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奪冠》有感集合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6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奪冠》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奪冠》有感1

“杯子為什麼能盛水”

“因為它是空的。”

——題記

中國人,最具有也最需要的精神,就是女排精神。

創造

“呯呯”“啪啪”“嗨,加油了!”這是陳忠和踏入排球館首先聽到的,館內,郎平所在的排球隊正在練球。1982年至1986年她們創造了“五連冠”的紀錄。

為什麼她們能創下這樣的紀錄?這當然離不開平時艱苦的訓練,但更離不開的,是姑娘們堅持不懈、頑抗到底的信心,她們甚至在夢中都説:“再不拼就沒機會了。”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就是堅持不懈、永不言敗。她們是女排精神最好的詮解。

接力

郎平受邀成為美國教練後美國隊實力大增,而中國此時卻正是新老隊員青黃不接的時侯,軍心渙散,毫無鬥志,只講究技術,強調抓日常,卻不知怎樣磨合。這是因為她們少了當年老女排的團結一致,永不言敗。

傳承

中美排球大戰結束後,郎平毅然回國,並以驚人的決心和勇氣,對中國女排進行了三項改革:1、以前國家隊是十二個人,現在可能選三十個,五十個人甚至更多;2、在國際上聘請教練,構造一個複合型的教練團隊;3、不分主力和替補,只有首發和非首發,這三項改革在中國排球界遭到許多人反對,但正是這項改革,選拔出了朱婷、張常寧等骨幹隊員。

女排精神的第二點就是敢作敢當,有敢於受世界質疑和反抗的勇氣和決心。

在劇中,郎平問道:“你們為什麼打球?”隊員們鴉雀無聲,這個問題讓隊員們明白,熱愛自己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事業,大家的力量往一塊使,中國女排才能重回巔峯。

有了這些要點,還要看臨場的發揮。怎樣做到臨場發揮呢?劇中一直在重複一個問題:“杯子為什麼能裝水?”“因為它是空的。”是啊,倒空自己,不把輸贏放在第一位,不要有任何心理壓力,放開了打,才能打出真正的水平。劇中一直強調打球要喊出來,喊,才能釋放真正的能量。正是有了這樣的能量,女排姑娘們才能在巴西一舉奪魁。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的象徵。當今的中國人,應該好好領會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觀《奪冠》有感2

最近有一部十分值得去看的電影——《奪冠》上映了。這部電影弘揚了中國女排精神,國慶節時,我就去觀看了。給我的感觸很深。

《奪冠》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在平時訓練的辛苦與傷痛。這部電影還回顧了中國女排幾次獲得世界冠軍的鏡頭。特別是中國隊vs巴西隊時的激烈場面。

《奪冠》這部電影體現了中國女排精神。中國女排精神是:“頑強戰鬥,永遠拼搏。”為什麼中國女排可以受眾人矚目?因為中國女排的不怕苦,不怕累,團結一心的精神感染了我們。電影中有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把贏看的這麼重要?”教練告訴她們:“我們的國家並沒有讓全世界都知道,已經讓有的國家看不起了。我們要想獲得關注,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贏得冠軍。”這就是中國到最後獲取世界矚目的原因。

電影中有一句話:“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這句話使我記憶猶新。這句話表現出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不分你我。有一個鏡頭:“女排和男排一起對抗比賽,女排沒有團結起來,輸給了男排。教練罰她們接球,養成團結意識。”這個鏡頭給我觸動很多:我們是一個集體,不分你我他,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擰成一股繩,這樣才利於我們養成團結意識,成為更優秀的一個集體。在做任何一個通過集體才能完成的事情時,通過團結才能更好的完成。記住,我們要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中國女排是一代國人的驕傲。它代表的是中國的驕傲。中國女排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吧。

觀《奪冠》有感3

在國慶假期期間,看到電影院上映了一部新電影《奪冠》。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心中湧出一種勢不可擋的感覺,心中的聲音告訴我:這個好看!這個絕對好看!於是我興致勃勃的買下電影票,走進影院。

電影內容如同電影名字一樣:拼!女主角郎平熱愛排球的精神深深的感染到了我,她在當教練時説過一句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不要成為我,你要成為你自己。是啊,人在世上,無論外界有多少誘惑,有多少打擊,都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羣當中做好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初二下學期暑假的我也傾聽着自己的聲音,初三學業繁重,吉他的比賽也不能落下,身邊開始有人提議:先把吉他放一放吧,初三在即,中考已經不遠了,收收心思準備初三才是。學習不是你的全部,發展自己的愛好未嘗不可。外界的聲音嘈嘈切切,我的內心也有些飄忽不定,父母卻在此時告訴我:做自己想做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外界有很多聲音:讚揚聲、批評聲、厭惡聲、指責聲,然而,在這些嘈雜紛擾的聲音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保持純潔初心,永遠不要成為別人,更不要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

郎平在18歲的時候就被他的教練招進國家隊,而她的教練對她説過這樣一句話:再不拼就沒機會了。沒錯,這句話給任何年齡段的人,都不會有錯,給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是一種勵志。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也是一樣,這個時候的我們就應該好好珍惜時光,認真學習,考上一個好大學,打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這個時候雖然苦,雖然累,但是可以拼出一個美好的幸福未來。然而等我們成年之後,懊悔了,惋惜了,再回過頭來拼,就已是為時已晚了!所以,現在的我們就應該拼盡全力,為了我們自己去爭奪一個更好的明天,因為,再不拼就沒機會了!

電影中有一句話多次出現,也讓我印象極其深刻:杯子為什麼能盛水?因為它是空的。那些所有得到了成功的事情,其實都是從零開始的。從零開始,慢慢打下基礎,慢慢建好堡壘;從零開始,慢慢積累水分,慢慢成長為豐滿的果實;從零開始,慢慢學會基本,慢慢學到內涵。郎平也是一樣。有腰傷的她剛進國家隊時,教練連球都不給她碰,這時候的她,是一個沒有水的杯子。她從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可她每天早上依舊按照教練的方法訓練,晚上等隊員都休息的時候,她還會在偷偷的練習排球到半夜,終於到打比賽的時候,教練同意她上場打排球,此刻的她,是一個開始慢慢積累水的杯子。在教練的帶領下,她打的球賽越來越多,終於在決賽中得到冠軍的時候,她成為了一個盛滿水的杯子。我平時也會做一些語文積累,從十歲便開始積累,一個空白的本子,隨着時間的流走,隨着筆鋒的滑動,慢慢的變成一個積攢眾多精彩文筆的本子,我也在積累的過程中的慢慢學會了與人相處,我也慢慢的盛滿了水。

郎平的事情在他們那個年代激勵了無數人,可現在,她也激勵着我們這一代勇往直前!世上沒有什麼難事,只要你敢拼,就一定有結果!

觀《奪冠》有感4

國慶第一天,媽媽提議去看電影,我舉雙手贊成,於是立刻奪過手機查看節目單,國慶檔的電影還真不少,當“奪冠”兩個字跳入我眼球時,我兩眼放光,不再猶豫,“就看這個!”我叫道。《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第1次拿世界冠軍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的故事,詮釋了幾代女排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

郎平十八歲就進入了中國女子排球隊,一開始,她連球都碰不到,是個替補隊員。“你什麼時候能負重一百公斤什麼時候才可以碰球。”她的教練説。郎平在別人練球時,一個人在角落裏默默地練着舉重,滿頭大汗。不僅如此,別人走後,她還不停地給自己加練:跑步、舉重、鴨子步、發球……“看到那面國旗了嗎?”有一次她加練時,陪練勸她休息,她説:“那裏距離地面有三米二,那是海曼的摸高高度,總有一天,我也會跳到那兒!”郎平的話使我不由地想起自己來。我每天只想着玩,學習馬虎,不好好彈琴,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洪思桐,寫完作業去練會兒字。”“我不想去!我為什麼要練字?”記得有一次,我為了不練字還跟媽媽吵架了,再看看郎平:任勞任怨,從不放鬆,每天努力練習,從不驕傲……我慚愧不已,於是,在那一刻,我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郎平——女排精神,就是我前進的力量!

“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萬次不斷重複的訓練。”郎平的教練説。老排球場牆上的一個個球印,就是她們訓練時留下的痕跡……看到這裏,我心潮澎湃,久久無法平靜。看看我平時都是怎麼做的:彈鋼琴我總是半生不熟就不肯練了,到上課時常常手忙腳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做作業也是應付了事,只求做完,不求做到最好。女排們從不曾用這樣的態度做事,有些老女排們帶着傷還在努力訓練“下意識”。和她們比起來,我就像一顆小小的沙子,懶散到了塵埃裏。從今以後,我在練琴時一定要反覆練習,努力做到“下意識”!做其他的事也要一絲不苟,像女排們一樣精益求精。

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她們,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更是我學習的榜樣!女排精神將永久珍藏在我的記憶裏,督促我奮發向上,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觀《奪冠》有感5

“隨着主裁判的一聲哨響,20xx年歐洲盃落下了帷幕,祝賀葡萄牙,一記金子般的進球戰勝對手,歷史上第一次奪得歐洲盃冠軍”。20xx年7月11日凌晨,初曉的寂靜被打破,作為球迷的我也沸騰了。

不是兵強馬壯的德國戰車,不是行雲流水的西班牙鬥牛士,也不是地利人和的法國雄雞。是的,就是葡萄牙,一個歐洲盃的常客、一個從未染指冠軍的小國。賽前人們並不看好葡萄牙,小組賽驚險晉級、淘汰賽一波平局。然而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頑強的葡萄牙3:0力克威爾士挺近決賽,決賽中球隊巨星C羅受傷提前下場,“平民版”的葡萄牙還是頂住了壓力,按部就班地做好戰術執行,反倒是法國隊在多次進攻無果的情況下有些急躁,加時賽下半場,葡萄牙人埃德爾抓住機會,以一記漂亮的世界波絕殺了法國,捧回了第一個大賽冠軍。“二流”的隊伍打出了“一流”的比賽水平,看似偶然的背後,我們更應該看到葡萄牙人的態度與信念。

態度就是放低姿態、奮力一搏的態度。20xx年帶領中國隊殺進世界盃決賽圈的神奇教練米盧就着重強調“態度決定一切”,即正確地審視自己、戒驕戒躁、踏實進取。這洽洽就是我們檢修人貫徹“服務至上”中心思想所應該具備的。近期檢修中心與各生產方簽訂了一系列維保合同,對我們的檢修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每一個檢修人都要正視壓力和責任,擺正態度,聽從“教練”指揮,團結“隊友”,苦練技能,頑強拼搏,以“黑馬”的姿態在服務和創益增效的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信念就是不服輸、敢於突破的信念。葡萄牙在比賽中“爆冷”也有人認為葡萄牙的運氣好,但是當你看到C羅在激烈的碰撞中受傷下場、佩佩在比賽最後拼到嘔吐的情形時,會對這隻頑強的隊伍肅然起敬,就像解説嘉賓説的一樣:歐洲盃沒有強隊弱隊之分,拼的就是精神和韌性。當前鋼鐵行業形勢依舊嚴峻,作為基層職工的我們要激發自身的求勝欲,不要畏手畏腳,停滯不前。當好“擺脱困境、實現突破”的前鋒、當好“科學檢修,服務至上”的守門員。在羣雄逐鹿的鋼鐵競爭中發揮自身優勢,率先突破,扭虧為盈。

精彩的比賽總是短暫的,讓我們期待下一屆更加精彩的歐洲盃。

觀《奪冠》有感6

假期裏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奪冠》,故事講述了中國女排敢拼敢搏,勇奪世界冠軍的故事。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令我印象深刻:20世紀80年代初,在女排赴日比賽前夕,主教練向隊員講述自己第一次出國的經歷:他一進外國酒店就傻眼了,看到冰箱、彩電、空調……相比較我們太落後了,教練一夜未眠。他的話語激勵着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一直努力拼搏,為國爭光!21世紀初,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即將迎戰東道主巴西隊。賽前,郎導對姑娘們説:“什麼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不同時代,女排隊員們都能克服重重困難,贏得世界冠軍!

我很幸福,成長在這個美好的年代,可是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時,我卻像鴕鳥躲進沙堆中一樣,不敢直視,只想逃避。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我認識到,面對強大的對手與挑戰時我們要展示出自己最大的勇氣與努力,因為這股力量會幫助你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越過險阻,走向成功!

女排精神也是愛國精神的體現,它鼓舞着我們努力拼搏、不斷進取。

觀《奪冠》有感7

對於《奪冠》這類運動劇情片,我一向是不感興趣的,但這一次我卻消除了偏見。這部電影被許多人介紹為“看的時候紙巾不夠用”。那它為什麼如此戳人淚點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在人物形象、情節和細節三個方面。

這部電影的人物形象飽滿、鮮明而不失真,使整個電影鮮活了起來。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郎平、朱婷二人。

郎平的形象是最立體、最飽滿的,可以説支撐起了整部電影。從好不容易進國家隊、卻摸不到球的不甘,到贏了“東洋魔女”時的感情爆發,再到擔任教練時“都是玩真格的”,無一不讓她的形象躍然於銀幕之上。她與陳忠和的互動也令人印象深刻,這兩個三十多年的老友晚上一起偷偷練球,在中美大賽前的彼此理解,兩次在同個一機場喝咖啡,都告訴我們何為真正的友誼。“杯子為什麼能裝水?因為它是空的。”“我郎平從來不裝,都是玩真格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出了電影院後,這些經典台詞仍迴盪在我腦海裏。

整個電影用郎平這個人物串起,但並未只聚焦於郎平一人,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朱婷。這個農村來的女孩,“連打工別人都嫌你高”的女孩,當她第一次被問到為什麼打排球、回答是“為父母”時,當她在練球卻一直不肯喊出來時,我不禁心裏一緊——這要出大問題。可當她深夜在老訓練場練球喊出來時,當她面對郎平的短信落淚時,當她拿下里約奧運會決勝局的第15分時,我不禁潸然淚下。因為我在理解朱婷的同時想到了我們自己。是的,我們的努力不是為別人,也不是為了成為別人,而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亮點是合理截取真實歷史事件作為情節。

從改革開放初期到里約奧運會,跨度近40年,在如此大的時間跨度中,導演主要截取了三場比賽:1981年日本大阪的中日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美戰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的中巴戰。與我們常常看到的介紹女排精神的資料不同的是,《奪冠》的主要內容不是的對女排精神的讚美,而是着重展現了姑娘們奮鬥拼搏過程中的艱辛與脆弱,展現了新老球員之間的矛盾,還展現了郎平在排球訓練改革中受到的阻力,使情節沒有失去真實性。另外,三場比賽詳略處理得當,一張一弛,使觀眾體驗到如坐過山車般的感覺。

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可圈可點的細節。

為了打贏中日戰,教練對女排可謂進行了“魔鬼式訓練”,但電影並沒有把全部畫面用來表現團隊訓練的困難,而是用特寫鏡頭展現了一位隊員默默拔出刺入手中的木刺。這樣就以小見大,表現出訓練強度之大和隊員們的執着堅強。鏡頭切換到國內,人們圍着小電視機看比賽,當中國隊獲勝後,人們都舉着火把和燈籠跑上大街,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那火把其實是被點燃的掃帚。小電視機和掃帚這兩個細節都十分直觀地表現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有多麼落後。中美場則是特意從郎平的視角給出了一個伸出手指責罵她的人的畫面,處理得非常巧妙的是,這個人的臉被遮擋住了。這個細節表明,在當時,指責郎平的並不只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普遍現象。中巴場朱婷得到那決出勝負的第15分時,導演用了慢鏡頭來表現當時的場景,並濾去了周圍嘈雜的聲音。正因如此,我甚至聽到了我那因緊張而快溢出嗓子眼的心跳聲。

電影感人的主要原因是這三個方面,但人物形象、情節和細節這三方面最終都指向了更深層次的東西,即電影的.主旨——女排精神。正如電影開頭所言,女排精神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女排精神不表現在最終贏得冠軍,而表現在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永不言棄、團結一心、勇於拼搏的奮鬥過程。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偉大的精神歷時光而不朽,中國女排精神永不過時。女排精神是一面旗幟,點燃國人的激情,彰顯團隊的力量。在新時代裏,我們為之動容,是因為它所藴含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體育範疇;我們為之動容,是因為我們也需要奮力拼搏,開拓進取;我們為之動容,是因為它啟示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珍惜韶華,力爭上游。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觀《奪冠》有感8

“女排精神”曾是一代中國人的記憶。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就曾創造了排球史上的奇蹟——五連冠,這是中國的榮耀!

但,到了本世紀初,女排陷入了低谷,主教練換人了,隊員也走了,中國女排瀕臨崩潰的邊緣。

當所有人都束手無策時,從美國歸國的郎平毅然挑起大梁,任總教練一職。她就職後將女排大換血,改變了過去的許多做法,並不斷嘗試新的戰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6年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中國女排在擊敗一個又一個強敵後,重回世界巔峯,奪得金牌。

這部影片看得我熱血沸騰,尤其在女排奪冠後,領獎時,國歌響起,這讓我意識到了國家。每個國人背後都有強大的祖國。女排精神也被傳承了下來,一代代“女排人”接力向前,不斷邁進,追求更高的突破。中國女排定會在接下來的歲月裏更加努力,創造更輝煌的戰績!

中國女排,加油!

觀《奪冠》有感9

在國慶八天長假裏,當然要安排去電影院觀看一部精彩的電影。我和我的小夥伴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講述中國女排《奪冠》。

電影《奪冠》用三場比賽串聯起中國女排默默無聞到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第一場比賽是1981年大阪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以郎平為代表的女排姑娘們通過艱苦的訓練,克服困難咬緊牙關永不言棄,戰勝了以頑強防守著稱的日本隊,贏得了中國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第二場比賽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由陳忠和執教中國隊對戰當時主教練是郎平的美國隊,結果中國隊敗在了美國隊的手下。郎平作為美國隊主教練沒有享受獲勝的喜悦,卻受到主場觀眾的指責。郎平在那一刻所經歷過的掙扎,令人心疼。第三場,2016年裏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淘汰賽,中國隊對戰東道主、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中國隊在小組比賽成績不佳的不利情況下,發揚老女排的拼搏精神,敢打敢拼終於啃下了巴西隊這塊硬骨頭,並最終獲得了當屆奧運會的金牌。

影片中的前兩場比賽發生的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可這一點也不妨礙我深深的沉浸在其中,跟着女排姑娘一起哭一起笑。在電影的後半段有一個情節,郎平教練一直在問朱婷:“你是為了什麼打排球?”這時候我也在心中問自己,為什麼要刻苦學習?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誇獎,還是得到媽媽的表揚?“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女排姑娘們沒有辜負她們的汗水和淚水,站上了世界排壇之巔。我們也不能浪費現在的青春歲月,要使平時付出的點滴努力體現在知識積累上。我要學習女排的精神,不怕困難、勇於攀登,在學習上,我也要迎難而上,不怕吃苦。爭取取得好成績,以後為祖國爭光。

觀《奪冠》有感10

三段奪冠的輝煌往事串聯起的女排精神對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着深刻的啟迪。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這種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艱苦奮鬥。當時女排訓練引入了日本女排所提倡的魔鬼訓練和意志排球理念,奉行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和大運動量的訓練原則。每天上千次的起跳、上百次的滾翻,使女排隊員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刺激,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摔傷挫傷等運動損傷時常發生,有的隊員練完了甚至需要在隊友的攙扶下才能走出訓練場。而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女排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不應一時的懶惰而放鬆自己,女排的每一次勝利離不開她們的艱苦奮鬥,所以我們要想有一番事業,也因培養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為國爭光。1984年女排世界盃奪冠對於國人有着重要的意義。1984奪冠之夜,鏡頭掃過歡慶人羣中的一幕,每個人都難掩臉上的喜悦。女排代表着國家的榮耀,女排精神就是無論是否能夠取得比賽勝利,無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也一定要在賽場上去拼、去搏,秉承着為國爭光的精神完成比賽。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團隊合作。團結就是力量,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中國女排正是通過互相配合,團結一心,才有了一次次漂亮的扣殺。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也要意識到團結的重要。不要逐名逐利,着重個人利益,個人發展,而忘記了集體利益,要依靠團結的力量,將個人與集體結合在一起,增強團隊合作和團隊意識。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無私奉獻。從運動員到主教練,從自己站在領獎台到帶領着中國女排奪得冠軍,郎平用她大半生的堅韌不拔,用她大半生的無私奉獻,以不變的努力走在她認定的那條荊棘路上,從未動搖,帶領女排姑娘和她一起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要被一些功利化、商業化的思想所影響,不要失去愛國主義和國家榮譽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無私奉獻是一種愛,要熱於幫助他人,認真對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回報學校,服務社會,要有積極承擔責任的勇氣,社會責任心和公德心。

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女排精神的弘揚,讓人們感動的同時,也需要傳播和繼承。致敬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執著拼搏、永不言敗,我們要時刻警醒着、時刻準備着、時刻行動着。女排精神,感召國人。無論是體育競技還是國際競爭,無論是個人奮鬥還是民族崛起,我們不能丟失這種精神,我們需要傳承這種精神,這就是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一分一分去拼

觀《奪冠》有感11

昨天晚上,帶孩子們去看了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奪冠》。電影很勵志,非常精彩。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老一輩女排們艱苦奮鬥,傳承到今天的中國女排精神。

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沉浮始終不屈不饒,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電影院觀看的觀眾們在觀看整個片中,有歡笑聲響起,也有淚點。本色出演的朱婷,當飾演郎平教練的鞏俐問:“朱婷,你為什麼打排球?朱婷回答:“為了爸媽。”顯然這個回答郎平不滿意。又重複問了一次,朱婷大聲回答:“是為了成為你(郎平)。”聽完這個回答仍然不滿意,又問了一次,朱婷大聲吶喊道:“為了自己。”

聽到她那句為了自己,頓時淚水奪眶而出。

平時問孩子學習為了什麼?十一歲的兒子總會回答,為了父母,考好成績是為了爸爸媽媽開心。其實,我也想聽到孩子回答。學習是為了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我問孩子。這部影片好看嗎?女兒回答:“有感覺,有被觸動到了。女兒現在是專業學習舞蹈,孩子對我説:“媽媽,體育和舞蹈一樣,都是考驗耐心、毅力和信仰運動。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女兒説影片中講的這句話跟她學習舞蹈的心得一樣。當你的肌肉記憶形成了慣性,才能在下意識做出正確的反應。而這種下意識,需要成千上萬練習。練習舞蹈也是要經過反反覆覆練習,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我對整部片中的這句話感觸良深,我們那麼在乎贏,是因為我們還不夠自信,我們身上的包袱太重了。等到我們足夠自信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在乎贏。我們這一代人的包袱就讓我們背吧,我只希望你們為了自己打球。

對呀,我們生活中一直都想贏的狀態。小時候,在學習上想贏過別人;長大後在工作上想贏別人;成家立業後,有了孩子,希望孩子贏過別人。所以我們這代人活得太累,太沉重了。

為了工作,為了父母,為家庭奔波着,從來沒有為了自己開開心心、輕輕鬆鬆的活着。

最好的狀態是好好的做自己。

觀《奪冠》有感12

只要穿上了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郎平

《奪冠》簡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xx年拿下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饒,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所説的一樣,她們幾十年拼搏不惜,面對強敵依舊不言放棄的精神,中國女排是無數中國人的黃金記憶。

女排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她們都有着一種女排精神她們都拿命在拼祖國的名譽影片中郎平説了她是六十歲的心臟八十歲的骨頭,而就連她也在拼搏其他的成員更不好意思偷懶。另一名優秀的教練説郎平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影片最開始陪練教練入場一進來就是熱火朝天的訓練:有練習拍球的;有練習腹部力量的;有練習腰部力量的。郎平那一代訓練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去拼。就像後來轉場的時候,一個個鏡頭拍的都是什麼,是砸壞了的大拇指,是有着被打爛的排球上的倒刺扎過的手,是血淋淋的雙手,是讓人覺得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女生的手,是女排們精神上一個個拼搏的訊號。她們嘴裏喊得不是清亮口號,而是嘶啞的意志,不敗不棄的精神。

女排精神是團隊協作的團隊精神。隊長被要求接到30個好球,但是她太累了剛接幾個就被球砸倒在地,教練沒有停下發球,球依舊一個個的砸在隊長的身上。她還沒爬起來周圍都是加油聲鏡頭一轉從上空俯視整個球場,所有人都站在邊緣的黑暗處。光全聚在隊長的身上,球依舊再砸但隊長還沒有放棄站起來。但是慢慢的隊長已經爬不起來了,她手在抖,她腿在抖,她全身都在用力。到了第不知道多少個球,教練停下來了。而她也就是趴在地上微微喘氣。教練漠然説了一句負十二個誰來替她。郎平出來了嘶啞的喊出一句我來。郎平死死地護在隊長面前而後面還有三個人將隊長扶起來帶到後面。

女排精神是艱苦卓絕的精神。還記得劇中體育局的人來説其他國家已經運用了電腦分析對手(中國女排)的資料相當於1000個人腦。還説以後體育主要拼的是科技。教練問了一句我們可以用上這個電腦嗎?在得到了委婉的拒絕之後他的面容有了一些苦澀但是很快轉變了過來,將網抬到了最高加大訓練量之後淡淡的説了一句這個他們預測得到嗎?這裏他是不甘心的。但是沒辦法啊,但是的中國太落後了,沒有設施一切都只能靠拼。在這麼一番種種條件都沒有外國好的情況下中國女排終是靠着這股氣這股精神勇奪世界冠軍。

她們都是好樣的。她們擁有過高光時刻也遭遇過低谷困境,但是她們總有一股血性,在最要緊的時候展現出最頑強的精神,我認為這是她們最動人的地方。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要有這種女排的精神

觀《奪冠》有感13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奪冠》。

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是怎樣一步步克服艱難險阻,走到今天的。1978年,改革開放,國人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柱,這時中國女排站了起來,經過刻苦的訓練,1981—1986年時期取得了輝煌的“五連冠”,但是2008年中國隊和有“五連冠”時期的主力隊員郎平帶領的美國隊比賽時輸了。2016年郎平帶領的中國隊打贏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隊,扳回了本屬於中國隊的榮譽。

2016年的女排,帶着老女排的精神,重温過去的女排,加強訓練,憑着過硬的技術,在里約奧運會一戰成名,郎平展示她出人意料的戰術,把巴西隊玩弄於股掌之中,我覺得這就是真正的女排。

反觀現在,雖然條件比改革開放時好了許多,但是我們有了惰性,沒有以前那麼有衝勁兒了,幹什麼都怕累,什麼都不想做。比如説:以前人們學習自覺的把知識預習好,複習好,現在全靠家長、老師的催促。

女排精神是令人敬佩的,我要學習她們不服輸的精神!

觀《奪冠》有感14

10月5號在萬達影城觀看了國慶檔電影《奪冠》。與以往的觀影不同。故事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真實。並且整個影片表達的並不曲折。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觀看後,影片的場景總浮現在眼前,自有某種説不出的深沉打動心思。

為什麼打球?這是郎平問隊員最多的一句話。這句富有哲理的話纏繞着我。為什麼打球?為什麼寫作?為什麼工作?對這類問題,我們每個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關鍵是我們這樣問過自己嗎?我們認真的回答過這個問題嗎?思想通則百通,為什麼的問題解決了就不會迷茫,就會有目標感,就會有切實有力的行動,就會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

影片中教練對隊員施行魔鬼訓練時説過一段話: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庖丁解牛、佝僂者承蜩的故事也同樣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任何技術只有勤學苦練、艱苦努力,認識客觀規律後方能得心應手,進而享受做事的過程。華為廣告中的那雙芭蕾腳更是告訴我們什麼叫我們的人生,痛,並快樂着。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極致美麗的背後隱藏着無盡的汗水和傷痕累累。

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這種團結協作、祖國至上的精神,成為真正克敵制勝的法寶。中國女排成為一種符號,更是代表了精誠團結、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中國精神。承載着這種精神的冠軍獎盃一次次證明了中國人的志氣與能力。

郎平擔任主教練提出全員作戰,沒有主力和替補之分,只有首發和非首發。不存在對球員的厚此薄彼,這是對每一個球員的鼓勵,調動了每個球員的積極性,凝聚了他們專注打球、團結協作的力量。

聯繫現實,奪冠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智慧,作為金晶一員,如何融入組織、團結協作,如何提高素養、提升技術,做事有責任、有擔當,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並付諸實踐的。

觀《奪冠》有感15

有一種堅持叫郎平,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

對於鐵榔頭郎平在我們印象中她是一個傳奇人物,從我們父母那一代她就是一種偶像,但《奪冠》這部電影真的是讓我們近距離的瞭解到了更加真實的郎平。她説:“我郎平從來都不裝,我都是玩真格的。”一個真實、認真、自信、硬核的標杆。擁有絕地反擊的最強底氣,簡直是又颯又美。但這種颯這種美背後卻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堅持與付出。

女排精神是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會賦予不同的理解。她們頑強拼搏,團結協同,永不言棄,女排之於中國,已經不單單是一項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時代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但她的精髓只有一個:團隊。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要我們。對,我們。奪冠需要技術過硬,需要拼搏精神,更需要團隊的配合,信任與瞭解,記得8月份的拓展訓練,我們通過行動深深的體會到團隊之間信任、合作的重要性。那種體驗讓人記憶猶新。

其實對於這種精神我們更多的是敬畏感。因為太苦了,我們都太不願意讓自己吃苦了。但這個時代好在只要我們願意吃苦,我們就有機會,我們就有希望。你越覺得累就會越累,人是有惰性的。還有一句話是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真的是,行動上越放肆,心裏就越不自由。我們都應該通過努力,讓自己做一個自由的人。有一句台詞説:“鷹有時候也會掉在地上,但雞,永遠飛不了鷹那麼高。”我們應該有讓自己成為鷹的勇氣。不怕落後,不怕輸,只要有永不言棄的精神在,無所畏懼。

有了精神,還有就是實力。積累就是經驗,經驗就是應變,應變就是智慧。“當你的判斷成為下意識的時候,你在賽場上,才可能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走到最後。”只有願意吃苦,付出的比別人多,才能做得比別人好,最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精神和實力讓我們成為自己,讓我們內心強大。杯子為什麼能盛水?因為它是空的。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做一隻能盛水的杯子。有一句台詞是我特別喜歡的。“有人活在夢裏,有人喜歡現實,有人喜歡把一種變成另一種。”

Tags:有感 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