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抒情作文

精選抒情作文彙編五篇

欄目: 抒情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33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抒情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抒情作文彙編五篇

抒情作文 篇1

“哎哎”,我正在班上看書,旁邊的女生突然湊過來,“你是不是喜歡盜墓筆記啊?”見我一臉的錯愕,她可能覺得有些好笑,於是解釋道,我看你的頭像,是聚長白,所以我猜你不是喜歡長白山就是喜歡盜墓筆記。“是啊…”我突然感覺到一股親切,又想起了那個懵懂的年紀…

“午好,我叫小奈,你叫什麼啊…?”雖然我不得不承認這聲音很好聽,但還是被嚇了一跳。我抬起頭,理直氣壯的打量着這個不速之客。要知道如果不是覺得自己受到了驚嚇,我估計不會有這麼大的膽子。要知道我從來不和女生説話。“叫我關關吧。”她又露出驚訝的神色,“關關…愛情公寓哈哈。”不知道為何,我對她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但畢竟是內向,竟然一時語塞,。“和我熟的都這麼叫。”我自己察覺到語氣有些生硬,但又不知道該説什麼。還好她化解了尷尬,“你是在看盜墓筆記嗎?”“是啊”“那…我可以和你一起看嗎?”我有點猝不及防,但還是答應了她…於是我們一起在公園的長凳上度過了一個下午。以後就漸漸熟絡起來,我們開始是聊盜墓筆記,後來就什麼都聊,聊漫畫,聊夢想…

她喜歡子不語,喜歡東野圭吾,也喜歡盜墓筆記,大多數時候都是我在認真的聽她講,她在眉飛色舞的説。她喜歡書法,她的字很好看,沒有書法家肆意狂狷的風格,但是細膩卻有着一身的傲骨。我看過她寫字,很舒服,就像和她在一起一樣舒服,我喜歡她,她的一切都讓我着迷,她懂得很多,卻從來不炫耀,她知道我聽不懂太深奧的東西,所以總是拿我喜歡的東西來告訴我一些難懂的道理。

她想去西藏。她問我,你會陪我一起去嗎?我説,會的。她像往常一樣笑了,我也笑了,我被她的笑迷住了雙眼,以為一切都還像原來一樣自然,以為她永遠不會離開我…

我們總是喜歡在分別的時候,説盜墓筆記裏的台詞。她總是笑着説,“我這樣的人,即使有一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也不會有人發現。”我也會説,“要是你消失,至少我會發現。”

她真的消失了。那天她笑着説完,眼角帶着淚花,我卻沒有在意。我已經習慣了有她的生活,可是她卻走了了。沒有告別,沒有擁抱,可能,也沒有掛念…

就像韓寒説的,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迷,你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離去,那聲再見竟是最後一句…

我只是懷念有你的日子,感謝我的生命中曾經有過你。嘿。姑娘,要是你消失,至少我會發現。

抒情作文 篇2

鳳凰衞視評論員邱震海先生在《理性精神——大國崛起之關鍵》一文中説:理性精神與其説是一種精神,還不如説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歸納起來就是:培養對終極知識的追求興趣及隨之而來的懷疑能力,是一種對社會、對人生、對人類的思考,是一種理性的追問。利瑪竇曾在《中國札記》裏,批評中國人沒有理性思維,缺少理性精神。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要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高考(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後,我發現今年部分省市的作文題,在這方面做了可喜的嘗試。

以往中國的作文試題明顯地帶有抒情性,而世界上一些教育大國,都比較重視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比如20xx年法國中學生會考作文題:1.對於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沒有利害關係?2.為了給自己一個未來是否應該忘記過去?3.解釋托馬斯·阿奎那作品的意義。

這些作文考查的都是學生對人生哲學的思考。

再來看看去年美國高考作文題。第一個,每一個成就是否會帶來新的挑戰?第二個,接受羣體的價值觀可以讓人們免於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嗎?第三個:鼓勵不同意見的羣體是否比不鼓勵那樣做的羣體運行得更好?

這種沒有對錯之分的考題是美國作文最愛出的一種類型,其考查的並不是學生在這方面的態度,而是看學生如何能把自己和點評作文的老師説服了。也就是説,要看你如何擺事實,講道理,如何把你的觀點呈現在閲讀者面前,然後用事例説服人,讓人信服。

歐美這幾年的作文題,往往是直接採用問句的形式出現,提出問題,拋出矛盾,啟發學生理性思考,省去了學生審題的時間,又不帶有命題者的主觀色彩和情感傾向,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認為作文題不單單是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因為寫作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事,它首先是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思維方式、思想認識的事,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價值取向,是創造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作文題和這個國家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高考作文《一家之言:高考作文題告別抒情》。近年來的高考作文,越來越重視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思考。這些思考的背後是學生文化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而這也正是高考作文關注學生的理性思維的意義所在。

如何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首先是提升人的理性,對學生有更深切的人文關懷。

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教學,側重於通過言語技能的學習去領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藴,培育其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而高中語文則必須把價值觀的鍛造、精神家園的構建放在首位。

錢理羣教授曾經説過:“中學語文教育落實到人文教育上時,就是給人建立一種精神底子。一個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認為這種精神底子應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即給人的生命一種亮色。”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根據目前社會轉型期的特點,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針對其一些弱點,如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狂熱偏激、好走極端、反教育、盲從、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利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獨立分析問題、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對世俗的現象有自己清醒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有反思的能力,對未來生活有一定的構想併為之努力奮鬥,具有積極昂揚的狀態,具有崇高的生活信念,屏棄假、醜、惡,追求真、善、美。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丟失思維能力,不能沒有理性的底藴,不能缺少了陽剛之氣。我們處在高中語文教學崗位上的每一位老師不能不去思考我們能教給學生什麼,學生在我們的指導下能學到什麼。

當然,作文中藴含的文化價值觀、審美力以及理性思辨力既不是空中樓閣 ,也有別於曇花一現式的靈感。它來源於對生活的獨特觀察,來源於閲讀中的雋永品味,更來源於作文教學中對思維訓練的執着追求。板結的土壤結不出甜美的果實,只有在具備厚實的人文素養的心田裏,才能綻放絢麗的理性之花。所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關鍵在學校的校園文化、精神建設。朱熹早就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我們正處在鼓勵創新展現自我的時代,鼓勵打破“宗經”思維的束縛,更應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抒情作文 篇3

現在我長大了,我們家又多了二寶,外婆忙於照顧二寶,與我接觸少了,我每次見到外婆,她的白髮彷彿又多了幾根。我和她説的話不多,但我能從她關切的眼神中看出,她對我的愛並沒有減少。我每次去外婆家,最先聽到的是:“最近身體怎麼樣?學校裏啊開心?”相比成績,外婆更看中健康和快樂!

外婆從不表達自己的'愛,我懂得,大愛無言;外婆總是反覆叮嚀,我懂得,這是關心;外婆對我要求嚴格,我懂得,這是期望;外婆從不埋怨牢騷,我懂得,這是奉獻!

我懂你,外婆的愛,無私、無言的愛!

抒情作文 篇4

二月,不緊不慢,一場雪的引路,接着是陽光的普照。轉換在眨眼之間,天氣由寒轉暖。

花還沒開,香氣卻已經撲鼻而來。

聞到了花香,看見了綠意。一切,在悄悄地發生。二月,給人希望和期待,希望一場轟動的春生,期待一場絕美的相遇。

那些含蓄的苞蕾,正翹首以待。那些春風之後的笑顏,在一江水中游過來。春天,從二月裏開始,歡快的來了。

帶着喜悦的心情,準備着春天的一素花意。

多想,摘一枝翠生生的花,站在陽光明媚裏,笑容滿面。迎接新意,靜等花開。

二月,遇見的美好,帶着愛的滋味,含着深情的美麗,盛開。

而我,只願,在二月裏,拈花微笑,遇見你。

明日,立春。

二月的初始,就是春的開始。耕耘,播種,合着希望,一起在春意裏,深情以待。春是温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萬物復甦。

“誰在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不識。明日倘若桃李消,莫問老梅知不知。”

二月梅開正豔,許多植物在籌備着迎接春天的到來。二月,春意漸起。冬雪下埋着的綠芽,已經悄悄地探出了頭。

花事將濃。

我想,扛着一枝春花去看你。看見那滿身的歡喜,看見那滿心的喜氣。是生長的時候了,那就集聚所有的力量,綻放出春的輝煌。

用一枝花,寫一封信,寄給春天,寄給你。

而我,只願,在二月裏,拈花微笑,看見你。

春起,花襲。

陽光明媚的季節裏,還有少許的寒意。因了寒冷的澆築,才會有春天裏的繁花盛開。二月,是喜悦的。

那些帶着希望的風箏飛上天空,孩子們歡樂的笑聲裏,春天就這樣來了。

每個人都在計劃着,在春意盎然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予春天。

那就積極的,樂觀的,温暖的,微笑着迎接二月的春來。

二月,春來。

而我。只願,在二月裏,拈花微笑,祝福你。

抒情作文 篇5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許多言論,現代人常用的一個成語“三十而立”就源自於其中。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是怎樣理解“三十而立”的?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我們是怎樣去做“三十而立”的?在古代聖賢的眼中,又是怎樣來界定“三十而立”的?

于丹教授曾説:“人的視力有兩種,一種是向外無限寬廣的拓展世界,另一種是內向的發現內心。”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是對物質世界的追求,另一種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我們不得否認對物質追求的必要性,但更不能否定需要對精神世界追求的緊迫性。

現實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人理解的“三十而立”應該是,在自己奮鬥是前三十年,需要為自己打好根基,積累“資本”,到三十歲左右,應該有自己滿意的房子、車子、票子、椅子、位子。總得概括起來就是,到三十歲左右時,我們需要獲得、擁有比較滿足的家庭環境、經濟實力、職業地位和權力範圍。這是今天很多人的渴望,也是很多人奮鬥的理由。

那麼,真正的孔子所説的“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于丹教授説:“三十而立,是指一個人在三十歲時,內心的定位應該要明確。”就是在精神上,在心理上有個成熟的跡象,能夠明白自己的方向,有對事物判斷的價值標準,而不是外在的對物質的追求達到一個“立”的結果。這應該才是“三十而立”的真正含義吧。我們所理解的“三十而立”是簡單的從宏觀需求上來説的,但忽視了內在本質的東西。而恰巧,內在的、本質的微觀才是它的真正含義,這也證明了我們對微觀精神世界追求的缺乏性和緊迫性。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的變遷”,“立”則變,“不立”則不變。我們成長的一生應該學會一道計算題,很簡單的計算題,就是三十歲之前要學“加法”,三十歲之後要學“減法”。“加法”就是在人生的前三十年我們對學歷、財富、地位的不斷追求,這是一個遞增的過程。而在三十歲之後,會隨着自己閲歷的逐漸豐富和視野的逐漸開闊,有些東西我們要將它看淡,就是一個“減法”運算,要適當的減少對一些不必要的追求。減輕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讓自己提放自如,學着去欣賞一些東西,而不是去改變一些東西。學着去撥開自己的心靈塵網,控制無止境的慾望,試着去知足、去改變。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樣人生就會沒有什麼動力,也就會沒有什麼成就了,其實不然,不以物累,剔除不必要的雜質,輕裝減行,我們會覺得生活有別樣風采。因為你內心不是依賴於外物的,“加法”的生活已經讓自己知道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三十年的摸索,自己也已經有了一個內在的定向,我們的潛意識不會放棄內心本質的東西,“減法”裏所減去的東西確實是自己不需要的,確實是阻礙自己成長和發展的。

有句話叫“自己花掉的錢才算是自己的”,如果一個人在無止境的追求一切,從不考慮自己去享受,那麼,到他生命的最後,他會疲憊的問自己——“我追求了一生,到底獲得了什麼?”這不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嗎?因為他一直活在一個“自我限定”的空間裏,把所有的“行囊”都背在身上。泰戈爾曾説過“當鳥翼繫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人揹負的東西越多,所獲得的成就就會越少。所以在三十歲以後學着減少對一些表象的物質追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真正的做到“三十而立”的“立”確實很難。物質生活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是真的拋棄對物質的追求,我們不要説“立”了,就連“安命”都難。那麼怎樣才能在三十歲時可以做到“立”呢?對於男人來説,二十歲左右,幾乎是一無所有,要做到“三十而立”,只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裏,你必須要去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簡單的文化知識,更多的要去學習為人處事,在這個實踐性的過程中,你的內心必須要迅速成長,觀念必須果斷樹立,這十年裏,你可以忘乎所以的追求,瘋狂的奮鬥,積累“立”的資本,這十年的鍛鍊和成長是你一生的財富。對於女人來説,不要等到二十歲才為“立”做準備,因為女人在三十歲之前始終比男人先成熟,你可以沒有男人那麼強的事業心,可以沒有男人那麼大的心裏承受力,但你不能沒有比男人差的學習能力,在你開始明事理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去探索,你擁有對細小事物發現的洞察力,這就是你的優勢,而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就是對發現的總結和運用能力。當然,如果你再擁有一顆上進的渴求和一顆強心臟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人類的共同人格理想是:“神於天,聖於地。”即可以超越一切現實的羈絆和束縛,在理想的天空自由馳騁,又能夠在現實的大地上建功立業、揮灑自如。然而,天時地利人和的境界畢竟是可遇不可求,人生的理想到底是應該仰望於天空還是俯身於大地最終還是要我們自己選擇的,這也就是説能不能做到“三十而立”完全在於我們自己。

不是怕我們做不到“三十而立”,而是我們在倉促的忙碌中對它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正確理解它很重要,對它的追求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只有正確的理解“三十而立”的含義,我們才不會對自己有太多不必要的限定,才會真正的領會到“立”則變,“不立”則不變的真正含義,才會去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我還不是三十歲的人,對“三十而立”的含義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通過學習現代前輩們的思想略懂一點點。也許我根本也做不到“三十而立”,但我會盡力去做。我覺得先輩們留下來的東西對生活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我們很有幫助,在忙碌之餘給內心一點寧靜的空間,給頭腦一點思想的空間,尋找一下自己原本的東西,可能這樣,我們的一生才會是真正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