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1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範文1000字(通用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1

遙遠的東方泛出了魚肚白,第一片紅暈也漸漸顯現。在這微露的晨曦中,我高聲誦讀《國學經典》,從心底又一次由內而外發出感觸。

在“泰而不驕”之中我學習到了李相哪謙虛不驕傲的精神,他貴為地方官員,不但沒有指責奴才,還感謝他指出錯誤。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你不自誇,天下就沒有人由與你爭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功勞。一個人如果放低身段,謙虛為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得到益處。反之,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必定要遭到失敗的懲罰。

其實,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教會了我:應該要時常去複習學過的內容,這樣才能讓知識在我的腦海中深深紮根。“為人謀而不忠乎?”將會永遠提醒我為人應該要守信。“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使我明白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當然要孝順父母,體貼父母。“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我每天要完成的,我要對每一個朋友都要守信。

讀《國學經典》不僅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還讓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2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説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裏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裏浮現出了一幅畫面:現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而我對着電視機跟奶奶説:“知道了,一會就來。”接着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3

我熟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懂得它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也就是説: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説明了這個道理。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兒子也鬧着要去,她就哄兒子要聽話,回來給他殺豬吃。當她回來時,曾子當真要殺豬。可她上前制止,説是騙兒子的。曾子就説:“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向父母學,今天你欺騙他,以後他就不相信你了。”曾子殺了豬,給兒子煮肉吃。

在我的家裏,也有這樣的故事。記得二年級的期末時,媽媽答應我,只要我專專心心做事,認認真真學習,考好了就給我買全套《笑貓日記》和我喜愛的玩具。當成績單拿下來時,媽媽毫不猶豫就實現了我的願望。

在學校裏,我借了課外書來看,到了該還時,如果看完了,按時歸還;如果沒看完,我一定會去申請再延長几天,看完後立即歸還。

現在,我身在學習部,身為老師的助手,光信用還不夠,還應該多一份信任。每天不但要把學習功課做好,還要把班上該做的事做好,才能獲得老師、同學的信任。《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學習例子。

同學們,為了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共同努力吧!你幫我,我幫你,心靈誠,品行美!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4

我在網上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有趣的書----《所羅門王的指環》,它是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洛倫茨着作的,講述的是作者與動物之間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這本書共分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動物的麻煩,講述了動物在家裏發生的妙趣橫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羣裏大叫:“嘎嘎!嘎!”其實是在召喚他的鸚鵡,人們都非常驚訝地看着他,一會兒鸚鵡發現了主人它飛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作者的父親把灰雁邀請到書房裏,讓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給它們喂麪包,還把鬥魚,書中把水藻的搖動寫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魚。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把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寫得特別生動。動物與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覺好温馨呀!我的收穫是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好段,還知道在動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樂,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擁有一個小動物。

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吸引住的。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5

記得,寒假的一天,我在家無聊,就去我的書架上找了一本書看。那時,我到書架前,看到一本外皮是藍色的,又不是很厚的一本書,我就抽出來看看了。抽出來一看,原來是《國學經典》。記得,這是那次誦讀比賽時發下來的。因為是以前,很多內容都已經忘了,我有興致勃勃地看了一遍:

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目錄裏有弟子規、千字文、古今賢文……一些教做人要做到有仁、信、禮、智、義的片段。我就慢慢翻着,津津有味地品味着其中的品質和精神。

當我讀到《重拾感恩》中的“感恩,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使我們保持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時,我心裏想:我也要學會感恩,感恩是多麼快樂啊!我有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感恩,來自於生活的愛與希望。……”當我讀到:“重拾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時,我才知道了感恩的真正意義。我又繼續往下讀,過了一會兒,當我將這一本誦讀讀本全部讀完一遍,我有回過頭來想:這本書真好。一本小小的書,經包含了我們祖先遺傳千年的品德。比如説:《弟子規之信》是教我們要講信譽;《母親》是告訴我們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重拾感恩》告訴了我們學會感恩是美好的,它能敲開幸福之門,使自己快樂,別人也舒心。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那時學校為什麼要我們讀這本書。不正是因為他們想我們永遠記住祖先們遺傳千年的美德,待日後,我們長大之時在將這些美德發揚光大,遺傳萬古嗎?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6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藴藏着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着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説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説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宏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7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為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説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8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複賽和決賽都採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為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

經典誦讀大賽在啟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弟子規》,並舉行了開筆禮。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師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

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説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後者獲勝。那麼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説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名師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後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選手有許多選手沒有通過比賽,很遺憾。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

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過觀看《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

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