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精選10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8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精選10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1

在觀看2016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中國女排頒獎的那一刻,時光彷彿又回到了北京時間2016年8月21日,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以3:1擊敗塞爾維亞隊,又一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中國女排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贏過我們的荷蘭、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的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2016感動中國給予女排的頒獎詞:“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在中國女排再奪奧運冠軍後,一段話在網絡中盛行:“有人曾經問,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説:“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中國女排承載着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郎平説:“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的確,在奧運賽場,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讓一支球隊成為傳奇,讓一場比賽蕩氣迴腸、成為人們日後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戰為國爭光的背後,是平時的艱苦奮鬥,是賽場上永不磨滅的鬥志,是多年來凝聚成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在里約奧運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現詮釋出來,這就是永不過時並賦予時代內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輝的女排精神將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更將激勵中國人上下同心共鑄中國夢。向中國女排致敬,讓頑強不息、奮鬥不止的女排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2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着我,牽動着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台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着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着電視上張玉滾挑着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裏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着白巖鬆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着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着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3

教育是拔掉窮根、穩定脱貧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通過知識擺脱貧困、改變命運,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無私投身教育事業,幫助無數大山裏的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貧困地區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會陷入“越貧困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貧困”的惡性循環。過去一段時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認知的限制,一些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女孩的輟學現象非常嚴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撐下,20多年來張桂梅執着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幫助1600多個農村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來源。

張桂梅的力量,來源於她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張桂梅便是如此。她彷彿黑夜裏的燈盞,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之路。在全省各地,還有許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在三尺講台上默默耕耘,堅持用知識温暖孩子的心房,用夢想點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動改變孩子的命運。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張桂梅的力量,來自於她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知。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文化知識,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為了讓貧困山區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每年寒暑假都會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為了讓孩子們都有成才與出彩的機會,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幫助學生們鋪平前行的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改變着學生個體的人生軌跡,更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出貢獻。

為夢想燃燈,為希望開路。張桂梅就像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像一團火,温暖孩子們的心房;像一顆星,啟迪孩子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像一面旗,引領孩子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4

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張桂梅,但對於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來説,張桂梅卻是改變她們命運的人。2008年,張桂梅創辦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免費接收貧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堅守,1800多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也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

張桂梅的堅守,源於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仰,源於對教育扶貧的信念。華坪女子高中的辦學成績,也説明了一個道理,貧困地區孩子缺的不是天賦,不是智慧,而是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缺少像張桂梅這樣嘔心瀝血付出的優秀教師。當他們遇到像張桂梅這樣的燃燈者,興趣被點燃、潛力被釋放,也能擁有燦爛的未來。而且,發展鄉村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具有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助力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積極意義。

所以,彌補鄉村教育短板,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了國家共識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行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受限於客觀條件,鄉村教育仍面臨人才下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制約着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據統計,全國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國家達到45.5%。

打造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需要教師自身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也需要給鄉村教師一份堅實的制度和物質保障。只有讓鄉村教師的腰桿更直、錢包更鼓,切實為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地區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解決收入、住房、醫療保障、職業發展等問題,讓他們可以為鄉村孩子付出的同時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讓更多優秀人才紮根鄉村教育,為實現教育公平、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從鄉村教師職業發展、職業供給、地位待遇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瞄準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痛點,也反映了廣大鄉村教師的心聲。希望各級政府落實政策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5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中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6

為大力弘揚張桂梅同志的崇高精神,營造對標先進比實幹、爭創一流比貢獻的濃厚氛圍,近日,麗江市開展“六個一”活動,引導激勵黨員幹部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堅守初心使命,為麗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組織開展一次專題集中學習活動。各級黨組織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座談交流、聽取報告、專題培訓、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組織生活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一次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集中學習活動,深入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通過對標學、深入學,講感想、談體會、話心得,教育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找準差距,自覺對標,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立足崗位、勇擔使命,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對標一流、爭先進位,真正把感動變為心動,把心動變為行動,把行動變為帶動。

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圍繞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認真組織開展一次“開學第一課”活動。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教職工大會,以“我向張桂梅同志學什麼、怎麼做”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並將“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為本學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舉辦新學期第一次主題班會,將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以及華坪女高精神播種到學生的心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開展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學習身邊榜樣”,把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列入黨課內容,組織開展一次“黨課開講啦”活動。進一步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特邀張桂梅同志現身講述感人故事傳説和感人事蹟,製作反映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專題片,層層推薦報送省委組織部和中央組織部,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效、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推動在全省乃至全國各級黨組織中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熱潮。

組織開展一次幫扶慰問活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推進脱貧攻堅百日提升鞏固行動,帶着任務、帶着問題深入“掛包幫、轉走訪”掛鈎聯繫點開展一次遍訪走訪幫扶慰問活動,實地瞭解各項幫扶措施的落實,幫助貧困户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倡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一次自願向張桂梅助學會捐款活動,幫助華坪縣女高解決實際困難。

組織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以全力衝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大力弘揚“張桂梅精神”,在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一次“抓黨建促創文”主題月活動,各級各部門以系統行業領域為單位組建創文“黨員攻堅隊”“黨員先鋒隊”“志願服務隊”,深化共創共建共治,助力文明城市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好網格陣地,深入社區、走進街頭,緊盯創文測評指標短板弱項,廣泛開展疫情防控、文明交通、扶老助殘、環境整治、秩序維護、文明餐飲、文明宣傳等文明創建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帶動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蔘與的良好格局,凝聚創建文明城市的強大力量。

組織開展一次深度宣傳活動。組織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宣講報告團,持續在全省、全市範圍內開展宣講報告,深入廣泛傳播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邀請組織中央、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分批次開展集中採訪報道活動,並開設專欄進一步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加大中央和省級媒體平台推送宣傳力度,推出一批關注度高、閲讀量高、點贊數高的重點稿件。深入挖掘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梳理完善張桂梅的100個典型故事傳説,製作推出一部黨員教育視頻片和一部VR網上展館。精心策劃組織,創作推出文學、歌曲、廣播劇、舞蹈、曲藝、美術、攝影、電影等一批以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張桂梅精神為主題的優秀文藝作品,持續擴大宣傳面、提升影響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掀起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熱潮。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7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落實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

為師者高風亮節,動之以情,付之以愛。張桂梅18歲從東北家鄉來到雲南後,當地領導和羣眾在她身患重病時伸出援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讓她堅定了以教育扶貧回報山鄉、用愛心傳遞温暖的志向。在教育方法上,她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民族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前提和目標。在她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關愛,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而是稱他們是“大山裏的孩兒”。正是秉承着一顆單純而真誠的仁愛之心,張桂梅長期紮根紅土高原,為山區孩子放飛夢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中無愧。”年幼時就已“滲入紅色基因”的張桂梅,始終堅持樹人先樹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創建的學校,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學模式,確立了“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辦學宗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成為校園裏鏗鏘有力的呼號,誦讀革命故事、傳唱愛國歌曲、開辦法治講座、弘揚傳統文化、組織理論學習成為塑造師德師魂的'日常功課。師生們在舉手投足、潛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愛國情操和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對黨忠誠、報效祖國、艱苦奮鬥的信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不懈用理想和信念“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是成就張桂梅傳奇的源頭活水,是“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的強勁動力。

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就要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情繫羣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之中,以家國為己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8

今天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視頻,看完他們的事蹟後,我心中湧起的感動無以言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閃現,揮之不去。他們每個人帶給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讓我一生受用無窮。

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這個像山一樣剛強的男子,有着如海一樣博深的胸襟,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奉獻了一切。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還把家安在了小島上。他似一遍一遍地認真重複着枯燥的`數據,作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他甚至冒險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在他不分日夜地努力研究下,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我想:他真的愛祖國,大概,這樣的他,祖國也是引以為傲的吧!

黃旭華青絲化作白髮,以身許國的情懷不禁令作為祖國新一代接班人的我汗顏。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的我,不禁沒有他那樣的魄力和膽識,而且文化知識還相差甚遠。有這樣的榜樣相比較,我碌碌無為的生活就是在虛度青春。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燈塔了。向着目標前進,我對自己説:加油!

高齡拾荒老人劉盛蘭拖着病弱的身軀,卻有着高貴的心靈,這位九十多歲的“五保”老人用他那蒼老的手匯出了一疊疊的“問卷”,他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們上課,無聲的教育,卻勝過千言萬語。他的這份執着,這份愛心,深深地撼動着我們的內心深處,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陣陣波浪。

試問,在這樣誠摯、樸實、無私、執着的愛心面前,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段愛平——一位住在百姓心窩子裏的人。“村委會主任可能是中國最小的官,段愛平的當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為村民做事。”這樣的官,讓我們怎能不愛?在現社會腐敗現象頻繁出現的報道下,雖然有整頓措施出台,現狀也有所改觀,但我們心裏都明白,不貪不腐不代表真心關愛,真正像段愛平這樣心繫百姓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給了她所守護的百姓,百姓們當然也願意傾心相待,因為他們知道,有這樣的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

那些和段愛平一樣的人,就是我們的希望,就是我們振興繁榮祖國的底氣!

看完守墓老兵陳俊貴的故事,我的腦海裏突然就蹦出了關羽的身影。我記得當時我看《三國》時,關羽的義薄雲天的形象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當看到英雄死去的時候,對着電視屏幕的我哭的一塌糊塗。今天看到陳俊貴為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而守護了一生,一種異樣的情愫瞬間湧了出來,是對英雄失去戰友那悲痛心情的感知和對英雄執着守護友情的敬重、崇拜。

我懷揣着淡淡的憂傷再次向偉大的戰友致敬!向心比金堅的守墓英雄致敬!向那些曾經為了祖國而戰鬥的英雄們——堅定而莊重地致敬!

有夢的地方就有希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夢路,走得異常艱辛,卻也異常堅定。一粒種子,藴含着世代相傳的夢想,讓這一對農民父子前赴後繼地為之奉獻一生。因為他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即使他們沒有專業的知識分析、沒有專業的測量儀器、也沒有任何人的支持,但父子倆卻依然固執地用肉眼觀察,全憑記錄總結規律,最終獲得成功。

“路,也許走得慢,但只要不停下來,總是會有前進的。”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懸崖邊上的護夢人格桑德吉把培養學生、關愛學生當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廣闊的胸襟,無私的愛心無不在詮釋着老師崇高的師德。為了西藏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為了山區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她卻甘願走進大山,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甚至不顧有着身孕的不便身體,冒着大雪封山、過冰河、溜鐵索的危險堅持給學生上課,並把他們安全送回家。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門巴族的“護夢人”的她,傾其一顆心、一個家,奉獻於一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信念。

也許,“桃李滿天下”才是對向格桑德吉一樣的老師們最好的回報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愛總是偉大的,不求回報的。絕症母親姚厚芝為孩子縫補夢想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向我們展現了母愛的堅韌,病可以壓垮身體,但唯獨不能摧毀母愛。我們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祈禱上天能多寬容些時限給這位堅強的母親,讓這美好的願望和濃濃的祝福伴着她牽掛的孩子成長,滋潤着天下所有兒女的心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虔誠地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平安快樂!

在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今天,胡佩蘭的出現,無疑是患者心靈的一劑靈丹妙藥,她用醫德彌合了醫患間的裂隙,更難得是20年如一日的堅守。生活節儉的她卻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在接受現場採訪時胡佩蘭這樣説:“醫生應該是不愛金錢的職業,它需要對病人的情感投入,想發財就不要當醫生。看到病人痛苦的來,快樂的去,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給病人看一天病。”句句説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的白衣天使才有這樣的頓悟啊!

在當下“扶不扶摔倒的人”的熱議中,方俊明説:“當災難來臨那一刻,我是出於本能要去這樣做,沒想那麼多。出事後這麼多年,飽受委屈,卻無怨無悔。一句“無怨無悔”彰顯了善良在方俊明心中堅定的分量,同時也拷問着我們對委屈與人性的抉擇!

龔全珍,一位90歲高齡、忠於愛情、深明大義的老人,一生簡單而美好,忙碌而充實、無私而偉大。所有讚美的詞彙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這樣一位心中充滿人間真情、頭腦裝滿天下道理的將軍夫人、革命達人,讓我們讀懂了什麼才是偉大的人生。

他們每個人都是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只是——緣於愛。

做個有愛的人,做個有上進心的人,讓我們的`愛温暖着身邊的人,如和煦的春風、如燦爛的陽光、如甘甜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給人以前進的力量、向上的勇氣。

感動之餘,我、我們,是否應該做點什麼?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9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於2019年2月18日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看完之後令我們熱淚盈眶,感動中國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

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着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説: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捨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他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永遠尊重。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人口脱貧、130個貧困村脱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衞國32年的夫婦。江蘇灌雲縣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還有其他的感動人物,可能我們並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作為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榜樣為方向,努力前行,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感動中國2021年度頒獎典禮優秀觀後感10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完《2015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後,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揹着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裏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看到這,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裏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卧室離廁所只有一堵牆,孫麗娜老師説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裏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因為山寨裏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捨得丟,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裏充滿着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後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