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20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2000字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2000字 篇1

在媽媽的推薦下,我下了《恰同學少年》,看完以後頗有感受:

首先是毛澤東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孔昭綬先生作為校長,以教書育人為目標,將經世致用的理論輸入毛澤東、蔡和森等稚嫩學子的腦中,要用教育來開啟尚未開化的民智,用教育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其間,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國教育家革命家任教於一師,“欲栽大木駐長天”,他們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養了這樣一批中國的棟樑,毛澤東他們在一師打下了深厚的學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獲得了初始的社會經驗。這些教師可以為了一個學生的偏科,由校長組織討論,並引發對教育方式、培養人才的思索;他們可以為了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向教育司提議並更改校規,試問在當今的教育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教育產業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現偏差,老師被工資獎金升學率領導牽着走,學校對學生劃分三六九等。那麼何為師,何為教?

其次,就是毛澤東、蔡和森、蕭子生等人的成長,他們身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北洋政府,護法戰爭……正是在這樣的國亂民荒中,毛澤東他們立志要強國,強民,以國家的興亡為己任,他們要用知識來改變貧困落後的中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責任感與使命感,我認為這是一代偉人成長起來的關鍵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一個“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卻步。當有了改變社會的理想,又怎麼會在意生活中瑣碎的雞毛蒜皮呢?有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宏偉的理想,貧困似乎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他們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爾基所言: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們畢竟還是一羣孩子,他們也有過迷茫和彷徨,有過苦楚和辛酸。當他們面對袁世凱惡行、當他們面對兒女私情和理想抱負的矛盾、當他們面對權和利與信仰理想的碰撞時,是老師的開導和啟迪、是朋友的攙扶與鼓勵,讓他們認識到:縱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會有植物爬滿石縫間,未來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劇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鮮明的人物:城防營營長張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會老爺陶翁、賣臭豆腐劉三爹......他們的深明大義,讓我覺得中國之所以沒有滅亡,正是一位有了這樣一羣偉大的人。少爺王子鵬,也打破了人們對紈絝子弟的印象,他從一個軟弱無能的少爺,變成一個敢於吃苦、敢於搏鬥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媽媽,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誦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這部創下央視收視紀錄的紅色勵志電視劇,真的是讓人獲益良多,大家也不妨親自去感受一下偉人的成長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樣。

最後,就以梁啟超的話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恆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棰之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於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業,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於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_第2篇: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

黃暉的小説《恰同學少年》一路走紅,令廣大讀者愛不釋手,並且深受鼓舞和教育。其同名電視劇接連在各地電台熱播並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作品以獨特的藝術視覺,凝重的思想內涵和高尚的品味敍述手法來解讀那個特殊年代的激情歲月。小説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學習生活為背景,充分展示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新一代青年敢作敢為的青春,為理想而不懈奮鬥、奮發向上的鬥志,志存高遠,改造舊中國與舊世界的雄心壯志。同時也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優秀教師的形象,歌頌他們教書育人的創新精神。

看完這看部作品,我們不禁感慨:古老的中國在二十世紀初重新找回了青春,青春的血液又開始在這古老的土地萌芽流動。它所體現的精神讓人熱血沸騰。

全書洋溢着青春活力,健康的氣息,更多的是時代青年的新生、社會教育的新生、苦難中國希望的新生。時代青年的新生是這部作品的濃墨,是主線,沿着它的軌跡,我們一步步深入瞭解變革中的社會,希望萌芽的社會。恰同學少年時,青春在這開始綻放。

“叫花子開粥廠,窮師範招學生。”橫批:“擠破腦殼”。

在看學生招生榜,毛澤東信手拈來,閒然自得,不因自己是窮學生而困窘,不因人多競爭強而憂心忡忡。當錄取名額一個個貼出來還沒自己的名字時,一句“莫着急,我的名字還沒看見。還有前三名,好戲在後頭。”更是顯示他的淡定,大度的自信心。毛澤東出身貧寒,為求得一所理想學校,與父親鬧矛盾,獨自闖蕩,望求得修身的學識。求學既求索,抱着遠大理想,一雙布鞋破了再補,補了在穿,毫無抱怨,怡然自得。還有蔡和森、蕭子生兄弟等都因生活所迫而聚到一塊……

他們擁有夢想,他們充滿活力,他們有才華而不斷吸取才華。他們踏實、團結,勇於創新。不僅獨立組織了學校第一個青年團體,組織了自治訓練兵營,同時還充當了地安巡邏警,這在當時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生,代表了新時代青年的自強自立。他們敢作敢為,膽量驚人。面對反動統治,他們公然與反動派作鬥爭,於是呼:袁世凱萬歲,中華民國千古(意: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當北洋軍閥潰部敗走長沙,一場災難即將到來,他們勇敢地拿起手裏的木槍,冒着生命危險深入潰軍談判。當真相面臨暴露,他們臨危不懼,泰然處之,憑着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最終使敵人屈服。

同時,在他們身上也書寫着反封建的新篇章。陶斯詠,向警予是新生婦女的代表,封建婚姻,封建禮教對她們失去引力。她們衝破封建的枷鎖,走出了新生的`第一步。王子鵬與僕人秀秀的結合是執着的,是新青年尋求自身幸福的勝利。他們,的確是希望。

誠然,在這一羣朝氣勃勃的青年背後,是一羣優秀教師默默無聞的心血,他們衝破傳統教育方法,開新時代教育之先河。育人,富民強國。正是孔昭綬(一師校長)勇於創新,勇於改革,“欲救國強種”、“以我之所學,為民智之開啟而效綿薄,為中華之振興而盡一己之力。”從而使一師面目一新,朝氣蓬勃。正是楊昌濟不貪富貴,不貪虛榮,悄然遁世,望“得一二良才,栽大木柱長天”的崇高師格,讓毛澤東等人的才華得以發掘,得以展示,為百年積弱之中華撐起自強自立的天空。正是穿草鞋吃剩飯的省副議員徐特立,在青年一代中留下了一個個光輝的榜樣,淨化他們的心靈……正是這麼多優秀的教師,擁有崇高師德的教師,在默默耕耘中,社會教育的新生由此而現。如今教育興盛,弊端層出,或許,他們是一杯很好的調味劑。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歷史的車輪是前進的,往昔的少年卻已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而我們,我們青春的車輪正在滾動着,我們也充滿熱血,充滿激情,我們也可書寫和《恰同學少年》一樣的青春。當我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感到迷茫時,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目標,帶着激情,堅持不懈,就能排除萬難。“逝者如斯”,恰同學少年,修學儲能,胸懷五湖四海,頭頂白雲藍天。適時代激流,大展宏圖,指點多嬌江山,身臨珠峯之巔。這就是本書給我們的最大的鼓舞。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2000字 篇2

《恰同學少年》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的背景,展現了二十世紀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同時,在這劇中又交織着以親情、愛情、友情、師生情、愛國情為線索的主題。整部劇充滿了以這些情感作基調的氣氛,正是這些氣氛才使人物活生生的出現在熒屏上,從而表現了青春這一主題。

青春,何謂青春?青春就是在衝動中成長、成熟的過程。就是劇中毛澤東的勤奮好問、他的不凡天賦、他的崢嶸個性及他如飢似渴的學習熱情。青春不缺乏衝動的行為,又需要鎮定的頭腦。每一個青春年少的人,都有他衝動的理由,為友情,為親情,為愛。衝動過後又少不了後果,隨之而來的便是承擔責任。毛澤東幫在蕭子升寫入學考卷時,顯然違反了學校的校規,雖然理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結果卻是違反校規,必須受到懲罰,他也承擔了責任。他知道了一點,友情是無價的,但在原則面前,又似乎得堅持自己的原則。

青春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奮進,哪怕是在反對聲中。那個時代的貧苦青年的求學道路是艱辛的、佈滿荊棘的。想上學必須自己找出路,求學若渴的青年們緊握手中的機會,珍惜現有的資源,努力在知識的象牙塔中汲取精華。青春之華彩在坎坷和曲折中綻放無限的光芒。“衡山西、嶽麓東……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這是他們的校歌,也是每一個年輕人應時刻在心中的肥沃土壤,這句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理想、信念、奮勇、拼搏被這些綻放青春之華彩的英雄們化作一步步艱難而沉重的腳步,這些腳步交織在一起共同承載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旺。1920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軍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毛澤東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槍。長沙城保住了,生死較量中,青年們各自找到了他們靈魂歸屬。“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青春是人一生的主題,也是人最寶貴的鑽石。青年們抓住了人生的主題,也就得到了這顆最精貴的鑽石。

青春主題之一是師生之間最淳樸的情誼。《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飛來的花瓣》、《米蘭》等剛揚起青春的風帆時無數次響起的讚歌,成就了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我們衝動時,他們的諄諄教導;我們犯錯時,他們的嚴厲批評;而我們成功時,他們默默的欣慰,給我們的青春年少塗抹上重重的一筆彩色,而他們留給自己的只是縷縷白髮和絲絲皺紋。我們不曾懷疑他們的情,更不忍踐踏他們的愛。楊昌濟、孔昭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在孔校長的關懷與教導下,毛澤東如飢似渴地學習着自己感興趣的社會學知識,併成為一個教育救國論的非暴力改良主義的信仰者。然而,過於崢嶸的個性與嚴重的偏科現象也使他一再觸犯校規,在對待如何處理毛澤東的偏科行為引發的教師爭執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長最終選擇了尊重其個性,放手讓其發展,毛澤東成了校長特許的“特殊學生”。雖説是“嚴師出高徒”,但“因材施教”更是一位好伯樂,我們的青春正需要師生間情誼的灌溉才能成熟。

青春的永恆主題便是愛情。懵懂青澀的愛情便是青春的咖啡,香又苦,苦又妙。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誓言不一定就是愛情,但愛情一定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信念。青春時真正的愛情不是調劑品,不是催眠劑,它是在最清醒的時刻青春的選擇,應該是這樣的。青春時無愛是不完美的,愛不在青春時是遺憾的。但愛的另一面又是複雜的,當情感的波瀾悄悄在男女青年間泛起,陶斯詠暗戀上了毛澤東,向警予與蔡和森心心相映,而毛澤東卻發現自己對一直視其為小妹妹的楊開慧其實有着不同於兄妹之情的一份牽掛,愛情給這羣風華正茂的青年們帶來了一份份剪不斷、理還亂的喜悦、痛苦。喜悦、痛苦是伴隨愛情更是伴隨青春空氣中的氧氣,隨時隨地。愛情為青春添加了一份神祕,一份快樂,一份心情。青春的愛情,我們明白,過了就不會再回來。有時候愛情也是負擔,但承擔才會成長。青春愛情的意義不就這在於此嗎?

你的青春誰做主?這與毛澤東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心情是一樣的,但他的回答是堅定而有力的。看他的青春華彩如何演繹,如何寫滿,如何創造。青春的步伐不會因困難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會因風雨而阻撓。炫,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質。汗,青春的營養物質,青春因汗水浸泡而顯豐盈飽滿;淚,青春的溶劑,青春因被溶解而稀釋,只剩下一副剛強不屈的身軀。