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500字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x月x日至今,我參加了國家教育部主辦、雲南師範大學承辦的xx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現已進行了兩個階段的學習培訓,先是非學歷培訓兩週,接着是兩個周的跟班研修。本次培訓為我們設計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使我們農村教師有幸聆聽了多為教授、特級教師等對我們的理論指導。通過多方位的理論學習,以及到小學跟班研修,不斷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也豐富了教學實踐經驗,使我獲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首先,培訓課程從上午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半到五點,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充實。先後由教授、特級教師、優秀學科帶頭人給我們帶來講座,講座的內容涉及了多個方面。

西山區教科研培訓中心的景海蓮老師主講“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馬街中心學校的實例講述了怎樣進行“三段兩反思校本研修”過程,讓我懂得了校本教研的意義與形式,“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培訓內容教研化,培訓途徑多樣化”,進行校本教學研究要“以需求為基點,定位教研組目標;以制度為保障,活化教研組活動;以發展為目標,提升教研組品位;以評價為機制,提高教研熱情;”並具體介紹了進行校本教研的方法。“教學的成功,從低年級開始”,她在講座中運用了理論結合實際的方式,讓我明白“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懂得了一年級的數學課如何教:教會學生會用時間、會用數學書、會用學具、學會觀察、會寫日記;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

雲南師範大學朱維宗老師在“教學案例的撰寫”做了詳細的講解,讓我懂得什麼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以及怎樣寫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還有“數感的培養”首先講了什麼是數感,然後從多角度講解了數感的內涵,最後説明了數感的教學方法,結合實例説明國外在數感培養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對數感教學的思考。另外“教學目標的設計與修改”剖析了三維目標,告訴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誤區,結合實例説明怎樣正確確定教學目標的方法與步驟,並讓我們寫了分別寫了一份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案例作為作業。

五華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邱崇儒老師主講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讓我知道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趨勢,教育技術實踐與運用層面的思考,懂得在運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盤龍區教科中心王曉碧帶來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導讀”,指出《課程標準》的重要性,他是編寫教材的依據,進行教學的依據,考試命題的依據,教學評價的依據。認真分析了課程標準,強調核心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來自五華區的陶德明老師,他的講座《如何研究小學數學教材》,讓我對數學教材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慾望。他告訴我們什麼是小學數學教材,為什麼研究小學數學教材,以及怎樣研究小學數學教材,結合實例,認真分析,發人深省。

明通小學的李彥璇老師,為我們帶來了《練習課的研究》,讓我懂得練習課的層次設計:會—熟—巧—創。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跟班研修期間,我們分別到海貝小學、金康園小學、明通小學、春城小學和武成小學聽課,參與學校的評課和教研活動,參觀校園,每個學校兩天。在這些學校裏,讓我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從優秀教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如何設計並上好一節課,學會了怎樣評課。

通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後,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信念、帶着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台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8月4日,我有幸參加了縣級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學習。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上午首先聆聽了幾位名師對兩節示範課的評課和銅井週中亮老師《我心目中的高效課堂》、以及張主任《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探析》的報告

下午先是教師們互動評價暑期修訂的集體備課,接着又聆聽了於兆榮老師《一二年級教材通研》的報告,最後張主任做了全面總結。總之一天的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以下是我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的幾點學習體會:

一、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週中亮老師在報告中提到了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因此必須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周老師在報告中提到了現實中課堂教學存在幾種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教學,在認真的思考之後我認為要想構建既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必須做好全面的工作:

1、課前認真準備,充分的.預設。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使課堂教學高效,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教師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做到有重點的點撥,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2、營造現實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

適當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必要的。恰當的創設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豐富學生的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生感悟能力和實踐能力。

3、懂得欣賞學生。

懂得欣賞每一位學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的一段話能帶給我們一點點啟示:“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後,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採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

是的,我們教師的“權利”有多大,我們直接關係着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悲哀與快樂,直接左右着孩子的精神生活,想想都覺得可怕。當我們一臉陽光的走進教室時孩子們的心情也是舒展與放鬆的,當我們給孩子們一句誠信的讚美,他會是多麼的幸福與喜悦;而我們的可能是不經意的表情、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給孩子遮蓋上一片沉重的烏雲。

所以欣賞我們的孩子吧,只有真心的去欣賞他們才能引領學生進入思考和創造的境界,也才能保證我們課堂的高效。

二、準確把握教材、利用教材

在這次培訓中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實行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1、以前對一、二年級教材感覺有所認識,有所理解,但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更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識結構是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2、人教版教材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採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着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這裏,我突然感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加大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等,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的。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8月5日至8月7日縣教研室對全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進行了集中培訓學習。對於剛接任教研員不久的我來説,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對待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倍感珍惜。本次培訓的內容———網絡大集體備課深深吸引着我。面對集體備課,用張主任的話説是:古老的新話題、最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此次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學習,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三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一、培訓內容注重實效性。

首先,縣教研室張老師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網絡大集體備課的流程”,理論聯繫實際,面對面交流。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操作程序,讓在座的老師們感受到了縣教研室領導對進行網絡集體備課的態度和決心。全體入會老師在微機室現場操作了在網絡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然後加入沂南縣小學數學協作組,並結合網絡集體備課學習瞭如何上載自己的備課,撰寫共案,如何根據共案編寫個案。接着裏莊等四個單位就集體備課作了典型發言,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很值得學習、借鑑。教研室就集體備課的意義、形式、要求等進一步做了詳細的説明。明確了今後集體備課發展的方向。之後,觀摩了徐長青的《退中的數學》和濟南市經五路小學都雯的《分數除法》,緊接着展開了評課議課活動。

二、網絡大集體備課,為你歡呼。

張老師的精彩報告不但讓我明確了集體備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確了網絡集體備課的操作方法。她的報告既有理論的闡述,又有具體操作的演示,是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説句實在話,集體備課以前我們學校也搞過,只不過是有形式,但實效性不大。正如張老師所説:

①只見表格不見人;

②課時備課變了味;

③備課意義知多少。

總之,備課成了形式:書頭真“頭”;簡案真“簡”;祥案真“新”。裏莊、雙堠、大莊和界湖老師的集體備課的經驗介紹可以説是張老師報告的延伸。他們毫無保留的把他們多年的寶貴經驗傳授給了我們,這不正體現了大集體備課的團隊精神嗎?我們十分感激,要好好的向他們學習。使我對大集體備課的內容、形式、要求(三定五統一),以及三種意識、三個關係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網絡教研,資源共享,真正把老師們從寫教案(甚至是抄教案)中解放出來,讓老師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讀課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編寫自己的個案,有更多的時間來反思我們的教學。我想,老師們會為之歡呼,為之雀躍!

三、觀摩名師課堂,領略名師風範。

在這次集中培訓中,我有幸觀摩了兩位名師的課堂教學,深深為兩位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幽默的教學語言,精湛的教學技藝,靈活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智慧而折服。徐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風趣幽默的話語,都充滿着啟發與挑戰,抽象的數學思想不經意地融於課堂之中。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精彩不斷,高潮迭起,師生互動,共同參與。“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質。進進進,小步子的進,回頭看,找規律。”的思維方法。課上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反覆強調了三次,告訴學生的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徐大師魔術般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實踐探索的殿堂;蜻蜓式的點撥,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的過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到“退、退、退;進、進、進;回頭看,找規律。”這一探索思想的魅力所在。自主性的操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思想的價值。

計算課上起來比較枯燥,沉悶,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都老師的這節課卻上的如此的生動,活潑,有序,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重視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重視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探究,注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

牛頓曾經説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兄弟單位的成功經驗為我今後的教研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過程。三天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釐清了集體備課的思路,找出了與一名智慧型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起到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