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週記

有關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範文合集9篇

欄目: 週記 / 發佈於: / 人氣:1.03W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寫一篇週記了。我們該怎麼寫週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範文合集9篇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1

10月10日 星期一 天晴

這個學期第一次數學考試,由於本人審題不淸楚和做題目時的粗心大意,有兩個地方出錯了。每一次考試或做習題,媽媽和爸爸都有叮囑我要細心,要耐心做毎一題,我每次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我一定要改正缺點,做個做事耐心細緻的好孩子。

篇四:數學週記

10月15日 星期三 天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愉快的第九周正向我們悄悄離去。正等待我們的是艱難的期中考試。在教室裏,不像往日那樣一鍋粥。操場上,不像往日那樣歡聲笑語。同學們抓緊時間複習,爭取拿到好成績。

本週,老師又向同學們傳授了新的`知識:什麼是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又是怎麼一回事……。通過學習,我們又增長了知識。老師像園丁,辛苦勞動,用知識澆灌着我們這批幼苗成長。

期中考試快到了,我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精神去做,考出好成績,報答您!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2

一天,有一位老師想測試一下他的學生數學學的怎麼樣。於是,他便在一次上數學課時説:“我給你們每人一張紙,在上面寫任意的4個數,我敢説每人寫的'數中有兩個數的差可被3整除!”同學們不信,於是老師便發紙。不一會兒,大家都寫好了。

當同學們一個個念所寫的數時,老師都能找出差能被3整除的兩個數。沒有一個同學例外!如:1963、1765、1736、1376……兩數之差都可以被3整除。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任意一個自然數被3除,餘數只能有3種可能,即餘0、1、2。如果把自然數按被3除後的餘數分類,只能分為3類。

而老師讓同學們寫的是4個數,那麼必然有兩個數的餘數相同。餘數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大數減小數),所得的差,當然能被3整除了!同學們明白後紛紛向老師投去欽佩的目光。同學們,你們不想試一試嗎?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3

今周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主要是單位換算和近似數。

我們學習了單位進率表:

長度單位:千米(1000)米(10)分米(10)釐米(10)毫米

米(1000)毫米

釐米(100)米

面積單位: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

重量單位:噸(1000)千克(1000)克

人民幣:元(10)角(10)分

元(100)分

知道了這個進率表,我們可以做很多類型的題目,比如單名數換單名數(有一個單位的`叫單名數),單名數換複名數(有兩個單位的叫複名數)。那具體該怎麼換呢?大單位變小單位,乘進率,小數點向右移動,小單位變大單位,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左移動。

另外,我們還學習了小數求近似數和改寫,小數求近似數和整數一樣,都是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時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今周學習了這些知識。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書,來到收銀台。爸爸説:“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於16.6元。我説:“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説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於13.6元。我説:“還剩13.6元。”爸爸説:“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説:“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五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5

今天,“小鬼”當家。我帶着爸爸給我的錢去買菜。

我來到菜市場,想買菜,菜場裏面的菜是1.5元一斤,我準備買2斤,可是,我又看了看菜場外邊的菜,它只有1.2元一斤,而且還比裏面的`菜好,我準備再買一斤,晚上炒着吃,這樣不僅菜買得多,而且更便宜,便宜1.5×3=4.5(元)1.2×3=3.6(元)4.5-3.6=0.9(元)。

接着,我又去買肉。菜場裏面的肉,瘦肉多,4.5元一斤;而菜場外面的肉,瘦肉少也要4.5元一斤,相比之下,我當然是選擇菜場裏的肉。於是,我就買了3斤肉,共花了4.5×3=13.5(元)。

這次買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6

今周我們學習了新知識,觀察物體。

一般情況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形狀可能不同。有很多物體從不同的角度看形狀是完全不相同的,比如圓柱體,從上面看是圓形,從側面和正面看,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長方形。

看一組小正方體組合成的圖形有幾個小正方體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從上面先看,然後從側面看,如果有凸起的地方,下面一定還有個小正方體。

畫一組正方體組成的圖形截面的時候,前排畫在後面,後排畫在前面。

這就是我一週的收穫。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7

5月10日 星期三 天晴

媽媽今天要我算了一筆帳:我一期的學費是5000元,再加上生活費5000元,一年要5000*2 5000 =15000元,從一年紀到六年紀要花:15000*6=90000元,初中到高中要6年,起碼要20000*6=120000元,大學四年要20000*4=80000元,到我自己工作賺錢時要花多少錢呢?90000 12000 80000=290000元,

我以後要刻苦鑽研學習,不怕失敗,到讀初中時,要考的.好,要學校不收我的學費。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8

6月9日星期一晴轉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星期二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館買了一份盒飯,並特意要了幾雙一次性筷子準備做實驗。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實驗了,心情真有點激動,但又夾雜着幾絲恐慌,我可不想讓第一個方案剛一出爐就遭到淘汰。為了驗證實驗方案是否正確,我專門測量了筷子的`長度(20釐米)、厚度(0·35釐米)和兩端的寬度(分別為1·6釐米、0·8釐米)。由於一次性筷子近似於梯形體,我便利用梯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筷子的體積,由計算結果可知,一次性筷子體積大約為8。4立方厘米。如果實驗測得的結果和我所計算的結果近似的話,那麼就説明我的實驗是成功的,否則,我就得另想辦法。剛準備動手實驗,一看實驗用具還不夠,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星期三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裏,放下書包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後,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裏,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準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抖了,但我儘量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裏,儘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果就會不準確。當第一次將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後,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裏。燒杯再裝滿水後,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後,我將兩次溢到盆裏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過反覆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説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6月12日星期四晴

自從第一次實驗失敗後,我就捉摸改進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種簡單可行的辦法。這天中午,爸爸,媽媽有事沒有做飯,於是我們決定到外面吃飯。

到餐館點了菜後,媽媽為了不讓我等煩,特地點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來,我就大口吸了幾下,媽媽害怕我將果汁喝完,沒有胃口吃飯,便叫我少喝果汁。菜還沒有上,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於是我就把果汁瓶裏的吸管拿起來,對準水面吹了幾口氣,水面就起了幾個泡泡,瞬間,我想到剛才我拿杯子裏的吸管時,水面下降了一點,我突然有了辦法,快樂極了,食慾大增,今天吃了好幾碗米飯,還嫌不夠

6月13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四年級年級數學週記 篇9

4月15日 星期五 天晴

這幾天,我們又學了新的數學知識,主要是分數練乘。計算時要先空一行把算式抄下來,然後約分。我發現有時只有兩個數能約分,但有時約分好了的數還能繼續約分。如果不夠細心,沒有養成檢查的好習慣,同學們往往會把這一步忘了,或者還有同學把約分後的'數寫得太小,然後自己也看錯了,所以我建議大家在作業本和試卷上把約分後的數寫大一點,寫清楚一點,儘可能做到做一題檢查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