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熱門】弘揚傳統作文合集6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弘揚傳統作文合集6篇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人人都要有一顆文明心,一顆愛心,一顆公德心……。做好事要從小事做起! ——題記

我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有兩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瑞士有一個人上廁所,他聽到隔壁衞生間“砰砰”地響,有點納悶。出來後一位女士很着急地問他有沒有看到她的孩子,於是那個人響起了隔壁衞生間的響聲,出於友善,他打開了隔壁衞生間的門,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正在修抽水馬桶,怎麼弄都抽不出水來,急得滿頭大汗,小孩認為上廁所要衝水,這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公共道德規則。一個孩子都能自覺地按照規則去做,由此可見,瑞士國民的規則意識有多強啊!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我們南門菜市場那兒的一個廁所。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菜市場買一些水果,突然尿急,於是我就到那邊的公共廁所去。剛走到門口,一股臭氣熏天的氣味向我撲來,我真不想走進去上廁所,但我不得不去,因為那裏只有一個廁所,我鼓足勇氣,勇往直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嗖地一聲地跑進去。天哪,裏面簡直比豬圈還要髒一千倍,這哪裏是人上廁所的地方呢?我都不敢呼吸了,哎,還是趕緊上廁所,最後飛一樣地跑了出來,我重重地吸了一口氣,哎,都快把我憋死了,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自願地修抽水馬桶呢?我要告訴市場管理人員,一定要按時修抽水馬桶!二:一個關於英國曆任首相的事情,據説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高雅的風度和高尚的品格,比如平時用車的時候,他總是自己開車門,再隨手關上車門,從不擺架子,在與朋友散步的時候,他會隨手關上身後的每一道門,當朋友不解地問他是否有這個必要的時候,他説當然有必要了,你知道嗎,我幾乎一生都在關身後的那扇門,他時刻在為別人着想,人們也將 “一生中都在關身後的那扇門”當成了至理名言!開門關門是我們在幼兒園裏就學會的詞彙,平時在家裏我們習慣了隨手關門,但到了公共場合事不關己的態度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我經常看到有人在餐館吃過飯之後,大搖大擺,頂着個大腹便便的樣子走出來,好像全世界就他最大似的,他不管後面的人,冬天一股寒風吹過來,吹得我瑟瑟發抖,這個人實在是太不象樣了。還有人關門的方式不對,關門時聲音太大,砰的一聲,關上門走了,這聲音實在是太大了,都快把耳膜震破,真可謂震耳欲聾啊!不關餐館的門,這樣的話就會使涼風吹到餐館裏面,使餐館裏面的人受涼生病。

做好事要從小事做起,做小事就是為別人着想,有一顆為別人着想的心,讓我們一起去做好小事吧!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從小事做起,讓美德得以傳承,發揚光大!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剪紙、品茶、春節、放鞭炮、舞獅子等,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就是過端午節了。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有的地方還進行賽龍舟的活動。這天,奶奶買了很多粽子。我剝開用葉子做的粽子皮,裏面是糯米和紅棗,吃在嘴裏軟軟的,黏黏的,甜甜的,非常好吃。我家還買了用五彩線編成的粽子和公雞,掛到門上,聽説這樣可以避邪。

我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上網尋找答案。原來,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貴族,他為國盡忠,卻遭奸臣毀謗陷害,被迫在五月初五這天含恨投江自盡。人們得知後,紛紛划船追趕拯救。大家爭先恐後,就演變成後來的賽龍舟。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吃掉,人們用竹筒裝糯米飯投入江中,後來漸漸改為用粽子包裹,再用綵線纏繞,形成了粽子。人們對屈原如此敬仰,不僅是敬仰他的文學造詣,更敬仰他的憂國憂民、磊落堅貞、大義凜然的嵩高品質。

還有一些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人物,比如,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文公的臣子介之推,七夕節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要將它們發揚光大,傳遍世界。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人生最大的福分是有了幾個好兒女,家庭和睦,大家相敬如賓,兒女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全家人高興。其實,這是一種美德在傳承,弘揚了中華光榮傳統。百事孝敬為大先,這是做人的基本知識,也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

老人過去常説,在家孝敬父母,外出不必燒香拜佛。這是真的,人的良心端正,什麼都不怕。心裏沒有鬼,敞門睡覺無所謂。

在過去的幾十年生涯中,自己奉行的就是孝敬老人,以孝敬父母為榮耀。不管生活環境如何,孝敬長輩,關愛子女從來沒有放鬆,雖然説沒有達到無微不至的境界,但是,可以説,問心無愧了。這在社會上是公認的,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仁愛真心到什麼時候也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行舉止影響着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孩子一生的行動楷模。所以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為孩子帶好路,當好排頭兵。可以説,孩子們沒有錯,關鍵是父母的教育引導的到位與否。這樣的生活範例在我們身邊很多很多,稍加註意,就回會看到現例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情義無價,真情永遠高於一切。烏鴉有反哺之舉,羊羔跪乳謝恩的行為,我們作為一個人,更應該是這樣去履行孝敬父母的義務。從法律,從人生公德都要如此。那些冒天下道義不顧,胡作非為的人最終會為自己的叛逆行為付出代價的。

弘揚傳統作文 篇4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衞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弘揚傳統作文 篇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團圓的日子,更是一個温馨的節日。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意識,陶朱小學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走進美麗中秋”系列教育活動。

老師們精心準備,蒐集中秋傳説、風俗民情、詩詞歌賦、中秋燈謎等資料,製作課件,利用班會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吃月餅、拜月、賞月等典故的由來,讓學生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東昇等神話傳説故事,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佈置一個特殊的回家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向親人朋友致以真誠的問候,表達自己濃濃的摯愛親情。

通過開展迎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使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文化內涵,為營造一個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和諧校園奠定了良好基礎。

弘揚傳統作文 篇6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的課

“上課。”我學着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裏。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同學們認真地聽着,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現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為這根香蕉已經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説:“睿睿,你怎麼這麼不愛惜糧食呀。”我覺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説:“事雖小,勿擅為!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並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才會這樣,你以後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成為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並理解了這些弟子規的意思後,我們玩了一個輕鬆的小遊戲,看意思猜弟子規名言。看着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口乾舌燥,背後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