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精華】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模板錦集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教育心得體會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模板錦集7篇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參加華聯駕校組織的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課程的學習,我真切認識到"車禍猛於虎"的殘酷事實。那一幕幕因人們忽視安全思想學習、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場景令人觸目驚心,車禍慘劇給國家和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通過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我深刻體會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於我們日常駕車過程的每一個細節裏,稍有懈怠都會釀成惡果,發人深省。

通過學習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課程,我的思想意識覺悟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交通安全有了更為深刻到位的理解。學習駕駛機動車,首先學車要謙虛謹慎,不可急躁。其次,開車要集中精力,不要走神。第三,要多學習瞭解交通法規,駕車做到知法守法,"寧等三分,不搶一秒"。第四,全身心投入駕駛學習,刻苦練習,才能夠更好的掌握駕駛技術,把車開好。

通過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課程學習,我深刻體會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嚴格自覺地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做到"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是一名合格的機動車駕駛員應盡的基本義務,也是保障國家、人民以及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必要行為。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紮根於自己的思想意識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謹慎駕駛、安全行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讓汽車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為提高自身安全駕駛意識,保障以後行車過程中的駕駛安全,我保證:在今後的行車駕駛中,時刻緊記並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在思想上牢牢樹立安全駕駛的意識,不鬆懈;在作風上堅定貫徹謹慎行車的要求,杜絕一切不利於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做到不帶情緒開車,駕車、乘車認真繫好安全帶,開車不接撥打手機,嚴禁疲勞駕駛、超速行駛和飲酒駕車。嚴格要求自身的同時,引導和帶動周圍的人共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共同維護好道路交通安全,構建和諧社會。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是在對我國依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構成的一系列指導和保障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制度與準則。法律將維護教育的公平公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指導思想,並重點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障義務教育投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問題作出了規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各項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創新、有突破,為我國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帶給了有力的制度保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潛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規程,有高度的事業心、職責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

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必然,為學校辦學帶給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義務教育法》中,四處提到非凡教育,充分體現了這屆政府人文化的關懷和親民的思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提升對弱勢羣體的法律保障,讓這些有殘障的孩子、這些家庭看到期望,看到黨對他們的這種關懷。從這一點上看,新《義務教育法》凸顯了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奮和欣慰。

新法明確了對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第一次將素質教育明確寫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要把德智體美有機地統一在教學的活動中。這些資料必然影響到教師的教書育人行為。在實施新《義務教育法》過程中,我有這樣的思考。

目前,整個社會對考學越來越重視。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的中學,很多家長不惜重金買學區房,北京的一個媽媽甚至花十萬元買了個門洞,為的是孩子有個好學校上。再有就是家長為了孩子能擇校,週六、週日給孩子報很多班,為的是拿這證書和那證書,使他們成為進中學的敲門磚。

針對近年來義務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擇校熱”等新問題,新義務教育法明確“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我相信在新法的保護下,每個孩子都會受到同等的教育的。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在學習各項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又一次讓自己的思想和心靈得到提升,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我們從教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實現的目標。在學習中認真對照,自我反思;在尋找差距與不足中正視自己。下面就個人學習所得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進入教學改革的新階段,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任務是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個體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體——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就上述兩點講,為培養一支師魂崇高,師能過硬,師德優良的教師隊伍,加強中小學教育的職業道德修養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適應社會需要,就要有知識,這就要學習。同樣,人們的觀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學習。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師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學習理論,就不可能科學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社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能矢志教育,義無反顧,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為人民教育事業而努力奮鬥。

其次,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豐富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本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一個要求。同時,通過學習教育理論,教師能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這就更能使我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我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自己從各種關係和聯繫中來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教書過程中育人。

二、教師要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師德師風規範要求,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堅持做到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用教師的愛心去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趣。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自覺關愛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利,不歧視學生,更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在京口實小這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現代教育是開放性教育。學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課內外、校內外多種方法結合,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發揮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師要時刻用法律法規警醒自己。

在《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條文中,明確指出了作為教師所不應去做的言行,以及對學生要平等對待的原則。品讀條文,對照自己,覺得自己能夠按照相關規定指導自己的實踐,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為人師表,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了既寬鬆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學習、生活氛圍,讓學生在快樂與幸福中得到發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始終牢記法律法規的條文,充分做到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學生,對學習或平行存在問題的學生多方想辦法樹立其信心,但有時也有耐心不夠的時候,今後要學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顯微鏡看其不足,我們彼此一定都會多得許多快樂。

四、教師要以德為先,率先垂範。

人者德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去感染別人,影響別人。教師就是這樣的職業,用德引領,以靈魂塑造靈魂。關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暫行辦法》中提出的相關要求,我都努力踐行,嚴格要求自己。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愛當先,心中有愛,就會愛事業、愛崗位、愛學生,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教師就是一面鏡子,照不到自己,卻照着學生。在與學生相處中能夠站起來,也能夠蹲下去去,讓學生進而親之,素而敬之。在與家長的相處中,努力做到在溝通中相互瞭解,在交流中達成共識。

五、教師要在工作中學習典型,尋找自己的差距。

古往今來,在教育行列中,有無數的楷模和先進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感人的篇章。雖然許多楷模與先進的事蹟我並非熟知,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支玉恆,他的那種執着與堅持,敢於挑戰與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覺得自己缺少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去尋找這種精神。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高素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一開始只是為了限選課學分的達標,才選擇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當時選課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然而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之後,我發現這門課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學分,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帶來的健康方面的知識和所需要建立的良好生活習慣。

整個學期中老師所講的內容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關於吸煙有害身體健康的那一小節。“吸煙有害身體健康”這句話耳熟能詳,誇張點説基本上是3歲小孩都知道的。然而,有多少人會因此而戒掉吸煙這個毛病呢?大多數吸煙者都認為反正吸煙對身體的損傷不會太嚴重的,而且日常生活中吸煙只要不過量是不會有太大毛病的。這些大多與中國的.教育宣傳不是很得力以及煙草販賣商的不太走心有關吧。下面我就來説説吸煙的具體危害:首先吸煙與死亡率有着密切聯繫。吸煙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70%。因為吸煙患者有更高的患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概率。其中那些有着嚴重煙癮的吸煙者最有可能患呼吸道疾病更嚴重者可能患肺癌。還記得老師課上放的幾張圖片,是那些吸煙患者的肺部示意圖,他們的肺部已經發黑壞死,更令人驚悚的是,從他們的肺部竟然能擠出一小杯焦油,由此可見煙草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質的存在。其次,吸煙對生育也會產生影響。男性吸煙會導致精子發育不正常,使精子活力減弱,從而女體難以受孕。而女性吸煙,重則導致不孕不育,輕則會導致流產、早產甚至其他症狀。作為最大的受害者,胎兒可能回發育遲緩,發育不良。最後,吸煙不僅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會對吸二手煙的人造成更大的傷害。據調查,每天和吸煙者一起待上十五分鐘以上,吸二手煙的危害便等同於吸煙者。他除了刺激眼鼻咽喉外,也明顯增加非吸煙者患肺癌及心臟疾病的概率。吸二手煙者要減少二手煙對身體的危害,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喝水、運動、排尿,加速排出體內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最重要的是,為了家人的健康考慮,吸煙者應該戒煙或減少抽煙,即保護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又保護了周圍人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如何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這個問題,我認為只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就基本上可以了。

1) 一日三餐健康飲食。俗話説早飯要吃的好,午飯要吃的飽,晚飯要吃少。做到俗語上的這三點,基本上你一天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能得到保障了。當然,三餐需要葷素合理搭配,少油少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合理的攝入身體所需營養。

2) 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晚上應該早點入睡,不要熬夜玩遊戲或幹其他的事情。

應當主動配合你的身體各個器官排毒時間表,身體充分排毒及充足睡眠後,睡醒後自然會全身舒暢。

3) 適當的進行身體鍛鍊。在這裏的體育鍛煉,你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進行30分鐘到1小時的鍛鍊。你不一定需要去長跑,你可以選擇游泳、網球、籃球或其他的,像我就會選擇打羽毛球,它可以使我全身都得到伸展和運動,卻沒有跑完800米那麼累。另外,體育鍛煉可以鍛鍊你的體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塑造你的形體,看着更透出一股健康的美感。

4)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身的衞生要注意,平時注意飯前飯後洗手,不吃路邊攤。所睡的牀單要定時清洗,牀墊、被子要經常曬曬太陽來殺菌,所居住的地方要定期清掃,不要堆積垃圾等。平常要避免大魚大肉的吃飯,避免暴飲暴食等等。不吸煙不酗酒不好賭,不去網吧之類的場所。

5) 端正自己的心態。在生活和學習中,總會產生焦躁、不安、自卑、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這時候就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正確應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和其他負面情緒,將之轉化為正能量,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

我相信只要能做到上面5點,自身的身體健康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生活中一定會呈現出一副飽滿的精神狀態。只有有了健康的體質和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去,更有活力的奮鬥着。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5

假日期間我讀了《 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遜》一書,感悟很深,通過閲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兩點體會: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其含義極其豐富。陶行知先生説:“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做到以學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緻的瞭解,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我們在教育中不能用統一的方法來進行,而應該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導下,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吧。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我有幸參加這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通過聆聽專家講座,觀摩優秀的教學案例,以及網上合作交流的心的學習方式,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轉變了教學觀念也逐步將以往的以教師教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向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轉變。 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着現代技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它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培訓充分考慮了教育現狀,結合具體的課例説明如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指導的具體實在,可操作性強。使我明白了在信息時代,教育資源共享是短期有效的提高薄弱教學環節的極佳手段。作為基層教師,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學習這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利提高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和開闊學生的眼界。

參加培訓的日子,每一天都能從學習中發現火花和熱情, 通過“遠程教育”使教師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新的信息技術,能及時的把新的信息資源運用於教育教學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學模式、更新內容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陶冶學生的情操,創設表現師生

教學的意境。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遠程教育我可以看到先進的管理方法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 這次遠程教育利用圖片、背景音樂、在講課中適時利用數字電影、動畫,通過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演示,讓我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充實了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一次有意義的學習和培訓。

我期待遠程教育資源能早日走進我們的課堂,使我們的課堂也豐富多彩起來,使我們的孩子,透過現代化的教育媒體,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遠程教育資源的作用,一是能讓農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二是幫助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作為參加遠程教育培訓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將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行動落實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帶動全校的教師把遠程教育的理念確實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運用教師的課程、教學、管理智慧,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課堂中重視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

學習教育心得體會 篇7

每個教師都想成為幼兒喜歡的教師。好老師應具備哪些特徵呢?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是否就是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呢?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對太原市71名幼兒園教師和58名幼兒作了調查。

我們對教師採用問卷調查法,請教師“列舉至少六個你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對幼兒採用訪談法,設計了一些簡單、具體的問題,如“你喜歡哪個老師”“你為什麼喜歡她”“你覺得她怎麼好”。

教師與幼兒給出的回答多為具體特徵,筆者將其整理概括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潑、愛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輕、嗓音悦耳),生活照顧因素(如像媽媽一樣、悉心照顧飲食及睡覺),認知因素(如知識豐富、多才多藝)和交往因素(如鼓勵、尊重)。

一、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與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交往因素”(佔34.8%)和“性格因素”(佔34.1%)是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的兩個主要特徵,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佔18.5%)、“認知因素”(佔6.4%)、“生活照顧因素”(佔6.2%)。而在幼兒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顧因素”佔同樣的比重(33.3%),“認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則各佔23.2%、5.8%和4.3%。

對比發現,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與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顯差異。在教師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師幼關係是讓幼兒喜歡的關鍵因素,這符合“尊重孩子”“增強自身的榜樣作用”的理念。而幼兒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時,也很偏愛教師給予他們“生活上的照顧”。這提示教師要將幼兒當作“平等的人”來交往,還要將他們當作“不平等的人”來照顧。

教師和幼兒在“認知因素”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強的求知慾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師低估了幼兒的學習能力。

二、不同年齡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小班幼兒更喜歡教師在生活上給予體貼的照顧,單“生活照顧”一項就佔到60%。幫助小班幼兒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也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待小班幼兒時應以照顧為主,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到中班階段,幼兒對上述五個因素都有所關注,特別是對“交往因素”的關注度有所上升,而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注度則有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兩項均佔33.3%)。另一個較明顯的變化是他們對“認知因素”的關注度有較高提升(佔23.2%)。這是因為中班幼兒對環境已適應,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交往和認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兒各種需求的分化更加明顯,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注度已降至20%,認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則各佔25%和35%。教師應根據他們的需要給予一定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當然這些準備離不開師幼之間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在男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徵中,“交往因素”所佔分值最高,為37.5%,其次是“生活照顧因素”(31.2%)、“認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們對教師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徵中,“生活照顧因素”所佔分值最高,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認知因素”(21.6%)、“性格因素”(佔10.8%)和“外貌因素”(2.7%)。對比來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顧因素”,而他們在對“認知因素”的關注程度上並無很大差異。

四、建議   幼兒最喜歡的教師特徵是“生活照顧”和“交往”,而教師認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並能與幼兒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説明教師正確理解了幼兒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師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師的“性格因素”受幼兒的關注度雖然比較低,但不能被忽視。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師榜樣這一“潛在課程”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需求提供適宜的教育。在小班,應更多地給予幼兒生活上的照顧,讓他們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則應多與幼兒交往,促進幼兒獲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發展,同時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    教師應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歡“交往因素”,教師就可以多在交往中傳遞信息,鍛鍊他們的能力。而對女孩,教師應通過生活照顧使她們獲得安全感並由此信任教師。同時,由於女孩更注重教師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師可以更多地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來感染、教育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