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在總結中推進課改教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3W

㈠、課堂任務完不成怎麼辦?

在總結中推進課改教學心得

我們在上課過程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原來預設的任務,按照以前的老路,我們教師講解或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完成。現在,採取自主學習、小組互助之後,卻往往完不成了,怎麼辦?

1、目前我們要求學生課前對展示內空進行充分的預習,組裏各科作業檢查批閲員加大預習筆記的檢查力度,同時老師在課前進行必要的指導。

2、課下遷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對課後學生學習行為關注,把課堂的展示成果延伸至課下,既讓學生繼續進行課下的合作,又能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我們要求學生拉長學習的時間鏈,在去廁所的路上、去打水的路上等空閒時間,不止一次的聽到有三三兩兩的學生,結夥邊走邊背誦英語、討論問題。

當然,由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習慣問題,我們在實踐之初,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進度較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相信,隨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進度會不斷加快,課堂任務完不成的現象,也就必然能夠逐步解決。

㈡、課堂展示的質量有保證嗎?

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精彩展示,可是課堂效率如何?這不僅僅是我們每一個老師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課堂改革關注的關鍵問題,也是我們一直在想法解決的問題。

只要學生對問題都理解掌握,沒有疑惑了,教學效果自然就上去了。實際課堂上,學生有很多的模糊問題。對於學生的模糊問題,我們的大體思路:通過學生的展示,發現問題,對發現的問題,通過教師的追問、教師的補償練習、教師的講解、教師的變式訓練等措施予以解決;也可以是學生進行的小組內的再次的自主學習、合作互助。

具體地分析這個過程,可以有:

⑴在自主學習中產生的疑惑,小組同學間解答,小組解答不了的請教老師解答。

⑵在合作互助中產生的新問題,小組同學間解答,小組解答不了的請教老師解答。

⑶在學生展示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展示,教師有目的的進行追問,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或者是提升內容的深度、廣度,解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互助中達不到的高度、深度。

⑷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精心設計變式訓練內容,如果學生的展示中,出現了問題,及時用上變式訓練,進行有目的的提升。

⑸結合實際,精心設計當堂檢測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檢測。

㈢、小組合作互助有實效嗎?

小組合作學習我們不陌生,但合作的無效、合作的流於形式,一直是合作學習的詬病,我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避免這種問題呢?

我們通過聽課,大面積的聽全校老師的課,交流想法和看法,發揮小組在合作互助中的作用,我們嘗試總結以下幾點:

1、教師的思想認識到位。課堂上,老師在授課時採取小組合作互助的形式,堂堂課如此,在學生心目種下小組的合作互助是我們上課的主流,而不為了聽課而走形式。

2、強調學生堅持先自己思考、自主學習,然後再合作互助的形式。我們課堂上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學生一聽老師説:不會的問題小組合作(相互討論、討論解決)等等,學生立馬就討論起來。只有課前充分的預習,從預習中找到自己的疑惑,帶着疑惑到課堂上和小組成員交流。

3、教師要精心設計合作的內容。小組能夠有效合作,老師要根據對學生的預習筆記重新備課,什麼地方提出問題,什麼時機提問題,問題提出的深度達到什麼程度等,都需要老師的智慧情思。因此,老師在設計的問題時要思考是否符合以下條件:這個問題有合作互助的必要嗎?設計的問題是否太多、太複雜?預習問題的難度大部分學生能接受嗎?

㈣、什麼時機進行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呢?

什麼時機進行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呢?老師要根據

課堂上教學內容、教學的進度及學生的需要進行。

1、如果是小組內某一個學生的問題,組內解決,組長安排或者是該生的左鄰右舍,也可以是小組內自願的同學。

2、如果是小組普遍性的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的方式可以是組長主持各抒己見,可以是輪流發表見解。

3、如果小組自主學習基本完成,也沒有什麼疑難問題了,可以採取小組內檢查提問的方式,比如組長提問,組員回答,小組內一對一提問回答,設計問題(就像老師出題、出試卷)其他組員解答,組長檢查組員的書面完成情況。還可以是小組內全體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逐一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等。

可以説,小組合作互助的效果,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教師精心設計、取決於教師的課堂調控。

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問題:有的小組由於各種原因,合作互助總比其他小組慢一拍,致使該小組往往來不及合作呢,老師已經要求展示了。有的小組內分工拖拉,影響了合作效率。由於對合作的內容相對複雜,有的小組劃分任務時間過長,致使小組合作互助的時間嚴重受到影響。這些問題我們正在努力去在實踐中尋找解決的方法。

㈤、如何讓層次不同的學生“吃飽”?

每一個班的學生理解能力、學習習慣、反映能力等不相等,要做到面面俱到實在不易。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分層教學的問題。

一是自主學習中的分層。這是分層的關鍵環節,也是體現學優生、學後生、邊緣生不同層次的地方。首先就是教師在內容上分層。教師對所教班的學生知根知底,對於預習提綱中的問題,老師做到心中有數,既有多少學生能自主學習全部問題,有多少學生能自主學習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問題,哪些問題有必要在學生展示後適時提出,什麼地方學生易出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的思考再思考。其次是在自主學習的要求上分層,不同的學生要求不同,如果讓邊緣生、後進生的自主學習內容,“跳十跳也摘不到桃子”,這些學生除了不去完成以對抗,就是抄襲完成應對“強勢要求”。我們要求不層次的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自主(有教師適度的參與和組長的幫助)決定學習的內容和程度。

二是合作互助的分層。這其實就是“發揮出小組內每個學生的優勢”,優等生的優勢就是自主學習掌握的多,讓他們去採取各種辦法幫扶後進生、邊緣生,對他們就是一個促進。後進生的優勢就是問題,這些學生的問題可能就是大多數學生的問題,也可能就是優等生理解深度不夠的問題。發揮一幫一、一幫二的作用,不能因為一個學生而全組在等待,可以讓聽明白的、學明白的,先行自主學習其他內容,後進生呢,也會在反覆的被幫扶中,不斷提升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當然,我們老師上課必須備課充分,準備變式訓練、提升練習。

三是展示的分層。展示的分層同樣重要,因為展示環節既有“展示信心、展示精彩”的作用,也有“展示問題、展示疑難、展示模糊”的作用,所以説,任何問題,一定要先由後進生展示,後進生展示清楚的問題,學優生還用問嗎?當然,展示要有效,必須有老師的追問:問一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説説所以然,絕對不能答出來“ABCDEF”等答案就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