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39K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篇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我是一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讀完《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之後,我發現觀察是瞭解孩子的第一步。

觀察幼兒行為時,我們需要重視觀察幼兒的遊戲過程。青年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這樣一份觀察記錄:“某某小朋友到數學區隨意拿了幾樣玩具,沒怎麼玩就到別的區域去了。”這句話説明,這位教師只注意了孩子的遊戲結果,對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沒有詳細記錄。我們不僅要了解孩子的行為,更要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在遊戲分享環節,老師請孩子説出自己的想法,問問孩子最喜歡玩什麼,讓孩子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幼兒的興趣點、最喜歡的遊戲區域和材料等。

有時我在撰寫觀察記錄時,對如何觀察、觀察的目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記錄等無從入手。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學會耐心觀察,等等孩子。集體活動、區域遊戲、户外遊戲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為我們觀察記錄的重點。通過觀察,我們可以更好地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適宜的遊戲材料。

幼兒行為觀察和記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觀察更有針對性,記錄更細緻,我們要不斷實踐、反思、改進、創新,把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發展聯繫在一起,隨時隨地捕捉孩子的亮點,找到共性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讀了《教師應該做的和教師能夠做的》這本書感受很深,我們要了解怎樣組織適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課堂教學,以便吸引孩子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我對書中的小標題“在錯誤中不斷進步”感觸也很深。俗話説: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更何況是年幼無知的幼兒。孩子自然會犯很多錯誤,我們不要怕孩子犯錯誤。作為教師,只要知道孩子平時可能會犯什麼樣的錯誤,並能夠及時地指出錯誤,耐心的幫助孩子找出犯這些錯誤的原因,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可謂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今後,當我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要用更加寬容的心去原諒他們,允許孩子犯錯誤,重要的是犯錯誤後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導他們,使孩子們能“吃一塹,長一智”。

好教師和差教師的區別不在於他們懂得多少,而是在於他們如何行動。今後,我要努力摒棄慵懶與懈怠,勤學敏思、鋭意創新。我要永葆對教育的一顆赤誠之心,繼續苦練紮實的基本功,學習優秀的教育教學經驗,永葆對孩子真誠的關愛與教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情感,付出汗水,付出青春,才能收穫充實,收穫信任,收穫尊重。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自去年教育辦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以來,我就為自己定下了讀書學習計劃,但剛開始只是為了應付,到後來卻是主動學習,通過讀書,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讀書的幾點體會:

一、鋼筆字方面:

我以前寫的鋼筆字很不好,寫出來的字看起來總是扭扭捏捏,橫不象橫、豎不象豎的,總象少了什麼似的,惹的同伴都笑我,説我寫的字缺胳膊少腿。通過記讀書筆記以後,同伴説我寫的字比以前好看了,我以為他們在取笑我,但有一次我寫着寫着,停下來往前一翻,發現我的鋼筆字真的比以前好多了,這一發現真是太讓我高興了,我還真得謝謝中心學校的領導。

二、幼教知識方面:

以前讀書時,只是象走馬觀花一樣看過去就忘了,通過書寫讀書筆記以後,許多東西在寫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學習,受到了教育。如《談教學過程中對幼兒教育的隨機評價》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各種行為的隨機評價,將對他們多方面潛能的發揮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大班教學活動《認識蝸牛》,其中一個教學片段:老師端着盤子走進教室,孩子們一下子圍了上來想看個究竟。老師分給每個孩子一隻蝸牛,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發現,甚至在觀察中出現的小問題,都是幼兒之間自己想辦法解決,在整個的課堂上,老師始終抱以微笑和尊重的態度,這些對我都是很大的觸動。

還有就是知道了怎樣才能“讀懂幼兒的體態”,幼兒的體態如同一本書,內涵豐富,千姿百態。可以説幼兒的每一種體態,都是他們特定的心理反映,教師必須仔細觀察,恰當分析,讀懂幼兒的體態。因此,教師要進行幼兒體態的觀察記錄、分類,以提高教師關注幼兒體態的意識,正確解讀幼兒體態語言及進行恰當互動的能力。創造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矇昧走向智慧高遠的第一動力。而今,當一個孩子,在他的生命之旅剛剛啟程的時候,伴他成長、促他發展與成功的仍舊是創造。為此,在讀書中我還學到了如何挖掘孩子創造的教育潛能,一是要抓住教育契機,體現是天天創造之時。幼兒園教育中從來就不缺少創造和創造教育的契機,而教師所需要的只是發現。每一天,在孩子們的周圍都有許多事情發生,周圍的動物、人物、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以及國際國內發生的事件,都是引發孩子創造、拓展孩子知識經驗的契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點,敏感的捕捉教育契機,挖掘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鼓勵幼兒自主地進行探索學習。二是優化教育環境,體現處處是創造之地,環境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此我們無論是大環境還是小環境的創造,都力求為孩子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不管是在户外環境還是在室內的活動區域內,教師都要為幼兒提供安全、豐富的活動材料,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探究,使每個孩子在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喜歡的地方,使每個孩子都有探索和表現的機會,並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合作、創造的能力,與教師和同伴形成良好的互動。

三、教育觀念方面:

以前,孩子在課堂上都是被動學習,就是老師説,幼兒聽;老師教,孩子做;幼兒的任務就是服從,通過學習,知道了幼兒在學習中,應是積極的參與者,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即教師應與幼兒共同成長。通過學習,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懂得如何與幼兒溝通,要引導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讓教育目標變成幼兒發展的要求,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環境,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材料、地點和共同學習的夥伴,使幼兒很投入的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且還要努力創造和提供有利於幼兒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樑,因此,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經驗藴含在物質環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支持、啟發、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

四、幼教管理方面:

通過讀書學習,知道了在幼兒園管理中,制度約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過多、過密、過細、過嚴,單純靠“制度壓人”實施管理,就會把教職工統得過死,限制教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所以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中要滲透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使每個教師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所以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在用人方面除了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等策略外,還要做到:

1、提高用人的互補度,每個人的能力、知識、水平都是不同的,用人的互補度就是利用個人的優勢,去彌補個人或是組織以及他人的不足。

2、提高用人的認可度,這裏所講的認可度,既包括管理者的認可,也包括被管理者的認可,用人出效果的基礎是雙認可的。作為管理者,我們隨時關心、瞭解員工對我們的評價及其認可情況,他們反饋的有關信息,可以幫助我們逐步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教職工對我們的認可度。

3、培養人是幼兒園人力管理的核心任務,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性因素,所以,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學歷培訓,並且還要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增強教育教研工作的活力。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彼此間建立真誠、接納、平等、信任關係、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總之,在讀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知道了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僅對工作要充滿熱情,而且還要經常“充電”,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新的教育觀念,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真正成為新世紀的幼教工作者,才能為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看過朱教授的理想的教師,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不禁想到理想的幼兒教師是什麼樣的呢?記得愛爾維修以前説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個性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人。”然而在孩子幼小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師和家長。那麼怎樣做才是一位理想的幼兒教師呢?

幼兒教師應有愛心、耐心、職責心和專業的知識,並細心的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當然專業知識並不是只懂得自我的一點專業,對於專業以外的東西一概不知也毫無興趣。比如:他們十分缺乏常識,就像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對時事等問題發表的拙劣看法,時常成為人的笑柄。理想的幼兒老師就應胸寬廣,富地獻身精神,充滿仁愛之心,理想的老師就應能夠看到矛盾和缺陷,並立志去解決它,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正確地對待工作中的問題。

(一)愛心

如果一個教師在孩子做錯事以後也不告訴原因就斥責或打罵,而不是耐心的講道理,反而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頑固、冷酷、殘忍,會失去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內心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也有必須的影響。

(二)耐心

對待孩子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耐心,不管你有多忙多煩,都就應做到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在向孩子傳播知識和方法時決不能嫌麻煩,敷衍塞責,就應了事,必須都要真實合理,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矛盾和缺陷有辨別潛力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孩子潛在的潛力。如果培養出來的人辨別不出人間的好壞和善惡,對世界沒有思考的認識,這類人越多將會成為社會的累贅。

(三)職責心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職責心,他不管孩子是否來上課了,是否學會了?孩子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他一概不知,這樣的教師我想是不會教出好學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忘記自我的職責或對工作不負責,後果不堪設想。

(四)溝通和理解

溝通和理解最重要,不管是家長和老師還是孩子和老師等等。如果一個老師對溝通技能方法的掌握十分好,與孩子示來社會適應潛力的高低緊密相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學會與家庭成員溝通,在幼兒園學會與教師同位的溝通技巧,當他走入社會時,他也能很快地與他人溝通,更重要的是與他們溝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本上,而不是不講理的亂説一通。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因此我們教師應取長補短,盡力讓自我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理想教師。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閒暇時間,在圖書大廈裏看書時,發現了這本由朱家雄教授主編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買完回家仔細的看完了,正如序言裏所説的,“這是一本幼兒園教師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共有七輯,分別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讓孩子愛我們;聽孩子的話;擠一點時間來反思;做一個有協調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分別從幼兒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專業成長和班級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國幼兒教師的一些案例、感受、體會和建議,然後統一編輯而成。書中內容包含了幼兒教師工作的各個方面。對於一名幼兒教師來説,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鑑的作用。

《品讀“職業幸福”》是本書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這樣問道,有人説:“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負責看孩子,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説:“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當幼兒教師真的幸福嗎?”“當幼兒教師真的能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嗎?”看到這個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思想鬥爭,甚至還想到過退縮和放棄。我想這也是現在每一位教師踏入幼教行業所要遇到的問題。書中作者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幼兒教師應該將幼兒快樂的成長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鬥與收穫的感動,要學會熱愛,要學會奉獻”。“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幼兒工作需要耐心、細心、誠心和責任心,需要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認為,教師是一項平凡的工作,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用一份愛,一顆心去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視的教學細節》。作者用實際案例《有趣的管子》詳細的闡述了什麼是教學細節,如何去做好教學中的細節。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慎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流程,更應該關注那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問題。筆者還提出,細節能反映出教師的教育理念,體現教師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在設計每一次教學活動時,都要注重教學細節的預設,同時還要及時捕捉、利用精彩的細節。

像這樣實際解讀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文章在本書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還有許多。當我看到這個部分時,感覺書裏所説的就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能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發。

以上是我對於《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個簡單的介紹。在看了這本書後,最深的一個感觸就是,這不是一本理論類讀物,也不是一本純實用類讀物,這本書介於兩者之間,可能對於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可能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從專業上來説,能促進幼兒教師的業務提升與反思,有益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值得大家去閲讀的一本書。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有人説,孩子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生物”。他們時刻處在自己的頻道,成人難以進入,所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就尤其重要。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孩子心靈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分析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幼兒教師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這本書用清晰的文字和準確生動的事例,細緻入微地將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從具體的心理學、行為學概念到複雜的理論觀點,再到觀察記錄的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我仔細研讀後,對書中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工作經歷中的感受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我的實踐也有了理論的指引。

“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怎麼成長,怎麼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學習,我們老師更需要學習。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要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方法觀察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與孩子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我們讀書時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靜心。第一是耐心,我們觀察孩子時候,就應該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視孩子,用温和的語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第二是用心,我們對待孩子時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緒,引導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導者,教師是引導者。第三是靜心,對於孩子的行為要直接詢問、換位思考、幫其理清問題。看懂並看透每個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教師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中,分析出許多信息。這也是教師自我成長、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學會觀察,才能讀懂孩子!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7

《幼兒教育觀新論》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虞教授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數據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從兒童觀、教育觀、活動觀、課程觀、環境觀、生活觀、遊戲觀、知識觀、教師觀和評價觀十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主要闡述了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和這些問題在現代的新發展,對於教師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基本問題,改變教育的觀念的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有着很大的幫助。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與幼兒遊戲有着直接的關係,在幼兒遊戲中扮演着許多角色,從時間的規劃,到環境的創設,到行為的觀察、活動的指導,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支持與參與。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遊戲觀”,不僅個別小案例是我們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還提供了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仔細閲讀着每一字每一句,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助的信息和經驗。

書中的第七章第三節“幼兒園遊戲情境創設與觀察指導”的闡述內容令我感觸頗深。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觀察者、記錄者,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該章節中重點講解了對幼兒遊戲的觀察與指導,出了三種最常見的觀察記錄遊戲的方法:整體掃描法、定點觀察法、個人追蹤法,通過各類記錄表和觀察實例,對幼兒遊戲中教師的參與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指導。作者用了一些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願、需要與衝動,以及老師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知道他們的思想,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運用恰當的方法介入、指導等等。作者以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幼兒園遊戲中也摸索出了五種促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擬人法、情景再現法、拋磚引玉法、媒體輔助法、問題設疑法。

如:巧用“擬人法”,遊戲時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賦予小木偶、玩具小動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話題的一種方法。運用擬人化的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説得簡單,通俗易懂,複雜的説教變得形象,易於幼兒接受和認可,其效果遠比單純的説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特別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可以在短時間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進而激起幼兒與“小動物”一起説説、做做的願望,師生間的互動自然產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現法”,這是一種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參與遊戲分享討論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我覺得情景再現的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情景再現法的使用是讓幼兒在一種直觀、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參與分享討論,有情感的參與,幼兒自然會投入這樣的情境中,與教師的互動討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種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遊戲,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閲這本書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將再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相信通過我進一步細緻地觀察、全面的瞭解,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定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工作之餘,捧讀一本自己所喜愛的書是一種最美好、最温馨的休息方式。並非因為緣自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才讀書,只為從中尋求一份心靈的寧靜,感受書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懷。

自從園裏開展了“五個一”讀書活動以來全園上下掀起了讀書熱,大到名著、小到詩歌,每讀一本書,都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營養,豐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唐詩宋詞中可感受那純正的`古風古韻,體味作者那種懷才不遇,志向高潔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時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無暇的塑造方式所感歎。

《幼兒教育》這一雜誌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從“研究與探索”中學習到先進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從“經驗薈萃”中吸收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從“保育與健康”中體會如何使孩子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靈。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也許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書中藴涵着多麼強大豐富的營養,滋補着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總之,我會診視我讀的每一本書。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

暑假空閒時,讀了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感觸頗深。《與幼兒教師對話》這本書,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首先,充滿獨到而精闢的觀點和見解。關於兒童發展的精闢論述、關於適宜性幼兒教育的獨特觀點、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刻闡述。

其次,隨處可見基於實踐的理論闡述和基於理論的實踐反思。我們能夠感受到,本書的很多觀點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實踐”與“思悟”出來的。

再次,滲透着對幼教問題的理性審視與對兒童發展和幼教事業高度關注的氣質和精神。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資料,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主角、教師與兒童關子、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教授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把握。在凱茲教授的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其樸實、流暢的語言中,我們時刻能感受到的是貫穿始終的她個人的獨特的學術品質!並感受到了幼兒教師的成長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只有不斷充實自身,不斷更新觀念,才能適應新時代學前教育的要求。

在書中,麗蓮。凱茲博士深刻地闡述了關於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等的觀點和思想,充滿了關於幼兒教育與教師成長的專業智慧,以及她對於兒童發展與教育的理論和時間的深入把握。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第十一章中談到的: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

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帶着20位四歲的幼兒在户外活動,因為只有兩輛小三輪腳踏車,幼兒便常為“該誰騎”而爭吵不休。這一天,一位叫寶寶的小男孩跑到老師面前抗議道:“小莉不讓我騎三輪車!”這時老師應如何反映呢?她説一位專業的幼兒教師整個決定思考及反應的過程,牽涉到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1、此情境能夠教導幼兒什麼?

2、老師對事件中的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麼?

3、課程與管理上應如何處理?讀到那裏,我不禁放下書本,思索着……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再熟悉但是了,而我們,平時又是怎樣來處理的呢?

處理的同時關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麗蓮。凱茲博士就談到了專業的幼兒教師在處理時應關注:此情境能夠教導幼兒什麼:社交技巧,老師能夠利用這個事件鼓勵幼兒發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識,氣質培養。社交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處世技能,其中談到了讓孩子學習語言技巧(明確的詞句對話技巧);社交知識,如社交認知,正義觀念,旁觀幼兒的理解與技巧的學習;氣質的培養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氣質,實驗的氣質,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見,老師在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就應把重點放在教導幼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策略上。在這一章節中,麗蓮。凱茲博士以一個幼兒園裏經常發生的事件來説明專業人員與未受過專業訓練人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專業人員的反映就應是運用可靠的專業知識及見解來決定,着眼於兒童長遠的發展利益,而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的反應大多視當時的狀況,以在最短時間內來解決事情的方法來決定行為與反應,而不是以兒童長期的利益未目標。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兒教師所使用的專業行為,為兒童發展與學習盡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面臨這樣的事情:在遊戲中,幼兒常常會為一件玩具或者某個主角而爭吵。反思自我平時在處理這些我們都認為的“小事”時,自我的反應處理方式是一名專業人員該做的嗎,恐怕我們常常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比如手頭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來就有許多麻煩事……這些所謂的原因,使我們常常會出現許多非專業人員的處理方式,比如“説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這時,我們都還沒意識到這些方式的不妥,也許,在這些我們通常都認為的“小事”上,很少會去思考孩子的長遠發展上。反覆讀了這一章節的資料,讓我有了新的的認識,此刻我看了此書,明白自我其實能夠利用這件事情鼓勵幼兒發展社會技巧,如:輪流、協調、克服困難等出世技能,這些才是對我們的孩子終身發展有利的。

我覺得,一本好書,更何況是一本非情節性的理論性較強的書,粗略地瀏覽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讀它的精髓的,需要我們反覆地閲讀反覆地領會才能真正有所收穫。這一次,我只是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説是真正地讀懂了它。我想,手頭若是放一本的話,我們便能夠隨時地翻閲,遇到問題時,把它作為我們的導師,請教於它,必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9

《童年的祕密》其中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的能力是非常驚人的,所有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裏。這意味着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着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於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遊憩的水。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説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孩子的父母親和老師,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0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辦與閲讀有關的活動。

老師,你經常讀書嗎?你上次讀書是在什麼時候?

曾看過這樣一項調查數據:全世界每年閲讀書籍最多的是猶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羅斯,每人55本。美國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國13多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羅斯,每20人就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猶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親便會在《聖經》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這書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寫過文章介紹,在那些發達國家的地鐵裏,火車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靜靜地讀書。而在中國這些場合,人們要麼在高談闊論,要麼是在打瞌睡,要麼是低頭族—玩手機,鮮有看書的人。

不要責怪我們的孩子們不愛讀書,我們成年人呢?一年下來讀了幾本書呢?很多人都會以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等藉口抹去了讀書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裏來?我覺得組織教師讀書是最好的方法。閲讀教育專著和文化專著是一線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名師培養工作的基礎工程。

提倡教師讀書進而帶動學生閲讀。只有讓學生在上學時代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裏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這樣他畢業後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愛好閲讀,是"學會學習"最主要的內容。如果當一個學生讀了六年書離開小學,或者在讀了六年書離開中學的時候,卻沒有閲讀的興趣,能説我們的教育是完成任務和成功了嗎?我想,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為了培養完整的人,培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人,為了我們民族的興盛不衰,我讀書了嗎?我組織學生讀書了嗎?

其實,對於教師而言,讀書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意義是拯救自己,因為不讀書的教師最終會淪為簡單的勞動力,而一個簡單的勞動力想要得到人們的尊重則是很難的。孔子是名教師,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經師"又為"人師"。他的那種高山景行的大家風範,千載流傳,令人歎服。當代教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為什麼會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夠"為人師表"太少了。只有"經師"和"人師"二者兼備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把學校辦成一個學習的團體,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自覺地意識到,只有閲讀才能拯救自己,從而把閲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這應該是"文化關懷"神聖諾言最美好的兑現。

用閲讀拯救我們自己,讓閲讀給孩子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1

《聽那成長的拔節聲》一書在寫作上以第一人稱、自傳體的方式,記錄了一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四季。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變,經歷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漸完善的過程,書中的"我"的成長經歷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讀來很親切,很有真實感。其次是以"春夏秋冬"四篇構成全書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分別喻示教師專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春,乃萬物生長的初始階段,是希望,是開始,是起步。夏,是萬物的生長階段,是一個成長過程,是一個提升過程;秋,是一個成熟豐收的時段,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冬,是一個貯藏果實的階段,完美收穫、屬於奉獻的階段。"專業成長"猶如春夏秋冬。其次是以講故事的形式,生動地描述過程和傳遞經驗,讀來既不枯燥,又有新穎的感覺。尤其書中還列舉了一些案例式園本研訓、主題式園本研訓、遊戲化研討等園本研修案例,在組織形式上都很有創意,值得學習。

我認為,書中提到的遊戲化教學是幼兒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幼兒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人學業生涯中最重要、最艱難的的時段,因為每個人啟蒙教育都是從這開始,每個兒童的接受能力是絕對不一樣的。幼兒學前在家裏受到父母的早期教育水平不一樣,這就會造成孩子在接受知識的能力上有所差異。我們不能像小學、中學生那樣一字一板的去教他們,我們要摸清兒童的接受知識的特點,具有針對性的去教學。所以,我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們要在"玩"中讓孩子學到知識。

在課堂上做遊戲、講故事,老師們生動地描述,孩子們機會積極的參與,積極地使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填鴨式的被動教育,這樣孩子的興趣很高,自然接受知識的能力與效果上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時可以更好地塑造一個孩子的性格。幼兒對於這個世界很天真、很好奇,學習知識的大門剛剛開啟了一道縫,但對於陌生人又不可避免的怕,擔心,也就是性格內向,靦腆。通過各種小活動,使每個孩子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就能與小夥伴們協作、互幫互助,相互交流,有力地改善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向活潑、開朗、互助、友愛的方向上去發展。

我們教師和孩子每天都會有很多故事發生,在教師的教育行為背後總有一定的思想作為指導,雖然這種思想並不一定能被教師意識到。如果教師有教育的敏感性,那麼她就會去主動關注這些故事,有意識地去分析、研究故事中的幼兒,分析、研究自己在該情境中的教育行為,提煉一些有效的引導方法。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會有意識地運用一些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這就是教師的反思意識和行為。當教師有了反思意識和行為時,她的教育智慧也就開始萌芽、生長。

因此,我認為還有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在教學中要堅決貫徹鼓勵教育法,堅決擯棄棍棒教育。孩子的的啟蒙教育,其實來源於父母。從孩子會笑了、會認識生人了、會走路了、會明白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了開始,就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四、五歲開始,突然到了幼兒園裏,他所面對的是一個沒有父母親切與温暖的人去教育他,去管理他的生活,因為孩子天生的膽子都很小,如果老師用嚴厲的教育手段去教育的話,會適得其反。現實中被曝光的案例數不勝數,有打孩子的,有罵孩子的,各種各樣懲罰孩子的,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一個失敗,這個不僅不能讓孩子更快的學到知識,還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心裏造成一種上學的恐懼,對以後的教學極為不利。

而鼓勵教育法,使孩子在早期的教育生涯中,充分的積累了自信心,各種活動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來,不管孩子在學習中做的對還是錯,都要使用鼓勵法,對的要鼓勵;錯的,在鼓勵的同時採取引導,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識,更好地去得到孩童時代所該得到的快樂,更好地健康與成長。

以上是我能分享到這些成果和智慧,這些啟發也充分調動了我們教師的參與積極性,也展示了教師的智慧和才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這份感動和快樂!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常常會讀些書來充實自我。最近別人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叫《我為誰工作》。閒暇時細閲,頗有感觸。就象書中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的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們説人生是一條路,而這條路確實是無數本書鋪成的。如果沒有了書,那麼它就失去了本身的好處,就會永遠只是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會變成一條被人們遺忘了的路,一條被人們丟棄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話尤為精彩:“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變……無非就是讓我們博覽羣書。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相信我們的生活就必須會充實幸福。

《我為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就應把心態迴歸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時常處於消極頹廢的心理狀態中,覺得社會太大,自我所學、所想的在現實中經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離自我更是遙不可及。於是,便有些垂頭喪氣,駐足不前,面臨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時候,對自我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導致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這樣,抱怨與痛苦就產生了,在這個時候,一本好書,它能夠幫忙我們,它啟示了我們的思維,掀起了我們久違的熱情,亦詮釋了某些灰與黑的現實本質。

然而,工作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工作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如果沒有機會工作或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處,他們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達某種目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目標,也有自我的夢想,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到達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為和諧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為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種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着生活的質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為誰工作?讓我們一齊來調整好自我的心態,一齊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理解: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個樸素的人生理念,職責、敬業、忠誠就從而誕生了。敬業鑄成燦爛人生。愛崗,在自我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在平凡中創造着不平凡的輝煌,勤奮努力、自強不息,要明白我們不是在為誰工作,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們是在為自我的理想而工作。我們要把自我當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從中獲得發展的機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經很明顯,我們是為自我而工作,在為自我的人生工作,既然這樣,我們就就應負起天經地義的職責,義不容辭以誠信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盡心盡力,忠誠第一,忠誠於工作,忠誠於同事,誠實坦率,視誠實為生命,敞開心扉,坦蕩處世,率直為人,把職業當作生命的信仰。記住,我們是在為自我的人生而工作,一齊努力、一齊奮鬥,為建立和諧社會而盡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

最近,讀了《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這一書是出自美國。美國五歲的安東尼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有兩隻眼睛,那為什麼只看到一個東西?”可見幼兒的求知慾並不侷限與幼兒園裏所教的課程,他們並不是都對課堂活動感興趣。美國自由、開放的幼兒園都尚且不能給幼兒的好奇心提供支持,無法使幼兒從幼兒園的經驗中有所收穫、產生興奮感。我們中國的幼兒園更不用説了。

《老師你在聽嗎》書中談到孩子的自發型對話。自發型對話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只要你給孩子時間去談話,讀到這裏我深有體會,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課中,發現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講話,小A講的很投入,有時甚至忘記觀察老師。小B聽的很認真,還不時的微笑表示對小A的話題很感興趣。課後我將兩個孩子叫到身邊,問起了課堂中他們聊的話題,小A在介紹自己昨晚新買的恐龍玩具,並邀請小B去他家一起玩。這是孩子們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給孩子這樣自由交流的時間太少了呢。每天各個活動安排很緊湊,每個活動都有一定的常規紀律,也許真該找個時間讓孩子想説什麼就説什麼,真正去自主交流。於是我靈機一動,在課前擠出十分鐘給孩子自由交談,漸漸我發現孩子們上課隨意聊天的現象少了,孩子們的關係密切了,交際範圍也廣了。在這種自由談話中老師可以是一個觀察者與傾聽者,儘量不去打擾到孩子們的談話,孩子們會在這種自發型的談話中成長。

另外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本書中談到關於課堂中的談話部分細節。書中説到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屬於讓孩子“猜測老師想法”的問題。老師如果不喜歡這個答案會讓孩子繼續回答直到滿意為止或者是稍微改變之後再提問,孩子在這個提問中是被動的。回想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同樣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有時我的處理方式也會比較急躁不是很妥善。當一個孩子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是老師所要的答案,也許會有兩個現象發生,一個是老師終止了他的回答,另一個可能是他的答案沒有得到老師的迴應被忽略掉了。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孩子比較沮喪,表現慾望減弱,也有可能發生更嚴重的事情就是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現在反思起來我想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空間,提問也多提發散性的問題,答案不要單一,讓孩子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下產生智慧的火花。

讀完整本書還是思緒萬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師怎麼可能去發現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呢?怎麼可能與孩子一起探索他們的生活與成長的世界呢?怎麼可能幫助孩子建構他們自己的學習生活呢?這麼多的問題圍繞着我,我想答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傾聽與支持,讓孩子獲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與情緒情感。我想説:親愛的孩子,老師會聽你説,聽你説你的故事,你的夢想,你的成長…

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幼兒的一日生活都是安排得非常緊湊的,一個環節緊接着又一個環節。剛開展完一個活動,又得馬上準備開展下一個活動了,連氣都不喘一口。老師往往連喝一口水、上個洗手間的時間都得控制好,控制不好便避不了會出事。“老師,你在聽嗎?”哪能仔細傾聽幼兒的話?

如果幼兒園的活動節奏沒有那麼緊張,如果老師中午能有一點休息時間,不用因繁瑣的事情而從早上直落到傍晚,傍晚又把工作間搬回家持續到深夜,第二天天剛亮又拖着疲憊的身軀去上班……剛吃完早餐便就要帶幼兒跳劇烈的晨間操,每天都只能處於帶病狀態地強作歡笑,試問哪有心思去仔細聽幼兒説。《幼兒園指導綱要》中説到的以幼兒為主導,大家都知道。只是無暇顧及罷了,真是力不從心。

但願能使老師精力充沛、能讓老師騰出時間仔細傾聽,能使安東尼們對課堂感興趣的幼兒園早日出現,使安東尼們能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書中第四章“促進對話”中有這麼兩句“好的老師是你能夠向他提問,並不以此為恥。”“當我們有重要的事情而開班會時,她總是傾聽,而且她問的正是我們所想的問題。”説明了創設對話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教師的有效的對話能夠豐富、激發幼兒的思維。“提問”是促進對話的有效工具,提問可以引出有創造性的想法,可以揭示兒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強教師已有的思想或檢驗兒童習得了多少知識。所以教師的提問應該是開放式的,它可以得到一個很長的或多樣化的答案,包含豐富的觀點和想法。封閉的問題只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猜測老師的想法是什麼”。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開放式提問,怎麼樣才能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這是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以下幾個開放性問題,是在觀摩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整理分析教師的典型提問的基礎上得來的,與大家共享。

一、關於這個問題你知道什麼?

教學從哪裏開始?教師最先了解清楚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是什麼,關於目前的教學內容幼兒到底瞭解了多少,即幼兒的已有經驗。力求瞭解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能力狀況,以確定教學的起點、目標。

二、通過活動,你發現了什麼?

這一開放式提問的前提,就是讓幼兒經歷發現的全過程。教師要非常關注幼兒的點滴發現,與幼兒一擔分享發現的欣喜;注重同伴之間發現後的交流,通過交流去幫助幼兒思考梳理在活動中的發現、發現的方法、碰到的問題,把幼兒原本的無意活動引向有意活動,增加活動的計劃性,提升思維的質量。

三、你還有什麼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大家?

兒童站在自己的思維水平和立場提出的問題,在成人看來是幼稚可笑或不可理解的,但在同伴中卻很能引起共鳴。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世界中,使用相同的思維和語言表述方式。同伴之間的問題解答,也最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兒童在提問和同伴回答這一過程中,學習着同伴提問、回答的技巧,也分享着同伴的經驗。

四、你還想了解什麼?

集體教學應該是讓孩子帶着問題進來,帶着更多的問題離去。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嘗試着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激發起對周圍世界更加關注的興趣。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4

在《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中提到:“一視同仁,關愛‘特殊孩子’”,要求幼兒教師要能夠平等地對待全體幼兒,給他們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幼兒的愛是教師的職業天性,是一種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對班中的每一個孩子我們心中需要有個“天枰”,客觀、公正的對待他們。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總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出現,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師愛該如何的呈現?對於特殊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去關愛?

的確,怎樣去愛孩子是我們的專業素養之一,記得蒙台梭利曾經説過“不能因為同情而教育,而是要以博愛、哲學、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讓我想起了他——小宇。細細回想,對這個孩子從一開始就有了特別的情愫:第一次接觸這個孩子時,給我觸目驚心的是他的手,長期的吮吸手指,大拇指上的肉凸出來一大塊。後來漸漸瞭解到他是單親家庭,一直和媽媽生活。為什麼他頻繁的吃手指?是缺少安全感,用這樣的方法來緩解情緒和壓力。小宇平時典型的表現就是好動和攻擊性,因為他的好動影響了班級孩子的秩序,因為他的“不友好”常常使其他的孩子無緣無故的受到傷害,我幾次利用下午孩子離園的時間與他的媽媽進行溝通,向他的媽媽“告狀”,但他的媽媽在言語中似乎不是特別理解我們,小宇媽媽覺得既然孩子送到了幼兒園,老師就應該管好孩子,無時無刻的“盯好”他,幾次溝通都沒有達到“實質的進展“,小宇還是我行我素,在班級裏時時的闖禍,與家長的溝通沒有起到積極地效果,反而多次的“告狀”,他媽媽覺得是我們老師的責任,認為我們沒有公平的對待小宇,感到委屈的同時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言行:對小宇我們從一開始就很同情,很少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因此我們的關注是膚淺的,只是為了提醒他不吃手指,只是為了不讓他去影響別人等等,沒有深層的思考為什麼他有這樣的行為?在班級裏,小宇經常是批評的對象,經常有孩子向我告狀:“小宇又打我……”,久而久之,其他孩子都認為小宇是個壞榜樣,有時班級裏孩子哭了,即使不是小宇乾的,孩子們也都是先説道:“老師,肯定又是小宇打的吧!”,在家裏,由於小宇是離婚的家庭,他跟着媽媽,但媽媽經常上夜班,平時都是由外公接送的。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對XXX寬容多點、鼓勵多點、表揚多點呢?其實小宇這個孩子的情商還是比較高的,對老師有禮貌,也喜歡幫助大家做事情,就這樣我改變了以前的方式,對於小宇的犯錯我基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對於小宇的好的表現我是小事誇大,並經常請小宇做小老師、小組長,給他戴上“高帽子”,就這樣小宇和我建立了信任,我在她的媽媽面前也是儘量説他的好的表現,並希望家長在家裏能多多教育。後來,小宇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進步。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對於班中的“特殊孩子”,我們應該以“博愛的精神”去觀察他們的行為;以“哲學的思想” 去分析、解讀他們的行為;用“科學的方法”來幫助他改掉不良習慣。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5

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祕密的核心。你讀什麼樣的書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什麼也不讀,那麼你的頭腦就會萎縮,你的理想將因失去活力而動搖。書籍和閲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昇華與淨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有幸拜讀了《做一名快樂的幼兒教師》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了更好的認識,現談談我的感想。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環境,但你可以快樂自己。你不能控制別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快樂的源泉來自自己,而非他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掌握自己快樂的鑰匙。總之,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羣花兒一樣的孩子,孩子的真情包圍着我們,孩子的樂趣感染着我們,孩子的笑聲滋潤着我們,我們用青春的節拍和孩子成長的節拍融合在一起,我們不妨“蹲下來説話,笑起來交流”,用欣賞的眼光,創造性的工作和寬容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個幼兒,從一定意義上説,教師的幸福意味着幼兒的幸福,意味着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意味着我們幼兒教育的良好發展,我們期盼着有更多的教師在工作中能獲得幸福感,用自己的幸福感染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譜寫我們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