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皮書》觀後感3篇

《綠皮書》觀後感1

第91屆奧斯卡獎落下帷幕,影片《綠皮書》成最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其中最佳男配角馬赫沙拉·阿里還出演了《阿麗塔:戰鬥天使》中的反派維克特,片中一個沒有台詞的現身,光光靠眼神就透露出犀利演技。優秀的演員就是這樣,即使沒有一句台詞,也能將情緒表達出來。做到極致的更是直接不露臉,比如《霍比特人》系列中的惡龍史矛革配音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僅僅通過磁性通透的聲音塑造怪物傲慢自大的性格。《綠皮書》中阿里扮演的唐納德·謝利音樂家,表情動作自然,情緒流露真實,配得上奧斯卡獎。

影片中看似有兩個主角,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託尼·利普。因為並沒有正面詳細介紹唐納德·謝利,而是從他和利普相互瞭解的過程中,側面描寫了謝利的家庭,身世和生活。託尼·利普,美籍意大利人,舉止粗魯的大吃貨。有黑道背景,在歌舞廳當過服務員兼打手。由於經常打人,換過很多工作,住在紐約治安最差的布朗克斯區。對黑人有偏見,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都直接扔垃圾桶。唐納德·謝利,文化高且有操守的黑人鋼琴家,只彈奏施坦威鋼琴,住在卡內基音樂廳樓上,室內裝飾豪華,各種奢華擺件和玩物,有僕人打理生活。

謝利即將到歧視黑人風氣嚴重的美國南方進行巡迴演出,所以需要僱傭司機,僕人以及保鏢。謝利給出的要求很高,而且待遇也不低。他一開始就相中利普,可利普也不是能屈身做下人的角,尤其是替黑人打工,以工資太低拒絕了。利普沒了工作,只能靠抵押財物生活,甚至直接和別人打賭,一個小時內吃掉了26個熱狗,就為了50美元。謝利最後還是接受了利普的要求,還禮貌地打電話給利普太太徵求同意。在臨行前,唱片公司給了利普一本黑人安全出行指南,書裏面列舉了願意接待黑人的酒店,綠色封面的冊子恰好對應了電影名《綠皮書》,而且書上使用了冒犯性的"NEGRO"一詞。

八十年代的美國南部美景,徜徉着八十年代歌曲,這樣美麗的動態畫面下,卻隱藏着黑暗的一面。利普説他老婆買過謝利關於孤兒的唱片,封面是一羣孩子圍坐在篝火旁邊。謝利告訴他,那是俄爾甫斯,希臘神話中的傳奇音樂家,那些小孩是地獄惡魔。這段對話就好像隱喻着黑人天才鋼琴家謝利,生活在一羣歧視黑人的人羣中,而這些帶偏見的人只不過像小孩子一樣,擁有幼稚的想法。巡演中種種事情也可以看出這個社會對有色人種的歧視,比如,黑人不能進屋,外出喝酒被無理暴揍,不能試穿沒買下的衣服,奇葩的城市規定,莫須有的拘捕,以及狹小堆滿雜物的更衣室。特別是休息時間,只能使用屋外的茅廁,不能與白人共用洗手間和餐廳。當謝利生氣地提出需要到半個小時車程的旅店方便時,宴會主人居然同意了。謝利本可以不受這種氣,拿着三倍工資在北方安安靜靜演出,可他卻幻想着用自己的巡迴演出,讓大家去掉偏見。其實不論他怎麼努力,種族歧視環境已經根深蒂固了,不管是酒吧混混,名人名流,商店老闆,國家警察,俱樂部餐廳,甚至是某些城市,都帶着偏見和歧視。

謝利在音樂方面得到了極高成就,接受過高等教育,行為舉止文雅,語言謙遜,過着衣食無憂的上等生活。偏偏對黑人音樂家抱有成見,不吃代表黑人的肯德基食品。每日晚上靠酒精麻痺自己。利普歧視黑人,可卻聽黑人歌曲,開車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説話粗魯,性格暴躁。膚色,階級,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坐進了同一輛車,經過旅途中的幾個事件,兩人漸漸達到和解。利普從丟掉黑人用過的杯子,變成和謝利共住一間房間。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謝利打抱不平。謝利也放下身段,主動承認錯誤,教授禮節,指導措辭練習和寫煽情的書信。

影片的結尾部分,謝利拒絕了最後一場演出。因為那個侮辱規定,利普也沒有收受賄賂而要求謝利表演。在有色人種聚集的酒吧,謝利突破自我,手抓雞腿用餐後,在沒有施坦威鋼琴的情況下演奏一曲,驚豔全場。隨後在大雪紛飛的回家路上,警察也沒有因為車裏有黑人而為難他們,反而幫他們疏導車輛。最後謝利主動來到利普家,兩人像老朋友見面一樣相互擁抱,利普家族也接受的這位謝利,一起共進晚餐。

這部典型的美國公路片,用一段巡迴演出的旅程為背景,講述兩個角色在旅途中一系列矛盾衝突,完成了思想轉變,性格塑造和自我突破。如果一部電影沒有炸裂的特效撐場面的話,真實的劇情和紮實的演技也能讓人眼前一亮,顯然《綠皮書》做到了。大到美國總統的特批電話,小到利普的態度轉變,影片中營造的温馨畫面,雖有些牽強,也算給出一個美好結局,讓我們看到這個社會慢慢去改變,去接納,包容和保護有色人種,加上阿里傳神的表演,拿下最佳影片獎還是很有説服力的。

《綠皮書》觀後感2

《綠皮書》,三項奧斯卡獎得主,無疑是20xx年初最熱的電影之一(當然,熱度無法和《流浪地球》相比)。

在上映的第三天,我也滿懷着好奇和對那片土地的想念,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了整部片子。

總體感覺:温暖、有趣、細膩,也略微感歎!

1

説到温暖,其實有點意外。

奧斯卡大獎得主能是如此温暖、不虐的影片,着實讓我有點意外。整部影片雖有時有點緊張,但大部分時候是輕鬆且愜意的,最後的ending也是大圓滿……真好!

因為我是一個從不看悲劇恐怖片、懸疑片的人,只愛看喜劇、愛情劇,特別喜歡happy ending,自然對這種類型的電影特別鍾情。

各種金句雞湯頻出,真是讓人元氣滿滿~

生活已經如此緊張,何必在大熒幕上還給自己添堵?

來點正能量,豈不更好~

2

説到有趣,真是有點好笑。

裏面粗魯的白人和優雅的黑人形成鮮明的反差~看到白人給妻子寫信的語句:How are you?I am fine!

這不是我們小學課本里韓梅梅和李雷的經典對話麼?原來美國人也這麼玩兒啊!

滿電影院都是擁有同樣回憶的人,爆笑一場!

各種小段子不斷,能領會其中,會忍不住嘴角上揚~

3

説到細膩,不得不説兩位主演。

沒有大製作,沒有大場面,就是兩個男人撐起整個劇情。

演技,是必須的!

白人男主,“魔戒”裏的阿拉貢,增肥40斤犧牲形象出演,確實把生活在布魯克林的'底層人民形象演得活靈活現。

每一次提褲子、掏耳孔、剔牙齒……都是那麼鮮活而粗魯,讓人無法想起以前那個人類之王!

而黑人男主,是我見過最性感的黑人。

細膩、優雅又不失敏感與理想主義,刻畫難度上比白人更高,難怪小金人給了他。

每個眼神、每個笑容、每個動作都是戲,讓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長……

4

説到感歎,整個故事正好發生在美國平權運動的前夕(1962年)。

所謂平權運動,通俗點説,就是本來美國社會白人與黑人、男人與女人的地位也不是如今這樣的局面,而是經歷了一場劇烈的運動才逐漸變成現今這般~

而這場平權運動,不僅僅是人權的平等化,更催生了很多時尚事件與品牌……作為對“時尚”話題如此敏感的我,關注點總是無法離開這裏!

説實話,時尚從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ta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事件耦合而成的產物!

香水的發揚光大是由於歐洲黑死病的肆掠;

Levi‘s牛仔褲的誕生是源自美國西部的淘金熱;

而世界上第一套女士西裝的問世,以及YSL品牌的聲名大噪則來源於這一場1960年代的平權運動!

在那個男女極其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有穿着蓬蓬裙來顯示自己家境優越,因為裙襬越大越證明丈夫家裏有錢、自己不用幹活(那麼大的裙襬確實啥也幹不了)!

於是,女人們的裙襬一個賽一個大。

碩大的裙襬,炫耀了女人經濟狀況,也體現出其不平等的社會地位。

真正的平等,應該是和男人一樣工作交際,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家當“誰的誰”,不是嗎?

於是,當1930年電影《摩洛哥》裏德國演員Marlene Dietrich穿着燕尾服、頭戴高筒男式禮帽亮相時,真可謂是晴空霹靂,啟發了男裝女穿的風潮。

魅惑的眼神,帥氣的裝扮,比純粹的女裝更吸引人,同時也彰顯出男性的率真魅力……

但是電影終究是電影,雖為時尚提供了新的靈感,但卻很難在當時的社會上流行起來。

直到1966年,法國著名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伊夫·聖·羅蘭,YSL)以這部電影為靈感,設計出第一件女性西裝(Le Smoking),才真正開創了女士穿西裝的時代。

女性西裝的誕生,催化了女性要求平等權利的思潮。

不久,歐美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平權運動,女人要求兩性平等、非婚性行為、合法化以及開放式婚姻……

時代的進步,有時候就是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發並推動着,其實背後都有着非常深刻且深厚的積累!

看到黑人要求與白人同等權利的渴望眼神,我彷彿也看到了那些穿着蓬蓬裙、渴望和男人一樣叱吒職場的女人……

人性,無法永遠被壓抑!

人性,終究會被解放!

所謂時尚,也不過就是用外在的形式不斷解放人性的過程與表徵!

綠皮書,是黑白膚色的綠皮書,也是人性追求平等綠皮書。

人,生來就不平等,所以才有了追求平等的動力與慾望!

選擇與引導自身用更恰當的方式解放人性,在現今社會,變得更為有現實意義!

《綠皮書》觀後感3

這部電影是大兒子,年初三回杭州時,強烈推薦我看的其中一部。第一次打開投影時,看見是老外都是用英文對話,影片一開始就是打打殺殺的場面,令我起了反感心,我就有了強烈的對抗心裏,把這部電影拒之門外。

兒子到杭州時,就問我這部電影看了沒有,知道我沒有看,嫌看英文太累了。忍不住的又勸我:“綠皮書是去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馬雲去年最喜歡的電影,你們要學會欣賞這種電影啊!多看看字幕電影。”

讓他這麼一説,又和森寶打開看,這小不點嫌我不喜歡看英文,他還想了辦法看中文版的。這下可把我的興趣愛好給提高了不少分貝。和森寶一起看的那晚,太累沒看多少我就睡覺了,孩子是把整部電影都看完了。

昨晚上,第三次打開此電影,下定決心晚上必須一口氣看完。森寶在邊上給我解釋電影裏面的故事情節。一看才發現,這個故事還是挺有意義的。也是我第一次,才能瞭解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岐視,黑人在白人眼裏,哪怕黑人是很優秀的,只要下了舞台,黑人還是那麼的沒有地位。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在夜總會裏打打殺殺做保鏢的意裔美國人託尼。因為託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家裏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馬上要交房租都還沒有着落。某一天,託尼帶着孩子去吃漢堡比賽,一口氣吃了26個比別人多了2個,賺回來了50塊錢時。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他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去應聘,總比去吃漢堡比賽強吧!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對象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原以為是醫生。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託尼也是好幾位唐的朋友介紹過來的,説這份工作託尼可以勝任。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家人一聽説為黑人工作,都忍不住的岐視聲。託尼雖然不想帶來沒有必要的麻煩,但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所以報酬比平時報得高了些,夫人也同意託尼去,條件就是要記得給她寫信,聖誕節前要回來。

出發時,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半的工資,另一半工資是必須要安全的完成所有區域的巡迴演出,如一個地方耽擱了,剩下的工資就沒有。還給了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着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接過任務後,託尼特別有信心能夠完成。告別親愛的家人們,啟程出發到達南方。

這一路上,託尼和鋼琴家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託尼簡單粗暴滿口髒話,不行就大打出手,可以邊開車邊抽煙邊吃肯德基,還時不時的把垃圾往外面扔。這對唐來説,有許多的不習慣,但也有許多的無奈。

唐的每一次演奏,在台上都能換來無數的掌聲。可是一旦走下舞台時,連上衞生間的資格都沒有,甚至是買西服,因為是黑人寧願不賣,去酒吧喝酒時,被別人暴打。開到一段路迷路時,警察見到裏面做着黑人,下着大雨就要唐下車,種種的黑人不公平的待遇,託尼一次次的化險為夷挺身而出,要求唐下次要出去一定要帶上他。

託尼經常要給愛人寫信,每一封情書經過唐的指點後,寫得都特別的動情。藝術家和保鏢的文化水平,那是截然不同的。寫着寫多了以後,託尼自己也會寫了,兩人的關係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入。

最後一站巡演時,鋼琴家唐換演出服的地方都是雜物間。當唐換好衣服時,因為肚子很餓了,想去用餐結果被白人拒絕。後來沒有辦法接受,哪怕要付賠償金寧願取消演出。而唐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了捍衞自己的權益。當他們倆人走出來時,走進了黑人的酒吧,得到了很多黑人的認可,知道唐是鋼琴家時,就請唐表演大肆享受了音樂的樂趣和喜悦。還吸引了許多的黑人來奏樂,一起分享着這份美好的快樂。

聖誕節當天回家的途中,遭遇了狂風暴雪,這次輪胎沒氣壓,碰到了沒有歧視的警察的提醒。託尼在途中實在吃不消,選擇放棄回家,想到旅館休息了。唐就讓託尼休息,他自己冒着大雪把車開到託尼的樓下,把託尼叫醒後,自己在開回家,任託尼挽留唐到他家過節。

託尼的家境雖然很窮很暴力,但是他的家裏總有一屋子的家人,在家慶祝過聖誕節。愛人一次次看着窗外,已經過節了,怎麼託尼還沒有回來。有愛人的等待是温暖的。託尼一進家門時,愛的氣息撲面而來。沒過多久,唐手棒着香檳出現在託尼全家人的面前時,大家喜出望外。

洞見:岐視種族,給對方帶來的是意想不到的傷害。影片比較真實打動人心,一個人時代的顯現,讓我們對過去岐視加深了了解。鋼琴家唐和託尼,兩人不在同一個層次,又是不同的種族,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坎坷崎嶇。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結局是很温暖人心的,彼此之間的相互成就是最重的紐帶。

我還是特別欣賞唐,在被白人的岐視下的勇氣,還要參加巡迴演出。唐曾經説過:“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想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種族的看法。一個人的夢想是支撐着你走向成功的方向。託尼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點亮了唐同時也點亮了我,也點亮了看《綠皮書》的觀眾。

我們願意做自己心中的英雄,用愛撐起一片藍天白雲,改變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