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淺談宜昌江灘優秀議論文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81W

明朝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宜昌歷史上第一次有了用巨大的青石、厚實的青磚修築的高二丈二尺、周長八百六十三丈的城牆。沿着現今環城南路、環城東路、環城北路和沿江大道合圍的走向呈現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型;從當時的地圖也可以看出,小城的城池東西長一里多、南北三裏、街巷四十多條。由於宜昌自古的優勢就在於面臨一江大河,清朝咸豐9年(公元1859年),當時的.衙門將“官埠碼頭”中水門和另一個西卡挑水的土碼頭改造為石砌階梯、也就是宜昌話裏所説的“江踏子”碼頭。

淺談宜昌江灘優秀議論文

明清時期,宜昌古城號稱“四關八碼頭”:也就是東、西、南、北四關,宜昌的八門是:大東門、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中水門、鎮川門、小北門和大北門。這其中除了大東門和小東門是陸運碼頭(通道)以外,其餘六處碼頭濱臨長江,其餘的都是水運碼頭。於是,當時的宜昌江邊就是帆檣如林、首尾相接,十分蔚為壯觀。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曾經和一位大哥哥在獻福路江邊還看見過眾多木船雲集的壯觀場面,印象深刻,直到現在,直到讀到“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會想起那個印象。

對於長江而言,凡是有城市的地方就會有碼頭,對於荊楚大地來説,凡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而對於宜昌而言,凡是有碼頭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幫派。據《東湖縣誌》記載:乾隆年間,渝州下楚地大米十萬擔計,而百貨販運均非船莫及,大都由湖北專門把持航行於川江的宜昌、荊沙、漢陽、武昌四大幫負責承運。而到了民國時期,宜昌最大的幫派就是洪幫,最大的幫派首領“雙龍頭”大爺就是王宏謙(王泉山),他不僅是宜昌洪幫組織西陵社的社長,也是36家報關行聯合辦事處的董事長,還是黑白通吃的人物。據説其手下“大哥”300餘席,兄弟6000餘人,是宜昌及長江中上游一帶的頭面人物。在宜昌的西陵社為他做六十大壽時,杜月笙、黃金榮還專程派代表前來宜昌送禮祝壽。

乾隆年間負責運米進川,咸豐年間負責運鹽出川,宜昌的船幫歷史赫赫有名。這裏的船幫一般按鄉籍、航區、貨種所組成,不僅帶有濃厚的封建家族和鄉土關係色彩,也因此可以壟斷一定範圍的貨源,對本幫船户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各幫都有各幫自己的幫旗,懸於高高的桅杆之上;各有也有各自的幫廟、會館(備註:詳見拙著《宜昌十三幫》)、貨運範圍和碼頭。而那些船幫的幫主,又大都是江湖上的“袍哥”和“漢留”大爺。在我的想象中,那些幫主要麼就是孫紅雷在《刀鋒1937》裏面扮演的鄭樹森,要麼就是趙文卓在《功夫皇帝》裏面扮演的方世玉,反正肯定不是周潤發在《上海灘》裏面扮演的許文強。

在接着説下面的歷史之前,請大家跟隨我來一次穿越,要麼和我一起回到明清時代,那個時候,宜昌古城有在卯時、午時、酉時分別在城門樓上鳴放火炮的習俗。也就是凌晨六、七點鐘天亮為卯時,放鐵炮三聲才開城門,俗稱放“醒炮”,就是讓那些生性懶惰的宜昌土著從夢中驚醒和起牀;“午炮”顧名思義是在午時鳴放的,就是告訴人們可以吃午飯了;晚上七、八點為酉時,那個時候放鐵炮三聲就關閉城門,俗稱“關門炮”,那是為了防備城外山中和長江上的“棒老二”(備註:宜昌話,土匪),也是提醒那些進城辦事的人趕快出城。

或者和我一起穿越到民國去,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在河街上找一個小店,切一盤豬頭肉、買一碟花生米,還要一壺野三關的包穀酒,邊喝邊談,既沒有單位打電話通知加班,也沒有老婆打電話查崗,更沒有麻友“三缺一”救援,反正沒有手機就是一種自由,可以好好喝酒、好好吃飯,酒足飯飽以後聽見河灘上的那些“鑼鼓家業”(備註:宜昌話,鑼鼓)響了起來,就一人叼一支煙,迎着江風、順着江踏子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因為那裏有好看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