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6走向海洋觀後感作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走向海洋》是國內首部以歷史和發展眼光關注海洋文化的大型紀錄片。下面歡迎繼續閲讀語文迷網整理提供的紀錄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走向海洋觀後感作文

走向海洋觀後感作文

這個週末,我通過CCTV觀看了《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掌握了很多知識,受到了很多啟發,並且頗有所感。

《走向海洋》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世界各國與海洋的故事,包括海洋權益的維護、海洋主權的宣誓、海洋領土的爭奪等。《走向海洋》第一集講到了俄羅斯潛艇曾經下潛到北冰洋4261米的深處插上了一面國旗宣誓主權,並且這一行為引來了眾多國家的紛爭。

的確啊,《走向海洋》真是一部非常啟示人的紀錄片。觀察現今,咱們國家的南海問題成為了熱議焦點,南海的油氣資源遭到了周邊國家的開採盜取。可是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拿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還是在於我們國家過去對於海洋權益的保護不夠重視啊。隨着我們對於海洋權益越來越重視,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也不會遙遠。

同時《走向海洋》也讓我思考到,構建海洋強國關鍵還是在於海洋能力的建設,就像俄羅斯那樣能夠擁有先進的潛艇達到幾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權。而我們同樣應該積極發展國防與軍事實力,以維護我們日益迫切的海洋權益維護問題。

總的來説,《走向海洋》真是值得我們一看,並且從中受到啟發,開展我們的積極建設工作。

走向海洋觀後感作文二

由國家海洋局和海軍政治部聯合主創的《走向海洋》,是2015年度央視一部具有重金屬質地的紀錄片,為歲尾喧騰的熒屏刮來一陣清新的海風,把在娛樂搞笑的風氣中甜膩透了的人們,引向風雲際會的海洋,助人覺醒。

區別於過去看過的其他海洋作品,《走向海洋》沒有帶我們去觀覽海洋生態奇觀,而是在典籍的閲覽中,引領人們沿着歷史走廊,從地理髮現、文化心理、經濟生存的角度,詮釋中華民族與海洋的關係,步步深入地把我們帶向戰略高地,提供了歷史厚重、角度新穎、觀點鮮明的海洋觀。片子一開始就從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古代東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質,從歷史深處一步步給我們捋過來,中華民族海洋觀念的轉變進程,説“漫漫綿長的三千餘年間,在華夏腹地這個巨大的搖籃裏,中華兒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從容不迫地生長繁衍”,他們“把海洋當作底色”。但這並不是古代中國的全部,關注度的深淺是由依存度決定的,這是《走向海洋》立論的基本邏輯,片子還説“古籍記載,住在海邊的吳越居民就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海洋性格”,越人是“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而吳國更是“不能一日無舟楫之用。”還有甲骨文中的記載等等,都改變了我們對農耕民族只識耕作不識海洋的一般認識。

《走向海洋》堅持以精確的文獻、專家的發言作為敍事基礎,展示了中華民族歷史風帆在指南針引航下曾經獨佔鰲頭的歷史篇章,説到北宋海外貿易已經“被賦予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併產生了中國第一個航海貿易法規“廣州市舶條”;“巨大的中國商船,往來於廣闊的海洋之上,由此而來的鉅額收入,源源不斷地流入南宋國庫”;“在元朝,隋唐以來利用大運河運送漕糧的方式,改由海運完成”等等,真讓人眼前不斷髮亮。而像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中寫道:“他們在潮汐理論方面一直比歐洲人先進”;像“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有幸目睹了帝國強盛的海上事業”;像“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發現‘僅廣州一地,旅居於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過了12萬’”等等,以多視角調度觀察和展示近代化進程的基本樣貌時,就不能不讓人心頭髮熱了。

《走向海洋》在畫面風格上強調與歷史相吻合的厚重品質,在遠去歷史情景的復原中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努力使敍事接近典籍的記載又不刻板。譬如説“公元1405年,三寶太監鄭和命令船隊在距離卡里卡特5海哩的洋麪上拋錨”時,動畫用了一個空中俯瞰的角度,來表現“這個截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最大艦隊”的氣勢,“依靠旗語和鐘鼓,拋錨的命令被迅速地傳遞到317條大船上。868名文官,442名將校,35名通事、180名醫生以及1萬多士卒、水手、工匠……有條不紊地做着登陸前的準備”,文獻數據在這裏變得生動起來。而當説到當地國王“小心翼翼地詢問使節來訪的目的”時,動畫則採用了只見身形而不見容貌的手法,把人物神態“活化”的很入情理。

《走向海洋》用一組觀戰者拍攝的歷史照片反映“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覆滅,令人觸目驚心。作品通過類比手法,表現中日兩國面對海權時代到來所不同的表現令人深思,日方是特別命令,將《海權論》包括魏源的《海國圖志》“譯本分發給陸、海軍、政治領袖和學校”,“要求每位艦長都隨身攜帶”;而在另一方的中國,卻被束之高閣。在這樣落後的海洋觀念、腐敗的政治體制下,即使“師得夷之長技”又能何如?因為此,苦心經營了20年的北洋艦隊,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壽慶聲中走向失敗,主創者特別引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給丁汝昌的勸降書,觀眾的感受已經不是苦澀所能包含得了的了。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國海洋事業起步、發展與進步的種種軼聞祕事,展示了人民海軍雖舉步維艱卻步步雄健的歷史步伐,如海風浩蕩展開壯麗畫卷,使人不能不為領袖們的智慧膽識而擊掌叫絕,不能不為先驅者的獻身勇氣而感懷動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各國爭奪海上權益,強國維護海上霸權的現世狀況,看得讓人驚心動魄;用數據調查反映國人麻木的狀況,讓人扼腕沉痛;講到鄧小平有關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釣-魚-島問題中,“主權屬我”的`前提被長期忽略甚至有意刪去,更讓人賁張而坐不住了。《走向海洋》重點分析了國家迅速發展對海洋資源越來越高的依存度及窘迫狀態,把海上安全嚴峻的問題尖鋭地挑了出來,帶着人們登臨“經略海洋”的戰略高地,臨海憑風、長線思考、催人覺醒,這實際才是主創者的真正用意!因為“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哪一種文明,能夠永遠保持一帆風順”,這種警策在當下娛樂成風的中國熒屏上實在難得!

主創者以“一名駐守南沙的戰士驚奇地發現”來結尾,讓在全片中一直內斂的激情迸發出來,説“中國的疆域不是一隻雄雞,更像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是奔騰不息的火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其實,這不是結尾!這是對我們走向海洋熱情的激發!就作品本身而言,《走向海洋》還只是從歷史角度、時代高度,以視聽理論的形式,對我們意識缺失的一種喚醒,這還是第一步,還沒有真正深入海洋,還沒有從人本角度對海洋更加細微地關懷與體察,還存在着因為刻意講求技術嚴謹而灑脱不足的缺憾。當然,能在影視大-片刻意追求富麗堂皇的流風所及中求得鶴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夠有《走向海洋》的勇氣已經值得稱道了。海洋,這個國際紀錄片創作的永動主題,曾經催生了《飄網漁船》《藍色星球》《海豚灣》,和雅克.貝漢的《海洋》,它們是西方人關注海洋生存權益在紀錄片上的反映。而我們有關海洋的作品卻太少,曾經有過的也只能是沿着海岸線梭巡的小玩藝,眼界甚至沒有越過自己的大陸架。説到底,這不是紀錄片本身的事,這是整體性海洋意識薄弱的一個映照。現在,有了《走向海洋》的開頭,有了一個專門從事海洋拍攝的羣體,有了一羣熱衷於海洋的紀錄片人,用紀錄片的國際語彙把中國海洋的美麗與深邃推介給全世界的觀眾,產生中國人自己的海洋大-片還遠嗎?

Tags:海洋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