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薦」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33K

這部電影除了有燃爆的戰鬥場面、唯美的愛情故事、感人的信仰堅持,還有幽默輕鬆的笑點,比如腳上插刀的士兵、渾身赤裸的士兵、語言犀利的教官不禁讓大家發出陣陣笑聲;還有緊張刺激的躲避掃蕩,比如道斯躺在死人下面差點被搜出,簡直讓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薦」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一:

由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布森執導,口碑享譽全球的戰爭鉅製《血戰鋼鋸嶺》已於12月8日內地震撼上映,以一場猛烈的世紀之戰與動人的不摧信念,點燃大眾的觀影熱情。上映首日,影片便問鼎單日票房冠軍,豆瓣評分一度飆升至8.8,屠榜國內口碑,更以刷屏之勢,獲得眾多影迷競相推薦。這部比肩《拯救大兵瑞恩》、有望躋身影史前30的偉大作品,近日入選美國電影學會(AFI)公佈的年度十佳電影,無疑為其在內地的票房表現如虎添翼。日前,百名院線經理和電影人更是聯名力薦,紛紛表示“已經被征服”,“絕對值得看”,再度掀起一波口碑狂潮。

滿分電影不容錯過 百名電影人被征服

“梅爾·吉布森回來了!”諸位院線經理人對梅導及其新作交口稱讚。西安奧斯卡金地國際影城的經理,就因其“飽滿的人文情感穿插交錯,與這場離人類歷史最近的血雨腥風”而淚目。“前半段劇情鋪墊,後面震撼人心,情感處理得細膩動人,戰爭場面更是點燃人的腎上激素”,武漢金逸影城經理也難掩激動之情。影片所呈現的粗糙、厚重的質感,長篇幅、高密度的戰爭場面,以及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爆炸與廝殺的衝擊力,都紮實、給力,“挑不出毛病”。深圳西鄉中影星美國際影城經理,則評價其“硬派而又勇氣非凡,瘋狂而又感人至深。”

除了感人的信念原力,以及暴力加持的戰爭場面,影片還給人們足夠的思考空間。重慶大地院線經理説道“看完只覺得戰爭的可怕、信仰的可貴,沒有主觀的刻畫誰對誰錯,只希望世界和平,沒有仇恨,沒有殺戮”。哈爾濱盈日影城經理則感慨,“在殘酷的戰爭中,在日軍地獄般的絞殺中,我驚訝地看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以至於淚水打濕了眼眶……歸根結底,我們心中要有所篤信,最起碼在某個時刻讓我們心海寧靜”。

片方試水主動“分級” 獲院線經理人力挺

百名院線經理人在社交媒體推薦影片的同時,也對其限制級的血腥鏡頭進行觀影提醒,此舉亦是響應電影片方主動發起的“分級”模式。《血戰鋼鋸嶺》在北美被定為R級(17歲以下須由監護者陪同觀看);台灣公映也被評定為“輔十五級”(未滿15歲不得觀賞)。此番國內上映,刪減不足30秒,大量暴力鏡頭得以保留。為區分觀賞,起到良好指導看片的作用,片方在沒有官方分級標準的情況下,自發地以鮮明的紅色標識提醒觀眾,“戰爭幾近真實,12歲以下兒童觀影需要家長陪同”。院線經理人的呼籲與支持,也有望推廣國內電影“分級”制,催生新的市場規則。

據悉,影片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全國發行、長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譯製,內地正在火熱公映。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二:

一向以寫實,粗暴陽剛著稱的`導演梅爾吉布森,跨別十年眾望所歸給我們帶來了腎上腺素爆炸的《血戰鋼鋸嶺》。

讓電影重新離開了大量的綠背景CGI技術。紮紮實實的拍到每一個爆炸,每一條血管被割掉後的噴張。實打實的爆炸和拍攝,最真實的展現二戰的人間煉獄。用傳統老牌的拍攝手法,慢慢鋪展的劇情,讓很多有人回想起了電影戰爭片的黃金時代。那種久違的古典烈酒的滋味!又重新迴歸了!

《血戰鋼鋸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位叫德斯蒙特多斯的士兵拒絕拿武器上戰場,只救人的虔誠基督教教徒。

那麼真實的德斯蒙特多斯,和梅爾吉布森鏡頭下的德斯蒙特多斯有多少出入呢。在蒐集網上和觀看過關於多斯的紀錄片後,給大家羅列了重要的一些部分。

1.關於“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or)

“良心拒服兵役者”簡單點説,就是上戰場不拿武器只救人的“士兵”。多斯應該算真正意義上第一位“良心拒服兵役”者。而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已經有位叫阿爾文約克的人就幹過,拒絕拿武器,但是後來中途放棄了。所以多斯成了第一人。之後在越戰時期,曾有兩位士兵也效仿,分別是托馬斯貝內特和約瑟夫G小拉普安特。可惜的是他們在越戰時期就犧牲了。

2.關於多斯童年陰影

多斯的童年確實有陰影,他的父親酗酒,正好那個時期美國大蕭條,整個家庭瀰漫着恐怖。終於有一天多斯的爸爸和多斯的小舅舅(多斯母親的弟弟)都喝大發了。於是多斯的爸爸拿槍差點殺了多斯的小舅舅,而這時多斯的母親上前去阻止了(並不是多斯上前阻止的),之後多斯的母親報了警,多斯這時候才回到家看到了後階段發生的事情,他的爸爸被警察銬走。於是多斯決定從此不碰武器。

而電影把這幕變得戲劇化,多斯的父親拿槍想要幹他母親...多斯上前阻止。

3.關於多斯和他老婆

多斯是虔誠的基督教徒,這是受到她母親的感染。而在多斯年輕的時候去教會,認識了同樣年輕的多羅西。於是他們因為同一信仰同一夢想走到了一起。而電影中把這幕拍成了傳統的愛情相識橋段:一位士兵看上一個護士,護士愛上了血氣方剛的士兵。

但是確實後來多蘿西成為了一名護士,但那是多斯在戰場上受傷退役以後無法工作,多蘿西要養家餬口,去考了護士職稱。

而多斯和多蘿西婚禮,是早在多斯去服兵役前就已經舉行了。也就是説多斯是結完婚辦理婚禮收完了紅包以後才去服兵役的。電影中多斯因為不願攜帶武器而不能參加婚禮,是為了增加戲劇衝突而已。

而在現實中,他在去戰場前確實有2周的探親假,但貌似被拒絕了。最後只給了3天。

4.關於鋼鋸嶺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裏面更詳細的展示了日本人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挖的盤絲洞。在鋼鋸嶺日本人也是這麼幹的。所以美國人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

於是多斯和另外兩位士兵一起用貨網做了一個簡易的攀巖的道具。而這個道具在電影中多斯到戰場時候已經有了,而且還相當的完整,但現實中,這個攀巖的道具十分的簡陋。

5.關於戰友

現實中和電影區別不大,戰友在初期非常排斥多斯這種不拿武器的做法。覺得他裝腔作勢,裝上帝,你誰呀你?!所以大家都嘲笑他,排擠他,而且還拿鞋子物品砸他。至於電影裏他被打得滿地找牙,也是為了戲劇需要。在軍營裏被打成這樣,是要受到嚴重的軍規處罰的。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三:

全片最讓我感觸深刻的場景就是:

德斯蒙德所在的部隊在前往鋼鋸嶺的路上,一行人載歌載笑,暴露狂“好萊塢”還在和戰友插科打諢開玩笑。

就在這時,迎面駛來一輛坦克開道,緊接着後面跟隨幾輛卡車,或是載滿層層疊疊的死去戰士的屍體,或是載着失去胳膊、頭上包裹着紗布,軍裝沾滿已經凝固了的鮮血的傷病員。他們的緘默和木訥的神情和作為接替部隊的新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斯蒙德的戰友們見此情形後,還未從剛剛的喜悦中回過神來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德斯蒙德第一個脱下鋼盔向剛從前線上下來的戰友致敬,隨後其他戰士也脱盔敬禮。

因為他們知道,明天的自己,很可能也會是這副模樣--殘臂斷肢或是馬革裹屍。

不得不説,《血戰鋼鋸嶺》具有我看過的最長的對戰爭場面“毫無保留”的刻畫,將一副血淋淋的戰爭圖景清晰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上次讓我看得心揪的戰爭鏡頭還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片頭士兵在海岸登陸的那個場景。記得有個士兵剛爬上海灘,就被飛過來的彈片直接打斷了整個右臂,他下意識的用左手撿起自己的殘肢,然後木訥的在原地徘徊了一圈,不知道該繼續前進還是往回走。

然而,這次老梅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長來表現我所能想象到的最真實的戰爭,真的是太讓我觸動。

聽過一句話,“那些喜歡戰爭的,都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

最後,還是感謝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吧。

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