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敍事作文

敍事散文精選

欄目: 敍事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W

【第一篇:秋遊倒流寺】

敍事散文精選

聽説彬縣景村有個倒流寺,值得一遊。每年6月19日這裏有廟會。遊覽倒流寺這個念頭去年就有,因為工作忙碌始終沒有去成。

週六沒有上班,早上楊明老師約我,我吃過早飯,我準備了兩瓶水。騎上自行車,沿公劉街東行至黑石岸底,再東行一公里到達景村,當我倆行至景村溝路口時,首先眏入眼簾是一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四周用磚塊砌起圍着,此處水源是溝內淌出來的泉水,據聽説此水甜潤爽口,是天然的礦泉水,至今供應着景村人畜飲水如今成了新縣城的水源。此時,我和楊明老師初次到這裏,看着前面一條進溝,一條路繞山下而去,我倆不知走哪一條路而站在這裏徘徊,這時看見一個人開着四輪路過這裏,我擋住問去倒流寺從哪裏走,他指着山溝裏説從這進溝不遠就是倒流寺,我和楊明老師心裏很舒坦地推上自行車進溝了,前行趕往倒流寺。

我們兩人沿着曲曲折折的路進溝,路的兩邊荒草萋萋,因為是夏末秋初,草叢野花中間,蝴蝶翩翩地飛着,蜜蜂嗡嗡地叫着,各種小花開的非常鮮豔,再往前走,山上有無數眼窯洞,至今廢棄無人居住。在俯視路下水池的灘地,是鬱鬱葱葱的玉子地,玉子長勢喜人。我邊走邊驚歎這裏景色宜人,環境優美,正是休閒娛樂的好地方。再往裏走大約200米遠,我看見有一位老農正揮舞着钁頭,開挖麥茬地。我邊走邊想倒流寺不知離這裏有多遠,心裏嘀咕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我決定去向老農問個究竟,我看天色不好,天陰雲瀰漫,深山老林沒有人煙,我就快速踏着荒草的小路,走到老農的跟前,叫了一聲大哥,敬請問問,倒流寺在那裏,離這兒有多遠,他停下手中的钁頭,略微沉思一下,他説離這兒大約有二百米遠,從這兒進去順着山根底走不遠,到上下那路口,順着上山的路走倒流寺就把你擋住。

因為我出門倉促,沒有帶煙,遺憾的沒有給老農發煙,慨歎自己有些失禮,只是楊明老師問老農這裏有什麼傳説,那老農説,傳説很久以前,倒流婆走到斷經,水已斷流,已到山根底,前無去路,走到那裏倒着回來了,從這溝口進山看見這裏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再往進走看見這裏地勢平坦,就選擇了這半山腰一塊背靠西山面朝東山平台依山而居,常年唸經拜佛。自從倒流婆到了這裏,景村人丁興旺,騾馬成羣,牛羊滿山坡,村子出了不少秀才。村子裏,有一位姓韓的和尚,跟着師傅學,他也叫村子裏的閒人農閒時間,來寺廟裏,唸經,勸人們行善事,不要作惡,否則,死後閻王爺處罰。死後處以地獄十八刑,所以村子裏家家户户和睦相處,彼此禮尚往來。聽着老農的講解,我問倒流婆是哪裏的人,他吞吞吐吐説不出所以然來,年代久遠,不知是哪個朝代,但無資料記載,我想無從考證,就不再問老農了,我倆就像老農道歉了幾句就匆匆趕路。

我倆沿着山下曲曲折折的小路,再往裏走看見一片密密麻麻成片楊樹林,樹杆華律,筆直高大,樹上成羣的秋蟬,大呼小叫地在樹上叫着,路邊草叢中,不知名的野花中,各種蝴蝶翩翩地飛舞着,有麻蝴蝶,黃蝴蝶,花蝴蝶等等,有大蝴蝶小蝴蝶,成羣結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深山老林中的美景,我不禁為這裏環境優美,景色宜人而驚歎着。

我和楊明老師邊走邊打問着去倒流寺的路,恰遇倒流寺的和尚的後代曾孫女,問倒流寺在那裏,那小女孩説順着大路從這裏上到半山腰倒流寺就把你擋出了,順小路從你身後這條小路走不遠就到了。楊明老師問倒流寺有和尚嗎?那小女孩説,原來的和尚是他老爺已去世多年,後來了一個和尚,又走了,現在有和尚嗎?有。我問她你幹啥去,她説打核桃去。我對楊明説走大路遠,咱走小路,我和楊明老師返回從小路上山,小孩和同伴出溝了,我倆上山了。

當我倆攀沿着荒草悽悽的崎嶇小路,來到開闊的台地,來到這裏,看見四合頭院的大門緊閉着,樓牌碑上寫着倒流寺幾個大字,大門口的院牆上貼着一張告示,每年六月十九日廟會。我看見大門緊閉着,不見一個人影恐怕看不到倒流寺的真面目了。我就在倒流寺的門口轉裏看看,後頭看看寺後山上,樹木蒼翠挺拔高大,樹上的秋蟬大呼小叫,一陣大一陣小,山中的雄雞高唱着讚歌,就是聽不見犬吠聲,我就想起了一首唐詩,“夜聞犬吠聲,風雪夜歸人”,我們站在這裏也象夜歸人一樣急切。寺後山勢是一個半包圍式的山勢,樹木茂密,鳥兒婉轉地鳴,山坡上的荒草像思念一樣瘋長,長成了城市失眠的路燈,這條溝是南北走向,倒流寺背後是西山,前面是東山,晴天這裏,光照充足,冬天避西北風,春季温暖,夏季涼爽,秋季景色迷人。我站在這裏久久佩服,倒流婆娑遠見卓識的眼裏,和不同凡響的偉大。

這是楊明老師趴在鐵門上,就輕輕地敲門,聽見院內有人走動,我就説使勁地敲,楊老師説不能是寺廟,我理解楊老師的意思,稍等,我在敲門,聽見一人來開門,這時走出一個四十多歲的胖胖呼呼的農村婦女,開了門,就問你們是哪裏人,今走嗎?我答城裏人,她問進溝時看見有人打核桃嗎?她就下了山,我倆就走向了寺內,這時我看見一個四十多歲一走一拐的殘疾人走出了招呼我倆進寺來。由於我倆走時匆匆沒帶香,楊老師問主人有香我買些,主人説我給你去嗎,我倆就順着他指引的路線,從上窯敬香,依次向西一一敬完香。就立在大院子裏問這位主人,寺裏的情況,他説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韓的師傅,就是這村子人,他死後,來了幾位外地和尚和尼姑,已先後走了,現在他師傅回了南方。叫我倆進窯內,指着牆上的麻麻黃紙説,這是老師父當年的做人行善的手跡,我由於好奇,就順手抄下了。走出院子,我環視這四合頭的院子,用磚開砌起的花園,花卉鮮豔,院落打掃的乾淨整潔,只是一隻白公雞在院子高唱,打破了院子的寧靜,貓跟着主人跑前跑後,喵嗚喵嗚地叫着。

我仔細看着各殿廟宇門上的新對聯,由於好奇就一一摘錄下,碰到生僻字,主人一一幫我疏導,我由衷地感謝。據主人説這些新對聯,是鄧蘭之父擬寫,他是一名教師,鄧楠題寫,我回憶鄧楠是我縣小章鎮人,年幼上初中,是省書法協會研究員,她的字看上去蒼勁有力大氣。我驚歎小小年紀書藝招絕,是我縣書法新秀。

站在我面前殘疾人是新堡子人,聽説他騎摩托車時摔傷腦出血,當時走不成路,經過師傅精心給他治療後,他能拄着枴杖走路了。我問主人香錢咋付,他説錢我不能要,你投進功德箱,我和楊老師一一都進了功德箱,走出了寺門。問主人寺廟的門口這個圓塔是啥?他説是寶利舍利,是婆娑圓寂後的死骨,奧我明白了,原來倒流婆娑生活在這裏,死後葬在這風水寶地。

這時山中雄雞高唱,寺廟後的山上林子,幽幽蒼蒼,景色迷人,我進溝時天陰,此時天晴,陽光明媚,這裏天藍草綠林靜人更美。我們現在是這裏人,如果人世間象這裏就好了,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戰爭,沒有疾病和憂傷,那是多麼美好啊。

楊老師説走,他推着自行車走在前,我推着自行車下山緊跟在後面,下坡路則頗為難走,多處小路坍塌,下上後,沿着來時的路,騎上自行車頓覺車子輕了許多,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出了溝裏。這是楊老師慨歎那瓶子美觀一瓶子水而惋惜。

這時我們沿着312國道一路西行回家了。

【第二篇:登翠屏山記】

好久沒到大關,終因泰山之壽,得已成行。又因連日來,陰雨連綿,心情壓抑。2014年的最後一個週末,見太陽出來了,但中午要返回,還是擠時間去登大關翠屏山。

大關四面皆山,縣城背靠翠屏山,西臨筆架山。從縣城沿縣醫院門診大樓後面的巷子而上,原來的水溝已經蓋上水泥板並鋪就了青石板,牆上是大關名人張維翰、龔自知、羅佔雲、劉遠芬、秦孝順等的浮雕、簡介和《大關賦》,頗有文化巷子的味道。穿過巷子,從翠華鎮中學背後,沿水泥小路而上,小路旁邊修起了幢磚房,門前一婦女用洗衣機洗衣服。我們便停下來和她攀談。攀談中得知她家修建房屋政府補助了三萬多遠。她口口聲聲稱讚國家的政策好,如果不是國家給予補助,她家是修建不起這樣的房子。告別農婦後,我們一邊往上行走,我一邊想,國家的惠農政策真的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別的不説,就説上山的路,原來全是泥路,而今天,全是水泥路。行至莫家水井,見幾户農舍,掩沒於青松之間,炊煙裊裊,與遠山的白雲遙相呼應,這是多麼愜意景象。對門的筆架山,層次清晰,輪廓分明。山麓下、山腰中的農家依稀可見,山頂白雲繚繞。由於時間關係,筆架朝暉的`勝景,我們只作短暫的欣賞,便折入林中,陽光透過叢林,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彩,煞是刺眼。因為是早晨,叢林裏晶瑩剔透的露珠,隨着我們的步履,要麼飛濺,要麼悄無聲息地浸潤着我們的褲腿。我和趙哥來到岳母的墳前,憑弔已逝的母親後,沿堰溝而行,時而直行,時而彎曲,堰溝上下均是叢林,由於是早晨,空氣特別清新,如洗過一番,猛吸一口,沁人心脾;由於是冬晨,陽光曖曖的,加一分則熱,少一分則冷,如此便頗為愜意。行至一開闊處,我倆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筆架朝暉名不虛傳,筆架朝暉乃大關十景之一。筆架山並不高,皆因峯頂酷似文人之筆架,便因此故名。山因形而名,地因山藴人。難怪大關,文人輩出,民國時期的張維翰、龔自知就是雲南響噹噹的人物。放眼眺望,筆架山。峯頂由數十座峯巒連接而成,呈曲線之狀。連綿的峯巒遠及數十里,極似展開的巨幅扇面,這幅精美的扇畫。終因沒有久居大關,筆架山四季之景,時時變幻之色,亦不得而知。唯覺此時扇畫景色朝霧繚繞,雲蒸霞蔚,是否是筆架朝暉之意,我想這無關緊要,要緊的此時之景,已定格於腦,無需刪除。觀山看水,其實就是一個心態問題,景由心造,情由心生,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繼續沿溝而行,又遇農舍掩映於竹林之中,霧靄籠罩,宛若仙境。由於時間已近正午,我們便沿小路朝縣城方向而下,終因小路太多,誤入農家門口,見三隻小狗,其毛絨絨,憨態可掬,甚是遭人喜愛。沿小路而下至翠華寺,便入寺一觀。翠華寺,建於清雍正年間,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翠華寺不大,在歷史上卻因大關位於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旅經過,大都來此朝拜,因而香火旺盛。又因寺廟四周盛產優質茶葉,寺僧細採精制,薰以珠蘭,取名“翠華茶”,色如翡翠,味醇香馥,成為每年制定貢品,送京供皇帝享用,“翠華茶”還獲得過世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二等商標榮譽。過往貴宦、名士、鉅商和高僧均慕名來訪,以能品一茗“翠華茶”為榮,於是大關翠華寺不僅成了滇東北第一名寺,而且海內外知名。説起“翠華茶”,真的不同一般,它雖然沒有碧螺春、鐵觀音這些茶出名,但完全可以其媲美。尤其是茶癮小者的人,喝“翠華茶”是恰到好處,即便是你入睡前喝了,也不會讓你徹夜難眠。正因如此,每年我都會在清明前託人買上幾斤。細細想來,大關人的性格還真如“翠華茶”一樣,温和易處,久而醇香。説起翠華寺,在歷史上,翠華寺還是大關十景之一的“翠華蟾桂”所在地,説的是寺廊前階梯旁,有百年桂樹,枝葉繁茂,每年八月,蟾桂花開,香飄十里,故稱“翠華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