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39K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彙編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法國某個小鎮,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一羣頑皮的、等待着救贖的孩子,一個失落的音樂家,故事就這麼展開了。這部片子,作為老師們來看,就是闡述了一個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錯導致懲罰,懲罰再次導致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看着影片,我腦海中迴響着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話“愛滿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

有位教育家説:“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這些話精闢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殘忍制度深惡痛絕,在他愛心執着下,用音樂引導孩子,讓他們心靈得到淨化,對今後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的最好體現。聯繫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上,對於如何更好地體現這種愛,進行了一下幾點思考。

一、尊重學生

師愛是廣博的,對待優生,教師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以發揮他們的特長,促進其能力的發展。對於後進生,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自棄心理。對於孩子天真的行為,您可能不屑一顧,可能會不耐煩,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麼”!馬修卻告訴我們“不可輕視孩子的情感”。學生犯了錯,您是像片中的校長那般猛烈斥責,還是嚴厲懲罰,抑或“邀請家長”呢?馬修的行為卻告訴我們,成長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個厭惡的眼神,一句隨口的批評,甚至一個“無可救藥”的姿勢,都會刺傷他們的身心。它讓我們深刻地體味着兩個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瞭解關心學生

深入瞭解和熱情關心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多抽時間接近學生,瞭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能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基礎。從而能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們一年級的學生,每次帶他們去陽光體育運動,他們都興奮萬分,完全不是上語文課的拘謹樣子。借這個體育活動課,我想跟學生拉近距離,所以帶着他們做遊戲,開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繩比賽,並從中觀察他們:哪些孩子比較活潑,哪些孩子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哪些孩子樂於參加集體活動…… “育人要知心”,教師要利用一切時機深入學生之中,耐心、細緻地觀察、分析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意時,他們就會愉快地把信息反饋給教師,從而激起師生間的心理共鳴,此時,學生對教師不是敬而遠之,而是親而近之,把教師視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與其心心相印,憂樂與共,相融無間。實踐證明,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從瞭解學生着手。

的確,師愛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悦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因此説,師愛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很有幸,藉着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教師們一齊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齊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教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教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我所能為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

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教師以其温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能夠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

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心境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教師,這樣一位給自我最多幫忙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儘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可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教師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濱江街道海東社區的一個活動,就是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為了讓我們懂得享受生活、發現身邊美好的東西。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一所寄宿學校裏,有一堆淘氣的學生,他們喜歡搞惡作劇,可自從馬修老師來了以後,用音樂感化了他們,讓他們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這羣孩子中,有一位叫皮埃爾的男孩,以前因為喜歡偷竊,屢次逃學,可後來馬修老師發現他有音樂天賦,讓他去里昂音樂學院上學,使他成為了法國有名的音樂指揮家。

馬修老師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小人物,在多年顛沛流離仍然無法在音樂上取得成就後,來到學校當老師,面對一羣無法無天的同學,選擇了用音樂來感化他們,在音樂的感召下,孩子們內心中陽光的一面慢慢呈現,但他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他對大家很好,允許我們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我們的胡鬧,善於發現我們的優點與潛力,並且鼓勵我們,指導我們。

校長一直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時時刻刻都在將自己的權力運用到極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選擇服從,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馬修老師剛到學校時,見面幾句話,就將他的性格暴露無遺,比如回話時候要加上校長大人。在他的世界,對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對自己有威脅的,那就是壞的。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備他的“犯錯,處罰”原則,但是私下裏我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偷他的錢,燒他的房。雖然這鬥爭是破壞,但是隻要能讓他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就像剛上學時,我一直不愛唱歌,但姜老師反覆讓我們去聽,讓我們體會,終於讓我可以大膽去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為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羣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為,並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説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為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歎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着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穫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説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説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穫了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繫,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名為《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讓我的內心深受感慨。

這個片子採用了倒敍的方法,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莫朗奇,因為要參加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當年的舊友派皮諾冒着大雨送來一本書,是他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馬修當年到池塘之地,一所專為困難兒童設計的學校當學監,他發現這裏的孩子特別喜歡捉弄老師,但馬修試着用音樂,使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顯露出來,孩子們漸漸變得善解人意,馬修發現莫朗奇很有音樂天賦,他不顧校長的反對,組建了合唱團,是孩子們慢慢走上正道,前途變的光明,可結局卻十分傷感,馬修因私自帶學生出校而被開除,可馬修沒放棄,一生從事音樂事業,莫朗奇也離開了池塘之地,到了里昂音樂學院。

片中莫朗奇似乎十分幸運,馬修把他從池塘之地的深淵解救出來,是他從原來註定一事無成變的前途無量,而他也沒有辜負馬修的期望,成了一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

在池塘之底發生的事,在現在的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先是學生搗蛋,老師教育後依然如此,老師繼續教育,學生屢教不改,老師便失去了耐心,如此便惡性循環。其實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並不少,雖然方式和馬修有一定的差異,做的也未必有馬修好,可孩子們並沒有領情,依然我行我素,為此我覺得未必是現實中的孩子沒有影片中的差,而是前者所有人多對他很好,誇他,沒有心理上的壓力,而後者一直被壓迫,兩者一比,前者除了一些特別的是不會受感化,對老師的批評也無所謂,後者只要一有人善待,便如釋重負,難道不是這個原因嗎?

這個片子讓我感慨萬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一位評論家曾這樣評論這部電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煸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悦而淚流滿面的電影。全片沒有喧囂,從始至終只有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任你在靜靜的迷影流淌中感到心潮的澎湃。這是一羣自我放棄,他人放逐的孩子,他們在外間聲名狼藉、在學校調皮搗蛋,他們生活在“池塘之底”。但這也是一羣幸運的孩子,因為他們遇到了克萊芒馬修,一位純真心靈的保護者。從一開始孩子們惡意的搗亂、心靈的抗拒到那一隻只紙飛機從天而降,一個個孩子揮手道別,我想馬修老師得到了一種真正的認同。當你向孩子們伸出那温暖而誠摯的手,得到的也將是一隻只充滿暖意的小手的回握。

究竟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相處呢?我想權威是必要的,但是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更為重要,老師和學生本來就應該是朋友,他們不僅是單向學習,而是相互學習,老師也會為學生犯的錯誤説話,我想現在的老師不都應該如此嗎?只要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如果只見所短,而忘乎其長,那麼就算他是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我們若能揚長避短,強化其長處,即使殘疾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長的快樂。因此,老師要善於發現那些孤獨和自卑學生的優點,發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就像在大海沙粒中找金子一樣,在他們暗淡的心靈中找到閃光點,並使之發揚光大。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及時進行鼓勵,這樣每位老師與學生都會真正成為朋友。”

不可否認的是,温情確實是個好東西,全片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看着那引起頑皮的孩子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難免會煥發出“本真”的天性,留下許多讓人思考的東西,如同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放牛班的春天,普通的篇名,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情節,卻演繹了一曲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洞穿的音樂、歌聲,飛逝的歡笑環繞着這所學校,一羣“無可救藥”的孩子,被夾着“行動.反應”的枷鎖,卻被一個叫克雷芒.馬修的學監喚醒。影片大篇幅的講述了學監和孩子們中間的學習和心靈的互動,每一個片斷都充滿了簡單而温馨的愛,充滿了濃厚的感情,用心在投入,在交流,通過自己譜寫的音樂,喚醒了深埋在孩子們內心的渴望。該片從頭至尾被一種希望所寄託。用一個孩子心裏的星期六,預示着放牛班春天的到來,希望的到來,而影片結尾,春天到來,希望成真。也許結果如馬修所説,我是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事實上,他在這個地方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播下了希望。

馬修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形勢不代表什麼,根本在於內心,只要內心是在教育,那就是教育。從小到大,從古到今,我們都在教育和接受着教育,從不停息,學校,成了教育的集中地。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影片中品之無味的學監,同樣的平凡,不顯一點色彩,卻可以讓我們演繹教育人生中迥然不同的經歷。影片中,在馬修之前,孩子的心是受傷和絕望的,被馬修用一顆虔誠而温段的心,溶化了,而身處教育的我們,被這樣的教育所感動。虔誠,要知道,一個人民教師,我在做什麼,我本着什麼樣的目的,我在用什麼樣的方法,面對着一羣什麼樣的學生。馬修在跟音樂家的母親談話時説過,我不是一個人,我有這麼多的孩子。是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為自己是獨立的,高高在上,反而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在面對野蠻的校長,勇敢地施行自己的“試驗”,去體會他們的內心。

這是一部法國藝術片,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更沒有出眾的故事情節,即時到故事最終,馬修也沒有任何的變化,他沒有得到什麼,這是他的祕密,他離開了,同樣的身份。可真的只是他的祕密嗎?他同樣得到了,得到的是孩子們的希望,信任和寄託,也同樣地開啟了馬修前進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週四下午學校的校本課程,閲讀屋的樑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場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老師來到了一所學校——“池塘之底”,這所學校裏都是一些有“問題”的學生。電影的開始,有兩個老人在看一本日記,回憶往事,一個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了“池塘之底”,迎接馬修老師是馬桑大叔,馬桑大叔在開門的時候被學生戲弄,傷到眼睛邊上,而校長哈珊,懲罰學生的方法就四個字“行動——反應”。

馬修老師剛來到這所學校時總是被學生欺負,但馬修老師卻沒有告訴哈珊校長,後來馬修老師建立了一個合唱團,這一段時間學生們都過得很開心,但有一天一個叫蒙丹的男孩來到這所學校,我看到這裏的時候覺得蒙丹的眼神裏充滿了殺氣。蒙丹和一個小男孩説,他之前用刀殺死過一個老師。我聽到他這麼説就很害怕他會不會也殺了馬修老師啊?有一天馬桑大叔在一個學生的牀底木板下發現了一筆錢和一個口琴,馬修老師一下就懂了,這錢就是學校丟失的那筆錢,他知道口琴是那個和蒙丹談話的小男孩的,於是就找到小男孩來問原因,原來小男孩想要用錢來買一個熱氣球,馬修老師知道後也沒有責罵小男孩。不久後馬修老師和馬桑大叔帶着孩子們去了學校旁邊的小樹林裏玩,但這時沒有人知道學校着火了,我覺得有可能是蒙丹故意放火燒學校的,就因為這事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學生們都用摺紙飛機的方式和馬修老師告別,看到這裏我忍不住流出眼淚了,心想要是我肯定也不捨得馬修老師離開。

看完了這場電影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師們對每一位學生的用心和善良的教育方式,“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伴着歌聲終束了這場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了,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序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行治後來成了指揮家,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他的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感人了一切。佩爾諾當時是一個孤兒,總在週六時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走時,佩爾諾一路奔跑起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為哈刪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在馬修走出學校大門時,收到的是曾不聽説教的學生在片上寫滿祝福和思念的話,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

感動之餘我彷彿也看到了我們的老師看到了他管教我們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導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我們犯錯時輕言細説教我們的情景,彷彿看到了老師與我們嬉戲時的情景,我彷彿也看到我們的老師問我們調解糾紛時的情景……此時此刻,我浮想聯翩,想起了我們親愛的老師,讓我們一起向我們的老師致敬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這部影片用倒敍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老師和一羣孩子之間的平凡的故事。讓我再次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力量。讓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馬修老師就像伯樂一樣,將希望之光照相了那羣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他們本來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黑暗裏掙扎。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被院長和其他老師體罰,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完全不給孩子們辯解的機會,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用他們的行動—反應模式來對待孩子們,看着很殘忍,為孩子們感到惋惜。孩子們像囚籠裏的小鳥一樣在高牆之內絕望的生存着。孩子們臉上寫滿了憎惡,個個都是面部猙獰的表情。自從馬修老師到來,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每個孩子的特點,比如讓孩子們隨意唱一段,分高低音來編排音樂。讓孩子們獲得了重生,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給他們平靜的生活激起了一朵浪花。他特別用心從孩子眼光中轉變教學方法,讓孩子找到心靈的自由。甚至違反教養院的規定,帶孩子們去野外郊遊。

用心地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他們,要知道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馬修老師雖然是一個代課老師,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業績,但卻是一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孩子們心中很偉大。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在理解,寬容,尊重這些被園長看來是劣跡斑斑的差生!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和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用心,用情,用愛對待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敍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後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之後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後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以往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國慶期間老師讓我們和家長一起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

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克雷芒馬修一個新來的學監和"池塘之底"裏的一羣調皮和有問題的`孩子的故事。

這裏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喜歡捉弄別人,但是這裏的校長哈珊先生從來不管他們,要管他們也就是用"行動_反應"的方法來懲罰他們,再讓它們禁閉或者是負責打掃學校的一個星期的衞生。但馬修先生從不會把調皮的學生送到校長辦公室裏,因為他知道校長會狠狠的揍他們,所以他用他的方法來處置他們。

馬修先生用自己寫的曲子教會了這些兒童,讓他們逐漸的變好不再那麼頑皮,還組建了一個合唱團,當他去向校長征求意見的時候,校長非常的支持他把這個合唱團弄好。而且孩子們也非常的喜歡馬修先生。自從馬修先生建設了這個合唱團發現了孩子們都有各自不同的音樂天賦,尤其是莫杭治獨特的音樂天賦,但是他是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所以性格有點孤僻,但他在馬修先生努力關心下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校長觀察着每天下課孩子們在户外活動的情況,也跟着被感染了快樂,從他那自私的世界裏走了出來,和孩子們友好相處和他們一起玩。自從伯爵夫人知道了他們這個學校開了一個合唱團就非常想聽他們唱的怎麼樣,馬修先生知道了以後就連夜趕出新的歌曲,最後演唱非常的成功,但是這天來了一個不好好學習還打擾別人的孩子。就在校長出差的之前,這個新來的壞孩子蒙丹,他偷了校長的錢將近十萬法郎。校長報了警之後這個壞孩子蒙丹就被關進了監獄,幸好這天馬修先生和馬桑大叔,帶着這些孩子到森林裏去玩了,不然早就被這個放出來的壞孩子蒙丹用大火燒死了,因為這個蒙丹他把整個學校都燒了。校長知道這件事以後用他最快的速度從外地趕了回來,因為馬修先生失職的原因校長把他給辭退了,就在馬修先生要走到大門口的時候,孩子們在紙飛機上寫了所有對馬修先生要説的祝福語,馬修先生走到這的時候打開一看是誰寫的字他都認得出來,頓時馬修先生高興了,在馬修老師的關心,照顧下,孩子們的心靈被老師的善良、正值感化了,正在馬修先生要上大巴車的時候,那個叫佩皮諾的孩子,從學校跑了過來,站在馬修先生面前讓馬修先生帶她走,馬修先生本來不願意讓他回去,可他站在那裏想要目送着馬修先生,可大巴車才走了幾米馬修先生下車,決定還是把佩皮諾帶走,正好今天就是星期六,從此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最後莫杭治成為了指揮家和歌唱家。但馬修先生在這些孩子的心中永遠是最善良最和藹最敬愛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敍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這是我第二次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觸並不比第一次淺薄簡單。整部影片沒有主角,卻人人都是主角,一所學校的故事,一個班級的故事,一個教育與兒童的故事,我注意到的,是一羣生活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

天真、執着、惹人憐愛的貝比諾,出現在影片回憶部分的開始。代課老師馬修第一次來到“池塘之底”,看到了站立在鐵門內眺望遠方,等待父親的孤兒貝比諾。“交錢才能吃飯”“拿10塊錢才能睡覺”,這個看上去又矮又瘦的男孩子,顯然在這所特殊的男校裏過得並不愉快。可是,在馬修老師温暖與守護下,這個年齡最小卻不常笑的孩子擔任了合唱團團長助理,協助馬修工作,這時,我時常能看見他嘴角揚起的笑容。是的,這才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本該如此。

簡單、調皮、純真的格赫克,引發麥神父血案的“真兇”。臨行前何老師把真相告訴了馬修,為了放出受冤屈的波尼,馬修決定將格赫克交給校長關禁閉,恰行至門口,馬修驚異的發現了“禁閉室”的意義,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改變懲罰,讓格赫克去照顧受傷的麥神父直至他痊癒。格赫克沒有想到他眼中的惡作劇,差點導致麥神父失去一隻眼睛,“他會死嗎?”“不,我們會救他的。”我看到了他眼中與心中的恐慌,是啊,他還只是個尚未長大的孩子。

真實、頑皮、彆扭的皮埃爾,何老師臨走前提到的另一個孩子,“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他是這樣形容這個容貌精緻的男孩兒。暫時將班級紀律管理的權利交給他,這是馬修和這個聽上去很難搞定的男孩打的第一筆交道,我記得皮埃爾眼中露出的不解,這看上去還不錯;第二次,皮埃爾在黑板上畫馬修的頭像嘲諷,被抓包,想象中的處罰沒有到來,馬修卻是玩笑般,在那幅畫旁畫上了皮埃爾的側面像並給他添了一個紅紅的大鼻子,全班鬨堂大笑,皮埃爾惱羞成怒,結果不言而喻;而後因為皮埃爾侮辱哈善校長被關禁閉,禁閉期間,馬修在班上組建了一個合唱團,也是在這期間,馬修意外的發現了音樂天賦驚人的皮埃爾,並果斷任命其為合唱團主唱。馬修“一見鍾情”了皮埃爾的母親,一位在餐廳工作的美麗單身母親,不料被皮埃爾察覺潑了一頭墨水。作為懲罰,馬修取消了皮埃爾的獨唱部分,卻又在給伯爵夫人演唱《黑夜》時,適時的原諒了皮埃爾,再次加入了他的獨唱部分,演唱完成的十分完美,皮埃爾眼中的開心、釋懷、愧疚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影片中還有充滿暴力因子、不願委屈自己承認偷錢的孟丹,在宿舍唱歌嘲諷老師的郭和頌以及偷哈善校長錢夢想買熱氣球的科爾班,這些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特性。但歸根到底,他們的本性是誠實、簡單、天真的。在這裏,馬修用音樂放飛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真實的一面。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他最需要什麼呢?這個問題你真的認真思考過嗎?他需要什麼呢?他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玩具,新潮的衣服,他最需要的是人格的肯定和尊嚴的期待,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語電影,他講述了一位老師如何將一羣調皮的男孩幫助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希望。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於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劇中我最喜歡馬修老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羣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己編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悦耳動聽,於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讚賞。

這羣孩子只要一犯錯,院長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的性格,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老師禿頭、亮光頭,老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但是當老師被院長解僱時,被關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揮動着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老師的祝福,孩子們都捨不得這位有着父愛般的老師。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是愛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

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電影裏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用音樂的美重塑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單純的,孩子們不良的行為是受到了社會不良因素的誘導,並且,孩子的家長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當馬修老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麼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付出就會有收穫,只要你對他人真心付出,你肯定會有愛的回報的。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採用不同的方法,其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你可以採用自信教育,讓一個學生絕對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你也可以採用打壓教育,比如馬修老師教育莫翰奇的方法,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這部電影是我們教學部老師集體觀看的,相信每一位老師都能得到碰觸自己心靈最深處的東西,教育學生不能僅僅重在教書,同時也在育人,馬修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需要我們慢慢感悟,以便更好的融入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