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5W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説。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閒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暑假的一天,小姑媽讓表哥和我去參觀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是中華文化精華的寶庫,也是上海社會文明、文化的象徵和窗口。

上海博物館新館的整幢建築是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的傳統説法:"天圓地方"。從遠處眺望,圓形屋頂加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築宛如一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建築面積共4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半,地面四層半,建築總高度為29米。我和表哥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哇!博物館裏面的人真多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也有許多是中國各地來的參觀者。看了簡介,我知道了上海博物館陳列面積共計12000平方米。

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大廳。

二樓為中國古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和展覽廳。

三樓為中國曆代書法館、中國曆代繪畫館、中國曆代璽印館。

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曆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傢俱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但是,還有些是沒有開放的.,所以我們沒有全部都參觀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樓的古代青銅館,因為我和表哥都算是這一個館參觀得最仔細了,也是唯一把全部都參觀過的一個。在那裏面,我知道了青銅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較重要的一類,而在中國這一點尤其突出。青銅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藝術與科學價值高而飲譽海內外,因此青銅器的鑑定也成為文物鑑定中最重要的一門學問。聽説我們中國的青銅器數量繁多,其原因也在於它的數量太大,到處都有,難以確知。青銅器不但數量多,而且造型豐富,品種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具與工具、車馬器、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等。單在酒器類中又有爵。角、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個器種,而每一器種在每個時代都呈現不同的風采,同一時代的同一器種的式樣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區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猶如百花齊放,五彩繽紛,因而使青銅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青銅器有不同凡響的吸引力。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藴是無限的。參觀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中午吃好午飯,便乘坐地鐵一號線來到了上海博物館。到了那兒,只見門口排了好長的一條隊伍,其中還有兩批外國人的團隊。進入館後,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中國古代青銅館。我們一走進展廳,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便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們或圓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紋飾精美極了!青銅器雖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樂器這五大類,可其中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我一邊參觀,一邊想着這些青銅器裏只有幾個是歷史老師講過的,還有許多是老師沒有講過的。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大克鼎”。大克鼎與大盂鼎和毛公鼎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遠看,大克鼎氣魄雄渾,威嚴沉重,走近一看,立刻覺得眼前出現了個“龐然大物”,大概有我身高的三分之二那樣高,頂部飾有三組對稱的變形饕餮紋。饕餮紋精美極了,有的像龍,有的像虎,還有的像羊,燈光打上去還有的地方黑呼呼的,頗有神祕感。腹內壁銘文有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它整整201公斤重,是我的五倍,真是鼎中的“巨人”啊!不愧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啊!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後,我們又參觀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覽,我心想如今展覽館中的物品可是我們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代的觀眾們看,讓現代人民瞭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古代文物產生的興趣。我今天覺得收穫很大。因為我學到了在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今天上午又想着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了幾個館。我從人民廣場中心走到北門,工作人員説這裏作為出口,參觀要繞到南門進。天氣很熱有點盛夏的感覺,我只好邊欣賞廣場的花穠草綠,邊慢慢繞到朝陽的大門。遠遠就見參觀者頂着烈日排着一條長龍,我再沿着長龍隊伍挨在最後一個。好在我有習慣外出總帶一份報,看看報紙新聞,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也不覺焦急。等隊伍拐過彎我回頭看了一下,呵,“尾巴”長長的,起碼和我一樣要排30分鐘才能進。上個月剛來過,所以一進門就很熟悉地取了一份《參觀指南》直往三樓。三樓有三館一室:中國曆代繪畫館、中國曆代書法館、“兩塗軒”書畫專室、中國曆代印章館。依次參觀,先看繪畫館。介紹説,中國的繪畫有着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而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像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並要求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這就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最大區別。欣賞了館藏珍品及介紹,至少是增長了一點基本常識。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

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特有的古代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看書法展就想起我們從小學二、三年級起就學毛筆字,先描紅後學大字,再學小楷字,老老實實學也算能基本寫得像。後來有學過隸書,能簡單的掌握字形特點。又有段時間模仿草書,好像字與字之間筆勢相連很好看。但我沒真練好一樣字體,進單位後當我看到同事中有幾個人的字都有一定的功底,有寫隸書的有寫楷書的就很佩服羨慕他們,也那時知道了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我喜歡像真草千字文的字體。印章館也看了。以前只知道現在社會還要有印章,私章、公章。私章是個人的憑證,公章是執政的權力象徵。還知道文人書畫上有了印章會更具收藏價值。通過展覽館的展品介紹,瞭解了印章術語、篆刻藝術、印章質材等知識。説真的,展館的藏品非常豐富,要細細看才能多瞭解一些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