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4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精選2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認真學習了《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課程。在課上,我瞭解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也是首次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專門的法案支持,意味着大力發展家庭教育已成必然趨勢,家庭教育從此有法可依。

雙減實施後,家長不能再當「甩手掌櫃」。每一位家長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哪個時代,無論政策如何,無論貧富差異,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説都是頭等大事。雙減以後,校內將不斷減負,校外培訓機構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

我們常説,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更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越是雙減,家長越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堅持“四不減”,做好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着此項法律的制定出台,家庭、學校、社會能夠更好地實現相互協同、相互促進,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2

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這部法律的出台,不僅要求家長必須“依法帶娃”,也有助於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合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好的家風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起點,父母應該把孩子看作平等的人,有獨立個性的人,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找到適合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五條規定家庭教育應當符合以下要求: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突出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和服務,這體現家庭教育的重點責任和科學性,立法的目的是引導父母建立良好的育人觀、成才觀,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協同校內、校外三方,來助推“雙減”政策更好的落地實施。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將家庭、社會需要履行的職責、義務更加細化,指導性更強,實現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作為家長,要認真學習這部法律,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科學帶娃,依法帶娃。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所以,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已的言行舉止,不把工作壓力和情緒帶給孩子,以良好行為來影響孩子。遇到事情,多采取正面教育、溝通的方式,遇到一些負面的不良影響,多和孩子一起討論交流,促進孩子判斷是非能力的提升。

二、創造環境。

現在的孩子讀書、學習的壓力日益增大,作為家長,應儘可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夠在在舒適的環境裏專心致志地學習。在孩子學習期間儘可能不去幹擾他們,如果可能,可以選擇在孩子旁邊靜靜地讀書看報,或做一些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家務。能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方面的問題,能和孩子共同交流成長當中的困惑。

三、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與孩子的角色對換,把孩子當自己,把自己當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問題,體會孩子的感受與難處,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產生錯誤的直覺和判斷力,從而影響到當前所發生的事情。做父母的要學會換位思維,換位做事,換位做人。要尊重、信任孩子,多瞭解孩子,以心換心,用信任贏得孩子的信任。日常生活中要通過細心觀察、傾心交談、悉心照顧、耐心幫助等方式多瞭解孩子成長的煩惱、心靈的需求,切忌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相比,要用孩子今天的進步和昨天的不足比,要用孩子今天的努力和明天的成就比。每當遇到困難,多鼓勵安慰,幫孩子找回自信。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3

通過觀看《家長教育促進法》,理解了相關家庭教育的含義,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是規範家長行為的底線,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程度多少,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以身作則也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負責。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三教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社會教育對我們家庭教育是一個非常大的保障。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役;尊重未成年的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遵循家庭的教育特點,貫徹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國家庭教育宣傳週,它也是國際家庭日。

我們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有效的與孩子溝通,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才能有針對性的給與孩子關心和幫助。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4

12月18日上午,通過海淀教育雲平台線上直播收看了孫雲曉教授的講座“父母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該講座對這部法律的重點內容進行系列解讀,引導家長要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通過本次學習,心得體會如下:

1.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家長,必須權衡好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分配,留出親子時間,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2.順應“雙減”政策大趨勢,要減輕孩子課後負擔,保護孩子的休息權,合理安排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

3.家長要重視“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道德榜樣和行為楷模,不要隨意謾罵孩子,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學會向孩子學習。

今天,短暫的學習時光雖然受益匪淺,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帶娃”卻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必須要更用心的去理解法律背後的真理,與學校共努力,與孩子共成長。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5

家庭教育法這部法律,極大的促進了家庭教育向法治方向的轉變。此法律也體現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在於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目標。這部法律的實施,正式表明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對於家庭教育法我將從以下方面做出闡述:

首先,家庭教育法明確規定誰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根據這部法律,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家長需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教育看來是學校的責任,是老師的的責任。但身處教育一線,我切實體會到問題學生的背後,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原因。

其次,家庭教育法明確,落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要求。改變家庭只是學生課堂的延伸,家長只是學校老師助理的狀況,彰顯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要求的目的,意在將家庭教育從學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同時,該法律還對加強監督管理“雙減”政策實施方面作出了規定。此法律旨在將孩子從課後課外繁重的學業壓力中帶離。作為新時代的中小學生,身為黨的孩子。崇高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未成年人健康的身心也是家庭教育法的根本。

最後,暢通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從而打破“5+2=0”的尷尬場面,減少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不理解與不認同。在未成年人的課餘生活上,法律明確規定其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堅持對學生實施長期的,有效的五項管理政策,教會學生如何讓整合自己的課餘時間。在此基礎之上,家長還需要更加理性地去看待學生,特別是自己孩子的學業負擔和成長髮展問題。眼光需要更長遠一些,而不是隻盯着學生短期的成績和效果。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開端,家庭的教育觀念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很深的影響了學生以後將要受何等的教育,怎樣受教育。同時,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棟樑,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直接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總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制定實施,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體現,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法治保障。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6

作為家長,我能夠意識到孩子成績的提升不能僅僅依賴於老師的教導,畢竟當孩子成績下降以後將責任推給對方或者學校其實是不道德的,因此當我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步便着重於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以後無論是家長的教導還是言行舉止都能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回想起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努力也令人收穫不少體會。

一方面我比較配合班主任的教導從而監管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主要是通過班主任建立的家長羣瞭解到孩子當天佈置的作業究竟有哪些,這樣的話也能夠在孩子寫完作業以後進行相應的核對,而且保持與班主任的聯繫也能夠更好地督促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雖然方法早已明白卻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主要是我下班的時間比孩子放學晚且需要忙於家務的緣故,這也導致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較努力的我還是存在着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慶幸的是小學階段的知識點並不困難導致我能夠較好地輔導孩子進行學習。

另一方面我也有額外給孩子佈置學習任務並在每天做好相應的監督,其實能夠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成就的家長不難發現大多數孩子僅僅滿足於作業的完成,也就是説需要讓孩子明白除了完成作業以外複習知識以及預習課本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我看來與其相信孩子的自覺還不如做好監督工作,至少當自己在一旁輔導孩子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讓對方不敢偷偷玩手機或者看漫畫,若是家庭教育工作中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則未免有些太不稱職了。

我也有經常和其他家長交流家庭教育方面的經驗從而更好地輔導孩子的學習,正如閉門造車,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一般需要將目光放到更加寬闊的地方,所以我也會和家中有小孩的親戚進行這方面的交流,既要了解到督促孩子學習的更好方法,也要表現出自己重視這項工作的決心,須知家庭教育若是拖了後腿的話則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不利的影響,所以我能夠警惕偷懶的心思並將精力都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面,這樣的話當孩子的成績有所提升的時候自己也會因此體會到成就感。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可不能夠因為家庭教育沒做好而拖後腿,所以作為家長的我也得在生活中努力鞭策自己從而能夠更好地輔導孩子的學習,在孩子的學習旅途中家庭教育作為重要的一環是不能夠缺失的,在家庭教育的工作中盡到屬於家長的職責才是對孩子的關心與負責。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但現實和夢想總是有差別的,為生活所迫我們漂泊在外,有些事情哪能盡如人意!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

孩子也是老師。家長也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屬於留守兒童,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今後,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人之見。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8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幼兒。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9

很多家長、老師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藥、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裏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説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

在此,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製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説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絡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藥、是一劑治療良方!《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可以在百度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0

一、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和指導

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成分,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長,性格會更顯得活潑、勇敢,這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有很大影響的。可父母往往因為工作忙或是生活壓力大而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缺失,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所以我們要儘可能的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玩耍和學習,這樣也能多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最好不要反反覆覆的嘮叨孩子做錯的事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人也經常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是一樣的。做錯事情及時的糾正、改正錯誤就行。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耿耿於懷,在批評指正過之後,兩三天對孩子都有情緒,有的過了很久還會時不時的提起舊賬説一説,甚至當着外人和親友經常數落孩子的缺點,其實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挺大的。在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及時的教育批評指正就行,事情過後如果孩子不在犯類似的錯誤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經常嘮叨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打擊,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生活在抱怨與委屈中,孩子肯定不能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我們要經常的鼓勵孩子,給孩子勇氣,讓孩子的性格最陽光,讓孩子的能力最充分的發揮。

三、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好,家長把孩子照顧的很周到,基本上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不願讓孩子受一點委屈。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無形中會讓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差一些,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缺少生活的能力,缺少生活的自信心。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多了很多擔當和鍛鍊,環境歷練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孩子能夠儘可能的自己完成能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多一些成長的經歷,將來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成分。

四、鼓勵孩子多交好朋友,歷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比較自我,交往能力比較弱。我就對孩子説,你在家或是在學校都要多交好朋友,有一個好朋友就會有一分快樂,有許多好朋友就會有許多快樂。對好朋友要多一份理解與寬容,這樣人家就會對你多一些友好與關心,才能和好朋友更好的相處。

五、家校結合,學校是孩子的真正受教育的平台

學校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老師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和老師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才能及時的掌握孩子的情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優點與不足之處,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教育的困難問題。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1

一、家校共育:

1、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攜手同行,給予彼此充分的尊重與信任。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猶如沒有根鬚的浮萍隨時都有可能被浪沙埋沒,而缺少學校教育的孩子猶如未經風沙洗禮的花朵容易枯萎。所以家庭和學校的共同教育才能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2、在生活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的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成為“編外教師”。而也有個別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讓老師扛起。自己做起輕鬆的“甩手掌櫃”。

3、這種對教育理解的偏差,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從而導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孩子們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和家庭的薰陶,學校為孩子提供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台。而家庭讓孩子感悟愛與親情,幫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

4、所以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責任邊界模糊,就會阻礙家校之間的順利溝通,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順家校關係和擺正家長與老師的角色關鍵在於“共同合作”。

5、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職,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6、家校共育,目標在“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所以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釐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我會緊跟學校的步伐,好好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安排盡最大努力做好“家校共育”這項工作。

二、如何教育孩子:

1、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長朋友常常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維護孩子的自尊,家長應該經常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行為予以鼓勵。

2、在批評孩子的錯誤之前,首先要表揚他好的一面,維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表揚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行為,然後再解釋為什麼錯了,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維護和自信心的培養。

3、很多的批評可以變成對孩子提出問題,其效果也會比批評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機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務,到鄰居家借東西,讓他們自己買日用品等等,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就能健康成長。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2

關於非愛行為的定義也許大家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並且都不想有這種行為,但是要想真正在家庭教育中避免這一行為,真的很難,尤其是對於現在的父母。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每天早晨來送孩子的時候給老師交代最多的就是要老師多交孩子識字,多學習拼音,多練習加減運算等等,或者有的家長委婉的這樣告訴老師:“我鄰居的孩子上大班了都會計算50或100以內的加減法了”“我親戚的孩子都能看着帶拼音的故事書自己講故事了”“昨天我在大街上聽見一個孩子都能讀出很多漢字了”等等吧!這樣説的意思不也是在變向告訴老師要教給孩子小學階段應該學習的東西嘛!難道孩子的健康不更值得你交代嗎?難道孩子的快樂不需要你更多關注嗎?你想要一個健康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高智商低能力的孩子?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就學會了小學的內容,那麼小學的時候讓孩子幹什麼呢?

現在的家長都感覺社會的競爭太大了,如果孩子不脱穎而出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要想脱穎而出就要從小開始教育,於是他們都抱着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跑線上的心態,一直在後邊使勁的推着孩子學,學,學,催着老師不斷地教,教,教。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必須要全面發展或者為了攀比,為了給自己掙得面子,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就開始參加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

親愛的家長,這種你們自認為是愛的行為,實質上呢?這就是非愛行為,就是在逼迫自己的孩子,就是在摧殘自己的孩子。別人可以理解你愛孩子的心,別人也沒有辦法阻擋你愛孩子的心,但是請你注意自己的愛是否合理,是否得當。孩子的童年有幾個,難道你想讓孩子的童年充滿無奈何傷感嗎?此外,你的這些逼迫換來的是什麼?也許有那麼一個時刻你可以在別人的面前炫耀你的孩子會彈琴,會被唐詩300首,會是很多漢字。但是,你注意到你的孩子每天的複雜表情了嗎?你注意到了孩子上小學後的變化嗎?你注意到孩子的社會化發展了嗎?你注意到了孩子對於你的感受了嗎?你感覺到你們的親子關係的變化了嗎?

親愛的家長,你們的心可以理解,但是絕不可以接受你們的這種非愛行為。請你們順應孩子的成長髮展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全面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去積極探索,去快樂學習,去健康成長,去全面均衡發展!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3

步入八年級,孩子們似乎各方面都穩定了許多,沒有學弟學妹們初來乍到的懵懂和膽怯,也沒有師兄師姐們面對中考的緊張和壓力,於是就出現了一些男生女生出入成雙或關係“曖昧”的現象,異樣的心情,異樣的目光,異樣的關注,難道這些孩子們真的“早戀”了嗎?

是“友情”還是“愛情”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隨着青春意識的漸漸覺醒,使異性之間產生了自然而然的吸引力,在這一時期,他們對情感生活的追求達到了一個高峯,但由於他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就往往分不清愛情和友誼的界限,其實嚴格來説,他們相互之間的吸引也只是異性間的欣賞和愛慕而已,如果再有人從中起鬨或是因為關係走近而引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格外關注”,則使他們自己也感到一些迷茫——我們是在“早戀”嗎?

“友情”不等於“愛情”

對於青少年來説,友情並不等於愛情。有的男生和女生之間相互接觸多一些,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比友誼還要深一些,感覺特別談得來,但這種好感並不是真正的愛情,那充其量是一種“異性效應”的欣賞。作為學生,他們當然不要把這種好感誤以為愛情,從而誤了學習,傷了青春的美好時光。而作為家長,我們也不要聽風就是雨,把孩子們之間純真的友誼潑上污濁的髒水。

利用“異性效應”,取長補短,提高學習

孩子們只要不是做出出格的事情,這一切都是正常化。我們倒可以利用“異性效應”,讓男生和女生正常交往,可以彌補他們自身的性格不足,擴大人際交流範圍,使性格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在意志上得到錘鍊,培養更豁達、更開朗、更堅強的性格特徵。

在思維方法上,男生概括能力強,在抽象化的理解方面更勝一籌,而女孩子則傾向於形象化,心思敏捷,更富有想象力。正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探討學習,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可以使思路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從而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謙謙君子,你推我讓。有了女生,男孩更加温文爾雅,有了男生,女孩則更加優雅大方,相互激勵,彼此包容,則是男生女生一起進步共同發展的動力催化劑。

總之,我們不要把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扣上“早戀”的“不妥帽”,他們之間的交往是中學生中很正常、很自然的現象。那是彼此間真誠的友誼,那是美麗嬌嫩的友情之花,我想:在我們的信任的目光下,他們一定會互尊互愛,和睦相處,因為,友誼是最值得珍惜的!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4

説起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説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的心血與愛,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父母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長輩面孔出現,要像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

説起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説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學生,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裏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前幾天女兒回來鄭重其事對我説要寫家教心得,讓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從為人師到為人父,通過角色的轉變,讓我深切體會到了學校老師工作的艱辛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結合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點滴心得,算是與廣大家長共勉吧!人們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更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我們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後盾,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醫生。父母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長輩面孔出現,要像朋友一樣與孩子多溝通。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5

錢鍾書曾經寫過一本書《圍城》,他告誡我們,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一旦逃出來,你會發現這座城已經城門緊閉不再對你開放!這不,前幾天我的朋友險些逃出。在三五親人的勸説下才理智的作出決定——這才保住了原有幸福的家庭!

造成彼此感情危機的原因竟由於酒精作怪,喝酒過量對家裏的電視撒氣,電視遭殃,夫妻反目。然後鬧冷戰,鬧離婚。他們倒是撒氣了,遭殃的是親人。千里迢迢跑去説和,害的親人們擔心不説,大家也受彼此負能量牽連,説話難免衝動,彼此不歡而散。遭遇情緒垃圾攻擊,就像路上遇到了便便一樣令人不舒服。好一段時間腦補那臭氣和醜態,總是揮之不去。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評價是“不遷怒,不貳過”達到此境界人此乃聖人也,真正做到絕非容易之事,需要不斷自我提升人格修養,剋制負面情緒,意識到亂髮脾氣的危害!輕者,物品損壞,重者婚姻破裂,家庭難保!很多人離異的原因,就是不能容忍對方的脾氣。著名踢貓效應告誡大家,一天的心情,工作的業績以及做事順利與否取決於早晨對情緒的管理能力

一個人控制情緒的能力,決定你的交往圈子。(有修養的人不會選擇愛發脾氣愛發牢騷的人)決定你的家庭幸福指數和孩子的教養(你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決定你的事業巔峯(良好的品格修養會給你帶來財富和商機),要把修身當做終身的必修課!多一分理智,就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份包容就會海闊天空!

很多人碰到不滿意不順心的事,家裏的寵物,孩子,老婆,丈夫,甚至同事就成了ta的出氣筒。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孩子在恐懼中瑟瑟發抖,情緒不穩,對家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網上有這樣一篇文章“不管夫妻誰吵贏了,最終輸的一定是孩子”!要想營造一個和諧温暖的家庭就從控制彼此的情緒開始!讓家庭充滿歌聲與微笑,讓家變成愛的城堡,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成長!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21年10月23日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個人認為這是中國教育的大事,好事,喜事。

結合兩個現象談體會。

1,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

現象1,村小變優質小學。

廣州黃埔某村小,由於家長素質高,把這所學校考成了優質小學。還是以前的教室,還是以前的教師,學校還是以前的管理,唯一變化的是生源。以前的'生源是本地村民子女為主,現在是新市民子女為主。黃埔近幾年流入的人才素質高,他們的家庭教育水平也高,這樣的家庭多了,教育質量自然高。

這種現象説明家庭教育才是差異教育的主陣地。也能説明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學區房,其實最好的教育資源就是家長本人。學校的家長整體素質高,這所學校就成為了學區房。

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因材施教,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家長是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家庭提供的教育是最優質的教育。學校教育,一個班四五十人,想讓學校提供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真的很不現實,學校只能提供共性教育。差異化的個性教育主要靠家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二章家庭責任,第十四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現象2,高中畢業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高考填報志願時,有學生問:某某專業好不好?我的回答是,只要是國家開設的專業都是好專業,行行出狀元,你要選擇適合你的。學生又問:那怎麼樣的才是適合我的?我答:你喜歡的,你感興趣的就是適合你的,因為未來你的職業會與你的大學專業高度結合,如果你讀了一個你很喜歡的專業,你就可以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工作就是享受。學生説: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我答:放假時,你花時間最多的領域就是你的愛好領域。比如你的老師我,寒暑假會做一些數學競賽題目,會看一些金融經濟類的書,會看一些足球比賽,這些就是我的愛好,這些就是我的內心需求,沒有人逼你,你也會做的事,就是愛好。學生説:從小學到高三畢業,我根本就沒有業餘時間,或者説我的業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考試科目了。我説:那你哪個科目學習時間最多?你最喜歡哪個科目?答:沒有喜歡的科目,哪個科目差,學習該科目時間就多。我説:那我真的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可能你也真的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很遺憾出現了這種現象,應試教育把你快樂的童年給剝奪了。我從小就知道我喜歡什麼,高考填報志願我就報數學,工作我就選擇數學領域,一輩子我都會做數學,因為我喜歡。

剝奪學生的業餘時間,讓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與特長,我覺得這是非常大的悲哀。有一些人打着教育的旗號做着違背教育的事情,悲哀,甚至可惡。

教育是什麼?教育首先是讓孩子快樂,在輕鬆的環境中逐步發現自己的特長,教育工作者(家長,學校)要尊重他的特長,幫助他在這方面發展,為他的幸福人生奠基,這就是教育。比如學生a喜歡機器人,那就可以通過機器人這個載體對他進行教育,讓他知道製作機器人需要學習哪些科目,讓他主動去學習。學生b喜歡打籃球,學生c喜歡畫畫,學生d喜歡奧數,等等等等。個體有差異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每個人把自己的天賦展現出來,在這個領域發展,社會就會豐富多彩。我們不應該剝奪學生的天賦。大自然賜予他的,就要好好珍惜。你天生喜歡奧數,你就大膽去學,陶哲軒六歲自學微積分,現在是數學領域的大專家。我們不應該反對奧數,我們要反對所有人學奧數。奧數無毒。他喜歡奧數,就像你喜歡打麻將一樣。

發現興趣是個人成長的首要問題。我覺得小學階段能解決這個問題就不錯。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學校不要剝奪學生的自由發展時間,學校不要剝奪學生的家庭教育時間,學校不要剝奪家長的親子時間。

教育是國家,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責任,學校不要包辦太多,學校佔用的時間多,他在其他場所學習的時間就少了。

有一些學校在試探開展無作業日,無作業不是不學習,而是讓學生和家長有時間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學習自己喜歡的科學知識。無作業是個性化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六條,(三)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引導其培養廣泛興趣愛好、健康審美追求和良好學習習慣,增強科學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能力;

今天先談兩點心得體會,以後有時間再繼續談。我會反覆學習這個法律。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7

12月18日上午,通過海淀教育平台線上直播,收看了孫雲曉教授的講座“父母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該講座對這部法律的重要出台做了詳細解讀。孫雲曉教授從大量的數據、大量的專業詞彙、大量的案件、大量的典型事件,深入的詮釋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需要重視家庭教育,推進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引導家長們如何成為更好、更強大的父母。通過本次學習,受益頗深,心得體會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着學,如果父母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

2、温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因為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3、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責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的成長,而不只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4、積極響應“雙減”政策,家長角色迴歸,重視家庭教育,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繼續修行,培養出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孩子。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裏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讓生命有價值和意義。它把人與人,人與社會僅僅的連接在一起,捍衞着人類社會的未來,也捍衞着國家的興盛和民族的崛起,這也就是所謂的生命責任和社會責任。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淺,感覺自己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8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德行是孩子的榜樣。因為幼兒的心靈象一泓清水、晶瑩剔透,不能滲透任何不良的渣滓,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耳濡目染,所以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要品行端正與優良,給孩子一種潛移默化帶動作用。

1、父母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德行。正因為父母的德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影響、薰陶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首先應加強自身的品行與素養。要經常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拾到不屬於自已的物品要交給老師,要懂得關心、愛護、幫助他人,要樂善好施、助人為樂。

2、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禮貌,要文明用語及如何接人待物,如何與人相處。比如見到老師、同學、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都要問“好”,在和別人分別時要説“bye—bye”,別人幫助自已,要説“謝謝”等禮貌用語,如果做錯了事要主動認錯,並且要道歉,説“對不起”,在和他人相處時要笑容可掬、和藹可親、兼容幷包,千萬不能打人、罵人、説髒話和與他人頂嘴等行為。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過程中要遵守各種規則,自已的行為千萬不能干擾或影響他人的學習與生活。

3、要引導孩子認知事物、辨明是非。社會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多面體,父母要告誡孩子好的事情可以做,不好的事情不能做,那些是好的事,那些是不好的事,總之要多做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有益的事。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19

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後,對養育孩子的責任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國家的人才培養基地,最初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做好這個老師角色,通過學習,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育兒先育己,父母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者,需要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儘可能掌握相關的科學育兒方法。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用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積極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

二、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需要父母和孩子有高質量的相處時光。孩子能夠從心底裏信任父母,才能順從父母的教導。對孩子的事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多用耳朵聽,少用嘴,用彼此的相愛、尊重、信任、讚美和關心建立“紐帶”,在親子感情漸漸加深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導才能水到渠成。

三、豐富孩子的課餘時光,配合“雙減”政策,讓孩子的學習實現高質量,更全面地開展。在課餘時間,帶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參與家庭事務分工,一起做菜做飯,讓孩子習慣參與到家庭中,從而對家庭產生責任感和歸屬感。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長中的困難,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種誘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在開拓視野,接觸社會,培養興趣特長的時候,意志更堅定。

四、加強孩子對國家歷史的認識。多跟孩子講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家庭的家族歷史,讓孩子有民族傳承的使命感。培養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構建文明、和睦的家庭關係,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而努力。

以上是我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收穫總結,希望在不斷地學習,反思中更好地掌握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20

學校和家庭是教育的“兩隻手”,缺少了哪一隻,教育必將孤掌難鳴。蘇霍姆林斯基也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完善的家校合作關係能更好的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管子·權修》裏有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也”它的意思是:做一年的打算,種植莊稼是最好的;做十年的打算,栽種樹木是最好的;而做一生的打算,培養人才才是最好的。如何才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進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關於這點,我有兩方面的體會。

一、積極有效的溝通搭建成長的橋樑

(1)家長和老師勤溝通

家長和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目的是瞭解孩子的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情緒狀態,以便於有目地的幫助孩子。廣陵小學有非常多的家校互動舉措,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此外,老師們也在微信裏建立了班級聯絡羣,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發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能實時地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認真負責任的老師們還經常發佈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讓我們能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面,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老師們還經常和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我從中看到了老師們的高素質、高度的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對教育的熱愛之情。

我從中學到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從好的角度看問題,向着陽光生長;知道了閲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能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和父親在一起;也收到了對於我提出的問題解答。我讀到了有條理的思維寫出的美麗的詩,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去展現數學的理性,學到了如何幫助孩子一絲不苟、認真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我瞭解到除了我們這樣的父母,在學校還有一顆温暖真摯的心在關注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她告訴了我們耐心的等待,用一朵花開的時間,等待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這樣的真誠、高效率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到我,更幫助了孩子快速平穩的進入小學的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2)家長和孩子能溝通

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角度瞭解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和指導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

為了讓子回家後樂於和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我努力了很久。從幼兒園時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帶回家的小愛心是老師因為什麼獎勵給她的,慢慢養成了“欣欣説,我們聽”的習慣,不光是聽,我們也評論,表達出我們的觀點和想法,讓交流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小學後她繼續保持了什麼都説的好習慣,不光是老師表揚這樣的好事,有時她和同學怎麼玩鬧的,她做的小壞事都開始和我們興高采烈地分享。無論説什麼,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肯定她的情緒反應,也和她説説我們自己小時候的糗事,回憶自己或者她爸爸童年時碰到類似困難是怎麼應對的。這樣的分享讓欣欣的情緒平靜愉悦,也給了我們機會去幫助她找到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辦法。

(3)孩子和老師善溝通

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的了老師們能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自己能積極主動的去接近老師,和老師交流。我曾經特別羨慕有的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和老師談心聊天。孩子和老師直接的溝通能幫助孩子在情感上信任依賴老師,在未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自信積極向上。但是到目前為止,雖然她非常喜歡和崇拜自己的老師,但是卻不敢跟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和互動,總是表現出害羞的一面。這一方面,我們在培養中做得不夠好。究其原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就是父母自己造成的。欣欣小時候由於我害怕疾病帶來的傷害和麻煩,我對於她過於呵護,集體活動和出門旅行比較少,和人打交道不多,造成她在人際交往中不夠積極主動。下面,我們將帶着她參加拓展,旅遊等活動,擴大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這個問題能有所改善。

實質上不光是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家長要有好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

二、良好心態幫助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1)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過程

一個班的孩子在發育上不會是一樣的,一個孩子在各種能力的發展上也不一定是均衡的。我們一般對於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都會比較容忍,但是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就不會那麼淡定。家長因為太瞭解孩子,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的不足。

拿欣欣來説,她運動方面的能力發展比較慢:轉呼啦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卻跳不了幾個。欣欣開始寫字像蚯蚓,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體認讀音節記不住。我有時想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就着急,糾結,為啥我的孩子就不像那樣好呢?

其實這些不足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都是一個必經的自然的過程,沒有一個人生來就什麼都好,什麼都會的。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倒有害。寫字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如果練習過多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緩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那是嬰兒時期爬行不充分造成的後果之一,適當多運動,多練習就會改善……

瞭解了這些,我知道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我也曾在欣欣寫得像樣些的字上畫上小愛心做個記號,她進入小學這幾個月,筆畫越來越乾淨利落甚至還懂得了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才有了進步,從最初的個位數增加到了兩位數;她還會獨立地閲讀注音讀物,越來越好。就像老師分享的,生命是一個過程,慢慢成長,每天一小步,和自己比,每天都進步。

(2)相信孩子賞識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不足,我們經常要看到的應該是孩子的長處,欣賞孩子。孩子都有偏好,經常得表揚和鼓勵的事情她會一遍又一遍的去做。利用這一點,老師們做得都很好。我們家長更應該調整心態,相信孩子賞識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我們的孩子才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當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批評,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生動力。

欣欣從最開始懵懵懂懂到現在文明有禮,和大家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現在我每天看到欣欣就覺得她是一個奇蹟,讚歎生命賦予我們的禮物!

新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 篇21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適用於老師的教學心得體會,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學校與家庭是教育的“兩手抓”,缺了哪一個,教育就一定會落伍。Schholminski還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賴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在《管子·權修》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人;終身之計,莫若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種上一棵莊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種上一棵樹最好;把一生作好,培養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個體會。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建立成長的橋樑。

一、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

父母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目的在於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情緒狀態,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廣陵小學家校互動的舉措很多,比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師還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級聯絡羣,每天都會公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老師們也經常通過微信發佈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邊,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教師還經常與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從中我看到了教師的高素質、高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熱愛。

從這裏,我學會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朝着陽光方向成長;懂得了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與父親在一起;得到了對我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閲讀了組織思維所寫下的美麗的詩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數學的理性,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們一絲不苟地、仔細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了我們這些家長,我知道在學校裏,有一顆熱情、真誠的心在關注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中,她告訴我們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兒的時間,等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如此誠摯、高效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我,還幫助孩子快速順利地進入小學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引導都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要孩子們回家後高興地與我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幼稚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為什麼要把小小的愛帶回家,老師獎勵她,慢慢養成了「欣欣説,我們聽」的習慣,不僅是聽,我們還會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溝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繼續保持着在上小學以後説什麼話都要説的好習慣,不僅老師稱讚這些好事,有時還跟同學們玩鬧,她所做的小壞事都開始與我們分享。不管怎樣,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應,也對她説了我們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回憶起自己或她父親如何處理童年時遇到的類似困難。這種分享使欣欣心平氣和,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幫助她找到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

三、兒童與教師的良好溝通。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老師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接觸,與老師溝通。曾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有些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與老師交談。幼兒與教師的直接交流有助於幼兒在情感上信賴教師,在將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夠自信、積極。但直到現在,儘管她很喜歡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卻不敢與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與互動,總是顯示出一種害羞的一面。這個方面,我們在培養上做的還不夠。這是因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為小的時候怕生病、怕麻煩,我對她太照顧了,集體活動少,外出旅遊少,與人交往也少,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不夠主動。下一步,我們將與她一起參與拓展、旅遊等活動,拓展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問題會得到改善。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第一,尊重兒童的自然成長過程。

某個班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各個能力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對於孩子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我們一般都會比較寬容,但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則不會那麼淡定。父母太瞭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以欣欣為例,她的動作能力發展得較慢:旋轉呼拉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但不能跳幾個。欣欣開始寫起字來像蚯蚓一樣,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個認讀音節都不記得…有時候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地着急、糾結,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好呢?

事實上,這些缺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必然的自然過程,沒有誰生來就是好的,誰也不會做任何事。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而是有害的。書寫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如果多練習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遲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這是幼年時爬行不足的後果之一,適當多做運動,多做運動,就會進步…

認識到這一點,我明白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還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筆跡上畫上了“愛”的記號,她剛進小學的那幾個月,筆畫變得越來越幹練,甚至還知道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才有所進步,從原來的一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她還能獨立讀注音書,看起來越來越好。正如老師所説,生活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每天一小步,與自己比較,天天進步。

二、相信孩子對他們的欣賞。

這過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們經常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欣賞孩子的優點。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事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文明禮貌,像每個人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覺得她是個奇蹟,讚歎生命給我們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