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根據《聖經》之“諾亞方舟”故事改編。講述蠻荒大地上的人類造孽惡貫滿盈。上帝決心以一場無盡豪雨,讓一切罪惡及人類從此淹沒,唯有受命於天的諾亞才可獨善其身 ,有資格帶領家人和生靈萬物逃過一場浩劫,為人類、地球上不同物種挽留最後希望。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電影觀後感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觀後感

單從視聽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本片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即便略顯陳長,也有一種欣賞一段生動的歷史畫卷的感覺。但是要摻入了對影片故事本身神論主觀的辨別和評價,一部很不錯的史詩電影就變得索然無味了。類似這樣有着導演很強的個人情感在其中的電影,我都是試着按照創作者安排的套路來觀影。因為至少這樣,兩個小時過去之後會是個好心情。

説實在的,我對動物權利保護者諾亞的故事,沒什麼大興趣。看這片兒,完全就是衝着赫敏去的。艾瑪沃森大小姐真是越來越美麗了。至於羅素克勞、老菜皮詹妮弗康納利什麼的,完全是個意外,之前看了一些影評都説這片不咋好看。果然還得自己看。很不錯嘛。我覺得如果要是再能大膽的改編一下就好了,畢竟原版故事那麼幾頁,支撐兩個多小時電影多不容易。這麼一想,導演也是挺牛逼了。

他的上一部黑天鵝看得我很是震驚,改天要把摔跤王看掉。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觀後感二

感覺本片的預告片並不是特別精彩,我猜跟我一樣去看這部電影的更多還是被其陣容吸引的。羅素克勞和詹妮弗康納利在《美麗心靈》之後再聚首,羅素克勞還是專業坑孩子,只不過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靜,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納利的角色仍是那種一力維護家庭完整的堅強女性。預告片裏羅根勒曼和艾瑪沃森的鏡頭差不多多,本來以為這次兩人要再續《壁花少年》裏的前緣,結果實際上卻沒多少對手戲。感覺艾瑪演的挺賣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勁要甩開偶像的頭銜。

除了上面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過程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飾演閃的少年時期的小演員Gavin Casalegno,鏡頭一掃到他我就驚豔到了,小夥子長得實在太美了。有沒有閉月羞花我不好説,不過片中的兩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點相形見絀了(當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風格就是髒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時候女性角色會比較吃虧)。至於成年的閃,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個美男,但由於看了少年版期望值過高,所以難免有點落差。

本片前後兩部分風格差異還是挺明顯的。華麗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後,鏡頭就主要對準船艙裏面了,也就沒什麼特效可賣了。

去看之前猜測劇情的高潮可能會出現在搶奪方舟那一段,事實上這一段也確實是全片最激動人心的段落。特別是完成救贖的Watchers們一個個昇天的場景,觀眾如果把自己代入劇中人物,應該會明顯感覺到既失落又欣慰的複雜心情。一番爭奪之後,方舟終於下水,不過這卻不是故事的尾聲,而是導演真正要講的故事的開始。

諾亞方舟的故事家喻户曉,其實一兩句話就能描述完。當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爾的喜劇才能,影片時長才勉強撐到一個半小時。本片基於原本的聖經故事,表現手法更加嚴肅,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這麼簡單的故事要怎麼拍到兩個半小時。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為分界線,前半部分的諾亞是作為一個篤信上帝的義人來刻畫的,並以該隱的後裔來作為對比;而後半部分,諾亞對上帝旨意的奉行則開始表現出偏執的一面來,於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後面這一部分其實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態在活動着的。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對外,後半部分則是家庭內部矛盾的解決。實際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來是這樣)的情況下,諾亞性格當中的缺點才得以暴露出來。

上帝其實就存在於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當中。你把祂想象成個蠻不講理的傢伙,當然就會覺得祂在指引你做殘殺嬰兒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是我們打從心底牴觸的,我們又怎麼能相信這是上帝要我們做的。愚蠢的選擇與上帝無關,上帝存在於我們做出正確選擇的那一瞬間閃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諾亞是個極虔誠的上帝的信徒,更確切的説,他篤信的是世間萬物都應該按照上帝最初規劃的自然的狀態去存在。所以他認為耽於奇技淫巧並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類是不可饒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類,都不配活下去。他的理想很崇高,覺得帶着大無畏的精神與其他人類同歸於盡,就能保證其他動物們在一個純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但他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對於一個人類來説,最自然的狀態就是愛自己的家人。當他呼喊着一些聽起來了不起的口號並走上家人的對立面時,他自己其實是處在一種最不自然的狀態下的。上帝又怎會樂見祂在人間最忠實的信徒活在這樣一種扭曲的狀態下呢。所以通過他拯救各種動物的經歷,其實最終獲得拯救的還是他本人。

每個人都像是上帝拋向水面的一顆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紋由內而外擴散開去。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樣貌造出來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礎上愛自己身邊的人,然後再關懷周圍其他的人,等等。可能也有人是一上來就關注一些比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摻雜個人感情。但我相信這些人其實內心深處想的仍然是如何通過實現自己這些宏偉的目標,使自己和家人所處的大的外部環境能有改善。這些人是聰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強到了一定程度,以至於他們的波紋可以擴散的足夠遠,在照顧好身邊人的同時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而如果説有人能完全漠視自己和身邊人的幸福,專門關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動不動就為了跟自己其實關係不大的所謂偉大事業和崇高使命捨生忘死,那我覺得這種偉大是不穩定的,就像是反向從外往內擠的水波一樣。如果這種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開,接着也許就是大洪水了。這個世界上不需要“無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聰明”的人。“聰明”即總是做出正確的選擇,上帝始終未曾遠離,所以能憑藉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擴散成惠及無數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點跑題了。其實我本人對《聖經》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於電影劇情的.,所以如果對相關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説聲抱歉了。最後再説回本片主角們的形象吧。我記得之前有種説法説諾亞的三個兒子分別是三個人種的祖先,所以我看電影時冒出一個非常弱智的想法:怎麼這仨全都是白人呢?後來一想,他爹媽都是白人,孩子的膚色當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種顏色弄一個上去,豈不變成了温暖人心的喜當爹情節了。不過還是怎麼想怎麼覺得講述人類始祖的電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確了。所以我覺得,最好還是找只熊貓來演諾亞,又黑又白又亞裔,這樣各個種族的觀眾都不會有意見了。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觀後感三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對聖經故事進行藝術性解讀的新作《諾亞方舟》,是一部非常混亂的電影。整部電影充滿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和視覺上的創新,使我們期待它是一部類似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夢之安魂曲》或是《黑天鵝》那樣的成功之作。但是影片的劇本破壞了這些期待。

這原本應該是一部視覺效果的交響樂,混雜着許多大膽奇怪的想法,但當它應用到具體角色身上時,整部電影變得有些老套和拖沓。

以大約三頁的聖經,要創作出這部大約130分鐘的故事,華納兄弟在劇本的塑造上和《霍比特人》相似,如同擠牛奶一般。可以想象這個創作過程是十分痛苦的。當年的《冒牌天神2》,同樣描繪這個故事,但依靠史蒂夫卡雷爾的喜劇才能,影片時長才勉強撐到一個半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在諾亞的家庭中,包括了詹妮弗·康納利扮演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以及收養的女兒。諾亞得知神的意志是讓他和家人去拯救無辜的動物們,然後他必須悄悄地、平靜地死去。而神明確説,他的妻兒會在方舟上。諾亞的自殺使命並不是表現他英雄主義的時刻,而真正表現他英雄時刻的是他拒絕按照神的旨意殺害伊拉肚子裏的孩子。我相信未來電影界的學術論文會談到這個變化,從為了偉大的崇高事業而捨生忘死,到憑藉聰明把一己私利擴大到拯救全人類的改變。這是一部價值一億五千萬的極端自然主義電影。對於諾亞來説,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要帶着崇高的精神和其它人類同歸於盡,讓動物們可以在純粹自然的世界繼續生活下去。但是他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類最自然的情感,就是保護自己的家人。

在影片中,阿倫諾夫斯基運用大量的備用視覺素材,重複而快速地進行剪輯以展示諾亞講述的創世紀的故事。導演非常巧妙地把猴子到人的演化過程刪除了,使影片可以避免陷入神創論和進化論的爭端之中。但這一處理手法使電影看上去像一個無聊的自然科學老師在快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