朋友邀我一起去上國學課,我極不情願地答應了。走到教室門口,看到教室裏坐得滿滿的學生,我遲疑了,媽媽見狀,沒容我都想一把把我推了進去。我只好坐下來,聽老師講課。

這是一位已經退休的女老師,瘦瘦的身材,鼻樑上架着一副眼鏡,和藹可親,咱們都尊敬地叫她段老。段老知識淵博,課講得非常生動活潑,聽着聽着,我就像着了魔似的,全神貫注的聽了起來。《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不再無聊、不再枯燥了。老師有時候講得幽默,逗得咱們哈哈大笑;有時候講得繪聲繪色,咱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有的時候講得一本正經,咱們聽得專心致志。唐詩,宋詞裏描寫的景象就像一幅幅圖畫一樣展開在咱們面前;聲律啟蒙,使咱們朗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韻味十足。

我逐漸喜歡上了國學;而國學也教給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規矩。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即淨手”,這些道理和規矩在老師長期的講授和咱們不斷的誦讀中耳濡目染,已成為我自覺的行為習慣。我喜歡國學,我要堅持學下去,永遠在國學的海洋裏遨遊。

我愛國學作文 篇4

我們知道,國學裏面有着中國璀璨的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深深的去學習,那麼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麼呢?

我喜歡的有《論語》,因為論語裏邊有孔子的一些講座,他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記得其中有一篇《學而》,這一篇主要寫的是讀書與做人的關係,強調了嚴於律己,仁愛他人。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的精神長期影響着一代一代的中國人,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文化中的精華內容。

我還喜歡的一本書是《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已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讀起來,這本書收錄的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代表篇章,他們分別從讀書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朋友交往的方法、做人的骨氣、求學的志向,愛國的情感等方面對少年朋友做了具體而細緻的指導,旨在把同學們培養成為有禮貌,講道理,品行端,情操美、志氣高、眼界闊、心胸廣的一代新人,在繼承民族優秀傳統的同時,弘揚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古為今用,而且所選文章都是剔除了封建思想糟粕的精品,節節語言精妙,手法獨特,富有哲思,啟人心智,相信還會對提升同學們的.文學修養與氣質內涵大為有益。

這兩本書,旨在使我們能夠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怎麼做的道理。這就是我喜歡的兩本書,我從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

我愛國學作文 篇5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誦讀經典。就説我們實驗小學吧,只要進了信息教室,就會聽到大家在誦讀《論語》《大學》等經典。 我是502班的學生,雖然我一年級不在這個班級,但我每天在家都要讀《三字經》,都快背出來了。

從二年級開始,我們就跟着孫老師一起讀《論語》。到現在,只要孫老師在開始領幾句,我們就能背下去了。我們班有許多人都喜歡孫老師上的課,因為孫老師很幽默,但也有些人不喜歡,這些人大多是成績偏低的學生。 這次,聽孫老師説,網上有一個比賽,是關於經典的,我們班很多人蔘加了比賽,我也不列外,可我只得了27.5分。我發現有很多題目我都不會做,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多讀經典。

我愛國學作文 篇6

寒假中,我閲讀了《我愛國學》這本書,深有感觸,期中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文章就是《大孝無言》。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鵬飛從小被父母遺棄,只能與他雙目失明的奶奶相依為命。所有的家務活都是他幹,家裏被他收拾的乾淨整潔,一塵不染,為奶奶準備的急用藥物樣樣不缺。還會給奶奶打針。他做的可口飯菜只留給奶奶吃,自己經常捱餓,有時偷偷的吃些醬油拌飯。()他還經常對奶奶説:“奶奶,今後我就是你的眼睛”。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學習還很認真,考試成績總是排在班上前幾名。這是一個多麼孝順,多麼懂事善良的孩子呀!

想想我們自己,總是要求父母一次一次的滿足我們的要求,而我們從來沒有為父母想過,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説來説去還是為了我們好。所以我一定要孝敬父母,現在我雖然掙不了錢,但我可以給勞累的媽媽泡杯熱茶,給疲憊的爸爸捶背,給他們掃掃地,擦擦桌子,及時認真的完成好自己的作業,減輕他們的一些負擔,讓他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愛國學作文 篇7

近期,同學們都在為國學知識競賽做準備,這次比賽內容涉及《論語》、《詩經》、《大學》、《中庸》,其範圍之廣讓我們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特別是《論語》裏面的“之”“乎”“者”“也”“矣”等詞讓我頭都大了,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子,因為註釋不全面,既饒口,字又難寫,我花了好長時間才理解。由於我對文言文接觸很少,學習過程中多次碰壁。灰心、喪氣開始瀰漫在我心頭……可是,我真的會放棄嗎?對於這種拗口的文言文,雖然不像白話文那樣淺顯易懂,但只要細細品味、琢磨,定能從短短几個字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的是學習的方法:只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一無所得;只一味地進行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缺乏信心。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見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讓自己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告誡我們的是做人的道理,要選擇別人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要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善於取長補短才能有所成就。在學習之餘,品味國學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帶給我們的思想啟迪和心靈震撼,提高我們的國學素養,真是讓人受益匪淺。

我愛國學作文 篇8

坐着小船在歷史的海洋中倘徉,不知不覺來到岸邊。這裏沒有大風大浪,只有沙灘特有的温暖。俯身撿起一個美麗的貝殼,仔細觀察竟發現了文字,“人之初,性本善……”我不由念出聲來。再看看其它貝殼,都是國學經典,從此,我的成長便和它們緊連……

新奇。厭惡

幼兒園大班時,我學習了漢語拼音。因為悟性不高,所以我的漢語拼音很差。一次,爸爸帶我去書店,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百家姓》,也許是上面的許多有趣插圖,我對它充滿新奇,每天抱着,雖然不認識字,但我可以想像插圖中的人物,沒有思想的束縛,我自由地漫步在奇妙的想像世界中。我當時以為小故事就是《百家姓》的內容,後來媽媽告訴我了我真正內容。於是,我的惡夢開始了。父母每晚都讓我拼幾個姓氏,我總是不會。無數個夜晚,我都是在哭泣中入睡的,對《百家姓》我十分厭惡。

有趣。喜歡

再次接觸國學,是小學。第一本書是《三字經》,它包含許多小故事,有趣,朗朗上口。無數箇中午,我坐在學校的走廊邊。大聲誦讀,微風拂過,送來縷縷花香,蝴蝶從身邊飛過,心中雜念全消,沉浸於“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中,我佩服孟母的教子有方;感動於“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我學習黃香的善良孝順;自愧於“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銘記孔融的尊長謙讓------它像一位老師,向我傳授做人的道理,知識。

温暖。喜愛

如今上了初中,再讀國學,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有一種遇到舊相識的温暖。國學經典,短小而精練,藴含着許多人生哲理;生動而有趣,包含着許多感人故事。更多的,還有古人們人生的態度,透過這些書,可以看見作者遠離塵器,視金錢為糞土的坦然心。每當浮躁不安時,我總會想起“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恬淡,在潛移默化中滋潤着我的心靈,彷彿一隻温暖的大手,撫慰着我,引導着我。國學,是古人智慧結晶,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愛國學,愛它的新奇、有趣、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