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5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高領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守墓老兵—陳俊貴;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沈家父子;懸崖邊上護夢人—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看到這10個“感動中國”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個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員!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們的事蹟從個體看大都是那麼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

“感動中國”的人物帶給國家、社會多麼大的正能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加上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引領我們走向新的輝煌,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我一定會就像他們講的那樣去做:“永不停息為社會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2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台。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鑽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説就是“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捨,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脱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3

連日來,“支教奶奶”周秀芳遠赴湖南山區援建學校扶智扶貧的感人事蹟,深深感動了寧波市民,並激發了廣大市民奉獻愛心的熱情。在周秀芳發起漵浦縣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後,眾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持,5313名市民愛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齊了50萬元建校款項,再次彰顯了寧波這座文明城市的博愛,書寫了一曲奉獻愛心的讚歌。

鄞州中河街道榮安和院幼兒園將義賣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來;姜山幼兒園華泰星城分園將4062元義賣所得捐贈;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等愛心人士紛紛響應;一位身患癌症的60多歲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裏留言,她要捐贈5000元……市民的愛心接力,讓項目捐款數額不斷攀升。網友在朋友圈裏轉發支持:“與愛同行,一起為‘愛心搬運工’周奶奶圓一個助學夢”“在六一節來臨之際,為山區孩子送上一份大禮”。

本次愛心籌款目標金額為50萬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時,善款募集達到500314.14元,參與人數達到5313人。其中,單筆最大捐款金額來自存希公益基金,為16.8萬元。

學習“我們公益基金的幫助領域就是建希望小學、愛心結對和捐贈教學設備。自紅花村希望小學眾籌項目啟動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關注。我們看到了周秀芳老師對山區孩子的愛心,也看到寧波人對扶貧事業的熱情,我們很感動,覺得應該盡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負責人宋麗娜説。

“這是給孩子們最好的兒童節禮物,我比他們還要高興,我的心要飛起來了。”周秀芳激動地説。她第一時間發微信語音給紅花村黨支部書記向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50萬元的眾籌目標實現了,建主體大樓的錢夠了,告訴孩子們,告訴村民們,告訴那兩位80多歲的老教師,寧波好人幫我們圓夢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4

觀看過程中,不少平日裏活潑開朗的戰友都不禁潸然淚下,每位獲獎者的身上都閃爍着人性的光輝,有的戰友感動於默默無私奉獻的小人物,有的戰友感動於捨生忘死的戰士,還有的戰友感動於力挽狂瀾的機長,他們每個人,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向全國人民詮釋着生命的意義、活着的意義,這種由生命爆發出的力量令人無比動容,讓我們感歎同樣平凡的人卻有着如此不平凡的人生。

其實他們教會了我們很多,留意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積累,微笑地面對路途中的挫折與困難。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其實就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一名戰友,可當他喊出那句:你退後,讓我來時,他便不再平凡。正是因為身邊有着這樣的戰友,才更加激勵着我們為強國強軍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5

儀式開始前,杜富國讓戰友幫他脱下病號服,換上軍裝,刮淨鬍鬚。而他的父母、妻子,也特意換了衣服、打理了頭髮。“這是我們一家人的驕傲。”父親杜俊説。

據在場的戰友們描述,大隊長和為杜富國頒授證書和獎章後,希望他更加堅強,爭取再立新功時,杜富國用洪亮的聲音回答“是,首長”,並挺直了身板,舉起殘缺了的右臂,敬上特殊的軍禮。

此前,杜富國捨身保護的戰友艾巖,也到了醫院。這是他在杜富國受傷後,第一次到醫院探望。“現在才來,是我覺得應該替富國掃完沒有掃盡的地雷。”他説,幾天前,壩子雷場已掃雷完畢。

掃雷英雄,直面未來説“加油”

今年27歲的杜富國,2010年冬天入伍,2015年主動申請前往臨時組建的掃雷大隊。在他受傷後,出於對他的傷情醫治和心理疏導的考慮,醫生婉拒了更多的探視。

11月25日,杜富國的身影,出現在央視多個頻道播出的節目中。這是在他受傷後,第一次公開亮相。

杜富國講述了申請加入掃雷大隊、負傷的經過。他説,主動申請到掃雷大隊,是邊境村民一個人被炸三次的故事,讓他深感作為軍人的使命和責任。而在負傷前,他確實考慮到身邊戰友艾巖的安全,“腦海裏有閃過一兩秒鐘”,往艾巖一側傾了身子。

杜富國在講述中,談到讓艾巖退後時,説“與其兩個人都受傷,還不如我一個人傷”。

據瞭解,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杜富國目前身體恢復較快,並在得知真實傷情後,表現得很堅強,沒有哭鬧。據他的戰友們説,他在沉默了一陣後,主動要求加強鍛鍊、增加營養,希望身體能早日康復。

談到未來,杜富國説“我會勇敢面對”,為自己喊出“加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6

秋意漸濃,羣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

“山城一隊北部灣,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説,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夥改天換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復員的孫景坤放棄到城裏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咱沒多少文化,還是回家本本分分做個農民。”孫景坤回憶。

回鄉後,孫景坤把各種獎章獎狀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很快,正直能幹的他被選為生產一隊隊長,帶領村民們向着貧困這個“敵人”發起新的衝鋒。

村裏有條河,經常氾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築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幹這幹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幹,我們在後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裏曾劃分一片公廁供村裏挑糞施肥用,村民都不願意去挑糞。正犯胃病的孫景坤第一個站出來:“沒有好的肥,菜怎麼能長好,我來挑。”挑着100多斤糞,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來。看他忍着胃痛滿頭大汗顫巍巍的樣子,村民們紛紛挑起了糞桶。

靠着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把上百畝爛泥灘改造成良田,在數百畝荒山上種植板栗、落葉松等經濟林,一躍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劉玉慧説:“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老兵心語:“我是在替戰友活着”

英雄,在驚濤駭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裏甘守寂寞清貧。

許多年後,孫景坤的赫赫戰功才被村民們瞭解。65歲的村民張德勝回憶起最早發現孫景坤的“祕密”時,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年我從廢紙堆裏撿回一本舊書,翻書時,我看到裏面講一位戰鬥英雄叫孫景坤,還有他的照片,我一看這不是孫大爺嗎?”

拿着這本書,張德勝跑到孫景坤家。孫景坤不識字,張德勝就把文章讀了一遍,聽到支全勝等戰友的名字,孫景坤點了點頭:“是,寫的是我。”

至此,孫景坤的英雄事蹟才被外界瞭解。

越是豐功偉績,越是低調樸實。一直以來,孫景坤住在低矮的平房裏,從不向組織開口、伸手。

為什麼對自己的功勞不提不念?為什麼不向組織要求應得的待遇?外界不理解,孫景坤的7個兒女也不理解。

在大女兒孫美麗看來,父親對自己嚴苛,對孩子們也幾近“無情”:小時候家裏窮,交不起學費,老師説你爸是生產隊長,開個證明來,學費就可以免了。孫景坤卻火了:“就因為我是隊長,才不能這樣做。”孫美麗被迫輟學。在生產隊幹活時,她幹得好,別人評3分工,生產組長給她評了7分工,孫景坤知道後,把組長批評了,硬逼着把多的工分給拿下去……

大兒子孫福貴也遭遇了類似的境況。不少好的工作機會都被父親逼着讓給了別人,他一咬牙,參軍入伍。這一次,孫景坤沒有阻攔,拿出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時用過的茶缸和毛巾送給兒子。

“到部隊後,首長看到我的茶缸上寫着‘贈給最可愛的人’,他舉着茶缸給戰友們説,孫福貴同志是革命戰士的後代,我們為有這樣的戰友感到自豪!在戰友們的掌聲裏,那一刻,我突然理解父親了。”孫福貴説到這裏,眼中淚光閃爍。

摩挲着舊軍裝上的軍功章,老人説出心底的想法:“當年村裏10個年輕人一起參軍入伍,回鄉的只有3個。和犧牲的戰友比,我做這點事算得了啥?條件再艱苦,能比戰場上苦?我活着,是替戰友們活,我要把他們想幹卻來不及乾的工作幹好,才對得起他們。”

温煦的秋陽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黃的報功書上:“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鬥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光線明麗而柔和,為這張歷久彌新的報功書鑲上了一層金邊。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7

北京時間8月21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3:1擊敗塞爾維亞隊,時隔12年上第三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

郎平和她的隊員們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戰勝自己的荷蘭和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

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飄揚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感動,是一種力量,它總能直抵靈魂,温潤心靈。

《感動中國》的意義之一就是給所有的觀看者以信心:不要沮喪,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讓你感動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邊。

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2016里約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一路力克強敵,時隔12年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感動中國》2016年度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8

雅典奧運會冠軍中國女排倒在了通向金牌決戰的路上,衞冕夢碎,那是個令人傷心的夜晚,但是在新聞發佈會上陳忠和卻顧不得難過:“接下來還有一場銅牌爭奪戰,下一場比賽我們必須打好。”失去金牌,銅牌的意義在哪裏?兩天後中國女排用一場蕩氣迴腸的勝利回答:雖然中國女排最終與金牌爭奪戰無緣,但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三大球中唯一收穫的一塊獎牌,其成色雖然無法與金牌相比,卻因為唯一而格外珍貴。

在中國的三大球項目中,女排一直是成績最好的。其中1984年和2004年兩度奪冠,1996年榮獲銀牌,1988年和2008年兩次摘得銅牌。而正是在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過程中,中國女排成了國人心中的一面精神旗幟,從她們領三大球之先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開始,這支球隊肩負的就不僅僅是競技體育的勝負了。

北京奧運會有一項收視率統計顯示,奧運會開賽以後,雖然舉重、、跳水為中國軍團不斷收穫金牌,但是最受國人關注的項目卻既不是這些奪金大項,也不是擁有眾多NBA大牌球星的男籃比賽,只要有中國女排的比賽日,那當天的收視率冠軍一定是屬於中國女排的。其中8月15日晚8點的那場“和平之戰”,央視的直播更是吸引了2.4億電視觀眾收看,據統計中國女排的前四場小組賽就累計有6.5億觀眾收看了電視直播。

在銅牌爭奪戰中戰勝古巴隊後,主教練陳忠和麪對攝像機鏡頭潸然淚下。陳忠和此前堅持從不在大家面前掉眼淚,不過在鎖定奧運會銅牌那一刻他的情不自禁可以説明這塊獎牌是多麼來之不易,用他的話説,這是中國女排用血汗和淚水鑄就的一塊奧運獎牌,是一枚血淋淋的銅牌。

作為雅典奧運會奪金時的主力,馮坤、周蘇紅、劉亞男、楊昊、張娜以及只打了三分鐘就再度受傷的趙蕊蕊,她們一路忍受傷痛堅持到北京奧運會,在這四年的時間裏,有人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有人則需要每天面對傷病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中國女排最終沒能實現衞冕冠軍的夢想,着實令人遺憾;但是幾位老隊員用堅強的意志和不滅的夢想戰勝傷病堅持到底,帶領初出茅廬的年輕隊員用血汗拼出一枚銅牌,足以證明自己,一樣贏得了掌聲和尊敬。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9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户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騰飛頑強拼搏。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最重要的年終節目之一,今年舉辦的是第十八屆,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10位(個)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或羣體。

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五連冠,成為了當時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三十多年來,女排魅力不衰,粉絲遍中華,縱跨幾代人。

2019年國慶前夕,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贏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這也是中國女排第十次榮膺世界大賽冠軍,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範,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0

中國女排,是中國各體育團隊中成績突出的體育團隊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又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共九度成為世界冠軍。

女排姑娘們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

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

跨越大海,中國女排又一次踏上了世界大賽征程——

9月14日至29日,女排世界盃在日本舉行。中國女排包括朱婷、袁心玥等奧運冠軍在內的16名隊員隨隊出征,開啟衞冕之旅。

中國女排的精神,就藴含在一場場世界大賽、一次次巔峯對決中。

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聯賽中國香港站,中國女排在0比2落後意大利女排的情況下,一路逆轉,最終3比2奪冠;

2016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逆轉戰勝塞爾維亞女排,拿到里約奧運會金牌;

2004年奧運會女排決賽中,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不利情況下,奇蹟般地連扳三局逆轉戰勝俄羅斯,第二次在奧運會女排比賽中摘得金牌;

從世界盃冠軍到世錦賽冠軍、從奧運冠軍到亞錦賽冠軍……中國女排以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創造奇蹟、銘刻歷史。

高高躍起、奮力扣殺,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樣疾速凌厲,為球隊拿下一個個關鍵得分點……這是20世紀80年代,郎平和中國女排給全世界觀眾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

在這之前的1978年的曼谷亞運會上,當教練決定讓郎平擔任主攻手時,引發了爭議和擔憂——名不見經傳的郎平剛從業餘體校被選進北京青年隊時,身材瘦長,各項素質較差。

但郎平沒有讓人失望,經歷了一年超乎尋常的極限訓練後,在曼谷亞運會上幾場關鍵比賽中,她的表現博得了滿堂喝彩。

女排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續傳承。

1981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折桂,這是她們拿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第二年,她們又在世錦賽奪冠。但在體育賽場上,挫折和考驗如影隨形。

1984年的洛杉磯,是郎平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小組賽,她們1比3輸給了東道主美國隊。輸球后郎平特別自責,之後她冷靜思考分析,找出了發揮失常的原因。

在全世界矚目下,郎平和女排姑娘們用一場漂亮的3比0,硬是把“掛在別人脖子上”的金牌摘了下來。

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世錦賽、奧運會上完成了5連冠,成為世界排壇第一支連續5次奪魁的隊伍。

“真正讓我們為女排驕傲的,不是一直勝利,而是從不放棄。”

從不放棄,始終貫穿着中國女排的過去和現在。

2004年,雅典奧運會。成為奪冠熱門的中國女排面臨重重困難:為中國女排奪得2003年世界盃的主力功臣趙蕊蕊受傷缺陣,中國女排亦在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獎賽宣告衞冕失敗。

不過,中國女排在比賽中越勇,最後殺入決賽。面對強大的俄羅斯隊,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最終以3比2逆轉擊敗對手,時隔20年再次獲得奧運會的金牌。

2013年,再度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郎平,面臨的是比上次更困難的局面:女排在倫敦奧運會未能躋身四強,隊伍人才斷檔、後備薄弱,甚至連基本功、心理素質都不過關,想出成績難度極大。

但郎平又一次證明了她“鐵榔頭”的堅決:“接!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後依然沒問題!”

有心如此,然而現實殘酷。

2013年9月,郎平重新執教不到100天時,中國女排在亞錦賽上先輸泰國又輸韓國,只拿到第四名,是30多年來的最差戰績。

最困難的時候,郎平言傳身教,以女排精神鼓勵弟子們扛過去,並帶給她們真正的競技水平成長。

歷史驚人地相似,奧運會再次成為郎平的“逆襲之戰”。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小組賽敗給荷蘭、塞爾維亞、美國,僅以小組排名第四進入八強。

然而,接下來女排姑娘們不僅力克東道主、上屆冠軍巴西隊,還拿下荷蘭,戰勝塞爾維亞,奪得了那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許多人與30多年前一樣,再次因中國女排而感動落淚。

“我覺得我心中擁有夢想,有目標和追求。選擇了排球的職業道路,能取得成績,是對自己辛苦付出的回報,我們會盡我們的力量去爭取每一場球的勝利,爭取最好的成績。”在排球生涯取得諸多成績和榮譽後,當今的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多了幾分深刻體會,“在中國女排這個集體裏,女排精神的傳承是激勵我取得進步的原因。”

我們讚美女排精神、追隨女排精神,其實也是在追尋自己不忘初心、奮鬥到底的人生價值。

觀看比賽時,我們歡欣鼓舞、感動振奮,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是自己的觀眾,一樣需要面對競爭,為了更好的未來奮鬥。

“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女排精神連着時代發展,反映着時代精神。

從起點到低谷,從低谷到高峯,中國女排有自己不變的底色,有接續傳承的精神。

女排精神對我們每個人最深刻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永遠鬥志滿滿,從不輕言放棄。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1

提到中國體育”三大球“最佳團隊,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國女排。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就是中國球迷的驕傲,如今中國女排再次入圍”感動中國“評選名單。這也許是在整個名單中最沒有爭議的獎項獲得團體。

中國女排在特殊時期撐起了中國的民族自尊心

上世紀80年代,祖國的國力尚不十分強盛,在那個特定的時期,中國女排幾乎是唯一一支能夠給中國體育迷,給全中國人民帶來民族榮耀的集體隊伍。”女排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們,也激勵着整個民族努力向前。

郎平是中國體育界活着的傳奇

在中國女排,乃至世界女排界,郎平指導都是傳奇人物。她是中國女排的精神象徵,也是活着的傳奇。在郎導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也能夠看到作為一名主帥敢於擔當,勇於任事的精神。”鐵榔頭“是中國女排的領頭人,也是中國女排永不放棄,永遠爭勝的精神源泉所在。

屢陷低谷卻最終重返巔峯,中國女排不僅僅因為成績才感動中國

如果我們為中國女排獻上”感動中國“的獎盃僅僅是因為近些年來中國女排再次回到巔峯,僅僅把這座獎盃作為中國女排奪冠之外,錦上添花式的褒獎,那隻能説明我們對於女排精神沒能領會精髓。沒有一支團隊能夠長盛不衰。中國女排的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明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為最終的目標竭盡全力。有了這樣的精神,縱使女排暫時陷入低谷,也定然能夠重登巔峯。

中國女排在國慶節用冠軍為祖國獻禮,但中國女排能夠感動中國,絕不僅僅因為她們奪取了冠軍!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然成為了國人一年一度洗滌思想糟粕,淨化心靈深處的隆重儀式。年復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動着我們。開學初系裏再次組織了集體觀看,並號召大家擬寫心得,由於個人原因,經請示沒有在集中時段完成此項任務,但感動卻時刻儲藏在心中。

此刻,並不想用回顧事蹟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動,也不想用歌頌與讚揚的形式去傳承那份感動。而是想談談今年的感動帶給我的啟示。從首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至今,震撼一直是這隆重儀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與不求回報成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11年的感動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堅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説堅韌貫穿了所有感動人物的事蹟,堅持則成為堅韌的具體表現,希望就伴隨着主旋演繹着屬於2011年的美妙音樂。

朱老關注的是未來,胡忠夫婦關注着孤兒們的命運,吳老考慮的是病人的負擔,劉偉的活着就值得慶祝,楊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學,張平宜對麻風的病症兒的關懷,孟佩傑與養母的“相依為命”,吳菊萍的偉大母愛,以劉金國為代表的臨危不亂,白老的感人義舉。無不傳遞着可貴的希望,無論是給予別人的,給予自己的,亦或是別人給予的,希望都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必須動力。也正是因為希望的存在,堅韌得以無限延伸,堅持得以繼續。不平凡的人們成就大事離不開希望,平凡的人們維持生計也離不開希望。今天的感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不是簡單的震撼,而是如何尋找我們自己的希望,探究我們能否給大家帶來希望,思考別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為我們的希望。

當然,在我們感受震撼,體會感動,尋覓希望時,我們也應該期盼着朱老的事業後繼有人;吳老藴含精湛技藝與真情的手術刀有更多的人接過;楊老改造的荒山無人破壞;更多的能人義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婦、阿里木、張平宜的隊伍之中;親情的維繫永不弱化,大愛的感召永不退化;公僕們的正氣長存,領導者能成為部下“赴湯蹈火”的軍旗與永不退縮的防火牆;無臂琴師能鞭策所有懶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實現需要每個個體的付出,感動如僅成為一時的淚水。陽光也只能成為過眼雲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3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着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着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鹹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後村醫”賀星龍“80後”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紮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説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願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一個80後自閉症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餘名自閉症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諮詢,為100餘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裏温暖的自家人、脱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敢於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後。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4

愛是什麼?愛是給工作一天的媽媽端上一杯熱水,愛是給爸爸捏捏肩膀,可是下面這兩位人物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的愛。

陳斌強叔叔是一名中學的語文老師,他的媽媽患有嚴重的老年痴呆症,所以他作出了這樣一個決定:要用小時候媽媽揹他的布帶揹着媽媽!説到做到,他用那根布帶緊緊地和媽媽系在了一起,就這樣,陳斌強叔叔一直揹着他的媽媽,照顧媽媽,管着媽媽的吃喝拉撒,他的學生也在日記裏寫道:您是一位平凡的教師,但您永不平凡的行動去表達了您的愛。在課上,前排的同學聞到陳老師身上有一股味,陳老師説:“你們怕髒嗎?”一位同學説:“不怕,因為那是愛的味道!”

何玥是一名小學生,小學畢業時她患了腦癌,可是她依然有勇氣去面對慘痛的現實。醫生和何玥爸爸媽媽談話時,何玥無意中聽到了自己還能存活三個月,就主動提出去世之後要捐獻自己的器官。開始爸爸不同意,最後爸爸終於被她説服了。這是一個悲傷又極其感人的結果,在被救助的三個人的身體裏,依然保留着何玥的希望,她用自己的大愛挽救了三個年輕的生命!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孩子往往不能像父母那樣,但是陳斌強做到了,他一直盡心盡力地照顧着自己的母親,從不厭倦。何玥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別人,像天使一樣,給了別人生的希望。從這兩個故事裏,我體會到愛是無窮的,愛是金錢買不到的,我知道了要多幫助別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多關心別人。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心得體會 篇15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6月17日發射以來,“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軌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他們身體狀況怎麼樣?如何確保身體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鮮事?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劇透來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簡單!

“自助式”體檢和常規鍛鍊 確保航天員身體健康

關燈睡覺?“摸黑”只為眼底檢查

許多全身性疾病往往發生眼底病變,如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

在太空中,眼底檢查作為航天員醫監醫保工作的重要項目,有利於對航天員身體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特別是航天員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個多月,可能會出現一些空間病症狀,“體檢”就成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隨後,湯洪波為聶海勝也進行了眼底檢查,從三人交流的表情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應該是令人滿意的。

熱水泡腳?其實是在做骨密度測試

航天員在軌生活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名為“骨丟失”的空間病理現象。隨着在失重環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員的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綜合干預,甚至可能有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對抗“骨丟失”,是空間站建設期間航天員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骨密度測試需要將腳伸進測試機中進行檢測。檢查完後,聶海勝用紙巾擦拭腳部,好像是剛洗完腳,頗像我們平時睡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