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精選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5K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

一、觀後感的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説,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説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説。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敍夾議的形式,“敍”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敍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敍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繫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説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精選8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1

影片《建國大業》表現的歷史事件時間地域跨度大,人物眾多,事件紛繁,但是編導是大手筆,始終圍繞民主建國進程這一主題,抓住國共兩黨既聯合又鬥爭這一主線、民盟民革為代表的民主黨派親歷政治協商,促進建國大業這一副線展開,展現了抗戰勝利後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最終發展走向。

影片安排了100多位明星出場,但是沒有像往常一樣,戲為明星服務,而是遵從藝術規律,明星為戲服務。國共兩黨的領袖人物是重點,民盟民革的巨擘人物也是重點。編導不惜濃墨重彩潑將上去,使他們成為事件發展的推動人物,讓他們有思想有語言有形象,還有生活細節的交相輝映。影片精彩之處在於對非主要角色的淡化處理,看似逢場作戲,實際是刻意安排。由於明星效應,每一個人物角色的現身亮相都是劇情的需要,都給人深刻清晰的印象,而不是走過場,圖顯擺,因而沒有感覺生硬牽強。編導是高明的服裝設計師,詳略剪裁體面得體;又是高明的繪畫大師,潑墨寫意隨意點染駕輕就熟,自然得當。

影片故事性強,因而觀賞性也強,對觀眾的要求也比較高,要對史實有所瞭解才好消化片中的情節內容,理解台詞對話的含義;對史實不甚瞭解也無妨,囫圇吞棗僅看明星表演也是過癮的。該片是大片,但是投資並不大,據説本來投資要達到4個億,由於眾多明星參與卻大多不言錢,使投資大為減少;因為他們有一種想急切參與表現的慾望,懷揣一份藝術的良知和責任。我給唐國強的表演打90分;給張國立的表演打80分,他的演技固然可以,畢竟形象還是差了些許;張瀾也該打90分,我們此前對他的銀幕形象不熟悉,感覺還可以;宋慶齡、宋美齡比此前的銀幕形象都差,懶得打分了。

《建國大業》是一個平台,明星悉數登台展演,電影發展到今天,這是拿得出手的一盤菜,已足顯中國氣派。明星們開了一個好頭,就要繼續朝着這條道路走下去,觀眾捧抬你們,你們應該把心掏給觀眾;明星的奉獻精神多一點,銅臭氣味少一點,中國電影的發展就快得多。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2

以前,時常像別人説。如果自己以後若是“才高八斗”就一定報考歷史專業。這麼説一方面是想説自己是有理想的,一方面表明自己“志存高遠”。是的,歷史是“高遠”的,那樣高遠,而我卻淺薄十分。歷史並非是完全的鮮衣怒馬繁花似錦,事實上它很殘酷,戰爭和暴政足以將它塗抹的血跡斑斑、鮮血淋漓。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帷幕。演繹了一場大氣的時代風雲。在那樣一個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蔣介石的'勝利無可爭議,中共實力懸殊毋庸置疑,然而歷史的結局卻不得不讓我們重返那早已消逝的雲煙往事中,尋找勝敗逆轉的答案。

開場,陳紹寬前輩一句“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幹”不由讓人心生敬畏。白晝時馮將軍提着燈籠找老蔣時一句“不提燈籠我看不到光”體現了社會的黑暗。李公樸過世後,聞一多先生激越的講道:“李先生,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説説話。而他所寫的所説的,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説的話”給我留有深切的印象。是的,用自己的筆,勾勒出紅旗炙熱。用自己的話,描繪出山河秀美。有華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些年,我們得了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了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穿起了倍加珍惜的漢裝,卻被説屬於扶桑。

不懂made in America,卻知道中國創造。短暫的兩小時道不盡他們愛過的熱忱。説不盡解放了上海,打仗累了,無棲息之所睡於馬路上的一幕,宋慶齡為什麼看到了中國中共勝利的原因。走過無數泥潭,歷經血雨腥風。毛澤東同志站在城樓上莊嚴的宣佈“中國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的身影……

甲午已去,乙未又至,方知愛歷史不為“志存高遠”,只為拾起我們的歷史,我的祖先,華夏,炎黃。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3

9月25日上午錦州市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召開慶賀建國60年大會,會後招待看電影《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講述1945年開始到1949年偉大祖國解放之間的幾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電影中最讓我們錦州自豪的是打遼瀋戰役之時毛澤東同志站房屋上,周總理問他在幹什麼?毛澤東同志説在看錦州,周總理説這離錦州有一千里呢。可見錦州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可書上一筆。當年遼瀋戰役的勝利對於全國的勝利起關鍵的作用。

《建國大業》以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國體為主題,主題重大,集中、突出,類似反映建國題材的影片較之只能望塵莫及、自歎不如。

《建國大業》雲集了170多位華語影壇一線明星。

電影《建國大業》再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

在解放上海後,戰士累的睡在大街上,這一細節感動着宋慶玲先生,才使她能來到她的傷心地北平,促進中國各民主黨派政治協商制度會議開始。

細節決定成敗。在炮火連天之時,讓你的心緊張,又來了一個浪漫的場面,主席和總理帶着兩孩子在挖菜,山花燦爛,家庭温馨,建國之後的幸福生活應是如此。這一細節讓人看到了希望。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4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誌着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日,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澤東同志和周總理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澤東同志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期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徵着勝利的標誌。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後,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澤東同志喝醉酒後倚靠在牀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掛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我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澤東同志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着想。正是由於毛澤東同志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名族職責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此外,影片中還為我們塑造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壯志難酬的蔣經國,心繫人民的張瀾,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李宗仁,都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羣眾,戰士,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對象,他們的名字就應被世代傳唱!

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富強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有朝一日該為民族奮鬥,該為人民奮鬥的就是我們這一輩的人了,因此,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為中華民族而奮鬥!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5

從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領袖戲”,但是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領袖們,這回充滿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邊。影片《建國大業》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籌備為主線,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風雲歲月。電影的主創雖然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但大多數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人。這是我們民族彌足珍貴的一段歷史,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知道這段歷史、回顧這段歷史。

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早已被觀眾認可,但這次着力展現的,是人物的內心情感。唐國強的表演比以往要放鬆,我個人認為也更好看。政治局開會的時候,毛澤東把蠟燭吹滅了,摸着黑繼續開會,他説,留下半支蠟燭晚上還要寫東西呢;七屆二次會議的時候,各位領導從拐角處依次走進會場,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有看頭,這種細節都很好看。

劉勁扮演的周,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印象。有一場戲,當得知我方沒能保護好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將軍,平時一向親和儒雅的終於大發脾氣,痛罵手下“都是豬腦袋”。的確生氣,但我個人認為,他這麼做還有一個“心機”,先把下屬狠批一頓,毛澤東同志反倒不會再發怒了,目的還是為了保護下屬。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淮海戰役勝利後的那個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領導人終於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澤東喝醉了,嘴角掛着微笑歪倒在一邊;周恩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擁抱在一起,讓我也感動的跟着掉下眼淚。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6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誌着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澤東同志和周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澤東同志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希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徵着勝利的標誌。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後,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澤東同志喝醉酒後倚靠在牀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掛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澤東同志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着想。正是由於毛澤東同志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名族責任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羣眾,戰士,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對象,他們的名字應該被世代傳唱!

如今,中國已經變得富強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努力學習,有朝一日該為民族奮鬥,該為人民奮鬥的就是我們這一輩的人了,因此,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為中華民族而奮鬥!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7

太多深沉次的東西,就只是單純的看電影。這次在我們鐵塔公司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時候,培訓老師組織我們看《建國大業》,可是這一次,看的我們真是熱血沸騰啊!

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看着電影,想着歷史,心中無限感慨。遐想當年歷史的種種,心中激起了年輕人澎湃的漣漪,心在起伏。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句“霸氣”之語,正是由這部電影生生烙印在了我的了腦海裏!《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着實讓人激動!這部輝煌的影片,強調了新中國經歷的過程,讓我對1945—1949年這5年裏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及我黨第一代領導人的英雄事蹟有了更加詳細和深刻的瞭解。

在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同志,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澤東同志説,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看到這一幕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了,我真的想説“祖國,我愛你”。

“向前、向前、向前……不願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組成我們新的長城……”《義勇軍進行曲》將永遠陪伴在我們的左右,讓我們時刻認識到祖國的艱辛,祖國的強盛,祖國的偉大,使我們不斷地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為肩負起強大祖國的重任而拼搏!

建國大業700字觀後感8

9月17日,在《建國大業》上映的第二天有幸觀看了這部歷史影片,精良的製作、演員陣容強大都是這部影片吸引觀眾眼球的訴求點,為新中國60華誕獻禮也成為這部影片的宣傳口號。前來觀看影片的除了年輕人之外,一些父輩、祖父悲人們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講述了自抗日戰爭後重慶談判到開國大典的國共兩黨的紛爭,影片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內戰上,而是通過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深度刻畫,從兩個人的處境上反映內戰的形式變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飽滿,尤其是蔣介石兒子蔣經國的細分較重,肩負父親給於的重任為了穩定上海物價大義滅親,對孔家的囤積物資行為進行打壓,但是當宋美齡赴美求援被拒,副總統李宗仁分裂國民黨,父子二人心知大勢已去,南京的成羣的白鴿圍繞着父子的沉默盤旋,似乎寓意這戰爭的結束,和平來了,但是不屬於他們。

從戰略轉移時的消瘦,毛澤東隨着解放軍的節節勝利逐漸精神飽滿,當北平解放的消息傳來,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國際歌,在“英德納雄納爾——”的歌聲中,毛澤東倚着牆壁,回憶起征戰的歲月——抗戰轉內戰,多少苦難終於結束了,表情裏難掩興奮。當最終1949年10月1日的閲兵式上,毛澤東站在檢閲的汽車上,往事再次湧向心頭,一代偉人也留下激動的淚水,為逝去的先烈,也為自身靈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敍述角度獨特,人物刻畫飽滿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演員陣容了,172位知名演員在150分鐘的影片裏不到一分鐘就有一位明星出現,除了唐國強、張國立等絕對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戲份少得可憐。劉燁、王寶強、葛優等演員只有一句台詞,以影帝梁家輝為首的許多演員甚至一句台詞也沒有,影片看外之後才發現演員表上竟然有王學兵,問了問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個小兵,只有一個鏡頭,一閃即過,而我所錯過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個。

影片最後在開國大典的真實影像資料中結束,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偉大的新中國終於成立了,中華兒女歷經苦難終於迎來裏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