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31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1

《物理學史》由金剛主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主要介紹了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物理學——發展的梗概,分為古代物理學、經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對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個基礎領域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也做了概要的介紹。本書較為突出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取得的成就及其對於世界科學進步的貢獻。此外,部分章節後還附有閲讀材料,主要介紹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有代表性得人物和重大事件。

幾百年前,物理學叫自然科學,被人們看成是哲學的一部分。牛頓的一部經典物理學著作就取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是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發源地。學習物理學史會告訴我們,許多物理學的新發現與哲學思潮有聯繫。能量守恆定律與轉化定律的發現受康德哲學的影響,反過來又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依據之一。物理學的進展往往給哲學的進展提供新鮮例證,而哲學也常對自然科學指出前進的方向。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意味着能夠更多的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我看來,要想完整表達物理學史對我們學習的要求,應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帶着興趣去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史記載人類揭開世界奧祕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不論是否喜歡歷史,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因為孩子最早的認知就是從故事中體味和形成的。以故事的形式講歷史學生更易接受。

2、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中描述許多科學家善於從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黑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從沒放棄過着一個細小現象。正是他從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學生在瞭解物理學史知識的過程中便可認識到注意觀察和認真進行實驗是學好物理學的關鍵。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有意識的觀察,親自動手實驗,逐步培養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這種能力的培養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受益無窮。

3、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質疑精神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學史上大量實例表明,不囿於傳統理論和觀念,還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眾所周知,在愛因斯坦之前,洛倫茲和彭加勒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於未能擺脱絕對時空觀的束縛,才沒有最終邁進相對論的門檻。正是由於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並深刻地審查了“同時性”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

4、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習物理大師的科學方法和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

物理學研究中建立了許多理想模型,理想過程、理想實驗、運用了觀察和實驗,類比和聯想,猜測和試探分析和綜合,佯謬和反證方法,科學假設方法等等,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的生動事例説明科學大師們熟練而巧妙地運用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過程。利用這些事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科學方法的教育。比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介紹伽利略用歸謬法駁斥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伽利略指出:“如果從塔上落下來兩個同體積的球,其中之一不另一個重一倍,按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重的不輕的快一倍。如果將兩球綁在一起,重量之和大於重球,下落速度應該比重球快。但如果兩球是獨立的',他們應該比輕球快,比重球慢。一件事情卻出現兩種結果,證明理論有誤。”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過程中,設法用真實實驗來説明,設想了大量的理想實驗,理想模型,成為物理學史中的一朵奇葩。

5、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服務於物理知識的掌握。

任何理論的建立都不是某個人突發奇想而出現的。都有其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有的需要一個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善一套理論。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鉅著總結了力學的研究成果,標誌了經典力學體系初步建立。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是天文學、數學和力學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牛頓創造性研究的結晶。但是這些成就並不能只歸功於牛頓一人,因為在牛頓之前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大量有成就的研究,並取得大量成果,這位牛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資料方面的基礎。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人們通常認為他指出的巨人是伽利略和開普勒。其實他完成的綜合工作是基於從中世紀以來世世代代從事科學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

6、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所有的科學家,都不能脱離他所在社會,他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然後他才是一個科學家。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後果。

遙想兩千三百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學的概念以來,物理學真是歷盡榮辱興衰,但最終衝破了神學的桎梏。在科學的海邊探望的孩子牛頓,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三百多年來,物理學已發展成為一門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休慼相關的學科。物理學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發展動力是深深地植根於人類對真理的非功利追求上,正是這種非功利的追求給人類帶來最大的收益。它的發展從來就對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發生巨大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主要動力便是科學精神,現代科學精神的典範和集中的反映就是現代物理學。以現代物理學為代表的科學精神,是人類進步的一面旗幟,它將高高飄揚在未來的歲月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科學家的優良品質,刻苦學習,向科學的高峯勇敢地攀登。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2

《物理學》是亞里士多德主要著作之一,思想綿密,風格古樸,不逞辭藻。譯者為了保存這種特點,採取了直譯的原則。於不易明白的地方適當加了一些註釋。這樣一來,只要細心讀去是可以讀懂的。

《物理學》是一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著作。那個時候古代希臘的哲學雖已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內容已很豐富,但要寫一本像《物理學》這樣全面的論着還是有困難的。困難之一在於,那個時候哲學和自然科學(當時是不分的)畢竟還很幼稚,希臘文中還沒有足夠的現成的哲學術語。因此,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在《物理學》中使用了一些不精確的日常生活用語表達複雜的學術概念,

當初作者寫作的這種困難今天成了譯者翻譯的困難了。怎麼辦?對兩種情況我作了不同的處理。

(一)隨着哲學、邏輯學、語言學等有關學科的發展,後世出現了相當的術語的,我們對兩者的內涵進行了仔細的比較和推敲,凡能證明是一個東西的,我們便用了後世的術語翻譯它們了。屬於這一類的,除了上述“實體”、“存在”、“本質”等外。

(二)當初亞里士多德當作術語,但後來在哲學上沒有形成重要概念,因而沒有再出現相當的術語,也就是説從術語的隊伍裏消失了的。對於《物理學》的這些術語我雖然經過努力想盡可能將它們譯得像個術語一些,但是其中譯者自己就滿意的不多。然而,於無可奈何之餘也只好先公之於眾,求得大家指教了。

這個中譯本系從勒布古典叢書(1929年紐約版)希臘文原文直接譯出。勒布古典叢書本附有佛朗西斯·科福德(ford)的英文譯文,本意便於人們對照閲讀,然而這位英譯者片面追求英文本身的形式完美,因辭害意的地方很多,我不大參考它。在我對初稿進行修改時,郭斌和老師指點參考羅斯(Ross)主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英譯本。我找到了它的1930年牛津版。這個本子比較接近原文。希臘文分詞和動詞不定式用意是比較難把握的,這個英文譯本在處理這些難點上對我有不少啟發。

在本書翻譯過程中郭斌和老師除了不斷給予熱情鼓勵而外,還具體幫助解決了不少希臘文方面的疑難,最後又全篇校讀一過,在此對他表示難忘的謝意。全稿譯成後,曾請汪子嵩同志根據英譯本進行校閲,並此致謝。還要感謝陳兆福同志,他願意把自己編成的《亞里士多德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在這本書後,為它增光。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3

在我看來,《七堂極簡物理課》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理論物理學的科普書籍,也是一本藴含了物理學家人文情懷的小冊子。與其他科普書籍相比,這本書只有不到100頁,但是卻涵蓋了幾乎所有20世紀物理學的重要理論。本書作者是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不過我認為他的寫作水平也相當高超,因為這本書並沒有那麼多晦澀難懂的語句,但是卻清清楚楚地描繪出了一幅有關物理學的美妙的畫卷。

作者寫道:“無論是欣賞藝術,還是領悟科學,我們最終得到的將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

其實我也這樣認為。並非只有藝術家在欣賞美並創造美,看起來無聊的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每一位科學工作者其實都在研究和創造美。如果你更仔細地閲讀它,它就可以激發你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作者用短短几句話就真正描繪了一個讓你不斷回想的物理學世界。

本書中並沒有太多的公式和概念,但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來清晰地解釋了這些理論,作者用它的文字告訴我們,物理學中的很多問題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只是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一部分。作者還並且不斷提醒着我們,宇宙的祕密遠沒有被揭示出來,説不定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並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其實,科普書籍中可能並不總是真理,但卻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理。它並不能解釋物理學中的所有內容,但是卻為我們提供了思考的契機。

《三體》裏有一段描寫螞蟻的話,螞蟻在墓碑上凹陷的文字裏爬行,循環往復,自以為正在探索一條偉大的未知之路。雖然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久,但我們知道的遠比不知道的要少的多得多,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蹣跚而行,而這歷史的長河也不過是宇宙尺度下的一粒塵土。但是我們依然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去探索,去發現,那深藏在宇宙中的美好的祕密正在等着我們呢。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好奇,永遠充滿詩意。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4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這就是物理》的書。這本書將漫畫風格的版式及對科學概念的精闢解釋相結合,是一本有趣、高效、通俗易懂的科普書。對於剛剛開始接觸物理的我來説,是非常好的選擇。

書的開篇講的是熱能,主要詳細地講了什麼是熱、熱源、熱脹冷縮、熱傳導和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等。它用有趣、簡潔的語言帶領我走進了奇幻的物理世界。在熱能的講解中,我感受到了熱能對我們的重要性,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比如在熱量的流動中,我學到了熱量會從高温物體向低温物體傳遞,而一般不會從低往高傳遞。

在這套物理科學漫畫書中,用不同顏色的小生物代表每一種物理學概念,讓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有趣現象。這本書是我學習物理知識的啟蒙書,它在書的海洋裏為我打開了一扇新奇的大門,引發了我探索物理的好奇心,讓我更想努力學習好物理,也希望能在學校舉辦的“小小科學家”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為班級爭光,為學校爭光。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想你們也會喜歡的。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5

這個暑假,我閲讀了一本很有趣的關於物理學的書,它便是前蘇聯的雅·別萊利曼所寫的《趣味物理學》了。這本書作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雖然這本書很老,但它很經典,讀起來更興趣盎然,如飲甘露,如食甘貽。

記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寶貝似的亮出一本書,説值得一讀。我一看:《趣味物理學》,書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頁。細細一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物理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黑白插圖。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氣看了將近100頁。

全書大致分為19章,有的章節會專門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每一則知識都會舉一個例子或者講一個故事,不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地只講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裏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問題:如十月的鐵路有多長?為什麼電線在冬天會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會發生什麼現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其中藴含了許多物理知識:由於熱脹冷縮,鐵路夏天會比冬天長300多米,電線冬天會比夏天短200多米;由於慣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質都會被甩向太空……

在讀書的過程中,其中有一章尤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視覺錯覺”這一章。這一章中圖片豐富,主要為實驗圖片。比如有一幅測試錯覺的圖片,是黑格被白線分開成許多塊,結果看時發現白線的交叉點居然有灰點閃現,定睛一看,又不見了。作者還特意提到當時印這一章時,查鋅版的人居然讓人把白線交叉點上的灰點去掉,正好作者進去,跟他講明白了才避免一場誤會。

讀着這本書,我發現物理和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讀完它,我全都瞭如指掌。但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它枯燥無味,反而對它愛不釋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會’讀者多少新知識,而是要幫助讀者‘認識他所知道的事物’”。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旦對於一門學科發生興趣,就會加倍注意,也就能夠自覺地去深入探索與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所學到知識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6

種子的責任是開花結果,園丁的責任是料理花園,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作為學生,我們的責任是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做一個優秀的學生。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叫做《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這本書。

從這本書上我瞭解到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很多知識,比如為什麼過山車沒有發動機還可以跑得那麼快?為什麼我們在溜冰的時候很不容易停下來?是什麼讓星星發出閃爍的光芒?還有好多好多的問題我都可以在書裏找到答案,我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會知道的這麼多,而我卻不知道呢?媽媽説那是因為這些答案都是這些科學家通過無數次的研究,實驗而得來的。

現在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疑問,如果我們自己能動動腦子,動動手,也許我們自己也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祕,媽媽説,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還要學會積極的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

現在的我只是藍天下一隻正在學習飛翔的雛鷹,要想長成威武瀟灑、自由翱翔的老鷹,只有不斷嘗試,勤於探索,迎難而上。學習之路是一條荊棘之路,只有掌握技巧,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我要從現在起學會多想多問多動腦子,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科學。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物理書籍讀書心得體會7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物理知識,有些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就將這些知識告訴了我們,它從溜冰鞋到足球,從珀爾修斯到富蘭克林,講述了物理的魅力。

每當我們穿着溜冰鞋溜冰時,總會為了小巷裏突然竄出的一隻小貓摔一跤,可為什麼我們拼命想停下來時,總是停不下來呢?這就是讓你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慣性定律。每當你媽媽看見廚房裏的蟑螂時,總是急追上去拍打,卻怎麼也追不上,這時為什麼呢?這就是讓物體前進的動力和阻礙它前進的摩擦力的加速度定律。每當我們吹氣球時,氣球裏的空氣越來越多,氣球也越吹越大,一不小心,氣球就從手中逃跑了,氣球為什麼會飛走呢?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律。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但是它就能以趣味的方法來解答我們的疑團。

小時候,我們看見地鐵鐵軌上的裂縫,總會覺得這鐵軌斷裂了,開不了了,會很危險,一定要爸爸媽媽給出一個解釋再上火車,不然又吵又鬧。可如今,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告訴了我們答案,每年的夏天烈日炎炎,金屬會熱脹冷縮,而這些裂縫就是為了防止火車鐵軌膨脹而彎曲設計的,這就是熱膨脹原理,我們以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熱膨脹原理不僅體現在鐵軌上,還體現在電線上,每到夏天,電線總會下垂,這就是因為熱氣把電線膨脹了,變長了,這也是熱膨脹原理的運用。

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結合了生活實際,只可惜我看完了全書還不知道它為什麼叫最軟最軟的物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