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9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42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精選9篇)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1

這些日子深知自己對教育理論的匱乏,同時為了提高自己的作為一名教師的修養自身的理論修養,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理念,我在寒假閒暇之餘,打算到書店買幾本關於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來給自己進一步提高。當我走過喧譁熱鬧年味十足的大街,漫步走到一家書店雖是春節期間,人們很多都去走親訪友,但是這裏也不乏有許多學習之人,有很多人來這裏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書,還有的為自己的孩子來挑選等等之類。當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羣,來到書店街來尋找我心目中的導師——教育中書籍。面對着許多壓力更感覺着自身學習的必要的必要性。問了這裏的人員,來到教育書籍的書架前來挑選自己喜愛的教育書籍。

面對琳琅滿目的書籍頓時使人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挑選哪一本書較好,這時我無意間發現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有關愛的教育書籍《愛心與教育》深深所吸引,《愛心與教育》裏面有很多有關如何轉變差生的經典案例,有時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大部分老師都喜歡班裏面聽話的學生。對班裏的差生很是反感,也有事對他們的行為也是束手無策,差生在許多老師眼中也基本上變成無可救藥的學生,他們經常在班級裏是比較份子,有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還帶頭給老師搞一個對抗活動。

但是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此書既有精深的教育理論的闡述,又有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和剖析。尤其李鎮西對“逆境”學生的關懷,那些缺少關愛的學生更是愛護有加,特別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如何改變他們的缺點,讓那些調皮的學生能夠進一步的迎頭趕上,和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問題,李鎮西老師都做了教育方法的闡述。

同時他更注重對“中學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養成,他認為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不但有健康的體魄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首先是讓學生充滿感情的教育。對每一個學生擁有愛的教育,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做一個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同樣李鎮西老師要求教師的教育應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歸宿提高全民素質。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2

參與教學工作已經奔向第三個春秋了,可是在教學路上的困惑與迷茫也時長圍繞在我的周圍,我常常一路走一路思考,也時常向周圍的前輩請教,在書中尋找指南針。讀完朱永新教授的締造完美教室,讓我意識到培養孩子們的德、美、勞,對於孩子們的智力同等重要而且要刻不容緩地去實踐。

剛剛從教的第一年,我時常只能關注到自身與學生本身,很少注意到環境的影響,即使在我已經學過的這些理論知識的同時,我也很難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是,總是要多瞭解,有一些真實的例子可尋,這樣才讓實踐變得簡單一些。新的一學年對於我所帶的班級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實踐。有一些事情總要先做起來,才能在不斷的試錯中有所進步。

今年我沒有像以往一樣自己給我的班級定一個班名,而是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名字,大家參與的也是特別積極,我們通過班級投票的方式最終選擇了“飛鷹班”作為我們班的班名,一開始孩子們覺得鷹襲長空的風景很美,可是後來我給孩子們講了一些關於小鷹學飛翔的經歷,他們也發現任何一件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有着超乎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他們好像更加喜歡自己班的這個名字了。

我在班級的牆面上也給孩子們貼上了可愛的標語,希望他們能腳踏實地的一點點的努力,同時希望他們學會面對生活中,學習中的一些“攔路虎”的時候也能夠不斷的堅持,説不定堅持的努力過後,會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一學期,我還加入了每週一首歌的學習,雖然我的五音不全,幸好有新媒體的幫助,我將教室後面的黑板開闢出了一塊每週一歌的地盤,讓學生們在一週的學習中也能去學一學在課本知識之外的東西,每次上課當大家注意不集中的時候,當學生們累的時候都能夠轉化一下孩子們的心情,重新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活躍課堂的氛圍。

除此之外,我還在一週培養孩子們的一個小習慣,希望他們慢慢的去學會打掃衞生,養成整理書桌的好習慣,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再多想一些辦法,去更好的建設我自己的班集體。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3

對於剛剛成為教師隊伍一員中的我來説,我深知自己在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因此,閲讀教育理論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充實自己的方式。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讓我對新教育理論有了初步的理解,也指引着我今後的教育方向。

新教育致力於讓教師和學生擁有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既有對教育意義的思考,也有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擔憂;既包括教育的傳承,也包括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教育進行的改革和創新。在我看來,新的改變應滲透於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現實生活中,教育的弊端雖然沒有完全除去,但是局面還是在改變的。以我所在的英語學科為例,我做學生時,我的老師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知識點上,提成績大多隻能靠死記硬背和刷題,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師範教育之後,發現現在的英語教育強調的是在語境中進行教學,詞彙和語法仍為磚瓦,但房子的搭建如果想要足夠穩,還是要形成堅固的體系,而這個體系就是語境,語言之所以稱之為語言,就是因為它是在語境中被使用的。如何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都感受到幸福呢?那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所教和所學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的同時,在自己的精神層面也有所提升,比如更好的瞭解外國文化,或是能夠運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又或是對中西文化差異有所感悟。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所談到的“在反思中成長”。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直對我有很大的影響,經驗可以隨着時間不斷積累,但是反思是絕對需要智慧的,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絕對造就不出教育專家,而只會誕生教書匠。反思不應該是為了應付工作,更多的是應該形成自己真正的感悟,不斷地反思才能讓自己明白不足,逐漸成長,形成教育智慧。雖然我平時也會經常將自己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身邊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探討,但缺乏專業的語言以及持續性,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除了認真備課和進行教學設計外,我還要經常書寫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史。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要吸收豐富的教學理論,並將先進的教育理論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成為新教育的踐行者,做幸福的教師。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4

過去的教育,被單純地理解為傳授學生知識就行,而對學生的思想不予重視或沒有好的對策,一味地説教。現在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須為社會發展服務,過去的應試教育己跟不上時代潮流了,我們需要對教育進行改。那麼究竟在學生思想教育上作為一線的老師們應該怎麼做呢?

前幾天有幸看了《快樂教育法》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這實在是本好書,讀着讀着自己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彷彿豁然開朗了,也更有信心了,更加覺得教育是一種充滿趣味的事業。以後,再遇到學生不良行為也從容應對了。

我們發現通常老師在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往往會採取用權力、壓力和懲罰來控制學生,使學生暫時性地服從,或感到氣餒,乾脆放棄對學生的希望,其實這樣做,並不能真正地改變學生,相反,他以後會變本加厲,那麼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試着改變自己對學生的態度,如果教育得法,相信絕大多數所謂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可以改變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地對待學生,做一個民主的教師,給學生一個民主式的學習環境。關於如何做一個這民主的教師,給學生一個民主式的學習環境。關於如何做一個這樣的老師,具體如何應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書上作了很具體的説明。

在這裏,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第一就是本書建議我們對學生應多鼓勵不宜對學生表揚和批評。鼓勵和表揚是有本質區別的。表揚只獎勵個人,容易使孩子只注意他自己,而孩子由此得到的滿足感或成就感是很少的。鼓勵激發孩子努力,並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於加入團體的能力,使他認識到自己的內在潛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表揚認可的是行動者,而鼓勵認的是行為本身。第二是對付教育行為不良的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器,那就是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員,融入其中,那麼再發揮團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就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這麼一個充滿團結友受,合作的環境中,不適宜讓學生之間有競爭,至少越少越好,競爭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我們應該學習這本書所闡述的原理,把它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屆時,我們將會是個更快樂、更健康、更隨和的教師。孩子們將會更加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我們,明天將會更美好!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5

我羨慕那個主人公,那個《愛的教育》裏的主人公——恩利科。他的生活中的許多夥伴、師長和親朋:主持正義的加羅納,才華橫溢的德羅西,捨己救人的羅貝蒂,多愁善感的女老師,不苟言笑的帕爾博尼老師,和藹可親的老校長……每當課堂吵鬧,是加羅納維持紀律;每當有人欺負弱小,是他維護正義。德羅西的寬宏大量和優異成績,讓我欽佩不已。帕爾博尼老師不愛笑是因為他失去了所有親人,但是他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兒女。善良温和的老校長因為失去了愛子想要離開學校,最終卻因為學生們留了下來…作者描寫的全都是平凡的小事,卻塑造出了看似渺小但不平凡的人物,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共同的東西,就是愛心。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有感觸的人物,是快樂的科列蒂,儘管他過着比別的孩子更加忙碌艱辛的生活。他可以一邊在父親的店裏大汗淋漓地搬木柴,一邊背誦“動詞的變化形式”;在看店做買賣的間隙忙裏偷閒做功課;給生病卧牀的母親煮咖啡、買藥、做飯……雖然他還是個孩子,卻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把所有事情都打理得順順利利。最讓我敬佩的是,儘管生活辛苦,他還是那麼的活潑開朗!他把辛苦的鋸木柴當作“體育課”,因為想到父親看見鋸完的木柴會很開心。正是因為懷有對父母的愛,才讓科列蒂把艱辛的生活過得那麼快樂。

讀完科列蒂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假如我生活在那個時代,也必須像他一樣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我能做到嗎?答案當然是不能。我們幸運地誕生在幸福的時代和家庭,從沒嘗過生活艱辛的滋味。雖然我覺得自己也忙得夠嗆,上不完的課外班,做不完的習題,跳不完的繩,練不完的舞蹈和樂器,似乎時間永遠都不夠用。我會向媽媽抱怨自己的遊戲時間都讓給了那些看似無趣的學習,總在想辦法逃避。可是跟科列蒂相比,我的忙碌是多麼的幸福!父母和老師盡力地為我們創造學習條件,讓我們將來能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這就是他們給我們的愛呀!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愛的教育》這本看似普通的書,一百多年來始終暢銷不衰。她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的心靈。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6

《做有故事的教育》是“覺者為師”系列的第四本,主要記錄了王維申老師利用故事來改造教育實踐,形成教育理念的實踐歷程。在自序部分有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故事的魅力就在於,他不是敲着我們的頭指指點點,而是將教育娓娓道來。”

這本書勾勒出了王維審老師對“敍事教育”的基本主張。王維審老師用“敍事者”成員和團隊的鮮活案例闡述了,教師如何將故事融入班會和家長會,如何用故事開發課程,如何用故事豐盈課堂,如何在敍事中走向專業成長等。它讓我對敍事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敍事教育對教育工作的有着重要意義,它通過教育生活經驗的敍述,促進人們對於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也就是説,敍事教育是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與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探討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敍事,通俗的説就是講故事,講述教育教學實踐中正在發生的或曾經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是真實的、完整的,承載着教育經驗的理論意義,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教育敍事強調以教師自身的真實生活為基礎,以教師行動的意義探索為目的,以教師自己的故事建構為手段,更加貼近教師現實的職業生活。它以實踐—反思—敍述—再實踐的操作方式,有效的幫助每一位教師更好地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並在參與述説和交流分享中,推動教師羣體的全面發展。

敍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進人的自覺成長”,包括教師的生命成長和學生的生命成長。由此引發的一些敍事德育活動,比如,“我喜歡你”敍事教育課程,根據被表達人的不同,分為教師篇、學生篇,讓師生在講述真實故事的基礎上,彼此走進內心,喚醒美好、善良和自尊意識。以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故事為載體,為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良好的教育契機創造了條件。

王老師在書中描寫或引用了上千個或清淺或深刻的故事,每個故事之後都有對於教育的反思和歸納。讓我們緊跟王老師的腳步,在教育生活中發現故事,記錄故事,分享故事,運用故事吧,讓更多美好的改變發生!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7

在寒假裏,我讀了《生命教育讀本》。因為學校有要求在假期閲讀,在開家長會時也推薦家長看這本,就拿起書,泛泛的翻了一幾頁,後來卻是越看越覺得不錯,就乾脆坐下來細細品讀,認真體會。

生命教育講的是幫助孩子如何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與生活技能、提升生命質量。

看後覺得,這本書所闡述的是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生命教育是一門學問,也像是門藝術,也是讓所有家長、老師時時刻刻無法迴避的日常瑣事。

我們的身份很是雙重的,即是家長,也是老師。很多的家長都覺得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成也老師,敗也老師。還説交給老師我們放心,只要是為了孩子好,要打要罵隨便,絕不袒護。家長要養育孩子,不僅是要養孩子,更要育孩子。不僅管吃穿住行,更要管成長。養育孩子從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我們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孩子。怎樣穿衣,怎樣更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的事,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表示痛苦和憤怒……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擔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半途而廢,孩子上學就把教育任務完全交到了老師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塊尚需雕琢的石頭,需要家長的辛勤勞動,需要老師的挖掘,才能成為一件驚世作品。家長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永遠不滿意,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總把自己的孩子當天才而不把孩子當成一個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試都應該滿分,所以家長永遠對孩子表失望。一個人不應該簡單的與別人相比,而應該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進步。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遺傳、環境等很多外因和內因註定了孩子成長的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個領域,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長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作為家長,我讀這書,收穫很多更好的教育方法,作為孩子的教育者,我讀這書,如獲至寶。閒暇時間我會在讀,在領會,在品味。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我今後該走的路。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8

假期,我讀了《生命教育》這本書,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人會説,是聰明與智慧,有人會説,是家財萬貫,其實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

而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着特別的,豐富的情感。哭,笑?既然你有着與別人不一樣的感覺,那麼,就應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但是,哭與笑不同。眼淚真的很奇怪,它會使人們擁有多種複雜的情緒,讓人們難以揣摩與分辨。幸福?痛苦?其實,眼淚也是一種幸福!哭泣不一定就是軟弱、無能、可憐的表現;微笑也不一定就是快樂、開心、幸福的標誌。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再怎樣説,也不會代替自己。所以,不要掩飾我們的情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難受就難受,開心就開心!流自己的淚,讓別人説去吧!

仔細想來,我已記不清自己有多久沒有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不該哭,不能哭,也不敢哭,為了種種理由,我最多讓眼淚在眼眶裏打幾轉,然後讓它們自然蒸發,我常問自己:“我還會哭嗎?”哭,究竟是不是壞事?哭是情緒宣泄的重要方式,但大人們卻總是説:哭,是無能的表現;哭,是心胸狹義的證明。考試考砸了,不能哭,要尋找失敗的原因,爭取下回考好;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淚,只要努力,辦法總是會有的;和同學相處中受了委屈,不能哭,不是説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嗎?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種心情嗎?既然高興時能笑,為什麼痛苦時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種率真,哭,也是一種享受。於是,我暗暗地告訴自己,想哭就哭吧!假如明天遇上可哭的事情,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哪怕哭得天崩地裂,哪怕哭得乾坤扭轉。讓淚水衝去所有的憂傷,所有的委屈。那時,自己的心情一定能會重新明朗起來的。

書中也説到,流淚,其實也是一種特別的幸福,因為它宣泄了心中的不快,讓心靈重獲温暖。學會流淚!對自己,何必太過苛刻。讓自己或微笑,或流淚,隨心而動,那樣,我們會更加的成熟,快樂。

雨過天晴,天會更藍;淚水過後,心情會更舒暢。生命,就要活得與別人不同,要快樂,要滿足。

幸福的時候,我喜極而泣;傷心的時候,我淚流滿面。

生命,就要與眾不同,就要自由自在,就要活得精彩!

教育的讀書心得體會9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這是一句多麼樸素而又多麼富有詩意的話呀!吁了一口氣,我合上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但書中充滿智慧的語言卻久久縈繞在腦海。

該書分別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十個方面,談了理想中的教育。本書的內容不象有些教育書籍只有空洞的理論和説教,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問題的根源,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理想中的教育,讀後讓人猶如醍醐灌頂。清晰地記着,在“理想的教師”這一章節中,有這麼一段話“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一年五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

是啊,捫心自問教了十一年書,可真正用心去教的有幾年呢?很多時候都把教書當做謀生的手段,忽略了教育塑人靈魂的神聖職責。我想“用心”的前提就是“愛”,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學生。朱教授還説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寫教育日記,也是用心的體現,如一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麼做的?有什麼體會?有什麼感受?今天產生了一個矛盾,是怎麼解決的?今天產生了一個挫折,又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把這些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再總結得與失。從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把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項鍊。是啊,用心積累這點滴,長此以往就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啊。

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這些要求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我想終有一天我會夢想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