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於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於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於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衞”,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裏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通過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展開,收穫良多。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曾聽一位老教師説:“課本編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講課前首先要吃透課本。”當然這不是説講課就圍着書本轉來回的讀,而是不管怎麼變都是不會脱離這個根本的。

課前準備包括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在這次的公開課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師講起課來可以旁徵博引,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精彩紛呈。也有的準備不夠充分,需要用到什麼事例講解的也是拿來就説,所舉事例考慮不周全,有時缺乏邏輯性嚴密性。

我們説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學生,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我發現青年教師都能跟學生培養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學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更精彩。我們的學生都是很敏感,很聰明的,當你對他們給予了全部的愛心,飽含着熱情的上每一節課的時候,他們會回報給你百倍的情意。

曾經有個學生因為受到學校的表彰,他當時要求擁抱一下我們的院長,在他的過去的學習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過老師的批評,第一次受到這樣的獎勵,讓他十分的感動。是啊我們的學生也許是最調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們更是內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羣體,而我們的教師就是要好好的引導他們。優秀的教師就是以他們人格魅力和品德來打動人的,而並不僅僅是學識。

總得來説,這學期的工作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學習是辛苦的,高三的學習尤其不容易。作為一位高三年級的語文教師,我以為高三是我必須毫無保留地教育我的學生的一年,所以在高三年級中,我總是全力以赴,不怕我不努力,就怕我的學生不努力。

從我從事教師這個行業開始,也有二十年了,這二十年裏,有十年,我是專門帶高三年級語文課的。不得不説,在這麼多年長期的高三語文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與學生的差別,然而我更想説的,這種差別是家長、老師和學生一起造成的,如果想要避免,那學生從小就要受到良好的培養,如果沒有的話,那高三的老師也就必須要以身作則來拯救他們的學習了。

我當高三語文老師的這些年,我是首先都會告訴學生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不是為了嚇唬他們,而是讓他們有一個基本的心理準備,不然學到後期不行了,還以為學習很容易,還以為老師是騙他們,也就不太好了。不過我告訴完他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個道理後,我也會告訴他們,耐心也可以將鐵杵磨成針。關鍵還是要讓學生們學習的時候懂得方法,懂得變通,而不是埋頭苦學式的蠻幹!

我帶的這一屆高三班級,可以説是我帶的這麼多高三班級裏面算聽話的一屆吧!他們一個個不能説非常聰明,但還是沒有很蠢的。只要悉心照料一下,他們都可以發揮出驚人的潛力來。今年的高考,因為疫情的影響,無疑是要受到一些影響的,但也不至於影響非常巨大,畢竟會學習的學生,在不能出門的日子裏,一定都在偷偷的學習。總而言之,該考上重本的那些同學,他們還是會考上重本,該考不上的學生,他們還是考不上,這些都是需要學生自覺對待的。

當然,我作為學生們的老師,還是有責任來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還是會找一些同學談話,爭取讓他們回到學習上,讓他們明白高考考好了能夠為他們節省多少年的青春時光了。不過我也不能強求什麼,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孩子們都已經高三了,他們也有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吧!哪怕是一個懶惰的學生,他也一定有別的優點吧!我作為老師,能做的也只有一點點提醒了,其他的就交給命運吧!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九年了,説實話,當時師範畢業後,校長讓我教語文,我打心眼裏高興,因為我對語文可以説是情有獨鍾,從小我就喜歡看一些充滿情趣的童話故事、戰鬥英雄的故事。記得有一次,我向鄰居借了一本《哪吒》的童話故事書,可鄰居只借給我看一天,我拿到書以後,眼都沒眨的從早上看到晚上,故事裏的小哪吒勇敢,有情有義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我看《小英雄王二小》時,當看到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殺害了,眼淚會情不自禁地流下來。我對語文教學有情,可以説是受小時候愛閲讀課外書的影響,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膚淺體會。

一、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説:“教育是愛的事業,師愛超過親子之愛,因為它包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於是我就嘗試着在學生身上播種愛。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説:“要想課上得好,首先就要對學生有情。”於是我對於班上有特殊發展潛力的孩子,順勢引導,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班上有一位叫胡若安的女同學,她的朗讀能力特別強,普通話非常標準,聽她讀課文那真是一種享受。對於這個孩子,針對她朗讀能力強的優點,對她進行特別訓練。她朗讀時聲情並茂,桑音特別亮,但對於語速的把握有些欠缺,我建議她每天養成收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習慣,仔細揣摩播音員對新聞稿語速的把握,並借一些中央電視台優秀節目主持人的播音光盤給她聽。果然,過了一些日子,她的進步很快,也能像模像樣的模仿播音員那樣去播音了。去年班上舉辦迎新年聯歡會,我推薦她當主持人,她主持得非常成功,得到了與會同學的一致稱讚。對班上語文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我首先讓他們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藍文鋒同學就是一個例子。他的作文寫得很短,老是寫幾句話以後,就再也寫不出來了,要麼就胡編亂造。但他有一個優點,就是腦子特靈活,接受能力很強。於是,我就有意的關照他,讓他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有一次,我要教《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準備針對課文內容演一個課本劇,我讓他參加了,推薦他演晏子這個角色。經過我的指導,他竟然演得惟妙惟肖,到教室裏為全班同學演了一次,得到了同學們的稱讚,他可高興了。見時機已成熟,我對他説:“藍文鋒,你看,你竟然是這樣的優秀,很多同學都沒有你演得好,可見你是位很有潛力的一位孩子,寫作文,就和做人一樣,只要你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敢説敢做的人,沒有什麼寫不好的。”他自信地點了點頭。於是我就讓他把這次排練課本劇的經過寫出來,怎麼排練的,老師怎麼指導的,我是如何練習的,寫出來,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第二天,他交給我的這篇作文,和以前的文章簡直是判若兩人,令我讚歎不已!可見每位孩子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看來,我們真的要好好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充滿自信的去面對每一天,好好鼓勵他,給他們以關愛,什麼樣的學生我們都能把他教好,讓他們在我們的呵護下健康茁壯的成長!

有人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諧,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教育。我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像上面提到的藍文鋒同學就是一個例子。我從不給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扣上“差生”的帽子,他們不就是暫時沒有掌握好,幹嘛要説人家就很“差”呢。我也從不拿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同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力,只不過有些學生暫時還沒有開竅罷了,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早慧”與“遲慧”。在平時,我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並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中國“文壇祖母”冰心説:“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只要我們是帶着這樣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那麼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都是一個個個性鮮明、聰明活潑、充滿朝氣的的孩子嗎?那麼我們就會在和諧、關愛、寬鬆的環境中和孩子們一道快樂的成長。

二、營造詩意的語文課堂

於永正老師説:“對語文教學要有情,上課要有情。”他認為上課有情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關注教材,二是關注學生。課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學。説的話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呀!現在有很多專家都提倡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詩意的生活,詩意的教學。”何謂“詩意的生活,詩意的教學,”通過這些年自己的摸索與實踐,我是這樣認為的:在語文課堂上,能讓孩子自由對話,能聽到孩子充滿個性的朗讀,並且樂此不疲;能讓孩子充分地與文本、學生、老師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特別是生生之間的對話,並能談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感知,提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再創造。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我認為就是充滿詩意的教學。

我上《楓橋夜泊》時,課前我針對古詩教學的特點,仔細琢磨,反覆修改教案,心裏更多的想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寓情寓樂中去感受古詩的魅力。為了增強同學們讀古詩的興趣,我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採取多種方式的讀,男女聲對吟,同桌對吟,挑戰式吟誦等等,讓他們在讀的氛圍中感受古詩的魅力,體會古詩的韻律美。最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現當時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扮演詩人,來描述當時的情境,學生們表演得惟妙惟肖。只有在讀懂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意境,學生來再現詩人當時的情境時才能揮灑自如,整個課堂教學都突出了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在教這首古詩之前,我仔細查了資料,本詩的作者張繼是唐朝大曆貞元年間的詩人,正逢安史之亂爆發,張繼逃難到江浙一帶寫的這首詩,逃難,就不是一般的天涯漂泊,這種逃難的苦悶,就不是一般的鄉愁旅緒所能概括的。當我向同學們説了此詩的背景以後,同學們再讀此詩時,明顯地讀出了詩人的感受。在教學《可愛的草塘》時,我的教學設計是以問促讀,拋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後,讓學生在讀中尋找答案,“草塘的美體現在哪裏?你能用你的讀來告訴老師嗎?”“人們都説北大荒物產豐富,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向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了文本以後,才能讀出草塘的大、綠、美和水的清凌凌,説出草塘的物產豐富。

三、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藴

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説:“學校與學之間的競爭,説到底就是文化底藴的競爭;教師與教師的競爭,説到底還是文化底藴的競爭。文化低藴豐富了,上課時信手拈來,娓娓道出,還怕上不出精彩的課。”南山實驗學校幾乎每個學期都要請進一些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來進行講學,我從中受益匪淺,聽了諸大家的示範課,我老是在琢磨自己的課,什麼時候我的課也能像他們那樣上得輕鬆自如,精彩紛呈,那該多好!

聽支玉恆老師的課,他妙語連珠,娓娓道來;聽竇桂梅老師的`課,她激情飛揚,聲請並茂地朗讀,令人潸然淚下,在課堂上是那樣揮灑自如;聽於永正老師的課,他是那樣善於激勵學生,胸有成竹的駕馭課堂,對課堂上的生成處理得是那樣恰如其分,令所有聽課者讚歎不已!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説清的,於是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藴就成了我來南山實驗學校後要做的第一件頭等大事。課餘我拜讀了支玉恆、於永正、竇桂梅的著作,我反覆思考,他們的課堂教學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如果是我,我會怎樣設計,有時為了準備一個教案,我反覆琢磨,反覆修改,看怎樣設計才最適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記得我教唐詩《別董大》時,課快上完時,一位學生説:“老師,這首詩的作者高適和詩人王之渙、王昌齡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三人之間還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叫旗亭畫壁。”我一聽,來了興趣,就問:“那你説説旗亭畫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那位學生説:“旗亭畫壁講的是在唐朝時期,高適、王昌齡、王之渙他們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一天,他們三人來到一個叫旗亭的地方喝酒,這時正好有一羣唱歌的藝人也來此會宴,這時候王昌齡提議説:“人們都説我們三人的名氣很大,今天正好借這一羣唱歌的藝人之口,看她們唱誰的詩歌多,誰的名氣就最大。”第一個人唱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在壁上為自己畫了一道。第二個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高適也為自己畫了一道。隨後王昌齡又添得一道。這時高適和王昌齡都看着王之渙,王之渙説:“剛才這幾位是普通歌女,唱的都是鄉下人聽的歌曲。我們應看那位最佳的歌女唱的是誰的詩。若唱的不是我的詩,我將終身不敢與你們二位爭衡了。”待那歌女唱時,果然是王之渙的詩,三人不覺開心地笑起來。”聽了這個故事,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自己的學生竟然如此上進,博覽羣書,慚愧的是自己太孤陋寡聞了。後來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在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旗亭畫壁的文壇掌故。教唐詩,我自己對唐詩瞭解多少,自己有多少東西可以交給學生,像這麼一個有名的文壇掌故我還是從學生嘴裏得知,可見自己的文化底藴有多麼膚淺。從此以後,我開始仔細研讀祖國詩歌,終於瞭解唐詩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膚淺,唐朝除了有獨絕千古的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外,還出現了很多稱雄一世的詩人,王維、王昌齡、李商隱、白居易、王之渙,他們和李白比肩而視、相視而笑,各自以斑斕的色彩裝點着盛唐的百花園,呈現出不同風格的詩派,像以寫山水詩而聞名於世的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王孟詩派;以寫朦朧詩而名噪一時的李商隱,世稱朦朧詩派;唐朝大曆時期的“大曆十才子”;以寫奇崛險怪的詩而聲名遠播的韓愈,還有初唐時期的“初唐四傑”等等,研讀唐詩使我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文化底藴豐富了,才能在課堂上處變不驚,才能揮灑自如,當然也就能上出令自己的滿意的課來。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來充實自己。新課程的實施,給了我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台,我們只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確地把握課改新理念,紮實地開展語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我們就無愧於小學語文教師這個職業了。

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初一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