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精選50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精選50篇)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

三位航天員為我們展示了太空細胞學、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泡騰片實驗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泡騰片家驗。在太空中,水是像固體一樣,在杯子中是流不出來的,把泡騰片泡入水中,產生的氣泡並不在水的外部而是在水的內部,真神奇!因為太空中沒有引力,所以氣泡在水的內部,這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不同的。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堂短短的太空授課,但背後有很多人付出努力才能圓滿成功,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也要團結在一起、相互協作才能成功。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探索宇宙太空是一項艱難而又偉大的事業,承載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和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夢想。師生觀看“天宮課堂”直播,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堅定了同學們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着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裏。我瞭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

在王亞平老師的説明下我們知道了對於我們來説比較神祕的內部結構。哇,真的和我們的家裏一樣,裝備齊全,有冰箱,微波爐等各種廚房設備。

好玩的是我們地球上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在太空卻與眾不同了,比如説我們在地球上喝水,只需在杯中倒水,到嘴邊喝幾口便成了,可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喝水必需使用專用的袋子,要麼就把水倒出來,大張着嘴接,因為在無重力的情況下水是會往上流的。再比如,在地球上睡覺,躺在牀上,兩眼一閉就可以呼呼大睡,但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只能用睡袋來入眠,不然會到處亂飛。

那我們再想想,我們的宇航員平時在艙內是如何行走的呢?原來,在艙內,四周都裝滿了手把,用於宇航員走路的時候,用手去握住並慢慢移動,一步一個手把移動。

最後我想問同學們幾個問題:人在太空最多可以住多久?人在太空難受嗎?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天宮科學實驗的現場直播,邊看我也有了許多的感受,這是一次天上與地上的科學互動直播,太空的三位叔叔阿姨在太空做了許多實驗。比如説浮力消失實驗,太空轉身,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轉身,葉叔叔給我們做了示範,他先在太空中跳起來,上半身往前,下半生卻往後,不用力就浮起來了,這也是最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做完實驗,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向三位宇航員叔叔阿姨提問,叔叔阿姨和諧可親,耐心地解答,使我在一次感受到科學知識的有趣,科學無處不在,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處處都有科學奧祕。

在感受科學奧祕的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時代在變化,祖國在進步,人民也在進步,今天我看到的是神舟十三號,相比於第一次發射神舟1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感謝祖國,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的奧祕,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5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裏面,泡騰片在水球裏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着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6

一聽説要開一個“天地”之間的課堂,我感到十分好奇。在宇宙裏也能上課?大空裏也有信號?宇航員老師們會為我們講解什麼知識?我對即將開始的天地課堂感到十分期待。

“上課鈴”打響,從北京主課堂切換到了行駛在浩瀚宇宙中的空間站,三位航天員老師向我們打了招呼,太空裏的課程開始了。

王亞平老師先帶我們參觀了一圈空間站,然後我們觀察了在太空中一跳一跳的心肌細胞,又學習的一下空間站裏的一些設備。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關於失重環境下水的實驗。王老師用水做的一個水球,有點像我們吃的棒棒糖。映出來的倒影是倒過來了,這又有點像那種透明的水晶球,只不過在一閃一閃的發光。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立刻起了好多小氣泡,讓我聯想到波光鱗鱗的海面下游動着的沙丁魚羣。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實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的奇妙。然而在無邊無際,深邃的宇宙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還有更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解答。加油吧!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7

12月9日,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課了!

天宮課堂上,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和翟志剛老師給我們講了太空知識和幾個有趣的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做了一個張力實驗,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實驗,她先做了一個薄水膜出來,接着她不停地往裏加水,這張水膜變成了一張厚水膜。這張厚水膜看上去就像一個放大鏡,從水膜看對面的人是倒着的,把紙花放進去它就會迅速綻放。接着王老師用注射器往裏面加入空氣,水膜居然越來越厚,變成了一個大水球,這時水球上同時出現了王老師一正一反的兩個頭像。王老師往水球裏面加藍色的顏料,水球也就變成藍色的了,有趣極了!

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發展非常快,而我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讓祖國的航天航空技術更上一層樓,讓祖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8

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是泡騰片實驗。

泡騰片實驗主要講的是宇航員拿着一支鉛筆,放進在飲水帶裏,當宇航員把鉛筆抽出來的時候,發現鉛筆尖上頂着一個用水做的圓盤,宇航員把鉛筆放在桌上,又用注射器在圓盤兩面加水,圓盤馬上變成了一個圓球,另一個宇航員又用針筒裏的藍色色素注射到水球裏,水球馬上就變成藍色了,這時宇航員把半片泡騰片放進水球,水球裏的藍色水馬上產生了好多泡泡,一個宇航員又把注射器插進水球裏打進了一些空氣,那個水球慢慢變大了,當兩個宇航員面對面把水球夾在中間時我發現水球上有一個正着的人臉,也有一個倒着的人臉,這就是“水球光學實驗”,真是太好玩啦。

當他們對我們揮手時他們每個人都360度旋轉了一圈,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揮手時旋轉呢?

我長大了想當一名宇航員,這樣就可以親自去試一試了。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9

今天,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直播,大家興趣盎然。

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太空老師先把水擠到一個圓形球體裏,然後往裏面擠入藍色色素,水球迅速變成藍色,非常好看。後來又把一片黃色的泡騰片放了進去,漸漸水球裏面出現了很多氣泡,還散發出一陣陣香氣,真有意思。

接着,太空老師又拿來了一個裝了水的杯子,一個乒乓球和一根吸管,太空老師把乒乓球放進水杯裏,用吸管把乒乓球輕輕摁下去,你猜結果怎麼樣?哈哈,結果球被摁下去後就沒浮上來。與我們地球上的實驗結果完全相反,我覺得特別神奇,在太空居然沒有重力,浮力也消失啦。

我覺得外太空特別有趣,在沒有引力的外太空可以製造出太多有意思的實驗;我也好想去外太空啊!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在外太空怎麼洗澡呢?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0

這次觀看令我大為震撼,早知道祖國已強盛,但不知已經世界如此之多。不再是火箭而是空間站,不再是登月之旅,而是探祕宇宙。王亞平老師説:“未來屬於我們,屬於我們這一代人。”

授課過程中“泡騰片水球實驗”令我神往。王老師首先製作了一個水球再在其中添加了藍色顏料,水球瞬間就變得浪漫起來,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嗎?隨即便加入泡騰片,水球慢慢變得沸騰。

“你們睡覺時看見的星星會眨眼睛嗎?”一個小女孩童真地問。這個小小的問題,我感受到每一個孩子對太空的憧憬、嚮往。很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宇宙產生了興趣,想去遨遊太空,如今這個夢想已被新時代的人變為了現實。

我不由得再次在內心感歎:我們的祖國早已不是曾經那任人宰割的羊,而是這翱翔於天地之間的鷹!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1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説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2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還給我們帶來了直播。

在直播中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科學小妙招。

在太空中,把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後把乒乓球放進去,用一根吸管把它往水中扎。乒乓球真厲害呀,不但沒有彈出來,反而固定住了,把那個裝滿水的杯子往下倒,杯子裏的水和球不僅沒有倒出來,反而一滴也沒漏。

還有一個科學小妙招,就是把一個放大鏡放在桌子上,然後從一個擠水袋裏面擠水,擠出來的水沒有灑下去,但是卻凝固在了上面,像一個大大的水晶。然後在上面成了一個圓圈,圓圈上可以看到兩個宇航員,一個是正着的,一個是反着的,非常的神奇。

看完這次有趣的視頻,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當上一名科學家。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3

我觀看了在中國空間站上演播的“天宮課堂”,奇特的場景,奇妙的實驗讓我應接不暇。當航天員王亞平老師手中的乒乓球不再漂在水面上而是融入水中,當水膜慢慢地變成了水球,又注入空氣變成雙球之後,讓我覺得太奇妙了!科學課上剛學到的浮力知識,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天地對比試驗,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更多奇妙知識等待着我去發掘,更讓我對航天科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點亮了我的航天夢想和探索科學奧妙的好奇心,激發了我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熱情。讓我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勤奮學習,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4

聽説神舟十三號已經回來了,今天還給我們來了一場現場直播。

在直播中,給我們講了許多科學原理。比如把一個瓶子裏接滿水放在桌子上,然後把乒乓球放進去,用一根吸管把它往進扎,扎進去乒乓球不但沒有彈射出來,反而在裏面固定住了,非常神奇。然後又把那個裝滿水的瓶子沒有蓋蓋子,不但沒有灑下去,反而一滴水也不漏地飄着。

還有就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擠水袋往上擠水,擠上去的水不但沒有灑下來,反而在上面凝固住了好像住在了上面。就這樣變成一個大大的水晶球。然後還把上面弄了一個圓圈,圓圈上就可以看見兩個宇航員,一個正的,一個反着的,很是神奇。

看完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和祖國的強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學習,這樣就能為祖國做貢獻。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5

“航天員”這個偉大而又神聖的職業,必定是由一個不平凡的人來做的!電視中的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他們在太空艙中的行動是非常輕盈的。其中一位男老師雙腳盤起來,坐在空中,只要雙手一張開,整個身體就旋轉起來。但雙手一閉合身體旋轉的速度就回減慢。

我想,他假如拿着一把扇子,往一側扇是否會把旋轉的速度加快呢?航天員在空中是如何喝水的呢?他們的水是否和我們地球上的一樣呢?其實太空中他們喝的水和我們完全一樣。但是,他們喝水的方式卻與我們地球上完全不同。他們喝水是有專用的袋子,只看見他用手一擠,幾顆大水球就會慢慢的冒出來,漂浮在空中,這時他們只需要向貪吃蛇一樣,將這些大水球,吃掉就可以喝水。航天員需要在太空中克服種種困難。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讚揚!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6

今天我們老師在大屏幕上給我們放了太空課堂,太空可真神奇啊!宇航員老師們首先做了一個實驗,那就是拿一個圓圓的圓框,把水袋裏的水慢慢一滴一滴的擠到水框裏,令人驚奇的是,水框裏的水竟然沒有撒出去,這可真神奇呀!宇航員老師們為了見證水框裏的水到底會不會撒出去就又往水框裏滴了幾滴水,滴完水之後,水框的水沒有灑出來,宇航員老師們又往裏面一滴一滴的滴了幾滴水,水框裏的水都變成了圓球球了,但是水也沒有撒出去,這可真令人好奇,於是宇航員老師們又往裏面加了一滴藍色的色素,令人更神奇的是水球不僅變成了藍色的,而且水也沒有爆裂開。

到了最後,做完實驗的時候宇航員老師們和我們説再見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都飄了起來,你的左半身往右面,你的右半身就會往左面,太空懸浮這可真有趣呀!

看來太空有無窮的奧祕知識?我真希望我長大可以當一個宇航員去探索太空。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7

今天我看到了太空小課堂上的很多祕密,也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識。

在太空小課堂上,我看見了宇航員叔叔在太空是怎麼翻跟頭的,在地面上翻個跟頭是那麼的難。可在太空裏翻個跟頭跟在牀上翻一樣,宇航員每天都睡在睡袋裏。我想:為什麼不能系安全繩!不在睡袋裏睡呢?於是,宇航員姐姐講了這個原理,如果不在睡袋裏睡的話,在不繫安全繩,就會在飛船中亂飄。就這樣,做了很多實驗,但是有一個很有趣。

叔叔先把水上圓片取下來,因為太空是失重的,所以不像地面上似的,把水倒過來就灑了。但是太空就不一樣了,可以做很多的形狀,就像捏彩泥一樣。姐姐往水球上滴了很多的水。這個水球變大了,非常有趣。於是叔叔往水球上頂了一下,用鼻子接住。好像在變魔法一樣,我想:我也想去太空看看。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8

你們瞭解宇航員嗎?可能你們不瞭解,有個視頻裏就展現着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讓我們走進這個視頻吧!

在這個視頻中,三位宇航員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太空神奇。他們已經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非常神奇,在地球中它會浮到水面上,太空就不一樣了,先用一個管子將乒乓球壓在水底,然後鬆開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員老師將裝有乒乓球的水桶拋起來,結果裏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沒掉下來。

宇航員老師們又做了一次實驗,而這一次實驗更加神奇。首先拿出一個模具,然後他們又往模具裏灌滿了水,一個宇航員老師又加了更多的水,結果就成了一個大圓球。最神奇的是當另一個宇航員老師拿着一個注射器往裏面注小水滴的時候,小水滴進入大水滴之後,還是完完整整的一點破損都沒有,而那個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沒有掉。

太空可真神奇呀!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19

今天我們觀看了太空課堂,通過這節課我學習到了許多,比如説在太空是怎樣生活,怎樣在太空喝水,等。

我看到了一次實驗,一位老師拿出了一片鏡子在上面滴了許多的水滴,變成了很薄的水片,很薄,很薄,接着老師又在上面滴了許多水滴,像一顆水晶球似的,好看極啦!然後老師又拿出了一片花瓣印在上面漸漸的,那個花瓣就進到了。水球在裏面,再,老師把花瓣取了出來再拿出一支針管,裏面掛了許多的泡沫,裏面都裝滿了一些小小的小水泡,當我看到了這一目,我感到了很神奇,接着,老師又把水泡慢慢的吸出來,最後老師拿出來一個泡騰片一瓶藍色的色素,老師,把藍色色素一滴一滴的滴進去,變成了藍色的大水球,接着,老師又把泡騰片慢慢的放進去那個大水球,好像快要爆了似的,這個實驗可真神奇呀!

我們的祖國可真偉大呀!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0

今天我在媽媽的手機上看了太空第一課,裏面特別的有趣,那我就來告訴你們吧!第一個是一位年輕太空員,叔叔,他教我們怎麼在太空裏平穩,首先,我們站不穩的時候,在太空飛船裏,上面有好多的扶手,這些扶手是幹什麼的呢?它們就是當你站不穩的時候,你可以隨機把它抓住,這樣你就不會倒來倒去啦!

第二個就是一位阿姨,他拿起一根小棍子,像水裏滴了兩滴。放在了一個釘子的上面,他就成了一個又圓又大的小水珠,太空員阿姨又在裏面滴了好多滴。低的越來越大了,感覺像是快破了,接着,奇蹟出現了,阿姨,拿着一個漂亮的小花朵放在了水珠的正中心,忽然小水珠撞了起來,像風車似的,太漂亮了!然後這位太空員阿姨有將藍色的顏料放進了水裏,又把黃色的葉蓋放進了裏面,他一下子就變成了地球的外表,就是太奇特了!

太空世界真的好有趣!你們覺得呢?我以後也要當一名宇航員。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1

我們集體觀看了一個直播——神舟十三號做實驗的直播。宇宙可真神奇呀!

航天員給我們教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我印象最深的是個物理實驗。在陸地上,如果將乒乓球放在水上它是會浮起來的,這是因為水有浮力,而在太空飛船裏呀,如果你把乒乓球用吸管按下去,他便會沉在那個位置不再上浮,王亞平阿姨將水扔向空中,水竟然沒灑出來一滴。

航天員們還帶我們看了他們睡覺的地方,他們喝水的方式也很特別,把水從水袋中擠出來,小水滴飄了起來,王亞平阿姨喝進了肚子裏,那簡直就不是喝水,那是吃水。太空飛船呀,就像我們的一個大家庭住宅,冰箱、微波爐、等等各種電器都有,看起來那個冰箱特別特別的小。之後我聽航天員們説,正是因為有了它,宇航員們才能吃上新鮮美味的水果,他們六個月的旅程才剛剛開始,我相信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有趣味。

宇宙真有意思,科學真奇妙,我也好羨慕宇航員,現在好好學習,爭取也上太空探索更多祕密。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2

據專家介紹,這些天地間有差別的現象,更適合作為授課內容。同時,天和一號核心艙可比天宮一號大得多,因此本次授課的展示空間更大。不僅如此,為了保證此次太空授課順利進行,航天員和工作人員還在各環節都花了不少心思。和上網課類似,穩定的通信傳輸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不過,太空授課要求更高,需要“天鏈”中繼衞星、空間站、地面測控站密切配合,確保天地互動“不堵車”。

另外,由於空間和運送過程的限制,太空授課用到的輔助教具要經歷重重考核才能“上天”。而失重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為此,航天員也提前做了功課,練習如何在失重條件下保持攝像穩定“不手抖”。

如今,隨着中國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推出,帶來豐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動,在更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正如王亞平所説: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3

沒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看似普通的東西,都能有這麼神奇漂亮的一面,實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讓爸爸媽媽把今天的太空授課錄下來,要多看幾次,加深瞭解其中的奧妙。

星球巨大的引力,沒有擋住我們追夢天空的夢想;那些逆歷史潮流的人,要想阻擋我們科技創新和追逐太空夢想人,顯然也是螳臂當車,顯然也是痴心妄想。眾所周知,西方某些航天強國最不願看到中國人追夢太空,竟然以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為藉口,不讓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等項目。結果,僅僅短短十幾年之後,神舟飛船接連升空,中國已經獨立掌握了載人航天的全套技術和設備,這就是中國的航天精神,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精神。這次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不僅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也刷新了全體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信心和決心,更刷新了偉大的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4

本月,我國空間站自主推出的“天宮課堂”上線在即,由航天員親自擔當的“太空教師”儀式感滿滿。傳道授業天上來,千萬學子齊聚一堂的科普大講座令人期待。參與其中,宇宙專屬的魅力跨越時空,於浩瀚太空某處把科學的片刻身影呈送在你我面前。這種用科學講述科學的科普儀式,如果能再多“億”點,誰又會拒絕呢?

早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首課就在無數“零零後”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理想。事實上,太空課堂展示的實驗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模擬並復刻還原,甚至效果會更加完美。從這個角度來看,太空開課顯然不是因為有什麼科普知識只能在太空中才得以演示和傳播。偏要在條件複雜,變數更多的空間站中授課講解,看重的就是教學之外的奇妙“儀式感”。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5

今天我們有幸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我們神舟十三號飛船的3位宇航員用連線的方式,帶領大家參觀了太空家園。

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宇航員們在天和核心艙內工作與生活的場景。由於在太空中,微重力會導致血液上升,所以核心艙內還配備了太空跑步機和太空自行車。王亞平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完成的小實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麗的水膜張力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在葉光富老師的協助下,運用滴管在支架上製作出了透亮的水膜。奇怪的是,水竟然沒有滴落下來。接着,王亞平老師拿出了一朵紙質的粉色小花,説道,這是她和女兒一起在400千米以外的地球上做的太空花,並放在了水膜上,紙花在旋轉中慢慢綻放了開來,在太空中別樣的美麗。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用一種特殊的行動和奉獻的精神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也要向宇航員學習這樣的精神。請祖國放心,強國有我們!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6

期待已久的“天宮課堂”今天開講啦!本次太空授課將採取天地互動的方式進行,三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觀看之前我最期待的環節是魔力轉身,終於等到葉老師的奇妙“表演”,只見他上半身向左轉的時候,下半身總是向右轉,他得不斷往一個方向甩動手臂,才可以實現轉身。

葉老師奇妙的動作激發了我想要親臨現場一試的想法。還有,當看到乒乓球在太空中無法浮在水面,我太吃驚了!在太空中還有多少巧妙的現象會發生呢?我心裏有太多疑問想要了解!“天宮課堂”已完全激起了我對神祕太空的憧憬!我為祖國創造的科技之最感到無比自豪!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7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裏的運動器械。

老師為我們製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裏,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裏,不斷往裏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瞭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8

在古代,天空離我們遙不可及。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形象,都展現了中國對飛天的偉大理想。直到元末明初,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户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把綁滿火箭的椅子上,想要飛上太空,不幸獻出了生命。現在,中國的神舟十三號已經飛上太空,宇航員用直播給我們講解了太空的故事。

“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等,讓我們知道了太空與地球大有不同。我們從先對太空的渾然不知,到現在的人盡皆知,都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航天之路。我們不再像之前一樣只看見四角的天空,而那飛向太空的正是我們的“中國紅”啊!

那頭沉睡在東方的雄獅甦醒了,它將一鳴驚人!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29

一個旋轉的陀螺把我帶入了“天宮課堂”,此次的“天宮課堂”是由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老師授課,帶我們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園。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老師講解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太空細胞、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水中泡騰片,這些有趣的實驗使我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

讓我最喜歡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學們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杯中,發現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亞平老師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時,浮力卻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來當重力消失時液體內部壓強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聽了航天員老師的講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議。

這場天宮課堂給了我許多奇妙的感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科學的魅力,三位航天員老師更是我們的榜樣,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0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藴含着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1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通過這次觀看,讓我瞭解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為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人體裏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裏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裏,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力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國,為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2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裏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裏,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着,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説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3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4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5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設備,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着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裏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着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説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6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祕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説:“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祕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7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祕,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温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8

上下未行,何由考之?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人類,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們為我們講太空課。他們講的繪聲繪色,我們聽的津津有味。

他們為我們講太空中的一些實驗,我們還知道了太空是有浮力的。如果你擠一滴水,那麼它在空中飄來飄去。而且,你把杯子倒過來,面的水一滴也不會往下流。

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接着,就是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時候了。他們拿着一個管子,管子前面放着一個乒乓球,他們先是往下壓,然後快速的把管子拿開。“哇!”同學們紛紛讚歎。原來因為乒乓球竟然在沉下水裏頭去了,而且他還緊緊地貼着杯子旁邊。要是在地面上的話,那麼乒乓球應該是浮上來,不可能沉下去!同學們驚訝的合不攏嘴,這個實驗可真神奇!

雖然這是一堂簡單的課,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以後一定要當為宇航員,駕駛着火箭到遙遠的太空去!但我知道,現在我必須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好報效祖國!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39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為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着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航天精神” 。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説,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0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如果説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我深刻認識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1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着顯示器,記錄信息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説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裏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着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2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宮課堂”。

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展示

第一個是生活場景展示。

航天員老師帶我們來到了他們住的太空小屋,那裏有老師們睡覺的地方,還有許多相冊,還有許多老師們喜歡的東西掛在上面。一直往前走,還會到達他們的衞生間。可惜,我們不能看到衞生間內部長什麼樣。除此以外,這裏面還有航天員們喝水的地方——一個飲水機。還能看到老師們吃東西的地方,那裏有加熱箱、微波爐,甚至還有一個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細胞的認識

老師們給我們認識了太空細胞。

第一幅是一個綠色的細胞,它一直在跳動;第二幅是藍細胞,也一直在跳動。看來,我們人類的細胞一直在跳動啊!

水球光學實驗

老師拿出了一個裝滿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將它注射到了一個鏡子上,鏡子上立即出現了一個水光球。接着,老師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將它注入了原來那個大水泡裏。然後,老師將臉放上去,大水泡裏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裏看着卻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後,我也想對航天員叔叔提問題——在太空中的時間,跟在地球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嗎?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3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看完之後,我對此深有感悟。

還記得以前嗎,地球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在宇宙中安家,而在今天,我們實現了這個願望。

在節目開始前,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文明?他們的等級如何?於是,我帶着這些問題觀看了這場直播。

直播開始不一會兒,各地區的人開啟了提問問題的環節,每個人都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宇航員們一一為他們解答,我感歎道:我們中國人的實力如此的強大,如果在以前,中國人可能不知道外太空究竟是怎樣的,但回到現在,我們的宇航員可以對答如流,可以看出,幾十年的時間,我們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飛快,已經超越了許多國家,我為我生在中國 感到驕傲!

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宇航員在薄膜裏注入水時的場景,當一切完成之後,她説了一句:你看,這不就是我們的地球嗎。我忽然心一震,想起,宇航員們去外太空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的,他們也許是活着回來,也有可能殉職在外太空,我感歎他們的勇氣,他們是為了國家,他們是偉大的人民!

最後,我的問題也沒有被解決,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總會有一名向他們這樣偉大的人,來揭露這些未知的真想!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4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説,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裏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5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第一課於12月9日下午開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本次天宮課堂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一個個實驗,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空間站太空環境和地面環境的不同。這堂太空課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驚歎,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泡騰片實驗了!王亞平老師隨着藍色顏料注入水球,將泡騰片放入水球裏,漸漸地小水球變成了充滿氣泡的氣泡球,像一顆蔚藍的地球,真是絢爛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6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啟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衞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衞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衞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7

此次“天宮課堂”開講實則是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進行首次太空授課的延續。根據先前公佈的授課內容,三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轉身,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航天員的授課互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飄浮的實驗器材和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航天員們不時地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在實驗過程中耐心詳細地講解實驗器材、原理和步驟,並且及時總結實驗要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推進課堂,看到航天員們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進行授課,我內心無比激動。細胞學實驗、水膜張力等奇妙的科學展示讓我大開眼界,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感歎科學魅力的同時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想到國家從苦難之中走到今天成就,感慨萬千,這是屬於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者才能創造出一個個輝煌,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必將不負期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我的熱血力量!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8

太空授課在太空環境中怎麼稱體重、水如何流動、失重狀態下怎麼上廁所等全國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王亞平在遠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展示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向民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精神與創新意識,同樣是中國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任務,尤其對於今日端坐教室內觀看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必定會在不少人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成為他日為科學知識不斷求索的新生力量。

無論在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太空教育都是載人航天的重要任務之一。2007年8月14日,出身中學教師、隨“奮進”號航天飛機登上國際太空站的芭芭拉·摩根,和她的“助教”宇航員同事把國際太空站變成了課堂,終於圓了一代人的“太空授課”夢。時至今日,我國的首位“太空教師”再一次為世人展現了浩瀚天際的神奇與奧妙,在見證奇蹟之餘,也給我們以太空並不神祕、夢想並不遙遠的感慨。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49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卧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央視觀後感300字 篇50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件或軟件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項目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通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視頻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