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綠皮書》觀後感1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説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託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託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後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託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煙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為“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託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説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僱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為一個黑人僱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託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為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託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為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裏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裏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並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綠皮書》觀後感2

電影《綠皮書》是一個洗滌心靈的傑作,看完了這個電影,《綠皮書》頓時空降我最近兩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前三名。

在紐約的破舊街邊,住着託尼瓦倫拉那一大家子人,三代人都住在一百多平米的小房子裏,他很歧視黑人。在紐約的一個三層豪華別墅裏,住着一個黑人,他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三層的別墅只有他一個人。他叫唐那多·謝利,他既是音樂家,又是一名博士,因膚色關係,他的助理都不想搭理他,謝利兩個月內在不同地方有十場鋼琴演奏巡迴演出,他僱了託尼給他當司機。

這一路,謝利因為膚色問題被歧視,欺負,毆打,託尼一次次救了他,安慰他。使得託尼對黑人的看法改變了,變得理解起來,體量起來……因為膚色的問題,謝利博士不能試西裝,不能在大禮堂就餐,不能去正經洗手間解決……他需要尊嚴,他對託尼説:“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黑人與白人平起平坐,膚色真的很重要嗎?非常重要嗎?我為他們彈鋼琴,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很高貴,高雅,到了台下又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大老黑,這就是你們白人的素養和教育嗎?是,我是住在一個温暖的城堡裏。但你知道嗎?!我是一個人!!膚色影響人品教育嗎?沒人願意給我當助理,我只相信你託尼,

我不知道我的同胞喜歡什麼,怎麼想的,我無法融入進去,是我不夠黑、不夠白,不夠男人,我的天吶?託尼,我到底是誰啊?”

是啊,膚色很重要嗎?九幾年的時候,馬丁·路德·金演講了一篇《I have a dream》。他本人是個黑人,他為黑人發聲。他説當今社會膚色問題會影響我們這些有色人的後半生乃至一輩子。我們只配跪着、揹着奴隸條約嗎?

不就是皮膚黑嗎,那NBA裏頭那麼多有色人在打籃球,他們打的不是一樣出色嗎?黑人發表演講,他們不是也演講的一樣出色嗎?在我看來,膚色並不是問題。也不會影響一個人的人品,人生乃至教育問題。

《綠皮書》觀後感3

暴力永遠無法取勝,託尼,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綠皮書》

綠皮書,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卻決定了黑人在美國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和絕對不能去的地方。這無疑是荒誕而可笑的,但是這種事確確實實存在了。

一位黑人鋼琴家被請去表演,演出過程中他想上廁所,於是走向了旁邊的公共廁所,但是立刻有人擋住了他,對他説,

“對不起先生,您不能進入這間廁所”。

鋼琴家問,“是裏面有人嗎?”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鋼琴家説,“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現在需要上廁所,返回住處上廁所會浪費很多時間。”

沒想到負責人説了一句令他有些震驚的話,“沒關係,我們願意等。”

這無疑給了他心靈重重的一擊。寧願浪費眾人這麼多時間,也不願意讓他就近上個廁所。可見這樣的種族歧視已經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裏,很多年都難以改變。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機是個白人,一個粗魯的人,邋里邋遢,不修邊幅,他們去南方準備給當地的人演出,他們走進當地的一個西裝店,店主本來以為是司機要買衣服,當司機問,衣服可以試試嗎?店主回答,當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發現要試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鋼琴家的時候,趕緊出來説,對不起,如果你想穿上這件衣服,必須買下來,如果你試了不買,這件衣服就賣不出去了。氣的鋼琴家憤然離去。

一個國家能夠把人種歧視做到這種程度,足夠引起人們的深思,在這樣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國夢是不是把平等的機會擺在每個人面前。

《綠皮書》觀後感4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台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綠皮書》觀後感5

《綠皮書》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黑人音樂家謝利,為了去南方巡演,而僱傭了一個白人託尼做司機,本是一個種族歧視者的託尼,原來在一個夜店做安保。在夜店倒閉之後,為了生活的他,不得不去給一個黑人音樂家做保鏢,因為他愛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必須給保障他們的生活。而謝利是一個表面上在上層白人圈子裏頗受歡迎的黑人鋼琴家,實際上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種種族歧視嚴重的時期,他仍是一個被很多白人歧視的黑人。但是面對自己的安全問題,他又不得不僱傭託尼成為自己的司機兼保鏢。在巡演的過程中,在台上表演時,他是白人心目中崇敬的音樂博士家,贏得觀眾們的掌聲。而,在下一刻,當他走下台時,卻又成了不能與白人平等的黑人:卻又成了不能近白人餐廳的黑人。連換個衣服,都要在骯髒的儲物間裏完成,他知道自己要受到歧視,所以努力地用自己的修養,自己的內涵去獲得屬於自己的尊嚴,去獲得屬於自己真正的掌聲。兩個人相遇之後,發生了一連串的搞笑故事。而拿着黑人經紀公司給他的“綠皮書”,託尼漸漸明白了黑人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看完這個電影,我感到十分的震撼,謝利博士——一個受到種族影響的人,卻能通過自己的修養了,來贏得對黑人有偏見的白人託尼的信任,來贏得屬於自己的尊嚴,而不是用暴力來結局問題,不是,你説我我就打你的那種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用暴力的手段,用對罵的手段,來贏得自己的尊嚴,反而,還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你,我們應該學習謝利博士那樣,用自己的修養,用自己受到的教育,用道理去挽回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我們不也要像謝利博士那樣嗎?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當我們受到不公的待遇時,我們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要用智慧。

《綠皮書》觀後感6

《綠皮書》大概講的一個黑人鋼琴家為了去美國南方巡迴演出不得不找一個白人、能解決問題的司機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這途中兩個人遇到了很多人簡單定義有好人有壞人,遇到了很多事,有開心有難過,最後鋼琴家走出自己的籠子和白人司機一起過聖誕的故事。

那為什麼是不得不找一個能解決問題的白人司機呢?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駕駛員綠皮書》去住嘈嘈雜雜的黑人專屬小旅館;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為他皮膚是黑色,邀請他來表演的主人讓他去室外解決上廁所問題;因為他是皮膚是黑色,飯店老闆堅決不讓他進飯店正常吃飯;因為他皮膚是黑色,小酒館的白色膚色的人可以肆意調笑羞辱他;因為他皮膚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進了監獄;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服裝店老闆不給他試衣服的機會;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同樣的黑人認為他一身正裝也只是管家制服……因為他皮膚是黑色的,他必須找一個白色的司機保護自己。在當時的美國特別是南部,膚色就是原罪。

正如鋼琴師的同伴所説,你以為他為什麼放棄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資的光鮮工作而來南方巡演?我開始也不太懂他為什麼要南下巡遊,直到他因為車出問題不得已停下來卻看見自己的同胞在種植園裏穿着破爛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別得都在拿着鋤頭麻木得揮起來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讓司機停下車,打開車門快步走進雨中而不停止時,我好像知道了,“我獨自忍受輕視,因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你説我住在城堡裏?那告訴我,託尼,我是誰?”我想,他是來尋找自己。

《綠皮書》觀後感7

窗外下着小雨,慵懶地躺在牀上看了一部電影《綠皮書》,看完電影整個內心非常地平靜,感覺自己也被治癒了。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要每週都花點時間看一個電影。

記得很久以前,我去參加一個秋招的面試,面試官是某房地產公司的營銷經理,於是我問他最喜歡的營銷類書籍是什麼,他説,我很少看書,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電影。

好的電影就是如此,我們通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體驗了一把別人的人生的感覺。好了,廢話不多説,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故事的主要脈絡很簡單,講述了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南下巡迴演出的故事。為什麼強調了黑人和白人呢,因為故事發生在上世界60年代,種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開始,我們的主人公託尼就展現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應付人際關係,博士雪利也體現了他的禮貌優雅和涵養。旅途開始,託尼就被塞了一本《綠皮書》——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許託尼多講話,不許他抽煙,不許他偷東西,不許他亂扔垃圾。一開始託尼迫於他是老闆不得不服,後來聽了雪利的演出後,被他征服。

雪利也開始教託尼寫情書,教他忍耐有禮貌,託尼也幫助雪利走出監獄困境,幫助他減少了內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裏。

一開始的雪利總是在忍耐,到了最後一場演出的雪利已經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堅定地捍衞了自己的尊嚴,拒絕了演出,來到了黑人專屬的酒吧放飛了自我。

電影一直在做反差對比,突出了當時的整個大環境。但又是非常地治癒的,不管是兩位男主之間的和解,還有他們內心與自我的和解。看完電影我非常地寧靜,感覺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納和解了。

《綠皮書》觀後感8

我總感到這個世界博大、慈愛、寬容,自然允許各種各樣的人存在,她一視同仁,讓他們生活在同樣的陽光下。

託尼和雪利博士坐在車裏吃炸雞,我認為是《綠皮書》的高光片段之一。不關乎階層和種族,兩個人只是開懷地吃着炸雞,雪利博士把雞骨頭扔出車窗的時候像放飛一隻鳥。讓我想到他一生如何有過這樣恣意快樂的時刻呢。雪利博士的確擁有華麗的好生活,但白人給他的只是假惺惺的尊重,他貧窮的同胞也不接受他,他沒有歸處。所以,他也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苦苦掙扎在自己的不幸裏。聲淚俱下的雨夜,託尼第一次能夠剝開博士高貴、矜持的外表,看一看真正的他。本質跟自己一樣,胸腔裏流淌着熱血,心頭有愛有恨。

那個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彈奏,為美麗難忘的夜晚,為平民酒吧裏熱情洋溢的客人,為他自己。他樂在其中,姿態飛揚卓越,勝過任何一次於奢麗的大廳。最後,是博士把託尼送回家,那個其樂融融燈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獨自回到輝煌的寂寞宮殿。我以為又是冷酒一般悠長苦澀的結局,但敲門聲再次響了。門開的一剎那,寂靜無聲,面面相覷那一刻,我真有些擔心託尼的親人會把雪利拒之門外,幸好,下一秒,眾人歡慶,把他擁入了房間。

天地之間,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無盡的黑暗前行。但幸好託尼伸出了一雙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盼望有一雙手在無助的時候來臨,有時生活會給你很沉重的打擊,但請別放棄希望,因為,它終會來臨。

這是一個與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覺得心裏被温情填滿。

願你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

《綠皮書》觀後感9

在昨天晚上的時候,我觀看了《綠皮書》這部電影。使我感觸頗深,一回想起就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託尼·利普應聘唐·雪利的工作——當一名司機,負責唐·雪利的巡迴演出以及宿舍和鋼琴。

可是唐·雪利是個黑人,而託尼·利普則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把黑人用過的水杯統統都丟在垃圾桶裏。

但是後來託尼·利普改掉了這種偏見的壞毛病,而唐·雪利也漸漸地從十分嚴肅、不愛説話變成了時常微笑、説話比較多的人。

最後託尼·利普完成了任務,回到了自己家過聖誕節,唐·雪利也來了,因為託尼·利普離家兩個月,所以要寫信。而他不會寫,於是唐·雪利就給託尼·利普指導。所以唐·雪利進入這個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這部影片其實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醜惡。演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説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認為他們都沒有什麼才能。

舉個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鋼琴家,他彈出來的曲子美妙無比。可是他之所以獲得台下白人的掌聲,是因為他彈出的音樂是使他們感到高雅。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變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許多商店、餐廳都對黑人有非常大的約束。還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廁所,明明有那麼好的廁所,他們卻讓他上遠處一個破舊不堪的小廁所。

是啊!一個大師、世界級的鋼琴手,就因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們就開始排擠他。

所以,從現在做起,請大家淡化膚色的不同,看重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你這樣去做了,你一定會被尊敬與受到回報的。

《綠皮書》觀後感10

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我在綠皮書外找到了自己,那最初的古典樂曲成為我邁向另一個人生的的開端。都説歧視的眼睛就像雙面鏡子,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是羞辱自我。影片根據真實的內容進行改編,所反映的是白人對於黑人的種族歧視的問題。其中有多個鏡頭通過對比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讓人直觀的看到在那個時代所存在的最尖鋭矛盾。

在影片中比較滑稽的是黑人的生活竟要靠一本綠皮書去指導,而一旦脱離了這本綠皮書的範疇,等待他們的就只有白人的冷眼和拒絕,更有甚者會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毫無尊嚴可言。然而白人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是最可怕的,在那樣的環境下黑人種族內部之間彼此不理解也在加劇這種社會矛盾。生活在社會頂層的Tang。Shirley博士和社會最底層的黑人他們的世界是沒辦法融入的,就如同那個被拉長的鏡頭一樣,即使相遇卻無法走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這個本該融合的大種族,就這樣被社會生生的隔在兩個世界,無限接近卻又漸行漸遠。

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黑人自身種族內部的歧視成為了影片的兩條主線,有點心疼在那個背景下黑人生活的現狀。但好在隨着兩個人逐漸南下的演奏之旅,託尼和Tang。Shirley博士走近了彼此的生活,在最後的演出中Tang。Shirley找回了自己的尊嚴,為自己心中曾經追求的古典音樂演奏。而這場古典音樂的演奏也是暗示他重新做自己的一個開端吧,褪去一身傲慢他看清了真實的自我,也只有這樣才會活出自己。

伴隨着這Happy ending的結束,我們應該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在黑人和白人矛盾尖鋭的時代大背景下,既然無法改變大環境那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生活越來越美好呢?我想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吧,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對於以上這個問題有想法的小夥伴隨時歡迎分享交流,嘿嘿。

《綠皮書》觀後感11

《綠皮書》確實是部很不錯的治癒系電影,去的時候幾乎包場,今天正好剛上映,我正好有時間。

雖然三座奧斯卡獎項裏有一個最佳男配,但在我心中託尼和唐都是主演。不得不説這部電影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一個白人,世俗粗魯朋友多;一個黑人,優雅理性卻孤獨。最終兩個人的轉變也是如此相似,託尼,一個大忽悠託尼,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最終消除了偏見。唐,舉止優雅,談吐不凡,一開始高高在上,後來手抓雞排,敞開心扉,直到劇末拿酒去託尼家慶祝,這一切都是如此鮮明的對比,也不禁讓我想到那部經典的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説到有色人種,確實是種族大問題,黑人求生指南綠皮書的元素貫穿始終,託尼和唐的對比,唐和底層黑人的對比,有色人種在白人世界裏竟是如此低下,高貴的唐也只是在台上被人尊重而已。我也表表聖母心,願世界和平!拜託全球同胞!不過最後一場演奏放鴿子確實解氣。

託尼和唐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鮮明的對比,一個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個看重尊嚴,不惜捨棄榮華,為消除國家種族歧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唐就像託尼説的高高在上,但又無比孤獨,擁有着一切又如同一無所有一般。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的'一句話:人生是分層次的,層次越高的人越孤獨。

曲不終人散,天不遂人願,聖誕節卻下起大雪,還好結局團聚圓滿。受到啟發的點太多,不一一説了,腦殼疼,可以去看看,絕對不會失望,五星強推。認認真真欣賞了一部電影,很滿足,小小拙見。

《綠皮書》觀後感12

路始於兩個人。

一個住在布朗克斯的`一個街區,為了家人的生計奔波,煙不離手,油嘴滑舌,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

一個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為上流社會的人士演奏,知書達理,舉止優雅,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

這一路, 像一場修行。

對於唐,在種族歧視並不嚴重的紐約,他擁有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見。

每場演奏結束後,台下欣賞的白人便會熱情地為他鼓掌,他滿面笑容,優雅地起身致謝。但同時他也面對了:侍者彎腰恭敬地為他服務,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廁所”;在旅社他西裝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發出邀請,遭到拒絕後便嘲諷他“還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髒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試穿;在酒吧他被歧視毆打……在台上,他光鮮亮麗,下了台,他什麼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歸宿,白人從心底還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譏諷他。“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歷盡痛苦後,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響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鋼琴。沒有高雅的環境,沒有安靜的氛圍,但唐卻笑得很開心。

託尼,儘管生活窘迫,卻仍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裏幹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但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阿拉伯酋長。”他向妻子這樣形容唐。一路相處,一路磨合。託尼在唐的“逼迫”下改變自己。保持語言文明,學會合理處事。“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在控制脾氣的同時,託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見。他在信中向妻子表達了他對唐高超音樂技巧的讚美,在唐遇難時總出手相助。在聖誕餐桌上,面對親戚對唐“黑鬼”的稱呼,託尼卻阻止了他“別那麼叫他”。

“嗨,託尼。”

“嗨,唐,聖誕快樂。”

路終於一個擁抱。

《綠皮書》觀後感13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粗俗暴力的白人託尼,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鋼琴家唐開車,向南方做巡迴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講述的是因為店裏的老闆、服務生看唐是一個黑人,所以不讓他上洗手間、去餐館吃東西。這就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種族歧視。但他身為一個黑人,也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況且他還是被邀請來的嘉賓,理應接受較好的服務。所以他總是不贊同他們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對黑人的不公平對待。

在影片的開始,作者拋下了一個疑問:託尼十分不理解為什麼唐放棄在紐約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卻選擇艱難地在美國陸地上行走、闖蕩。而在影片快要結束時,唐三重奏的音樂夥伴給出了答案。

他説:“因為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唐正是因為懷揣這樣的勇氣,才會拿着綠皮書,用音樂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認識。

從整部電影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唐是一個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獨在一個片段中,我們才看到了真實的他。

這個片段講述的是託尼邀請他一起用手吃炸雞,但是唐覺得這是一個不衞生的行為,經過託尼的一次次強烈推薦,唐也無法推脱,於是大膽地放下姿態,啃着炸雞。然後也學着託尼將雞骨頭扔在窗户外。

作為一個黑人,他學會與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樂趣。而作為一個最基本的人,他學會捍衞自己的權益,當對方不允許自己在餐廳內吃飯時,取消演出。這都是敢於面對自己,接受事實的表現。

都説家是温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從來不與自己的兄弟聯繫。他認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都沒有來找自己,便也不願做那個主動的人。

但託尼卻看得透徹:“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既然有勇氣去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只有勇敢地面對生活,尊重與温暖便會向你走來。

《綠皮書》觀後感14

當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在想可能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綠顏色的書,書中有一張藏寶圖。然後圍繞這本書展開尋寶之旅。但看完電影,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唐,他擁有極好的藝術才能。可他在擁有了一個自己單獨的演奏廳和每天數百名的觀眾後,卻請了一位叫託尼的失業白人做司機,開始了歷時兩個月的南方巡演。整個過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觀眾的掌聲,嘉賓對他的稱呼,大家對他的尊重,都只存在於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當時歐洲盛行的黑奴”。

託尼作為他的司機,免費看了他的每場演出,也親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鋼琴家,下了舞台不能進白人的廁所,不能進白人的餐廳,甚至不能進入正常的更衣室。託尼既為別人對唐的態度而氣憤,又為唐放棄了安穩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廳,而來做巡迴演出而不解。

終於,在影片的最後,託尼在唐的一位搭檔口中明白了唐這次巡迴演出的目的。原來他這次巡迴演出是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看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尊嚴,也讓黑人受到應有的尊重!當知道這些,我對唐肅然起敬!

這部電影反映了歐洲嚴重的種族歧視。與此同時,我也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友好、平等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雖然也有語言、相貌、服裝上的差異,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在祖國的大家庭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部引人深思,讓人感動的電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去觀看。

《綠皮書》觀後感15

臨近三八婦女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當天下午會放假哦!三八節早上,媽媽對我説,下午你和同學去看電影《綠皮書》吧,它得過奧斯卡金獎呢!一聽是看電影,我來了興致,而且評分9.6的好電影呢!

下午和同學約好,我們來到萬達影院。這是一部喜劇,講述了白人託尼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一個黑人演奏家的司機。一路上風景優美,曾幾次因鋼琴家雪利是黑人而受排擠,託尼都保護了他,託尼也從他身上學習了很多,二人漸漸成為朋友。

電影中有許多幽默的地方讓我哈哈大笑,最有趣的是,託尼在吃熱狗比賽中吃了22個,得了第一,真厲害!託尼曾是一個極衝動的人,一發火就動手,力氣很大。但他認識雪利教授後,沉穩的教授耐心地説:“不是什麼事情都能用拳頭解決的。”他於是不再衝動,有次看到有人想打劫他們,他沒有動手,只朝天開了兩槍,嚇跑了他們。我看了也若有所悟,做人不能太沖動性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需耐下心來,細心走好每一步,做一個沉穩的人。

託尼的勇敢、自信,對教授的忠誠很值得我學習,而教授的精神,也感染了託尼。託尼在仍下一個飲料瓶時被教授阻止了,我要為他點贊。教授在遭受外人排擠和歧視時,沒有憤怒地動手,而是用出色的口才回擊他們,捍衞了尊嚴,我要為他鼓掌。當他彈奏起悠揚婉轉的樂曲時,我由衷地佩服他堅持的毅力……教授的內在美還有許多,他不易憤怒衝動,看上去英俊文靜,雖是託尼的老闆,但不奢華驕傲,十分樸素。他真誠地幫助託尼寫信,聖誕前夕,託尼太太還熱情擁抱了他……教授是堅強的,雖受歧視,也很孤獨,但仍考雙手創造出美好人生,雪利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我……

託尼這段旅程是美好的,看完電影我心中也充滿美好。真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