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1

昨夜觀一讓人潸然淚下影片名曰“姐姐的守護者”耽誤了睡眠時間,今一整日顯得萎靡不振。但即早些睡亦是睡不着。因週日晚生物鐘總習慣晚睡。週一則習慣精神恍惚,呵欠連連。午休時老被外邊嘈雜聲所驚醒。心底只歎氣兼無可奈何,亦讓吾想起那句:“只許州官居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竟是如此貼切。

據聞要降温,上班時只覺外邊狂風大作,風沙橫行,剛出門沙塵就吹進眼。忒難受。揉眼並無效,待進巷子時才將其攆出,好不舒服。

再步行遠些,處處猶見昨夜風肆虐時吹落的黃葉。瑟瑟黃葉仍在絮絮落地。在廣州這樣一四季並不太明顯的城市,也只有這樣的景象才能彰顯冬日要來臨之趨勢。勾勒起我們心底的思念之情感念之意。

話説“姐姐的守護者”起初看時不以為然,既然妹妹anna要狀告雙親從出生起便將其做為患白血病姐姐救命的良方。毫不誇張地説妹妹的出生就是為了姐姐。輸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現在甚至要捐腎。妹妹anna這次就是不願捐腎給姐姐kate才去找律師。法院審訊過程中,為了病魔中的大女兒歇斯底里的媽媽,不屈不撓的律師,還有追求正義公正的法官。他們都表演得那般到位。演技當然可圈可點。同時品格也令人肅然起敬,只能説在真愛病魔面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誰是誰非。

及至後來法庭上辯得難解難分之時,哥哥jessie再也忍不住,把真相説了出來。原來狀告雙親是姐姐kate的主意,因為她不想再拖累家人,且她自己也想安靜地離開這個世界。便上演了一場由小女兒狀告父母親的戲碼。待認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分清條理之後對他們一家子的堅強勇敢和不離不棄所震撼。

親情永遠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是其他任何情感所不能替代和複製的。親恩點滴記於心。時常自醒,對於雙親兄弟姐妹我們是否真正地無愧於心。

昨下午,外出小晃了回,待匯完款便經捷徑歸家,在一平地,驚喜地看到小朋友們在玩遊戲。此遊戲乃是真正意義上原汁原味,無害的,如跳繩,玩泥沙等。記憶瞬間流逝到了童年,每年這個時候應是跳繩和毽子風靡之時。放學後節假日玩得不亦樂乎。常樂不思歸。要幹活總找不到人,為此沒少挨父母的罵。

現今小朋友總是玩電腦遊戲的多,小小年紀便戴着深度近視眼鏡。最常見的就是一胖胖的小男孩,戴着價格不菲的近視眼鏡,理直氣壯,亦有些神氣地從你身邊而過。他的媽媽/奶奶則緊緊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生怕兒子/孫子會飛走。每每看到這便歎乎於溺愛過頭。孩子總有一日得離開羽翼的保護。何不給他們於更多的空間。90後00後不久終歸得撐起整個天,但現看來怕是心有餘力而不足已。

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2

很久以前就很想看《姐姐的守護者》,最近才終於在pps上找到這部片子。

影片的設定就很吸引人。小女孩安娜,受不了媽媽總是讓自己捐獻身體部件給姐姐,而將媽媽告上法庭,要獲得醫學上的獨立支配權。雖然,我不是很喜歡和倫理搭上關係的片子,但是這個充滿着矛盾的問題,還是讓我陷入深思。

影片先從這個家庭各個成員(除了在裏面,有些不理智的母親)的視角,來敍述整個事件。

第一個,自然是當事人,小女孩安娜。她的敍述,有些低鬱。每個孩子的出生,都有着其意外性,而自己確實被計劃好,設計好的基因組,只為了和姐姐的器官,骨髓等匹配。媽媽為了姐姐,犧牲了工作,生活,而自己未嘗不是,小小年紀的她,為了姐姐,扎針,手術,住院...

小女孩把她珍藏的金墜子當了。略帶伏筆性質的連接,迎來了爸爸的敍述。

爸爸,雖然他管理家庭不多,家裏的事情,都聽從他妻子的,他總是靜靜在一旁。但他無疑是這個家中最看得清全局的人。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安娜沒有佩戴她珍愛的金墜子的。為了不讓這個,具有慧眼的人,透露太多給觀眾,導演只給了他一句話,那是全劇的伏筆:家庭的幸福下,潛藏着不滿,甚至怨恨。這些的爆發,很有可能讓這個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

哥哥的敍述,我沒有太深的印象。這個小孩,透着不成熟的躁動與不安,心裏在壓抑着什麼。

穿插着一些姐姐凱特病情惡化的情節,姐姐翻開她珍藏的相冊,開始了她的回憶。從父母生妹妹的決定,到自己那個沒有結果美麗的愛情,還有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其實她除了,病痛還承受了很多。幸福的轉瞬即逝,對弟弟妹妹的滿心虧欠,媽媽對她的照顧,一直要求她活下去,做諸多手術,更是壓得她喘不過氣。或許,她需要的只是在活着的時候,生活得幸福,而不是長久着,在內心忍受着這樣的痛苦。

但是牽涉進來的不只這個家庭的人。法官是剛剛從喪女之痛回覆過來的。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平復,可見她愛女至深。在聽證會上,大家才知道,安娜的律師,接安娜的案子,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所謂的名望。他患有癲癇,他能深切知道,身體不能被自己支配的痛苦。這時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了這個聽證會上的辯論。我屏住呼吸,思考着律師的每一句提問,和證人的回答。

當我還在思考,妹妹到底該不該勝訴的`時候,安娜正陷入窘境。媽媽一再盤問她,為什麼不願意就姐姐,按捺不住的哥哥終於説出來了。原來,是凱特要求妹妹上訴的,因為她不想再忍受這樣的痛苦了,she wants to die!當時整個法庭都震驚了。我也震驚了。感覺自己前一個小時的思考都是白費的。真正該思考的是,凱特到底給如何選擇她的人生,家人該如何面對凱特的生與死。媽媽無疑是震驚最大的。當所有人都在提醒她,批判她,只是考慮凱特,過於盲目,沒有關心過其他的孩子的時候,她才發現,她最忽略的竟然是凱特的感受,逼着她一直走下去。

將影片推向這樣一個高度的導演,卻讓情節迴流了,矛盾的衝擊戛然而止。一個讓我有點失望的普通結局:在家人的互相理解與關愛中,姐姐平靜地走了,家人開始了各自地新生活,但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生命中,曾經有着那個堅強奮鬥地凱特。

或許,導演覺得,自己的影片,只是充當心理學家的角色,只能給出意見,真正的決定還是觀眾自己去下吧。

自從看了,安哲羅普洛斯的片,就覺得,沒有一部影片的敍述能勝於他的敍述。詩一樣的語言,詩一樣的情節,詩一樣的流動。但是這部影片的敍述,也是非常的舒服,一切都低沉的,靜靜的。沿着一條條涓涓小流,發現它們流入一箇中心。矛盾激盪,最終歸於平靜,有種潤物細無聲的安詳與博大。

看了些評論,説書裏面是妹妹死了,姐姐活了,而且覺得這個結局更切合主題。我覺得這樣就太殘忍了,難道妹妹真的就要一輩子為姐姐而活麼??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獨立的生活,而不是別人的備用倉庫。

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後感3

她的存在,並不是因為她自己,而是因為另外一個人。

她的成長,很少鮮花,很少掌聲,沒有奔跑,沒有聚會,沒有少女應有的快樂,她因為別人的痛苦而更加痛苦,但她沒有逃避。

爸爸媽媽的關愛很少落在她身上,他和哥哥一樣,被忽視了,要把全部的愛傾注於那位生病的姐姐身上。

姐姐發病了,她就要到醫院做各種各樣的準備,為姐姐提供各種各樣的必要資源:血小板、幹細胞、骨髓……

妹妹愛姐姐,所以她一直以來無論有多痛都堅持幫助姐姐。可是,這次,姐姐累了。

媽媽愛姐姐,從姐姐一生病,媽媽就一直很努力的尋找治療方法,她固執的認為,只有一直治療才是對姐姐好。姐姐也很努力的接受治療,但只有她知道,這很疼,而且最重要一點,她知道這個病很難治癒,而且媽媽因為幫助她治病,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父親一個人負擔全家的全部開銷,妹妹一直陪她受累,弟弟也常常受到忽視。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病拖累自己的家人,帶給大家痛苦,但媽媽的固執讓她無可奈何。

有一天,姐姐因為腎衰竭需要妹妹捐一個腎給她。就在這時,妹妹把媽媽告上了法庭。律師先生接了她的案子,用盡一切方法幫助妹妹。法庭上,律師先生和律師媽媽據理力爭,哥哥這時候站出來,告訴媽媽,妹妹是因為姐姐才這麼做的。律師先生這時衝出法庭,他的癲癇病發作了。“他接我這個案子,是因為他知道不能支配自己身體的痛苦”。

影片的最後,姐姐在媽媽身邊安然離去。姐姐離去後,大家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妹妹眼中的大家,都走上了自己該走的路上。

其實,每一個生命都有其自身要走的路,每一個生命的歸屬都不盡相同。影片中的每一個主人翁,都充滿對姐姐的愛,但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正如媽媽對姐姐的愛,是一種固執的愛,一種強大的母愛;而妹妹對姐姐的愛,是一種理解的愛。媽媽對姐姐的愛並不是有錯,只是她可能沒有聽清楚姐姐的心聲,所以由妹妹替姐姐完成了心中的願望。

片尾妹妹説過:“我有一個姐姐,她很棒。”的確,姐姐勇敢地走到了自己應有的歸屬。

愛本身並沒有錯,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尊重對方的想法,讓其嚮應有的歸屬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