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看作是“人類的成就”。下面請欣賞小編為大家帶來《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1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週末沒事又重温了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頗有感慨,這是中國第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電視紀錄片,這是央視近幾年拍的最好的紀錄片之一。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載體觀察市場經濟的演進,探尋成長中的中國公司的發展路徑。作為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驚人的崛起和當前無可爭辯的統治性地位,被公認為現代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

從本片中全球數十所高等學府、商學院和研究機構,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位知名商學院院長,還有數百位來自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各國自身學者的智慧言論和幾百年來在公司這一組織形態發展演變過程中所發生的歷史性、代表性和啟迪性的歷史事件,使我領悟到“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在這片子看到許多成功的大企業如何從誕生到成為巨型跨國企業,這些優秀的公司創始人如何引領歷史潮流前進,在第九集本土雄心裏,遺憾中國在1840年—1949年這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100年裏,在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之下,其它國家都在全力發展經濟,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潮流中奮勇前進,中國卻一直在動盪在戰爭,錯過了能趕超歐美的機會,直到今天中國仍然和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為什麼中華民族在近代這一百多年裏落後這麼多?

歸根結蒂在於——思想,思想的解放,思維的創造,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差距就在與思想,真希望像十七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在中國開展一次真正的啟蒙運動,讓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大國在新世紀裏綻放出新的光芒,讓每個人都“啟蒙”,清朝二百多年的閉關鎖國的統治,給人們思想的禁錮和影響直到今天還沒有消除,我們缺乏那種勇於冒險、開拓創新、自我奮鬥的精神——

21世紀剛走過十分之一,希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有志之士能夠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即知識經濟的機會,在新一輪的歷史潮流中能趕日超美!

《公司的力量》最後一集中所説的,可以充分的概括:“公司不該是權力的工具,而應該是普通人展示智慧、匯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該是金錢的奴隸,而應是帶動社會創新和進步的動能;公司不該是冰冷的機器,而應是以人為本的倡導者和受益者。好的公司帶來自由、公平的競爭,創造豐富而廉價的產品。好的政府保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用法治劃定利益的邊界。而不論公司還是政府,任何一個組織的目的,如果不是為了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那它就無法獲得誠心的尊重,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2

我們利用了3個月的時間觀看了《公司的力量》,收穫甚豐,雖然一直在公司工作,但對於公司的起源和發展確實沒有一個很好的、系統的瞭解,通過對《公司的力量》紀錄片的觀看,對全球公司的發展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瞭解,通過學習,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總體印象。《公司的力量》是中國第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電視紀錄片。它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載體觀察市場經濟的演進,探尋成長中的中國公司的發展路徑。作為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驚人的崛起和當前無可爭辯的統治性地位,被公認為現代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

從本片中全球數十所高等學府、商學院和研究機構,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9位知名商學院院長,還有數百位來自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學等領域的各國自身學者的智慧言論和幾百年來在公司這一組織形態發展演變過程中所發生的歷史性、代表性和啟迪性的歷史事件,使我領悟到“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同時,也告訴我們“公司”在創造無數奇蹟的同時,也已然化身為一種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我們就身處其中。

二、公司無處不在

公司無處不在,它無時無刻不在創造着屬於它的奇蹟、屬於國家的奇蹟、屬於世界的奇蹟。公司強則國強,公司的力量是國家力量的重要標杆。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到4200多萬家,佔全國企業數量的99。8%。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國80%的城鎮就業崗位,上繳的税收約為國家税收總額的50%。在繁榮經濟、推動創新、擴大出口、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相關預測,到2013年,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將達到5000萬家。公司已經深入到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每個角落:

美國華盛頓大學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默裏·韋登鮑姆:沒有有組織的商業活動,就不會有現代社會,就無法獲得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無論是公共事業、電力供應、信息通訊、銀行體系,還是產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應該説公司在現代社會的意義是,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影響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僅影響到我們的經濟利益,影響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影響到很多社會公益方面的問題。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3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被看作是“人類的成就”。公司如何誕生?如何發展演進?公司的力量源自哪裏,公司的力量又如何改變了世界?所有疑問凝聚成了一個關於“公司”的故事。金蝶與央視聯合攝製大型電視記錄片《公司的力量》一一為我們解答。

“公司不舉,則工商之業無一能振;工商之業不振,則中國終不可以富,不可以強。”這是清政府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薛福成説的,也是我看完《公司的力量》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在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左右着世界經濟運行的今天,公司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經濟組織。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這是農業社會向工業時代轉型所必須經歷的痛苦,它們並非公司之惡、卻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

公司讓人愛恨交織。公司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是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禍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公司似乎身不由己。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線,讓公司自身矛盾糾結。作為有機體的公司,既有長大成人的衝動,也有成長的煩惱。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市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從中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着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

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公司已不僅僅一個經濟性組織,而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社會性組織:促進自由公平的競爭、建立和完善法治社會、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間關係、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公司的力量日益壯大——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各領域正向推進的力量之外,也不乏因公司自身弊病或制度環境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全球化的加速在一定意義上是由公司在大力推進的,因為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絡。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全球規則,這是公司夢中的美景。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着我們。

《公司的力量》不是一部介紹各大公司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不是一部介紹公司內部結構、體制、管理方法的紀錄片。

它在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背景下,梳理近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探討其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等諸多層面相互之間的推動和影響。其根本宗旨在於: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市場經濟,思索國家發展進步的路徑。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

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

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4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集集精彩,發人深省,充分論證了公司作為社會的組織,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力量。同時,一個好的公司就是一個好的平台,作為公司職員,只有將自己充分融入到公司大家庭之中,才可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時代已經結束,只有加入到公司團隊之中,與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才可能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顯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大全是一個優秀的公司,作為大全人,深感榮幸、驕傲與自豪。

説到心得體會,實際上在觀看的過程中,時時有感想,處處覺震撼,常常受啟發,可謂百感交集、受益匪淺。既然要寫成文章,還是拿出影響較深的兩點,片面的説説自己的感受吧:一個是文化,一個是創新。

先説文化:

片中開幕就説,“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第七集《各領風騷》中,開幕又説,“人們發現,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益和利潤的新來源,只有那些善於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出自己獨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在第七集中還説道,“員工喜歡以公司的名字為自己命名,稱自己為松下人,豐田人等等,他們將這種強烈的歸屬稱為‘忠’,公司對日本人來説就象是一個更大的家。

員工需要這個家,社會文化需要這個家,這是對人類千年傳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延續。經營者則扮演着家長的角色,努力讓家庭保持和睦、團結和秩序,讓家庭成員分享幸福,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松下公司始創的終身僱傭制的年功序列制被廣為使用,幾乎成為日本企業的象徵。”

最後還引用專家的觀點説,“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逐漸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公司不是股東的,也不是經營者的,而是公司職員的,這是日本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

感受與聯想:文化,實際上包羅萬象,作為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良好的企業文化,其目的和作用,簡單一點説就是兩點,即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

在對內提高凝聚力方面,如果一針見血的指明,就是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圍繞這個目標,就要全方位的培養、建立並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這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的出發點,首先應該是“以人為本”。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看,就是,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引進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夠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的人;引進之後,要注重培養,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特長各不同,要將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鍛鍊和成長,最後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培養和發展;這就涉及到怎樣使用人,使用好人的同時,還要給予好的待遇,用優厚的待遇來留住人、鼓舞人、激勵人。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在對外擴大影響力方面,如果直截了當一點,就是要塑造企業文化,加強宣傳工作,承擔社會責任,重視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形成有自主企業特設的企業文化理念,不僅用這套理念來武裝內部員工的頭腦,而且要讓外界知曉,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當然,公司終究是公司,他要以營利為目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説一個公司專門做慈善,不考慮成本,那絕對是假話,或者説那不是公司行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個公司,在加強宣傳工作的同時,要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通過宣傳,促進品牌建設,擴大影響力,進而促進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銷售做上去了,再反輔過來,支持企業文化建設、支持宣傳工作,形成良性循環,説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就是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而公司終究是要營利的,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以市場宣傳為目的,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5

展現時代發展的步伐

公司是一個非常的名詞,它的發展卻展示了時代發展的步伐,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公司的力量》就能很深刻地闡述這一點。

本片從拍攝手法上運用了大量的全景、近景、遠景等。在影片開頭及片中的許多鏡頭都使用了全景,介紹公司是如何發展、強大,給人一種非常遼闊的視覺衝擊,不僅讓觀眾得到了視覺的滿足,又讓觀眾瞭解到公司的發展變化,公司的力量不斷深入人們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生活得各個方面。近景的使用把公司在各個時代的作用都展現得一覽無餘,再配合遠景的拍攝技巧讓觀眾對公司的力量給與深層次的思考。鏡頭的使用更是技術的發展,體現公司對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重要。

影片對諸多公司及專家學者的訪談也是拍攝《公司的力量》的重要手法。通過對公司人員的訪談就可以知道公司的發展趨勢,公司的發展預示人類生活、時代發展的需要,公司的不斷創新,提供各種服務,是由於時代在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體現。專家學者的解説也是公司的一個發展過程,讓人們知道公司的概念、特徵,從他們口中,我們獲得很多有關公司的信息量,以及是怎麼發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本片多是以黑白為主,運用冷色調,表現公司在過去的發展、回映,彩色的運用是時代、現在的表現,黑白與彩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公司在過去與現在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展現時代發展的步伐。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的範文6

今天看完這部紀錄片已經好幾天了,直到今天才寫觀後感。大概是難度太大了。老師説:以我的知識至少要看三到五邊。那作為一名學生與老師相差甚遠,這短短几遍也不過是杯水車薪,不足為道。與片中的詞語相比不過是淺薄之詞。

總片長500分鐘,分十集。初看總有一種熟悉卻又陌生感覺。“公司”這詞在生活中使用頻繁、無處不在,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但看了之後卻發現這潭“水”卻是如此的“深”。

2008年,由雷曼兄弟破產而引發的金融海嘯對全球經紀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用“蝴蝶效應”打個比喻:雷曼兄弟破產就像一隻蝴蝶,它在大洋彼岸輕輕扇扇翅膀就引發了一場颶風——金融風暴。

與其説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風暴倒不如説是公司。

這場經濟危機所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議論,我想這也是金蝶軟件與央視重金打造造的、中國第一部深刻探討公司制度的電視紀錄片的原因。

公司作為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其出現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尤其是股份公司驚人的崛起和當前無可爭辯的統治性地位,被公認為是現代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公司能擴展一個經濟單位所能掌握和支配的資源、分散商業活動的高風險。凝聚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片中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説: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裏,而不是在國家層面產生的。

其重要之處在於能使一個國家強大。在公司這個生命體孕育生長的背後,是全人類不斷認識財富、認識市場、認識權力、認識人性的思想歷程,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清晰脈絡。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公司已不僅僅一個經濟性組織,而已經成為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在各個領域都極具影響力和支配力的社會性組織:促進自由公平的競爭、建立和完善法治社會、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彼此間關係、改變國與國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方式……

但是,公司卻讓人愛恨交織。公司一方面將一切明碼標價,是千夫所指的商業化禍首,另一方面又是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者,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再造的助推器。自利的本能和道德的底線,讓公司自身矛盾糾結。作為有機體的公司,既有長大成人的衝動,也有成長的煩惱。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萬物皆有規律!每一種事物必有其該有的規律,而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發現。

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去管此片是否過分謳歌公司、市場經濟、企業家,或是其他。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呢?這也是老師給我們觀看此片的初衷。

以後我們都要成為公司的一員,是公司的新生力量、創新力量,更是國家的未來。對我們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未來,是中國的未來:中國的經濟改革已進行了三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實踐了近二十年,公司作為市場運行中的重要角色,為我們提供了尋找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的載體。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公司的成熟尚需時日。瞭解各國公司走過的歷程,無疑將有助於中國公司的健康、壯大,將有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

無論是從個人、公司、國家的方位,或是從經濟、社會、文化的角度,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用一部誠實、冷靜的紀錄片來回顧公司的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以現實來設問未來。周總理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但這裏的“讀書”有了新定義:掌握知識,讓它成為中華崛起的工具。馬雲曾説:創造真正由中國人建立讓全世界人驕傲的公司,這是我的夢想,也是這代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