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弘揚傳統作文合集四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傳統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弘揚傳統作文合集四篇

弘揚傳統作文 篇1

中國有五千年多年的文化個歷史,而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培養了許多傑出的人才,還為五千年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如孟子所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先從家庭説起,一個家庭要和諧美滿,最重要的是敬老愛幼。自古至今,人們一直在傳承這一精神。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諺語吧,它講的是一位東漢人黃香,他的母親在他9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黃香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冬天的寒夜非常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給父親把被窩用自己的身熱暖,才到自己的牀上睡覺。夏天的夜裏很熱,黃香就手持蒲扇給父親扇。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精神作文從古代就開始了。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的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表現。但在近百年來,人們往往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傳統美德”,一些優秀的美德被遭到破壞。現在人們有了雄厚的經濟,往往以為得到了全部,但是他們錯了,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的慢慢的吞噬你的靈魂。”

傳統的美德是五千年來中國流動的血液,如果我們把這個主要的血液堵塞,那還談得上什麼“中國”!中國傳統美德的博大精神,它會使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它會使我們中國的力量凝聚起來,如果沒有了它,中國會逐步走向滅亡……傳承和發展中華的文化和美德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更是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的説出:“我是中國人!”

弘揚傳統作文 篇2

前年過年,外公家裏人大團聚,那時我才4年級。我們一家子到了,16歲的小表姨立刻走出來迎接我們:“外甥女好,表姨父表姨母好,表姐表姐夫好!好久不見,好想你們啊。”她過來抱抱我,把我牽了進去。吃飯時間差不多到了,菜其實早已上齊,但小表姨説菜剛剛上完。媽媽對我微微笑了一下,我讀懂了,想:她人真好,為了不讓我們覺得內疚,説了善意的謊言。我為了調整一下氣氛,回了一句:“真的嗎,那太好了!我們趕緊進去吃吧,別耽誤大家時間啊。”

我剛坐下就抓起筷子去夾菜,大家也開吃了。可小表姨還坐在那,我問她為什麼不吃,她説年齡最大的人還沒動筷子,她也不可以動。過了一會兒,年齡最大的人也開吃了,可她的碗裏依然沒有菜。我又問她為什麼,小表姨説,在別人夾菜時,是不能轉轉盤的,要看過了所有人,有沒有夾菜,再判斷該不該夾。“這麼多人,你看過以後,即使開始沒人夾,你看人會耗掉一些時間,不就又有人夾了嗎?這樣很難吃到菜,你不餓嗎?”我對她説。小表姨搖了搖頭:“聽過‘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這句話嗎?”我很感動,頓時覺得小表姨多麼值得我學習。

對呀,“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我覺得這句話頗有道理。舉個例子來説吧。清朝皇帝腐敗無能的統治,讓老百姓沒得過好日子。清朝時代的全體中國人是集體,老百姓們就是個人。如果集體不好,個人也不會好;如果集體沒有利益,個人也不會有利益。家就是個集體,想要維護家的利益,就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做:做個有教養的人。

在家裏就該有個樣,素質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不學好,養成不良的習慣,長大怎麼能成為良好公民,更別説有教養的人了。當別人説你沒家教,你就要好好反省自己了,從你人品上,行為上思考有什麼不對。別人一旦這麼講,那你不管學習好,對集體多麼熱情,那都沒用了。做有教養的人,是人必須做到的事。如果沒有做到,好聽點講,你沒家教,難聽點講,你就不配做懂道理的中國人。中國人是有傳統美德的,不懂中華美德相當於不懂道理,因為中華美德是從生活中該怎麼做人的道理中提取精華,加深含義而產生的。在懂得中華美德的情況下,光懂得中華美德不夠,要把中華美德發揚光大,就像小表姨教我道理一樣。

有家教就是懂道理,懂道理就是懂美德。讓我們從小開始,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才能“弘揚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啊!

弘揚傳統作文 篇3

建設和諧的社會,求得安定團結的生存環境,可以説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強烈願望,也是無數中國人世代奮鬥的理想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美德中,很多內容也是圍繞着這個目標展開的,例如温良恭儉讓。所謂温良恭儉讓,無非就是温和、善良、恭敬有禮貌、儉樸、謙讓等行為規範。與之相對立的,自然就是粗暴冷淡、兇惡仇恨、強硬傲慢、奢侈放縱之類。“温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孔子的學生子貢稱頌他的老師説:“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説,孔子與其他的人不同,不是憑藉勢力壓人,靠爭奪強力奪取,而是用温良恭儉讓這種方式和態度去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待人處事要温良恭儉讓,這不僅是儒家的`主張,也是幾乎所有古代中國人所讚賞的基本態度。例如,《管子。形勢》中也説到,“人主”即國君,“温良寬厚則民愛之”。温良寬厚,也就是温良恭儉讓。後來人們也往往以它作為一種道德修養的要求和規範,用它來稱讚許多賢達君子的處世態度。

今天,我們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不能訴諸武力,不能採取強制手段,而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運用温良恭儉讓的態度,以説服感化的方法,去達到新的團結。

温良恭儉讓是每個人正常發展的需要,也是創造和保持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的需要。孟子説過,“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温良寬厚、謙虛有禮,別人怎麼能對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遜?即使一時不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極端自私,待人刻薄,怎麼能夠希望別人會無私、寬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堅持温良恭儉讓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這是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須臾不可離開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温良恭儉讓,才能形成人與人之間相敬互助、親密和諧的氣氛,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而這正是我們成長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温良恭儉讓不是表面的東西,更不是能夠裝出來的,它反映着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一種道德境界,體現着他的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對於別人的無私和愛。偽裝的温良恭儉讓也許能夠維持一時,但不能長遠;只有徹底的無私和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愛,才能使它表現出來、堅持下去,並永遠保存。當然,温良恭儉讓不代表懦弱畏懼,恰恰相反,它所表現的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和成熟,是自身的尊嚴與自信:正因為堅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相信真理在手,成竹在胸,所以才能夠鎮定從容、雍容大度地面對一切,以温良恭儉讓的高姿態來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競爭對手;不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計較局部的得失,勝不驕,敗不餒,處處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不停頓地發展進取。

作為文明的一種體現,温良恭儉讓不是哪個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學習的結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須進行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修養。在這裏除了要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學習無數志士仁人的光輝榜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作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説,誠於中則發於外。只要我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將個人與人民羣眾融合在一起,有遠大的目標和博大的胸懷,自然就能夠做到温良恭儉讓,就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待人接物自然就會應付自如,使周圍的所有的人如櫛春風、如沐春雨。

弘揚傳統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的美譽着稱於世。我們做為21世紀的少先隊員,做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應珍惜祖先們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繼承祖先們的優良傳統,讓禮儀洋溢在書聲琅琅的校園裏,讓禮儀永久地保存在中華大地。

現在,有許多同學追求名牌。高檔。華麗的衣着。在我的班級裏,就有許多同學穿著名牌的衣服向同學們炫耀,或對一些衣着不時尚的同學進行比較,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我認為小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快樂學習,而不是與同學進行一些攀比。我們小學生只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就可以了,我們應用禮儀,知識來完善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用時尚,華麗的衣着來衡量自己的形象。

同學世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更是攜手成長的友好同路人,我們對待同學,應該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同學之間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不要把錯誤推向別人。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跡。互相理解,寬容待人,才能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我們要對每一個同學都給予尊重,與周圍的同學和睦相處。( 天津管通建材 - 管通文學 )

讓我們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讓我們為這“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去追趕形象的春潮,沐浴禮儀的陽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