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精選5篇)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1

雖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橋的盛名,卻是一直無緣得窺其貌。正好,20xx年5月9日晚,學校組織我們去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我才有幸一睹其風華絕代的英姿。

曉月銀鈎花初綻,歌舞瑤台宴正歡。玉皇酒醒尋碧帶,唯見游龍卧清灣。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東西綿延數十公里,溝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條巨龍,靜卧在伶仃洋的萬頃碧波之上。遠望港珠澳大橋,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們遺落人間的玉帶。它纖細柔美,蜿蜒綿長,悠悠渺渺,伸向天際,又在人們目力所極之處消失於雲海之間。近看港珠澳大橋,它卻是一條遒勁有力、雄偉壯觀的鋼鐵巨龍。它如同是墮入人間的敖廣,一會兒作神龍擺尾狀戲水弄瀾,一會兒又逞飛龍在天狀怒射蒼穹。在它身上,剛與柔被同時賦予;在它身上,力與美在雙雙綻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樑,主橋東起香港新界大嶼山島西北部散石灣,向西依次經過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於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全長約55公里,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樑。此外,大橋還在沿途設置了多個觀景平台,從上面一覽碧海、藍天、綠島、白雲,非常愜意。大橋下還有許多絕美的海島,日落時便有最美的景觀。如若到時,你也正好駕車路過,便就能有幸領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橋的壯偉,不僅源於它的氣度和絕美,更源於人們為它所耗費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橋的構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總投資達720多億元。整個工程,從立項、審批到設計、建設,無數人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港珠澳大橋,它不僅是我們中華巨龍的象徵,更是我們大國工匠的豐碑!

看着港珠澳大橋,你會不由得湧起一陣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會感慨大國工匠勤勞智慧的偉力,你會驚歎盛世中國日新月異的華彩!你更會情不自禁地緬懷起歷史的舞台上我們泱泱華夏炎黃子孫曾經的文明與強盛,屈辱與悲歌。曾經的我們,也曾雄立於世界的巔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有過文景之治,我們有過貞觀長歌;我們有過兩宋的風流,我們有過康乾的盛世!我們也曾是天朝上國,我們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滿則虧,盛極必衰。我們也開始做起了掩耳盜鈴夜郎自大的迷夢!終於,來自不列顛的鴉片和槍火撬開了我們家園故國的朱門。從此,烽煙遍地、餓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顧的我們開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夢想。黑暗不能永遠遮蓋光明,落後就要捱打的經歷給予了我們堅持的勇氣和奮進的動力。如今,我們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雜陳!如今,我們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熱淚盈眶!如今,再看到壯偉的港珠澳大橋,我只想默默地祈禱和祝福:我最美的中華啊,我最愛的中華,只願您能永遠繁榮昌盛,寧靜安詳!只願您能永遠風和日麗、鳥語花香!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2

港珠澳大橋是工程師們歷經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紀錄片氣勢恢弘,將大橋從設計論證到建造施工的過程完整呈現在熒幕中,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對中國工程師和中國工人這一黃金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況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以期於2015至2016年完成,投資超700億元,約6年建成。複雜的海牀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長的跨海距離,工程們要挑戰海上建橋的極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颱風、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蝕對它來説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脅。這裏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約有4000多艘船隻通航,這座大橋需要堅固到能夠抵抗強烈的撞擊。這裏有三個重要國際機場,保證航空與橋樑的安全也是設計師們要面臨的難題。除此之外,要考慮橋樑的阻水率,如果超過10%的阻水率,勢必會造成河沙淤積,威脅航道的安全,同時未來的伶仃洋麪臨很可能變成一片沖積平原的危險。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氯鹽”,也會大大的威脅橋樑的安全。跨海大橋、海底隧道、人工島,每一項任務都充滿了未知的挑戰。

二、工程難題及解決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設中有三大難點:

一是安全問題,大橋經過珠江口幾個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過,需要確保工程建設和航運建設不會產生大的衝突;

二是環保問題,大橋經過中華白海豚生態保護區,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設對白海豚的影響;

三是水文環境問題,大橋建設不應改變珠江口已經形成的兩河三灘的水文環境。

港珠澳大橋對珠江口水文環境最大的影響來自人工島的建設。採用沉管隧道方案,將使人工島面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顯著減小人工島的阻水率。此外,由於施工區域要穿過中華白海豚生態區,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團隊充分考慮了白海豚的“生活質量”,已經制定了一整套保護措施。

三、我的感觸

紀錄片中很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的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深海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試驗數據不厭其煩地蒐集和反覆推敲。軌道下沉中鋼纜牽引的模擬壓力試驗、高架橋的共振試驗以及為了給大橋壽命提供驗證數據,工程師們早在20年前就已經準備了氯鹽試驗,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現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感動。

感觸一:嚴謹認真的態度

觀看影片後,對現實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發,平日裏我們總是提出各種困難,各種施工條件不滿足施工,各種外在條件不符合要求,無法正常施工,無法保證工期,質量要求太嚴,無法保證等各種理由。在超級工程中,裏面的各個工程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多,質量要求非常嚴,但是他們克服了,那是什麼原因,工作態度。只有一把工程當成自己的一項創造自身價值的工作,才能有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感觸二:詳細周密的計劃

其次是對“工程”特別是大型工程、超級工程的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成大事,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幾個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詳細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計劃之前你需要各種各樣經驗的積累,數據理論一個都不能少,而在計劃後,工程又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需要你去解決。就拿紀錄片裏的例子來説,為了測試海水對金屬的腐蝕,科研人員調用了在實驗室被還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屬材料進行比較。注意,二十多年實際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擬,是實際!當我看到實驗室那些泡在水裏的鋼板時我對工程師們的高瞻遠矚是無比的佩服。

感觸三:精誠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級工程所需要的種種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專業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產廠商,不同的檢測、科研機構來完成。其中不難看出國家的財力雄厚、更重要的一點是各方為保證完成同一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身的工作。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合同約束那麼簡單。更是為了完成一項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在規定工作內,保質、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參見工程。

四、結語

港珠澳大橋,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這是最巧妙的東西人工島修築方案,它將連起世界最具活力經濟區,對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經濟社會一體化意義深遠。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現代機械和建築的工程記錄,更是中國力量的體現,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最後讓我們向這些挑戰宏大自然,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腳踏實地,用雙手推動着社會進步的工程師們致敬!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3

《港珠澳大橋》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安裝過程為敍述主線,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地質、水文、環境、防風以及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將大橋主體工程橋、人工島、隧道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大橋的建設者孤島築夢、奮戰七年的崢嶸歲月載入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史冊,舉世矚目的大國工程閃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橋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蹟,這份奇蹟的創造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夜以繼日的付出及精誠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畫”,在大海深處“穿針”,我們的工程師順境不驕,逆境不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海上搭積木,海底穿針線,為了對接34個隧道結構,數萬噸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內, 滴水不漏。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造就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之以恆。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滿,不求上進。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對於每一件小事,都要認真對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養自己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毅力和韌勁,幹一行愛一行,保持對於職業的敬畏心和忠誠度,做一個工作中的好工匠。作為工程師,我會以工匠精神為榜樣,紮紮實實一步步走,精益求精,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4

《港珠澳大橋》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從無到有,創造了一個個世界紀錄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國建築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實的記錄了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從複雜的海洋結構,惡劣的自然環境,超常的跨海距離,可以説每一個項目都是在挑戰工程師們的極限,經過六年的時間,完成了跨海大橋,海底遂道,人工島的建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服,更為中國工程師和工人們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觀看影片後,對於我作為隧道設計者來説,受到很大啟發,首先讓我感動的是工程師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影片中很多鏡頭對準了這個超級工程審慎縝密設計驗證過程,真實地記錄了為確保海底航道暢通和周邊國際機場的飛行安全,工程師們運用智慧做出的各種創舉,以及對實驗數據不厭其煩的蒐集和反覆的推敲,在這些付出和堅持中,工程師們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給我帶來心靈上的感動。對於我們現實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施工條件不足等等,只要我們堅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讓我敬服的是探索創新,大橋離各個機場非常近,每天有數架飛機從大橋頭頂飛過,有數艘輪船經過,橋不能太高,影響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為太長,中間沒有島嶼,只有建造人工島。而人工島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圓鋼筒代替,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建造人工島所需要的所有圓鋼筒全部製成,但是隧道安裝,圓鋼筒安裝所遇到的許多難題給工程師們帶來了空前絕後的挑戰,歷史上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他們只能自己摸索創新,一個個創新,創造出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一個個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發展前程。這座大橋體現了中國人民頑強與自強不息,創造出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超級工程。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觀後感5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對於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橋樑創造了眾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正在中國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設着。大橋已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橋樑大國和強國。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徑斜拉橋、大跨徑的懸索橋和跨海大橋中,中國建造橋樑分別佔5座、6座。而且,我們新建的斜拉大橋、懸索橋、跨海橋,從技術含量、技術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遜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橋,有81座位於中國。如都格北盤江大橋全場1341.4米,橋面到谷底的距離為1853英尺(約合565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橋。

四川幹海子特大橋,世界第一座全鋼管混凝土桁架樑橋,最高鋼管格構橋墩達117米;鸚鵡洲長江大橋,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創四項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橋(165公里長)這是京滬高速鐵路丹陽之崑山段的特大鐵路橋,全場164.85公里,是世界第一長橋,第一高鐵長橋。而放眼未來,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滬通長江大橋預計20xx年通車;主橋設置雙層雙向10車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楊泗港長江大橋2019年也將建成。

未來,我們還有一大批世界級的橋樑正在路上,我們國家的橋樑建設,正在從一個大國走向一個強國。近幾年,從橋樑、高鐵、電力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高速發展,充分説明了我們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小康社會新時代時是一步一步幹出來的,時代要求我們在新時代中共同努力,為中國榮耀增光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