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綁樑鋼筋實訓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綁樑鋼筋實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綁樑鋼筋實訓心得體會

綁樑鋼筋實訓心得體會1

本次實訓綁紮鋼筋結構是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搭接採用現場綁紮搭接,樑配筋構造要求按7度三級抗震配置,混凝土等級為C25。

在箍筋製作的實訓項目中,用到的工具:手搖板、斷線鉗、捲尺、滑石筆,實訓要求箍筋的下料長度為1528mm,箍筋的內環長度為330mm。開始時要在箍筋製作台上定箍筋的內環長度標尺330mm時尤為重要,這決定製作出來的箍筋是否合乎要求,在彎箍筋的彎角90、135時操作手搖板所彎一的.角度一定比90度、135度多1~2度。通過這次的箍筋製作掌握了下料長度計算、製作箍筋技術、檢驗箍筋等知識,使我們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為以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於製作出的箍筋不合乎要求,可能是在定箍筋內環長度時與要求有偏差或者是在製作過程中碰移了定的箍筋內環長度標尺以至製作出來的箍筋或大或小,這種情況只要調整好定箍筋長度標尺即好。

綁紮柱的縱筋要保持縱筋豎直,箍筋的間距要按圖紙的要求,在綁紮相同間距箍筋時要保持箍筋間距的相同,綁紮上柱的箍筋的四角要與柱四角的縱筋綁紮牢固,箍筋要水平放置,箍筋的135彎角在柱中要錯開設置,在綁紮時使用順扣綁或反扣綁務必要綁緊,使箍筋不能滑動。這次的綁紮柱的縱筋實訓中使我對柱構造的要求有了深入的瞭解,對柱縱筋、箍筋的架設情況有了深層的認識,所學的理論內容在這次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我認識專業知識理解柱縱筋、柱箍筋的架設得到很大的幫助。在我們組在柱縱筋綁紮中進展得還順利,分工合作做得不錯以至縮短了工期完成。

在樑的綁紮中雖然是艱難了一點但對於我對樑的認知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在樑伸入柱的部份中使我有了直觀的認識,消除了實訓前對樑伸入柱部份的模糊概念。

板麪筋的綁紮要認真算好板的每一邊樑的負筋數量、間距,以至確定下料的長度,截取的段數。要按照圖紙要求負筋伸出樑的長度來架設板麪筋,板麪筋要綁紮為鋼筋網,在中部的板麪筋要加架立鋼筋,板麪筋的90彎鈎要豎直向下架設,每條伸出的板麪筋的要對齊擺放,間距要均勻架設,中部加的架立筋要與架立筋同方向的板麪筋對齊綁接,以至形成的負筋網整齊有序。本身對板這個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悉,在通過這次實訓對板的知識中已經有了進一步瞭解,加強了板方面的知識理解。

雖然實訓只有短短一週的時間,但這一週定為三年的學習生涯添加精彩的一筆,這一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我們專業知識得了鞏固與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很好的煅練。我們這一組的綁紮內容對於整體來説是少了一點,在前面幾天的時候是輕鬆了不少,但最後的板麪筋綁紮要等到其他組的同學綁紮完工才能開始綁紮,在最後一天綁紮板麪筋的時候差點忙不過來,幸虧有其他組已完工的同學幫忙才能得已趕完工,在這個實訓過程中一環緊扣一環要求每個組間的合作才能在完成,這也使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煅練,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綁樑鋼筋實訓心得體會2

今天是實訓的`第一天,我們組是第一組,一共15個成員。今天我們主要學習的工序是鋼筋的綁紮,我們的指導老師是一個很年輕的老師,他把我們召集在一起之後就開始為我們講授一些關於鋼筋綁紮的基礎知識。黑板上例舉了一個實例,他跟我們簡要講述了鋼筋的主要型號、柱和樑的加密區位置、鋼筋重量的計算以及鋼筋下料問題。今天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了解箍筋的製作、綁紮時箍筋間距的計算以及鋼筋綁紮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首先老師告訴我們鋼筋下料的計算方法。箍筋長度的計算方法為:邊長邊數-0.288(差量值)(6d)3(直角個數)1022,根據這次數據得到需要製作箍筋的總長為1358.816mm。按照要求選好鋼筋直徑之後,就把符合要求的鋼筋運到鋼筋切割機處切成要求長度。隨後老師把我們帶到工具桌前教我們認識相關工具,另外老師向我們示範了一次製作箍筋的具體操作。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拿到滿足要求的鋼筋之後要進行錘直,就是把彎曲的部分用錘子錘直,再用尺子測量這根鋼筋的總長,找到中間位置之後做好標記,這樣就把鋼筋分為了兩部分,以標記的位置為起始位置,在其中的一部分截取580mm做上標記,最後在580mm中間做上標記,保證標記左右長度均為290mm。標記完之後就是拉彎的過程了。把標記好的鋼筋放到操作枱上,放好之後用扳手使鋼筋彎曲90度,而尾部則彎曲135度。同樣,另一部也按照以上操作完成,唯一的區別是要先把尾部彎曲135度之後,在彎曲直角部分。製作箍筋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箍筋都不能平放,説明製作中角度出現問題,然後很多同學又把鋼筋錘直之後重新按照老師的要求製作,大概半個小時之後,我們終於完成任務。

接下來就是鋼筋的綁紮了,不過首先要先計算所需箍筋的數量以及之間的間距。老師之前説過柱上下兩端的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於100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這次實訓中我們採用的加密區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間距為200mm。下部加密區的長度為總柱長除墊層外的1|6,上部加密區為1|3。第一根箍筋與第二根箍筋間的距離計算為(400+400—100—40—2x12)2=318mm。計算過程有點複雜,當時還有很多數據的來源都不清楚,而我們這兩個班對鋼筋的瞭解根本不夠,所以在計算箍筋間距的時候不知道從何下手,最後還是向老師請教之後,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才計算出第一根箍筋與第二根箍筋間距為318mm,第二根箍筋與第三根箍筋間距為318mm,第三根箍筋與第四根箍筋間距為150mm,第四根箍筋與第五根箍筋間距為100mm,由於豎直鋼筋長度的限制,之後箍筋之間的間距都為100mm。把間距算清楚之後就開始對鋼筋進行綁紮了。這一工序需要的材料與工具有:箍筋、四根3m的鋼筋、四根2m的鋼筋、扎絲、扎鈎、粉筆、捲尺。將四根3m長的鋼筋豎直放正,鋼筋彎鈎向外呈135度放置。將箍筋套在四根鋼筋內並將鋼筋四個角用扎絲固定並加固。用捲尺測量出基礎箍筋間距並用粉筆在鋼筋上做上標記,將基礎的三根箍筋依照第一根箍筋綁紮好。基礎三根箍筋綁紮完畢後,在測量出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箍筋間距並做上記號,為了加強穩定性在箍筋四邊中間位置固定四根2m的短鋼筋。注意在綁紮箍筋時使箍筋彎鈎依次輪流旋轉擺放,另外還要保證不要讓鋼筋傾斜,導致柱整體的傾斜,這就需要我們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了。還好我們今天都很有激情,熱情很高,都很努力。揮灑了一個多小時的汗水之後,模型就出來了。

看着我們努力的成果,我們全體都露出了滿足的笑容,然後全體在模型旁記錄了這美麗的瞬間,。最後就是還原工作了,就是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歸位,十分鐘過後就再也看不到模型了。雖然只有兩個多小時的實際操作訓練,卻比我們一個星期在書本上學到的要印象深刻。相信我們還會尋找更多這樣的機會來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