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説明文

地藏節有什麼習俗

欄目: 説明文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地藏王即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所以稱為地藏。下面是相關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藏節有什麼習俗

  地藏節有什麼習俗【篇一】

在過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廟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

民間的地藏節可遙接目連救母的中元節。説是老百姓怕目連在地獄救母眼睛不看見,故在此夜,家家敬王之後,插燃香燭,街市滿地皆紅,香是敬佛,燭是與目連照明。又有人家屋檐下插上一排棒香,有的則是在茄子周身插滿棒香排在屋檐下稱作“落蘇燈”。

地藏菩薩塑像

落蘇是茄子的別稱,《本草綱目》記載“茄,一名落蘇,名義未詳,按《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酪酥也,於義似通。”,而宋時的《澠水燕談錄》説是因犯了錢王的忌諱,至今滬語中茄子仍叫落蘇。插落蘇燈或取其諧音“落得舒適安逸” 意求地藏王保佑全家平安。孩童們也有自己的落蘇燈。就是在落蘇當中挖一個洞,裏面插上一根小蠟燭,便成了一盞落蘇燈。孩童們聚在一起,比誰的落蘇大,比誰的燈兒亮,或追逐、或雀躍、或歡叫,或嬉鬧,走家串户,忽有一陣風吹過,如吹滅了其中的燈兒,笑聲中就會爆起一陣惶急的哭叫,因此地藏節又稱落蘇節。

在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煉之所,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二十五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游人很多,到處設有茶棚。茶棚的佈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蓋山門”。

常州地藏節以東郊三官堂為集會之所,拜香的人絡繹於道,農民多於這天將田具及木製品陳列於路邊任人購買。如皋縣和泰縣都於晚間用各種顏色紙剪成荷花瓣形狀,粘貼碗口一週,碗內放只酒杯,燃以燈芯,放在門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燈”,亦稱“碗兒燈”。

蘇州地區,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幾重門以及圍牆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時點燃,叫做“燒地頭香”,俗稱“燒狗矢香”。傳説,元朝末年,張士誠統治蘇州時期較得民心,死後蘇州人還懷念他,就借用地藏節燒地頭香的形式,寄託他們的哀思,名為“燒九四香”,因為張士誠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燒九四香”便訛作“燒狗矢香”了。

九華山廟會,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現在九華山廟會的內容由佛事活動,以旅遊招商信息發佈會、旅遊業務洽談會為主要內容的經貿交流活動,文化娛樂活動有板龍燈會,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梅戲演出、佛教音樂演奏會等。

寧波寧海地區,“七月種,八月拔,嘸不根,嘸不葉” 七月最後一個晚上家家户户插香。把房前、房後、路邊、院子都插上香,嘴裏念着地藏王菩薩保佑。

  地藏節有什麼習俗【篇二】

在過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廟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

民間的地藏節可遙接目連救母的中元節 。説是老百姓怕目連在地獄救母眼睛 不看見,故在此夜,家家敬王之後,插燃香燭 ,街市 滿地皆紅,香是敬佛,燭是與目連照明。又有人家屋檐下插上一排棒香,有的則是在茄子 周身插滿棒香排在屋檐下稱作“落蘇燈 ”。 落蘇是茄子的別稱, 《本草綱目》 記載“茄,一名落蘇,名義未詳,按《五代貽子錄》 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酪酥也,於義似通。”,而宋時的《澠水燕談錄》 説是因犯了錢王 的忌諱,至今滬語中茄子仍叫落蘇。插落蘇 燈或取其諧音“落得舒適安逸” 意求地藏王保佑全家平安?孩童們也有自己的落蘇燈。就是在落蘇當中挖一個洞,裏面插上一根小蠟燭 ,便成了一盞落蘇燈。孩童們聚在一起,比誰的落蘇大,比誰的燈兒亮,或追逐、或雀躍、或歡叫,或嬉鬧,走家串户,忽有一陣風吹過,如吹滅了其中的.燈兒,笑聲中就會爆起一陣惶急的哭叫,因此地藏節又稱落蘇節 。

在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煉之所,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二十五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游人很多,到處設有茶棚。茶棚的佈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蓋山門”。

地藏節活動圖冊常州地藏節以東郊三官堂為集會之所,拜香的人絡繹於道,農民多於這天將田具 及木製品陳列 於路邊任人購買。如皋縣和泰縣都於晚間用各種顏色 紙剪成荷花瓣 形狀,粘貼碗口一週,碗內放只酒杯,燃以燈芯,放在門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燈 ”,亦稱“碗兒燈 ”。

蘇州地區,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幾重門以及圍牆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時點燃,叫做“燒地頭香”,俗稱“燒狗矢香”。傳説,元朝末年,張士誠統治蘇州時期較得民心,死後蘇州人還懷念他,就借用地藏節燒地頭香的形式,寄託他們的哀思,名為“燒九四香”,因為張士誠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燒九四香"便訛作“燒狗矢香”了。

九華山廟會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 現在九華山廟會的內容由佛事活動,以旅遊招商信息發佈會、旅遊業務洽談會為主要內容的經貿交流活動,文化娛樂活動有板龍燈會,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梅戲演出、佛教音樂演奏會等。

寧波寧海地藏節的一些記憶,“七月種,八月拔,嘸不根,嘸不葉” 七月最後一個晚上家家户户插香。把房前、房後、路邊、院子都插上香。嘴裏念着地藏王菩薩保佑,説不清楚為插香的真正含義, 聽老人們説,以前村大路,還有四合院的院子都是用河卵石鋪起來的! 又很多很多圖案造型的! 大家就按照這個圖案造型插上去看上去亮亮的非常漂亮! 還有如果是沒有圖案的,大家都自己想,什麼龍、鳳、花的…… 看上去非常漂亮!

  地藏節有什麼習俗【篇三】

在過去,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廟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女必往敬拜。特別是南京的清涼山相傳為地藏菩薩修煉之所,從月初起燒香膜拜者就絡繹不絕,到二十五日以後尤為興旺,清涼山上下游人很多,到處設有茶棚。茶棚的佈置,各種各樣,一直到月底過了,方才停止香火,叫做“蓋山門”。

常州地藏節以東郊三官堂為集會之所,拜香的人絡繹於道,農民多於這天將田具及木製品陳列於路邊任人購買。如皋縣和泰縣都於晚間用各種顏色紙剪成荷花瓣形狀,粘貼碗口一週,碗內放只酒杯,燃以燈芯,放在門前,家家如此,叫做“地藏燈”,亦稱“碗兒燈”。

蘇州地區,是晚人家各在庭院四角,幾重門以及圍牆下地面遍插棒香,同時點燃,叫做“燒地頭香”,俗稱“燒狗矢香”。傳説,元朝末年,張士誠統治蘇州時期較得民心,死後蘇州人還懷念他,就借用地藏節燒地頭香的形式,寄託他們的哀思,名為“燒九四香”,因為張士誠的乳名叫“九四”。日子一久,“燒九四香”便訛作“燒狗矢香”了。

Tags:地藏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