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紅軍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2W

《絕命後衞師》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足見拍攝的不易。

紅軍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

  紅軍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一:

昨日,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重點獻禮劇《絕命後衞師》劇組在北京舉行首播媒體見面會,導演、編劇攜劇中主要演員共同出席。據悉,該劇將於10月17日晚21:00在 CCTV—1黃金檔播出。

《絕命後衞師》是由知名製作人芶鵬出任總製片人,著名編劇錢林森、實力導演董亞春攜手打造,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的史詩大戲,講述的是以6000多名閩西子弟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在長征時承擔後衞作戰任務,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幾乎全師犧牲,“用生命和鮮血來投中國共產黨的贊成票”。八十多年過去,《絕命後衞師》劇組將把這段慷慨悲壯的歷史展現在觀眾眼前。

《絕命後衞師》劇組通過多地比選,最終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我市,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趕赴我市實地拍攝,600餘位演職人員排除萬難,艱苦拍攝100多天。同時,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和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

  紅軍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二:

紅軍長征是一項艱苦卓越的遠征,而《絕命後衞師》的拍攝也同樣是一場艱難的戰鬥,全組演職人員也上演了一場現實版“鐵血長征”。

在前期籌備中,劇組數次派遣美術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進行選景工作,根據結果分析後,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福建龍巖。在拍攝中,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遠赴龍巖長汀實地拍攝。據悉,《絕命後衞師》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足見拍攝的不易。不過艱苦的環境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連綿不絕的雨水、蒼茫的羣山、陰霾的天氣、充滿泥濘的山路,在影調上打下了基礎,展現出畫面的厚重感。恬靜的古鎮,古樸的土樓,通過光暈、光斑、光線的散射又營造了一種令人流連的田園氛圍。精良的畫面也將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此外,為了保證戰鬥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衝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非常不易。但是為了呈現最好的畫面,劇組上下每一個人都認真敬業,以長征精神為感召,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攝製組600餘演職人員眾志成城、排除萬難,艱苦戰鬥100多日,在劇組最高達到800多人的情況下,保證安全無事故的同時,也保障了畫面的拍攝質量,全面展現了80多年前紅軍長征中艱苦卓絕以及英勇戰鬥的歷史畫面。

紅34師的絕命後衞任務是一項向死而生的悲壯任務,而這種悲壯是一種靈魂的集體昇華。無論是指揮員還是小人物,當他們從農民成長為無畏死亡的偉大戰士,當個體命運與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就此變得無限榮光,生活也因此變得波瀾壯闊。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熒屏後必將異常催淚。

據瞭解,該劇在後期剪輯時,有三個機房同時進行剪片作業,三個機房的工作人員都是90後,在剪片時,這羣年輕人看着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濕了眼眶,有工作人員甚至表示自己是“哭着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見該劇的催淚效果。不僅如此,不少審片專家在看過劇集後也被感動得落淚。恢弘的戰鬥故事,感人的犧牲場景,真實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絕命後衞師》為觀眾奉獻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傳達的最動人心魄的長征精神,必將感動各年齡層的觀眾。

  紅軍題材電視劇絕命後衞師觀後感三:

民間故宮”培田古民居中的客家宗祠,青磚青瓦灰牆灰板,黑壓壓地擠滿了人,一羣風華正茂即將踏上征途的後生兒郎,一羣戀戀不捨即將惜別故土的客家子弟,族長帶領他們祭拜先祖,聆聽祖訓。這是電視連續劇《絕命後衞師》看似尋常作為鋪墊的一幕,彷彿有如壯士歸去來兮,烙印在我腦海。劇情中顯影出來的那個客家族長和他的一番家族訓示,更怦然掀動澎湃心潮。

高天厚土,敦親睦族。一族之長站立宗祠上廳中間,長衫飄飄,長髮飄飄,飄揚起清風道骨的古老身影,飄揚起語重心長的客韻聲音。族長的一番訓示講話,本是客家長輩對後生的諄諄教誨,卻於今成為征戰遠行的戰前動員,儼然是一道道號令,一聲聲召喚,喚出的是客家人的高天厚土,喚出的是客家人的家國情懷,喚出的'是客家人的俠肝義膽,喚出的是客家人的忠誠擔當,喚出的是客家人的飈淚熱情。

且聽族長昂頭高喊:“侄輩們,放心大膽地踏上你們的征程吧,這一把土會讓你們到哪裏也不會迷了回家的路!”“帶一把家鄉的土,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能魂歸故里!”

這一聲召喚,震人心魄,英辭潤金石,觸抵了客家人的心靈根蒂。

且聽族長攥拳豪言:“侄輩們,你們都參加紅軍了,那是我全族的光榮,但你們要向祖宗發誓,既當紅軍,就要紅皮紅心。要牢記咱客家人的祖訓:盡己之心,竭己之力,精忠報國!”

這一聲召喚,激情萬丈,高義薄雲天,抒發了客家人的家國情懷。

且聽族長動容教誨:“侄輩們,咱祖先從中原遷徙到閩西,上千年來,在朝不出奸臣,在野不做奸商,一句話,客家人寧死也不幹辱沒祖宗的事!客家人最硬的就是脖子!無論貧富貴賤,認準的理,就是刀架在脖子上咱也不會低頭!”

這一聲召喚,振聾發聵,壯懷情更烈,袒明瞭客家人的道義擔當。

筆者被臨時點將客串劇中司儀,主持了劇中的這場祭祖和另外一場木子李的婚禮。按理説,主持的婚禮本應是開心的,祭祖是莊重的,但是我更知道這場婚禮之後是客家夫妻的陰陽相隔,祭祖之後是閩西子弟的一去不歸,故而肅然神情,黯然神傷,或許這就是我對《絕命後衞師》劇情的理解,還有對長征和閩西先烈的敬意和敬畏。可我這種自詡的深沉相比於“族長”是顯得多麼的膚淺呀?我有幸第一次“觸電”就與“族長”搭戲,“族長”是以形神兼備扮演國父孫中山而聞名遐邇的馬少驊老師。馬老師身板筆立,表情凝重,聲音高亢,當導演董亞春一聲“過”讓大家輕鬆不已的時候,馬老師卻出人意料地提出:“我能再來一遍嗎?”演畢,馬老師才滿意地深深舒了口氣,隱約可見他眼角盈着淚花,依稀可聞他心底升騰炙熱,其情其景,令人敬佩感動。馬老師還告訴我,其時他家裏剛剛發生不幸,可家庭之傷豈能比擬於湘江之痛?!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場戲,管中窺豹,已然讓我領悟了什麼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藝術家的藝術追求,讓我理解了什麼是硬頸樸質的客家人和客家人的家國情懷,也更加讓我感佩《絕命後衞師》之名符其實和傾心打造該劇的袁錦貴、錢林森、董亞春之神奇組合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